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百问》是北京白云观监院李信军道长历时三年完成。全文分十一章280问,详细系统的介绍了道教文化历史的形成、延传、发展以及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目录

道教日用经典

1、《道德经》是怎样的一部经典?

2、《阴符经》的思想是什么?

3、《参同契》为什么被誉为“万古丹经王”?

4、《皇忏》是一部怎样的经典?

5、《太上感应篇》为什么备受“三教”所重

6、什么是早坛功课?

7、《晚课》是怎样的一部经典?

8、什么是《三官经》?

9、什么是《北斗经》?

10、《焰口》是怎样的一部经典?

11、《邱祖垂训文》对道教徒有怎样的影响?

001

《道德经》是怎样的一部经典?

       《道德经》,春秋老子著。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为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道教尊其为“道祖”,即“道德天尊”,亦称“太上老君”。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即道经和德经,全书共5000余字。文字虽然不多,但言简意赅,哲理深厚。自问世以来,历代政治、军事、哲学乃至诸子百家无不珍视为瑰宝,可谓注家蜂起,环绕其间而吮其营养矣。

       关于《道德经》到底是阐释哪方面的思想,历代政治家认为是“治国、平天下”之策;军事家认为是“用兵、谋略”之圣典;而哲学家则认为是解读了“天人合一”的体道乐章。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唐玄宗说:“《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宋太宗则说“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著名学者姜国柱教授在他的《兵学与哲学》的文章中指出:“《老子》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但其所论的军事斗争的战略和权谋思想,确实蕴涵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内容,……就此而言,《老子》也是一部兵学著作”。在《道家与兵家》中他认为:“在中国历代军事理论、战争谋略、战术指挥等理论学说的构建中,道家贡献了宝贵的智慧,并深深影响着兵家”。

       《道德经》不但影响着中国,而且在西方也备受尊崇。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老子是东方古代世界的精代表者”。他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则强调:“明白‘道’的本原就掌握了全部的普遍科学,普遍的良药,以及道德”。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也说:“我良好的精神状态也要归功于阅读孔子,而主要是老子”。他感叹“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而美国著名学者蒲克明教授则断言:“《道德经》是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本书”。

       那么,《道德经》在国际上到底处于怎样的地位呢?十年前,《圣经》在世界上发行量居第一位,原因是西方人视其为西方文化、文明,且为宗教徒必备之书,故无一能与之相匹者。近年来,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道”文化在世界各地逐渐受到重视。据国际著名学者克努特?沃尔夫说:“二十世纪末,世界性的“老子热”、“大道热”汹涌澎湃。《道德经》在世界上的发行量已超过《圣经》,居全球名著之首”。《纽约时报》将老子列在全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冠。学界则将老子定义为“世界哲学之父”。另据《西文道教书目》统计,现在世界上《道德经》的译文,分别为英文83种,德文64种,法文33种,荷兰文19种等。

       《道德经》不仅是宗教的、哲学的,也是政治的、军事的、科学和科技的……。此正如张景志先生所说:“老子思想不仅对我国古代的哲学、政治、军事、宗教、医学养生气功武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作为文化基因渗透到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中,影响着中国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生死观等各种文化观念”。德国著名哲学家,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思想家的尼采也赞叹《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尽是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中国道教协会任法融会长就《道德经》如是评说:“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自然主义哲学家。他的不朽著作《道德经》(亦称《老子》),是一部博大精深、词意锤炼的哲学诗。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之书,像宝塔之巅的明珠,璀璨夺目,照耀着我国的古代文明,对我国古代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德经》是我国古代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它不仅包含着宏奥的哲理,而且蕴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等诸多方面的基本素材,犹如汪洋大海,内容包罗万象”。

       任会长指出:有人把《道德经》看作是养生著作;有人认为此书是一部哲学著作;有人认为是一部政治著作;有人认为是一部兵法;也有人认为是一部科学著作等等,众说纷纭。他认为,这些理解既有片面性,又有合理性。“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从某一侧面来理解,把它当成某一局面的东西,是盲人摸象,显然是片面的。从另一方面看,“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从这方面来理解,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同时强调说:“在现代,一些人根据西方哲学概念,把‘道’理解成了‘物质’、‘精神’或‘规律’,这些理解都不符合《老子》本义。‘道’既不是有形的‘物质’,也不是思虑的‘精神’,更不是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是宇宙中的能量,是太空的气场,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原始本源”。

       鲁迅先生曾说:“不读《道德经》就不懂中国文化”。《道德经》以其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启迪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行为,进步与提高。故《道德经》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可以说,以老子之道入世可以修养治平,以老子之道出世可以超凡入圣。得大道而滋润,用大道而生辉。

002

《阴符经》的思想是什么?

