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膀胱经比喻成人身体的藩篱,说它是抵御外界风寒的一个天然屏障。同时,膀胱经又是人体最大的一个排毒,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剌激膀胱经,就可以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大家在外面的养生心经常看到后背拔满了罐,就是要把身体的毒素从膀胱经排泄出去。





太阳膀胱经循行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循行至头顶并入络脑;分支至耳上角;主干经脉从头顶向下到枕部,循行于脊柱两侧,经过背腰臀部,入内属膀胱络肾,向下贯臀,止腘窝;枕部分支向下循行于背腰部主干经线外侧,至腘窝部相合后循行于小腿后侧,经过外踝之后,前行止于小趾外侧端。

 
  

【原文】

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注释


①交巅:当百会穴处与督脉相交会。

 

②还出别下项:原文指经脉从脑后浅出,并从天柱穴分别而下。目前认为足太阳经脉在头顶至后枕部有一外行线。

 

③肩髆:髆通膊[bó],指肩胛区。

 

④膂: [lǚ],夹脊两旁的肌肉。

 

⑤髀[bì]枢:当股骨大转子部,环跳穴所在。

 

⑥京骨:即第5跖骨粗隆。又为穴名。

 

从膀胱经的循行来看,很长但并不复杂,基本是直线、平行线,分支少。人体的背后基本是膀胱经所主,是主人体的最外面,也就是皮肤腠理。膀胱经是属足太阳,阳气最多。算得上我们的身体防护线,有时候,背部受凉很容感冒,尤其脖子后面,一吹风久一点就会觉得很冷,其实就是膀胱经的阳气不足,不能够抵抗外邪。

 

古代的服装,无论四季,衣服领子后面大多是竖起来的,就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脖子,不容易受风邪入侵。但是,现代的服装设计,虽然很漂亮,尤其女装,大多是露背,这就容易受寒,长期这样穿着,比较容易得颈椎病,甚至反复感冒,最终会影响自身体质。

 



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



在足太阳膀胱经这一条路线上,一共67个穴位。在这里,我们重点挑选几个常用到的穴位来讲。

 

1、攒竹穴

 

攒竹在脸部,眉头凹陷处。皱眉,眉毛内侧端有一隆起处。 

竹,就是竹叶,把眉毛比如竹叶形状。我们郁闷的时候,皱眉,眉头紧锁,就会皱在一起,聚拢起来。所以,这两个地方,叫做攒竹,是以动作命名的穴位。

 

这个穴位在眼科临床中应该较多,如急慢性结膜炎、泪液过多、眼睑下垂、眼睛疼痛、脑昏头痛、眉棱骨痛等。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工作都很紧张繁忙、疲惫不堪,尤其是整天都在办公室里面工作,眼睛长时间地盯着电脑屏幕的白领们,或者是那些经常通宵达旦地熬夜加班,非常容易遇到眼睛胀痛、眉棱骨痛的情况。对这些人士来说,只要能够经常正确按压攒竹穴,可以改善以上症状。

 

但是,这个穴位比较出名的,是它的治疗打嗝的作用。在临床上,攒竹作为止打嗝的特效穴疗效确切。我们有时候会遇见一些顽固性呃逆的病人,就是反复打嗝,可以用这个穴位。操作的话,找到攒竹穴,拇指指尖立起来,用力向下点、掐,在眉头会出现非常明显的酸胀感,并且这种酸胀的感觉还会往四周放射,这说明您按到准确的部位了!掐3秒钟松开,再掐3秒钟再松开,如此反复大概做10-20次左右打嗝的症状就会明显减轻。

 

2、通天穴

 

通天穴在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这里的4寸定位,找的时候我们采用这个方法,首先前发际线到后发际线的距离,是12寸,将这段距离分成3等分,前面那1等分就是4寸。旁开1.5寸,我们把前额两发角之间的距离,是定为9寸的,所以先从正中线分,一边发角离正中线就是4.5寸,在这个距离上分3等分,靠近正中线的那1等分就是1.5寸。  

通天。通,通达也。天,天部也。这个穴的名字是指膀胱经气血由此上行天部。

 

所谓天部,人体的哪些部位属于天呢?整体来说,头颈部属于天,在躯干来说,胸腔部属于天。通天穴,能够治疗头颈部及胸腔部的一些疾病

 

我们说,鼻子呼吸空气,吸的是天气,鼻子是头部七窍之一,属于天,所以鼻子不通了,天气运行不畅了,可以选用通天穴治疗,这个穴位是我们随身携带的“通窍药箱”。是临床治疗鼻部疾病常用的穴位,比如感冒,鼻炎、鼻窦炎、鼻甲肥大、嗅经病变等原因引起的嗅觉失灵。

