虽然中医在我国已经源远流长,但是对于中医养生来说,绝大多数人还是存在一些认识误区的。下面对这些误区给大家一一解释。

 

 

现在很多人去看中医,就以为中医只是教人喝汤药、扎针,这是肤浅的认识。

 

其实中医治疗方法,包含砭、针、灸、导引、药、按跷六大法,即“中医六法”。而现在最为人熟知的中药只是其中的一种。

 

 

中医六法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一(异法方宜论》,深刻地阐述了一种疾病虽然治法不同但都能治愈的理,值得从事医疗健康事业人士、以及患者认真研读。

 

《黄帝内经》一(异法方宜论)提出的因时、因地、因病、因人的治疗手法,即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效仿宇宙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能量运行规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现代医疗体系的药物治疗原本也是中医六法中的一种手法,但在功利色彩驱动之下,被刻意宣传成了唯一治病的手法。

 

过犹不及,滥用药物导致的人体药物中毒已经与治病初衷开始背道而驰,很多重病患者初期只是小病,但在长期服药之后慢慢演变为大病。黄帝内经把药看作毒药,一点不假。

 

生病了,就要吃药!这是患者对疾病的无知,以及社会功利驱动所导致的盲目认知。了解些必要的中医治病手法,以及药物的治病原理,大家对疾病的治疗方法才会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真正的中医哪怕赤手空拳,也能治病,为什么?因为他靠的不是这些工具(砭石、针、药物),只要懂得了原理,工具随时随地都可以有。

 

《黄帝内经》: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经络理论也是中医的精髓。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吃当归可以补血。难道是因为当归进入人体以后就变成血液了吗?答案:不是。而是因为当归进入体内先经过胃的受纳、腐熟进行初步消化;然后经由脾的运化作用,将当归进一步消化、吸收、传输、将其精微转化为气血。由于当归所生长的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使得当归本身具有的气息与人体的肝、脾、心相适应,进而当归经过脾的运化,最后是归于肝脏、脾脏、心脏。故而,当归能宣通肝、脾、心的经络,能补益肝、脾、心。大家都知道“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生化于脾而藏受于肝”,故而补益肝、脾的当归具有补血、活血的作用。

 

大家请记住这一点,药物调治疾病,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药物,而是经络。药物只是充当治病工具或方法起到了刺激经络流通顺畅的作用。中医治疗手法虽然各异,但目的相同,就是通过不同的刺激办法,发挥人体经络运输通道的作用,引导体内血气能量的运动方向,达到治病的效果。

 

道生中医一直推崇的中医外治法即是如此,内治之理,乃外治之理。非药物疗法最明显的优势特点在于:“是药三分毒”,一方面避免因使用药物,特别是长期或不当使用药物可能带来的毒副作用,更避免或减少了产生药源性疾病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调动了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因而再次面对同类病源体时,免疫力能够大大提高,可以达到长期预防的效果。

 

因此从人体健康的长远角度看,非药物疗法要优于药物疗法。同时,在现行收费制度下,非药物疗法由于不需要借助药物和昂贵设备的功效,所以价格相对较低。疗效方面非药物疗法与药物疗法各有所长,在疾病治疗方面,非药物疗法还略优于药物疗法,部分慢性病、疑难病的治疗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西医为微观方式,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

 

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抢救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如从古代华佗针刺麻醉,到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等等。

 

在我们后台也积累了大量案例,对症施治,中医绝不是慢郎中。

 

李氏砭法|谁说中医疗程长,效果慢?

李氏砭法|中医不是慢郎中——青岛班课堂花絮

 

 

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做是“救命稻草”,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是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即显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多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另外,人的心态很也要紧。心态不正,如果只是图个投机取巧,特别是生了一些大病、重病、久治不愈的患者,四处求医企图求到一个秘方、按按摩、敲一敲哪里就可以解决了,而不是真心地去治病,病又怎么会好呢?

 

 

 

西方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食物营养成分(包括营养素、非营养素、抗营养素等成分)在机体里分布、运输、消化、代谢等方面的一门学科。

 

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医文化和养生学构成了中国独有的营养学。“药食同源”“寒热温良”“天人相应”是中医营养学说的基本理念。

 

中医基础理论》详细介绍了五大脏腑与自然界五色、五味、四季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中,严格按照食品的两性(温性、寒性)和个人体质选择适当的食品,达到体内外相对平衡的状态,使身体健康,达到预防疾病的功效。

 
举个简单的例子,从西方营养学角度来说红糖并不能补血,主要是因为实测红糖的「含铁量」很低,所以不能补血。但中医的补血,是补气血的血,并不是铁元素。对此,罗大伦老师是这样说的:
 
「中医却认为,无论从血的来源,到血的消耗,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有利于滋生血液,减少消耗的,都可以补血。血液是脾胃吸收了食物的营养物质转化而来,那么,但凡有利于脾胃的,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生血。」
 
所以,红糖和大枣一样,是在健脾,养脾的基础上,来养气血,增强身体吸收、运化气血的能力,以此来「补血」的。而并非是铁元素理论那么简单。
 
 
红糖和白糖,都是sugar,都是糖,这是观点,是西医观察世界的方法,中医并不是这样观察世界的。罗大伦老师也曾论述过红糖:
 
「这种用纯粹营养分析的方式来分析食物,是问题很大的。它的逻辑就是:所有的由蛋白质构成的食物,都和鸡蛋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殊价值。按照这个逻辑,我们人也是一团蛋白质,把人捣碎了,和鸡蛋没有区别。
 
这是不对的……您不能简单地说阿胶就是蛋白质,和鸡蛋没有区别的。比如阿胶有止血的作用,很多妇女月经期吃阿胶,月经就会停止,您吃鸡蛋有这个效果吗?」
 
这样说来,红糖和白糖,差的是不是一点点颜色而已,相差的是整整一个观察事物的方法论。成分论是中药功效最大的误解,前几年很火的“阿胶”只是水煮驴皮的说法亦是如此。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医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

 

皇帝内经》讲“上医治未病 ”,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可见,中医历来防重于治。

 

面对现代五花八门的疾病,以及发病年龄越来越低、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的状况,利用中医进行养生保健无疑是最合适的方式。

 

而“治未病”最重要也最简单的,就是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并了解一些中医的理念和治疗方法,改变自己不良的作息和饮食习惯,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愿你我从今天起,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医,并且花点时间,爱上中医。

 

(本文素材综合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中医养生,中医中医养生,中医中医养生,中医中医养生,中医中医养生,中医中医养生,中医中医养生,中医中医养生,中医中医养生,中医中医养生,中医中医养生,中医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医养生:从这五个对中医的误区,让你真正了解中医!发布于2021-05-04 22: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