       《阴符经》,全称《黄帝阴符经》。该经的核心思想是“阴符”二字,即“阴”者,暗也;“符”者,合也。

       《阴符经》全书分三个章节,第一:“神仙抱一演道章”,主要讲天道阴阳之理,让人把握机宜,以修身炼命,同时强调按自然规律处理人事;第二:“富国安民演法章”,主要说明天地、万物与人之间存在相“盗”的关系,只有三盗(指天、地、人合一)相宜,才能相生、相安;第三:“强兵战胜演术章”,主要阐述了用兵之道,以及学道、修炼等必须戒骄戒躁、无邪妄动、收心克欲、顺应天道、随时应物的思想。如“神仙抱一演道章”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以杀机,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富国安民演法章”说:“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强兵战胜演术章”说:瞽(ɡǔ)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则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阴符经》全书阐述了天地生杀之机,阴阳造化之理;辩天人合变之术,演阴阳动静之妙。自始至终渗透着古代圣贤“天人同源”、“天人一贯”、“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贯穿着古人对整个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整体思考。

       道教将《阴符经》与《道德经》、《南华真经》并列,要求道教徒认真学习和探究。而历代注解《阴符经》的学者、专家也很多,且多有见地。如明代的吕坤在《注刻阴符经题辞》中称:其言洞造精微,极天人蕴奥。帝国得之以御;老氏得之以养身;兵家得之以制胜;术家得之以成变化而行神;纵横家得之以股掌人群,低昂付变。

       当代著名高道任法融道长说:“阴符三章,首讲内修达圣的抱一之道,次论外王的富国御政之法,三说御敌神疆的强兵攻战之术。全书共三百余言,于自然之道御政之法,用兵之策,处世之方,无不具备”。并认为该经的思想是“依天地自然的运行之道,法阴阳消长变化之理,辨五行生克制化之机,作为修炼、治国、统军、御将的道、法、术”。

       关于“阴”和“符”、“生杀之机”、“相生相盗”的教义,任大师指出:“天道的自然运行,日月往来、阴阳升降、消息盈虚,必会自然形成寒暑交替、昼夜晦明、春夏秋冬、风云雷电等现象。通过这些现象的升迁变化,随之自然就产生相互形成、相互扶助、相互依赖的造化之机。故事物的成败兴衰、生死存亡、凶祸福、天地与万物之间、万物与人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均在暗处默契着相互偷夺、相互窃取、相互损耗的造化之机”。

       天道与人道既相生又相克,既相宜又相害,故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自然法则,而不能违背天道而行事。

003

周易参同契》为什么被誉为“万古丹经王”?

       《周易参同契》为道教最早的丹经著作,汉代魏伯阳撰,全书约六千余字,分上、中、下三篇及《周易参同契鼎器歌》一首组成。据五代时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说:魏伯阳“得《古文龙虎经》,尽获妙旨,乃约《周易》撰《参同契》三篇”。关于魏伯阳祖师其人其事,据长生真人序论所说:“魏伯阳者,会稽上虞人也(今浙江省上虞县),世袭簪居(指高门望族),唯公不仕,修真潜默,养志虚无,博赡文词,通诸纬侯,恬淡守素,唯道是从。每视轩裳(指官服),如糠秕焉”。为什么该书称为《周易参同契》呢?据彭晓介绍说:所谓《周易》者,示此书是以《周易》为主论根据也;参者,三也。即《周易》、黄老、炉火三事也;契者,符合也。表明此书是以《周易》、黄老思想、丹道修炼三者契合而命名的。

       《周易参同契》是一部探索人体内在奥秘,破译生命密码,使人延年益寿的旷世奇书。《参同契》体系所依托的是中国古老的宇宙全息理论,因而,该书除详述内丹外丹,还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哲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学、人体学、心理学、医学等等,内容包罗万象,思想博大精深。

       《参同契》所阐述的内容究竟是什么?该书自问世以来,就常被人们认为文古词奥、费神难解。故彭晓又在《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序》中说:“公撰《参同契》者,谓修炼与天地造化同途,故托易象而论之……,故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真铅为药祖,以玄精为丹基,以坎离为夫妻,以天地为父母,互施,驱役四时,分三百八十四爻,循行火候,运五星二十八宿,环列鼎中,乃得水源潜形,寄庚辛而西转火龙,伏体逐甲乙以东施……”。

       两宋时期,理学家周敦熙、邵雍朱熹等人都很重视该书,评价很高。如朱熹说:“《参同契》,文章极好,盖后汉之文章为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参同契》被译成英文,受到国际学术界、科学界的高度关注。

       关于《周易参同契》为什么被誉为“万古丹经王”?任法融大师指出:汉代伯阳祖师,继承黄老(指黄帝和老子),“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清静无为”,以此为宗,兼其参悟《火记》、《龙虎》,再遇高人,口传心授,得其正法。长期潜修,亲身体验,道成德就,假借《周易》,卦爻数象,象征符号,天文律历,图谶之术,作为比喻。核心内容,内丹为宗,成仙为旨,又以阴阳进退变化,阐明修炼功理功法。恐其后人难以把握,故借八卦纳甲之法,十二消息,日月升降,晦明朔望,进退火候,结合《周易》一书理论,修炼理法,“鼎器”、“火候”、“药物”、“剂量”。同时还将“炼己”、“筑基”、“结丹”、“脱胎”、“成仙”功理功法,无不尽述。除此之外,其书文体,或用四言,或用五绝,诗词格调,组合而成。其书三篇三十六章,文学价值极高,功理功法精辟深湛。名流贤达,无不遵循,证果成真,故赞此书为“万古丹经王”。

004

《皇忏》是一部怎样的经典?