 

这个穴位还可以治疗咳嗽、哮喘。对于那些感冒后缠绵咳嗽,或者过敏性咳嗽,反复咳喘的病人,可以平时艾灸通天穴。以通常胸腔气机,使得呼吸道的气平顺。

 

3、天柱穴和大抒穴


天柱穴,在后发际线上,后正中线旁开1.3寸,在斜方肌外缘凹陷中,也就是我们摸到后发际线正中旁有两条大筋,这大筋旁就是天柱。

天柱,天是指头,柱,就是柱子。头的柱子,就是我们的颈椎。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为坚实饱满之状。

 

经常头痛、昏昏沉沉、视力模糊、头脑不清的人,只要每天都能够坚持按压天柱穴或者每天早晚各按压1次,每次连扣9下或者9的倍数,就会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常常配伍大杼穴缓解肩膀僵硬、酸痛。对手腕、背部的异常也很有效。

 

大杼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杼,大,通太,太阳的太,极的意思,因为该穴位处于大椎旁边,是阳气最盛的地方,所以叫大。杼,机杼,旋转的意思,这里处于颈椎与胸椎的交汇,是颈椎活动的支点,所以叫杼。

 

天柱和大杼合在一起讲,主要是这两个穴位主要用于治疗颈痛。

 

4、五脏俞和六腑俞

 

讲到膀胱经背腧穴,后面的五脏俞和六腑俞就一起讲了,分别是肺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这些腧穴找起来比较简单,大家可以看一下图片,找到相应位置



这些脏腑俞穴,是体内脏腑与体表的直接联系部位,我们可以简单的选取不同的俞穴来治疗不同脏腑的病变。
 
比如常见的感冒、发热、咳嗽等这些肺的疾病,我们就可以选择肺俞进行治疗。除此之外,各种不同的病症也可用背腧穴来搭配应用。
 
过敏性鼻炎或反复咳喘,常选用肺俞、风门;
 
失眠,选取心俞配伍胆俞,往往疗效显著;
 
消化道功能失调,常见腹泻、营养吸收差,脾胃俞搭配来用;
 
月经失调,常见的痛经、月经后期,选用肝俞、膈腧配伍;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或者腰肌劳损,选用肾俞、大肠俞和膀胱俞。
 
5、八髎穴
 
八髎穴是指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上髎穴在髂[qià]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一骶后孔中,次髎穴对第二骶后孔,中髎对第三骶后孔,下髎对第四骶后孔。一般我们先定位上髎穴,摸到第一骶后孔,后面的穴位就可以细心慢慢揣摩出来了。

八髎穴常用的就是妇科和男科疾病,比如女性的痛经、男性的生育障碍。

 

这是一个区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这个区域的皮肉,应该是很松软,能捏起来的,如果不松软,说明经络肌肤之间有粘连,这种粘连,正是体内尤其是胞宫有毛病的外在表现,而妇科的一切疾病,都与胞宫紧密相连。

 

冲脉、任脉和督脉也都起于胞宫。督脉主一身阳气,任脉主一身之血,冲脉则为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要靠他们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务必畅达无阻。胞宫健康了,妇科问题没有了,困扰女性的很多杂病,比如失眠、便秘、爱生气、急躁、慵懒等,都会自然消失。

 

6、委中穴

 

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在我们弯曲腿部时,膝关节的背面也就是凹陷处,最里端的正中点。

委中,委,是弯曲的意思,中,就是中间,委中是以部位命名的穴位,处于关节弯曲的中点。
 
委中穴,有人一辈子都没用过自己身体上的这个宝贝,却任由腰痛、背痛折磨,这真是太可惜了。腰部和背部的绝大多数疼痛,比如腰痛、背痛、腰酸、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都出在膀胱经上,都是由于膀胱经气血不通。足太阳膀胱经是阳气最旺盛的一条经脉,在人体的腰部和背部,除了正中间的一条督脉,其余就全是膀胱经了,脊椎左右各两条。我认为,只要打通膀胱经,绝大多数腰部和背部的疼痛都能解决。
 
说到打通膀胱经,马上有人跃跃欲试,说:“这容易,在腰部和背部沿着膀胱经刮痧就可以啦。刮出紫斑来,气血就通了。”这固然是一个好办法,但是,有没有更好、更简单、更易于我们自己独立操作的方法呢?当然是有的。我们记住一句口诀就够了:“腰背委中求。”有腰椎病以及一部分颈椎病时,主要用这个委中穴就够了,尤其腰痛。临床上常用放血的办法,委中穴不一般不行灸法,对于虚人,不能耐受刺络放血的,可以选毫针刺法。操作时,让患者暴露小腿,踩在一次性棉垫上,点刺委中局部瘀络,让血自然流出止凝固,然后清洁皮肤,操作完毕。因为委中常常用于放血,所以,他有一个别名,叫“血郄”。
 
