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琴 文 化 大 讲 堂

为了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古琴艺术,让更多的古琴爱好者了解古琴文化,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和传承理念,无锡梧声古琴传习所、无锡古琴研究会正式向社会推出“古琴文化大讲堂”,内容包括:“古琴文化史”、“无锡古琴史”、“古琴艺术欣赏”等。

主讲人:吴炯
 

中国古琴学会理事、江苏省古琴学会理事、古琴艺术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无锡古琴研究会会长、无锡梧声古琴传习所创办人、无锡市文化传人师资库讲师、江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指导老师

 

 
 

2015年6月28日下午,由无锡梧声古琴传习所、无锡古琴研究会举办的“古琴文化大讲堂”如期举行,在建筑西路国家工业园区二楼的“三蠡美术馆”内,共有一百余人到场听讲,不少听众一直站着听到讲座结束,足见古琴文化的吸引力。

 

本次活动是“古琴文化大讲堂”公开文化公益课程的首场,由中国古琴学会理事、无锡市级古琴艺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炯主讲,题目为《从琴史中体认“琴”》,活动由无锡梧声古琴传习所傅方怡老师主持。

 

活动开始,先由无锡梧声古琴传习所和无锡古琴研究会的老师演奏了5首琴曲,如《佩兰》、《洞庭秋思》、《春晓吟》、《沧海吟》和琴箫合奏《忆故人》。或古雅端庄,或细腻委婉,或流畅灵动,或挥洒飘逸,让在场的观众如听天籁。随后,吴炯老师为大家开讲“琴道”。

 

“琴道”是古琴人喜爱谈论的话题,此外,还有不少人喜欢借用宗教和“”的外衣来附会于古琴,又夸大了古琴的“修身养性”功能,甚至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然而持有这些论调的人,对古琴文化的基本常识又是谬论百出,对古琴文化几乎近于亵渎。这种现象,表明古琴爱好者对古琴史缺乏认真的学习,也表明了当今社会的浮躁与空虚,让表象美丽实质荒诞的观点有了市场,对古琴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负面的作用。的确,不少古琴爱好者对什么是“琴道”有着不同的见解,也有不少人根据自己的凭空想象,或是有违常识,或是宣扬玄虚,又将琴道附会上各种虚诞不经的伪宗教外衣。到底什么是琴道,琴道从哪里来?琴道有哪些内容?对此,吴炯老师首先从“道”字的起源说起,介定了它的各个话语范畴,一是“道路”的道,二是“同道”、“精通此道”的道,三是儒家道家哲学意思上的道。吴炯老师从详实的史料入手,比较了汉代琴道一词起源时期古琴文化的两个层面,再到晋唐、宋明,大量的文献,系统地发表了精当的阐述,同时还引入了道、书道、剑道等概念和现象进行了分析对比,又介绍分析了“琴德”、“琴统”、“琴学”等概念的产生、内容以及详细背景,结合了中国哲学史的发展,纵横捭阖、深入浅出,滔滔不绝讲了一个半小时,让听众如抽丝剥茧,又如山阴道上,目不遐接,对几千年来古人对琴道的认识有了真实的了解和深刻的体会,从而明辨了现实中各种“琴道”观念的真伪。

 

吴炯认为,“琴道”的根本内容是古琴的艺术性,是琴制、琴技、琴论、琴律、琴曲一系列的总体,它对于形而上精层面的追求,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但并不是宗教修证体验,而是情感体验和美学体验。要深入琴道,只有通过对深厚传统的深入学习和认真体会,没有捷径也不能臆想。离开了音准节奏,抛弃了琴谱中的智慧,没有正规纯正的指法、全面的表现力与正确的审美,也就是违背了艺术本质、背离了传统,那样去谈琴道和境界,无异于纸上谈兵、自欺欺人。吴炯老师的讲座精彩内容,我们将另作详细整理后公布。

 

 

 

《古琴文化大讲堂》得到了无锡市文化消费引导资金资助。第二次《古琴文化大讲堂》公益免费文化培训课程即将公布,敬请期待!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古琴文化大讲堂”开讲 ▏吴炯畅论“琴道”发布于2021-04-17 14: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