       《皇忏》,全称《玉皇宥罪锡福宝忏》。“皇”者,指玉皇大帝;“宥”(yòu)者,指宽容、饶恕、原谅之意;“忏”者,指忏悔以往之过咎也。

       我们为什么要忏悔,忏悔能改变什么?《皇忏》经中这样说:“盖本过尤之寡,从生入死,端由践履之乖。性一纵,则积甚丘山;心一悔,则释如冰雪。故本行(指该经)经教之昭示,乃罪福因缘之了明。敢不萌于悔心,敢不收其纵性”。通过这些说明了,人从出生到死,一生当中可谓口业、身业、心业,过咎频而行为多乖,故须“投诚恳切,望圣矜怜,十恶五逆,随跪拜以消除。三业六途,遂称扬而洗涤”。

       诵此真经,必按圣训,先念玉皇宝诰(即弥罗诰):“太上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宫。无极无上圣,廓落发光明。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玉皇大天尊,玄穹(qióng)高上帝”。然后再跪拜依次诵念,志心朝礼,发诸愿力:“愿无起疑惑,愿无起贪嗔。愿无起淫欲,愿无起嫉妒。愿无起杀害,愿无起凡情。愿无起凡思,愿无起昏垢。愿无起声色,愿无起是非。愿无起憎爱,愿无起分别。愿无起高慢,愿无起执着。愿凝神澄虑,愿万神调伏。愿心若太虚,愿内外贞白。愿身得清静,愿超度诸难。愿得睹慈颜,愿咸蒙护度。愿普闻妙法,愿亲奉供养。愿永无轮回,愿恶根断绝。愿玄都记名,愿诸念不生。愿万缘顿息,愿舍诸妄想。愿受持是经,愿无所不容。愿无所不纳,愿外邪不乱。愿真宗不失,愿灵根不败。愿不堕凡流,愿不入俗网。愿万魔不攻,愿得闻正法。……愿善护真宗,孝养父母;愿恭敬三宝,竭忠于君;愿不杀不盗,不淫不妒;愿不嗔不恨,不骄不诈”。

       诵经之前,需沐浴。登临宝殿,需清静身心。玉皇圣前,虔恭发愿。口持宝号,心依圣训。发忏悔心,生怜悯意。退淫欲之念,证进道之志。

       通过诚心发愿,除罪减过,解冤释愆,经力可感“上及九玄七祖,普同六道三途,蠢蠢群生,茫茫下土”。均可“悉仗玉皇之德,同消广劫之愆”。

       《皇忏》,乃玉皇之帝训,先圣之真言,如能常诵此经,或信徒家中供奉,必获吉宅康宁、仕事顺遂。此正如经中所言:“粗知习诵,罪福两途。罪既除,则福必蒙赐。灾祥二理,灾既消,则祥必可储。惟除罪于前,及消灾于后。谅蒙慈悯,俯徇恳求,敢伸礼拜之诚,庶沐简禳之降。露恳请,望帝仁慈。……百祥来介,后裔繁昌。世跻仁寿之乡,长享绵延之福”。

       最后,诵此大赞忏悔之韵:

酬天地,盖载恩,蒙日月照临身形。

中华水土万万春,报父母养育深恩。

四大深恩实难报,登宝殿讽演仙经。

焚香礼拜众高真,求忏悔罪灭福生。

005

太上感应篇》为什么备受“三教”所重?

       《太上感应篇》简称《感应篇》。其中心思想是太上(指道祖)说法开示,度化十方、普济群生;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关于《感应篇》的历史脉络,实非一时一人所著,而是汇集了中华传统‘道’文化的“承、负”思想,“善、恶”观念和“因果报应”教义不断演化而成的。

       近代有学者提出:教讲“因果”,道教是吸收了佛教的这一教义后才形成的“报应”学说。其实不然,这说明其对中华传统文化,尤其对“承、负”思想及“善、恶”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缺少研读和探究。华夏文化历史悠久,人们对上天的敬畏及尊天法祖、宗祀仪礼、鬼神信仰可直溯至我国的远古时期。如《尚书?尧典》说:“肆类于上帝(上帝,指殷商及其之前指天神),禋于六宗(泛指各姓祖先),偏于群神(意指信仰诸神胜过祭祀自己的祖先。亦如‘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均证明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历史现象)”。另外在《史记?封书》中也说:“自禹(指上古之时,五帝当中的大禹)兴而修社祀(指集体参加的祭祀大礼),郊社所从来尚矣(指这一礼仪从起始就盛行不已)”。书中还指出:汉初,“拥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二十八宿、风伯、雨师、四海、九臣、诸布……诸逑之属,百有余庙”。通过以上足以说明,在‘道’文化及其神仙谱系中,于西汉之前就有了诸多的天神、地祗以及宫观庙宇了。