7、膏肓穴
 
膏肓穴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四指宽处(3寸)即是。 
 
膏,膏脂、油脂也;肓,心脏与膈膜之间也。古代医家将心尖的脂肪称为膏,心脏与隔膜之间称为肓。膏肓穴隐蔽在胛骨之下(心、肺之间),上有肺之魄户,下有心之神堂,即医缓所谓肓之上、膏之下,故名“膏肓穴”。
 
膏肓穴,我们平时会说一个人病得很严重的时候,说这个人病入膏肓。所以,膏肓,是一个人元气最后的储存之地,是精神最后的防守。这个穴位,具有非常好的补益作用。相当于十全大补汤。古人为了这个穴位,专门写了一本书,叫《灸膏肓俞法》,这在中医针灸历史上,唯一一本以单个穴位而写的一本书。
 
药王孙思邈年少时身体羸弱,但最终却活了101岁,他之所以能以多病之身安享百岁之寿,艾灸功不可没!而孙思邈最常使用的穴位就是膏肓和足三里。他在《千金方》中,将膏肓穴推崇到极致,说“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就是说,膏肓可治百病,尤其在虚劳证的治疗上,应用更是十分广泛。
 
8、申脉穴
 
申脉穴,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申脉,申,通伸展的伸,因为穴位处于踝关节屈伸的地方,所以叫申;同时,按照十二时辰,申时,是膀胱经所主时辰,因此,这个穴位也被认为是膀胱经的腑穴,也就是能够治疗膀胱经一切疾病的总领的穴位。
 
膀胱经常见的疾病,就是头痛,尤其后头部及头项部疼痛,腰痛,还有外感风邪。
 
申脉穴具有补阳益气的功效,是一个驱寒的要穴。俗语说:“人老腿先衰。”这实际上是体内的阳气不能通达人体末端的表现,这时人们就会感到寒冷,瑟瑟发抖,这在中医里被称为“拘急收引”,也叫“怯寒证”。刺激申脉穴,可以伸展脉络,既能祛除体内寒邪,又能快速调动人体阳气,使阳气通达巅顶。对人体不仅起到平衡的作用,还可以使人步履轻健矫捷。被称为“体贴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9、至阴穴
 
最后我们讲讲至阴穴,至阴穴在足小指外侧,距指甲角1分许,也就是0.1寸。

至阴穴。至,极也。阴,寒也,水也。至阴名意指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到体表。本穴物质为来自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它位于人体的最下部,是人体寒湿水气到达的极寒之地,故名至阴。

 

至阴穴被古人用于妇人难产的催产特效穴,通过临床的经验积累,中医发现,艾灸至阴穴可以纠正胎位。

 

并且因为能清心火,泻血热,因此成为皮肤痛痒的特效穴,同时对于头痛,目痛,鼻塞,半身不遂,足关节炎等病症,都有很好的调理保健作用。可用手指指甲掐按,或用刮痧法刺激此穴。

 



膀胱经的经穴歌和主治表


 

每条经脉的穴位很多,我们不可能逐一介绍。对于经络特别感兴趣的朋友,其他没有涉及到穴位可以自学。为了方便大家系统记忆膀胱经的67个经穴和相应的主治,我们把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歌和腧穴主治提要表列一下,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学习。

 

足太阳膀胱经(共67穴)

 

太阳穴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

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寸半上承光,

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旁,

大杼挟脊第一行,直下风门肺俞长,

又厥阴俞与心俞,督俞膈俞俱一行,

肝胆脾胃接三焦,肾俞气海大肠乡,

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仔细量,

上髎次髎中复下,一空二空腰髁当,

会阳阴尾骨外取,附分挟脊第二行,

魄户膏肓神堂走,譩譆膈关魂门当,

阳纲意舍仍胃仓,肓门志室续胞育,

二十一椎秩边场,承扶臀横纹中央,

殷门浮郄委阳到,委中合阳承筋乡,

承山飞扬束骨接,昆仑仆参申脉忙,

金门京骨束骨接,通谷至阴小趾旁。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主治提要表




参考感恩的句子经典语录张爱玲语录经典语录村上春树经典语录小王子经典语录享泰极


长按下方二维码

融聚全球智慧引领健康生活

健康|消毒|医疗|科技|品质

空·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天健上医订阅号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医养生】足太阳膀胱经——病从此入,也从此出发布于2021-05-04 22:54: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