       道教所讲的“善、恶”观念及“报、应”教义,源于殷时的“天人合一”思想。当时的人们就相信天神的意志是不可违的,它既能降福于人,也能降祸于人。只有做到尊天敬祖、行仁尽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才能得到神灵的眷佑。春秋之时的《道德经》中也明确指出:“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所做的事情,符合“道”,就会有“好”的回报。相反,所行的不符合“道”,就一定会得到“不好”的回报。这个“善、恶”之报,就同如影随形一样。因为“天道”是没有贵贱之分的,亲疏远近的,完全是由本人所作、所感而至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第七十九章)。这一种报应是甚速的,而且是丝毫不爽的。“其事好还”(第三十章)。

       到了西汉时期,著名儒学家董仲舒又结合“阴阳五行”理论和“天人合一”思想,创造了“天人感应”学说。天人感应,就是说天地和人以及万物都是相感相通的,相信人的所为能和天神相感、相应,并认为吉凶祸福及至历史更替皆有定数。这一种感应,就像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样。

       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中所讲的“奉天法道”、“顺应阴阳”以及长寿广嗣、治病养生、灾异祥瑞、善恶报应等“承负”思想,就是以此说明“善恶”和“报应”这一传统教义的阐释和发微。如说:“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失之而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令后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意思是,前人的过失由后人无辜来承受过责。亦即父债子还,先人惹祸,后人遭殃。如果想要健康、长寿和幸福,该经就此指出:“欲得长寿者,本当保知自爱自好自亲,以此自养,乃可无凶害也”。

       关于《感应篇》中的教义思想,在东晋著名道士葛洪的著述中,多有论及且立意高远。如《抱朴子》中说:“览诸道戒,无不云欲求长生者,必欲立善积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苦,赒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妒胜己,不佞谄阴贼。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

       《太上感应篇》,是让人们安贫乐道,知足抱朴,免生是非和忿争。认为“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以此提出“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的信条。要求人们,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为人处世,要贵有“平常心、慈悲心”。要广行善举,勿以善小无益而不为,也勿以恶小无损而为之。明晓“小善不积,无以成大德;小恶不止,终将成大错”的道理。故道祖说:“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道教有这样的一幅对联来对照“善恶”和“因果”:阳世奸雄,忍心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积善就如同“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则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因此,道祖告诫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这个“善”与“恶”、“因”与“果”,就如同种瓜能长瓜,种豆能长豆一样。“感”与“应”的意思是:如心里想着去行善,虽然还没有去做,吉神就已经有了感应;或心里想着恶事,虽然还没有去做,但凶神也就感应而至了。这就是“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真可谓,一念之差,不是天堂即是地狱啊!

       《感应篇》中道教的“天人合一”、“承负”、“善恶”、“因果报应”教义,一脉相承,广播华夏,深深地影响着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死观。既激励后人又警示来者,此书可谓“善书之王,经中之宝”。

       据史料记载:宋真宗赐银百万,命工刊行(指印刷《太上感应篇》),之后大显于世。明世宗亦作序颁发。清顺治帝又多次拨银刊印,并颁赐群臣,诏命天下,令人人效仿。

       《太上感应篇》是“太上”说教,不但道教徒奉之、行之,视为珍宝,历代儒、佛大家也多以《感应篇》作为其善恶报应,修身处世之法宝而加以广泛注解和宣扬。

006

什么是早坛功课?

       《早课》,全称《太上玄门早坛功课经》。本经由《八大》、《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解厄真经》、《无上玉皇心印妙经》、《诸真宝诰》以及《邱祖忏悔文》、《灵官咒》、《土地咒》、《三皈依》、《祝寿文》等经典科仪组成。

       道教徒为什么要每天必须诵此早坛功课呢?该经开篇就说:“功课者,课功也。课自身之功,修自身之道也。修自身之道者,赖先圣之典也。诵上圣之金书玉诰,明自己之本性真心。非课教不能弘扬大道,非课诵不能保养元和。经之为经,是前圣之心宗;咒之为咒,乃古仙之妙法。诵之诚者,则经明;行之笃者,则法验”。《 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则说:“观无极(指广大,没有数量)众生,受无极苦恼。宛转世间,轮回生死。漂浪爱河,流吹欲海。沉滞声色,迷惑有无……终始暗昧,不能自明”。念经绝不能走过场,需要向来诵经,念念存诚。不但如此,还要“三千日里勤功,十二时中不怠”。度己度人,全凭道心遂愿所感。

       上殿诵经,要诚心、恭敬,切须斋戒严整衣冠,慎勿轻慢交谈接语。因金书玉笈,为我等入道之门墙。讽经诵咒,乃修仙真之径路。只有念念无违,随心祷祝,才能自然感应道祖垂怜。故需道场众等,人各恭敬;恭对道前,讽经如法。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勤修苦行,践此大道呢?道祖怜悯世人说:“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邱祖在《忏悔文》中也开示世人:贪恋香、味、色、声而触法,贪嗔嫉妒,恶口妄言,杀盗邪淫,恣情纵欲,逆辱父母,悖负君师。不敬天地神祗,呵风骂雨;不信罪福因果,昧理欺心……皆由一念之差,障迷自性。由此而生发的年灾月厄,天罗地网之厄,命穷算尽之厄,疾病缠绵之厄,落水波涛之厄,虎狼蚖蛇之厄,水火盗贼刀兵生产之厄,山林树木社稷之厄,土石桥梁之厄,毒药咒诅之厄等。这就需要我们诚心发愿,戒除贪、嗔、痴、妄等念。以清静心而弘大愿,以智慧力而伏诸魔。并祈愿,以此功德“上奉高真,下保平安”。也正如左玄真人所教:凡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关于经文的由来及仙人灵迹,据《开经玄蕴咒》所示:“云太虚,浩劫之初。乍遐乍迩,或沉或浮。五方徘徊,一丈之余。天真皇人,按笔乃书。以演洞章,次书灵符。元始下降,真文诞敷”。说明了,经文是由天空中的祥云结篆而成字,这些祥云篆字又是真仙上圣按笔书写而显像出来的。其先演华章龙文,次书灵符宝诰。真经圣卷,由此而延传的。

       只要口诵而心维,虔恭而发愿,承此祖师圣力、道力;经力、恩力,加持护佑三宝弟子,解禳阳九百六之灾,三衰八难,九横五苦之厄。如求如愿,所履平安。即能禳灾而灾消,祈福而福至。无求而不应,有感以皆通。

007

《晚课》是怎样的一部经典?

       《晚课》,全称《太上玄门晚坛功课经》。该经和《早课》均为道教徒每日必诵的经典。《晚课》是由《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诸真宝诰》以及《三皈(guī)依》、《供养咒》等经典汇集而成。

       道教诵持经典讲“结三缘”。“三缘”:即上结“神缘”,中结“人缘”,下结“鬼缘”。如《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说:“天尊说经教,接引於浮生。勤修学无为,悟真道自成”。《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明宣道要时则说:“十方得道神仙,皆从此经修行,而通微奥。善男子、善女人,依凭斋戒,作是津梁,一切有为,显诸真路,体此法相,乃可受持”。而在《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中说:“复见诸地狱之中,饿鬼穷魂,以日继夜,受种种苦恼,悉无人形,五体坏烂,饥餐猛火,渴饮镕铜,足履刀山,身负铁杖,遍体流血,悲号彻天”。那么,这些饿鬼穷魂为什么遭此劫报呢?道君开示说法:“受诸罪者,在世之时,不敬三光,欺负神理,十恶五逆,不忠不仁、不慈不孝、毁伤物命、杀害众生,福尽寿终,当受斯苦”。道教常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行善有善报,行恶遭恶报。如果要想家有余庆,就必须早断恶念、恶行,免得无常一到,带入冥冷地狱,岂不悔之晚矣!

       道教讲“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度己、度人、度亡”是大道法门中最为重要的教义。关于每日需诵持经典的必要性时,该经《晚皈依》指出:“既诵经语,当解经意。各自省(xǐng)心,早求度世。人身不易得,正法最难遇。但念无常苦,各发清静志。扫除诸妄念,去却贪嗔痴。忏悔往夕非,当求今日是。勇猛生精进,各用皈命礼”。如此则能四生六道,有感必孚。三界十方,无求不应。

       在广结“三缘”的道教法门中,对祖师仙真的信仰,以及度人、度亡等,可以说方方面面都有很虔诚、且细致入微的教义体现。如吃饭前要念供养咒语;次诵出食咒(注:出食,即用筷子将饭食数粒撒出,以供养幽魂享用);动筷子吃饭前再念入食咒;饭毕还要念结斋咒等等。

       这些咒语分别为:

       供养咒:供养三天教主,清静法身,满空圣众,无量群真。黍米一粒,云厨宝鼎,烹为法馔(zhàun),异香满空,广被十方,照临大众,法界人天,普同供养。香厨妙供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出食咒:一粒佳谷,一滴清泉,不忍自食,施与幽魂。受吾供者,皆赖道恩。惟道惟灵,觉性长存。

       入食咒:自然天厨食,吾今与加持。一粒遍十方,河沙共尘迷。饥渴永消灭,食之宴瑶池。今将与幽魂,功德不思议。

       结斋咒:斋供已毕,各发诚心,勇猛精进,证圣成真。福生无量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通过以上均指明了诵持经典、咒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是通过经典威神之力,而诚感神灵,并广积功德,方结此神、人、鬼之善缘的。

008

什么是《三官经》?

       《三官经》,全称《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真经》。三官,指尧、舜、禹三位上古之时的圣贤明君,因广积功德,道高德备,故被尊奉为天、地、水三官大帝。

       道教对三官大帝的信仰可谓由来已久,据张道陵天师《老子想尔注》中记述,道教在建立之初就信奉三官大帝,并将其作为主要神灵祀奉和朝拜。而对于当时的教民,如果谁要是犯了错误,即被责令进入静室向三官大帝忏悔。严重违犯禁令者,即要写出三份忏悔文书,一份需要放于山上(上呈天官);一份埋之于地(中呈地官);一份投之于水(下呈水官)。这一教义,历史上称之为“三官手书”。

       关于三官大帝所主及仙迹,据《上元天官宝诰》说:“玄都元阳,紫微宫中。部三十六曹,携九千万众。考校大千世界之内,录籍十方国土之中。福被万灵,主众生善恶之籍。恩覃三界,致诸仙升降之私。除无妄之灾,解释宿殃,脱生死之趣,救拔幽苦。群生是赖,蠢动咸康。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上元九炁(qì)赐福天官”。由此可知,天官大帝不但能救拔幽苦,除无妄之灾,而且还主诸仙群真的升降职权;不但主众生善恶之籍,而且还能解释宿殃,使之脱离生死之苦。

       关于地官所主及仙迹,据该经《中元地官宝诰》说:“青灵洞阳,北都宫中。部四十二曹,携九千万众。主管三界十方九地,掌握五岳八极四维。吐纳阴阳,核男女善恶青黑之籍。慈育天地,考众生录籍祸福之名。法源浩大而能离九幽,浩劫垂光而能消万罪。群生父母,存殁沾恩。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中元七炁赦罪地官”。通过宝诰可以得知,地官大帝主管三界十方九地,掌握五岳八极四维。考察众生录籍祸福之名,而又大慈大悲,普放祥光而消善男信女之罪咎。

       关于水官大帝所主及仙迹,据《下元水官宝诰》说:“旸谷洞元,青华宫中。部四十二曹,携九千万众。掌管江河水帝万灵之事,水灾大会劫数之期。正一法王,掌长夜死魂鬼神之籍。无为教主,录众生功过罪福之由。上解天灾度业满之灵,下济幽扃(jiǒng)分人鬼之道。存亡皆泰,力济无穷。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下元五炁解厄水官”。水官大帝既掌握江河湖海万灵之事,又主旱涝灾害劫数之期;既掌生人,又管亡者,不但能解天灾业满之灵,还能下济幽扃人鬼之道。

       《三官经》告知世人,如果善男信女皈依三元(三元:指天、地、水三官大帝圣诞吉日。即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斋戒(指是日持斋守戒),转诵此经千五百遍,踊跃忏悔,即能除无妄之灾,解有仇之愆;赐千祥之福,脱九厄之苦……父母存亡,沾恩离苦。并说:恭诵此经,即可随力见功,酌水献花,其福自应。家有此经,宅舍光明,灾难无侵;佩带此经,万神拥护,鬼祟永灭。

       《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真经》,为三元校籍圣典,可善恶攸分;若能斋戒礼诵,可无愿不成;口诵而心维,定能消灾释罪,降福延生。本经乃三官大帝开示说法,可谓字字真诠,句句消愆;行行灭罪,卷卷赐福。

009

什么是《北斗经》?

       “北斗”,指贪狼巨门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七位天界星君。

       《北斗经》,全称《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念《北斗经》,传统称之为“拜斗”,即要求如法如仪虔诚朝拜“北斗真君”。“拜斗”,可消灾、解厄、延寿。道教的这一拜斗教义,历史十分久远,如三国时诸葛祖师的“孔明秋夜祭北斗”等,反映出道教对“南斗、北斗、二十八宿”等星君的崇拜和信奉。

       关于何时拜此真经,有何效用等?该经说:“若正信男女,值此真经,智慧性圆,道心开发。出群迷径,入希夷门,皈奉真宗,达生荣界。于三元、八节、本命生辰、北斗下日,严置坛场,转经斋醮,依仪行道,其福无边。世世生生,不违真性,不入邪见。持经之人,常持诵七元真君所属尊号,善功圆满,亦降吉祥”。同时指出:“持诵北斗真经,可得七元真君护佑,能解三灾、四煞、五行、六害、七伤、八难、九横……天罗、地网、刀兵、水火诸厄”。并说:或于观宇,或在家庭。随力见功,请行法事。功德深重,不可俱陈。善果臻身,剋期安泰。也就是说,若正信男女,如有急困危难之险,可以诚心即诵真经宝号,便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此经有回死生之功,消灾度厄之力。

       那么,《北斗真经》的主旨思想是什么呢?该经明宣道要:“人身难得,中土难生。假使得生,正法难遇。多迷真道,多入邪宗。多种罪根,多肆巧诈。多恣淫杀,多好群情。多纵贪嗔,多沉地狱”。道祖开示演法:“我今哀见此等众生,故垂教法,为说良缘。令使知道,知身性命,皆凭道生。了悟此因,长生人道……不生无道之乡,不断人之根本。更能心修至道,渐入仙宗,永离轮回”。我们通过道祖开示得知,诵持真经,是希望男女善人,明了真经奥义,而且能勤行大道、广积阴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此则了悟此因,长生人道;渐入仙宗,永离轮回矣。

010

《铁罐施食》是怎样的一部经典?

       《铁罐施食》分上、下两册,全称《全真青玄济炼铁罐施食》。超度道场每年在宫观集体举行三次,分别是:清明节的祭祀扫墓、七月十五的鬼节和十月初一的寒衣节。道教的这一教义,历史十分悠久,深深植根于华夏民族的民风、民俗,宗教信仰、道德规范乃至思维、行为之中,影响并启迪着国人的生活生存方式、生死观及其价值取向等。

       如本经开篇即从中华民族的固有信仰的角度说:太乙天尊坐莲台,十大阎君两边排;判官展开生死簿,摄召灵魂受度来。说明了人在世上所做的每一件事,乃至生老病死,最后都由判官所掌握的功过簿,并由十殿阎君根据本人一生所行善恶的大小、多少、轻重,来给予去留和赏罚。善者无忧,早生人天;恶者受罚,打入地狱之中,或上刀山,或下火海,或割鼻挖心,或下油锅锯身离体……。此乃阴阳造化,各性所为。所谓善恶循环,各有昏明之路由;升沉异趣,还从祸福之推。或纵恶缘,或行善利。修堕皆由于自己,见邪总逆于人为。情分三界之中,性受五行之内……贵贱殊途,尽属阴阳……嗟幻化之无常,叹轮回之不息。

       此经乃太上垂科,虚皇演教。大启殊常之妙会,广开不二之法门。所谓悟一字得一字之功,受一戒得一戒之果。既闻秘语,必透玄微。琅函展处当坛说破是非门,琼诰宣时对面豁开生死路。人生在世,悟正道者少。纵无名之性,造十恶之孽。六尘遍染,三业萦缠。肆意任心,阴罪阳过。顺邪弃正,日积月深。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背道离真,动结愆尤。整日只有争名夺利,勾心而斗角;蝇头小利,明瞒而暗骗。跑官卖官者不断,贪污腐败而不绝。怨天恨地者有之,偷抢掠夺者日盛。是故太乙救苦天尊,大起恻隐之心,度人之念,奉劝世人:“黄金带,白玉带,总是浮沤;紫罗袍,绿罗袍,犹如风烛”。另南华真人亦作叹词有感:昨日荒郊野外,只见白骨交加,无言无语卧黄沙,又被风吹雨洒。活时堆金积玉,死后那显荣华,三寸气断咬银牙,仰面西江月下。真可谓:“孤魂漂荡几春秋,暴露形骸谁与收。三元五腊无祭祀,四时八节少追修。魂如柳絮随风舞,魄似桃花逐水流”。故劝世人急早修,莫等到老空白头。感叹人生能几何,莫蹉跎;金乌玉兔来往如梭,百岁光阴一刹那,似南柯!

       恭维,太乙救苦之慈尊,广发慈悲之鸿愿,嗟九泉之苦爽,悯六道之众生,开度长夜,济拔幽魂,出离重泉,咸登道岸。超度诸:文官路逝,武将阵亡。或名贡举监求之不得,弓弩刀枪对斗而亡。施为未显于才能,得业已成而弃世。或亏忠叛背,邪佞乖遣,全家受责罚之殃,自身获重刑之罪。轻亲不孝,慢上无徒,遭国法以摧残,犯天诛而被祻。以及怀能抱术之人,得艺良才之士,心灵手妙,巧匠工奇,受沉疴而客死他乡,染时疫而身亡故里。或弃舟而沉溺波涛,或出行而倾亡旅邸。或逢强徒劫盗,或遇猛兽蚖蛇。或鳏(guān)夫寡妇以无倚,或独老孤男而无靠。或大小亲疏为名利而争杀,或贤愚贵贱因色而伤残。五行卜命之流,三教论经之士。或逢石压土埋,瘟疫雷伐、金木剋期、落井堕坑,是男是女、或老或少、千行万术、百家九流等众。今由太上说法,太乙救苦,兹此胜会,凭助经力、恩力、道力,悉愿一切亡灵,“得清静之法水,享无边之香味。闻妙法而荡除烦恼,听仙经而解悟真常。罢生生执对之愆,脱世世萦缠之苦”。此正是:“符命与通传,惠光照九泉。三魂朝上帝,七魄听灵篇。三途离长夜,五苦尽释愆。孽海皆息浪,闻法到人天”。

       通过真经宝诰、隐章灵文,以及黄冠羽士之济炼功德,可使九玄七祖以超升,四生六道而脱化。当然,善男子、善女人,即可男乘白鹤,女跨青鸾。游行逍遥不夜之天,清静长明之境。更有东极慈尊放祥光而接引,南丹真老指云路以脱化人天。

011

《邱祖垂训文》对道教徒有怎样的影响?

       邱祖在《垂训文》中说:吾教门人,后辈知悉,尔等悟士,既投玄门之大道,必通夙世之善根。一证今生之善果,二修来劫之不堕。实有出世之真心,当遵太上之法律。常阅门人,只知道教以度平生,不知玄科有禁戒。粒米文钱,俱皆有所关系,此乃世人之膏脂,农夫之血汗。非用心以难消,岂无功而可受。汝等后代门人,不自揣量,不肯专修。只说此门无功,便生外境。有意或奸盗邪淫,损人利己;或吃喝赌钱,违师败教;或烧炼假术,骗哄迷人;或皈依旁门,毁谤正道。似这等种种不仁,岂是出家所为之事!且不言吾门后学之过,况天仙有过则迁其位,地祗有过则降其职,神仙有过则坠其尘,鬼魅有过则灭其迹,君王有过则失其国,臣宰有过则加其戮,士人有过则削其名,庶人有过则掠其福。一切过恶,各有所归。何况汝等作孽者,岂无有报!吾劝后学门人,自当闭处揣心,出家者所为何耳?只为看破尘缘,轮回生死之苦,方才进道,岂可反造愆尤,重增孽债。若能寻思改过,还依初心而行,起意而守,立志进道,下苦而修。法有三乘,各乘前根所积,量力而行,方是出家之正道也。夫上乘者,修真养性,苦志参玄,证虚无之妙道,悟金丹之大理,发天地之正气。出尘世之冤愆,广施恩义,多行方便。只候三千功满,八百行圆。然后身超三界,位列天仙。跨鸾鹤而朝金阙,乘云雾而赴琼筵。千真恭敬,万圣赞叹,魔王伏匿,鬼神钦仰。与天地同体,日月同光,岂不为出世之大丈夫哉。中乘者,礼忏诵经,秉心演教。讽太上之玄科,拜天尊之宝号。志心恳祷于圣前,虔诚斋戒于庙中。清静身心,阐扬大道。一念纯真,常存正法。运应灭度之时,自有善神拥护。或送转皇宫,或投生宰府。或作相而位列三台,或为君而名登九五,那时万民敬仰,四海归服,人中殊胜,岂不尊乎。下乘者,修宫建庙,印经造像,修桥补路,施奉汤,戒杀放生。存慈悲之心,舍药施财,绝悭贪之妄。或尊师敬友,接待往来。或爱老怜贫,周济穷困。或秉烛诵经,或焚香礼圣。以待功行圆满,数尽寿终,即有仙童接引,转化为人,生于富贵之家,一生享福无穷,那时岂不快哉!此为三乘修为,各有福果相证。若学道门人,汝难禁酒色财气四景之好,只可回家还俗染苦为乐。任你所为,随心所作,岂不洒脱。何必久恋玄门,迷而不醒,造下无端之罪,果报难逃,过世之时,看待推谁!有志诚者,可以深入。无夙缘者,可以速退。不然造罪加倍,吾甚怜悯。为此训焉。倘有见训者回心,闻训者转念,从发丈夫之刚志,速改前愆,勇猛精进,承办道业。闻者省悟,见者开发。省悟者回光之心也,开发者返照之意也。如不早觉,必定永失轮回,常沉苦海,一堕冥途,化为异类。到此之时,悔之何及,只恐今生错过,万劫沉轮,大道难遇也。

       邱祖,通过磻溪六年,龙门七载的苦功苦行,道功备而名闻时主,成吉思汗闻道顿悟而呼之为“神仙”。道教以邱祖功德,再度兴显于世,故有“道不分南北,教不分宗派”,皆以邱大真人之《垂训文》为修道、立德及宫观、教派之大纲。

       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文化中的诸如宗教、民风、民俗、艺术乃至文字、服饰等等,都在受到外部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悄然发生着变化。毋庸置疑,闭门造车,墨守成规必然被时代所淘汰。道教讲“立俗施事,应物变化”,现代讲“与时俱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都说明了一个“继承、适应、发展、弘扬”的道理。但值得深思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提高与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注:包括道教和佛教),也正经历着一场传统与经济发展的必然碰撞。有的将庙宇私有化,有的则承包出去;有的为了当官,跑上跑下,请客送礼;有的靠着政治光环,欺上瞒下,拉帮结派,排除异己;有的则内外勾结,打着宗教旗号,借庙敛财……。

       发展,意味着前进,前进就必然有所取舍。本人认为:“末”可以舍,但“本”不可以丢。如果形象不要了,信仰也不要了,不烧香也不磕头了,不信罪福、不明因果;信仰淡化、道风不正;趋炎附势、假公济私。这还是道教吗?自己还是道教徒吗?

       当代道教徒应该日行的功课是,依太上所示:“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也如《垂训文》所说:“粒米文钱,俱皆有所关系,乃世人之膏脂,农夫之血汗。非用心以难消,岂无功而可受”。做到:秉心演教,礼忏诵经。信心恳祷于圣前,虔诚斋戒于庙中。清静身心,阐扬大道。一念纯真,常存正法;其次,修宫建庙,印经造像。推慈悲之本,绝悭贪之妄。周济贫苦,济世利人;再者,道心不退,勇猛精进。专心潜修,精研诸艺。广结社会之贤达,解疑释惑于善信。维护社会之安宁,树立良好之教誉。


道教创始人道法自然道教四大名山道教三清道教名山道门法则


延伸资源下载(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华道学百问——道教日用经典篇发布于2021-06-13 1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