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原文】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⑴,所恶勿施,尔也⑵。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kuàng也。故为渊驱鱼者,也;为丛驱爵⑷ 者,zhān ⑸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⑹也。苟为不chù,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shū,载胥及溺⑺。’此之谓也。”

  【注解

   与之聚之,与犹为也,“所欲与之聚之”,言所欲则为民聚之也。⑵尔也:如此罢了。⑶圹:同“旷”,旷野。⑷爵:同“雀”.⑸ (zhan):一种像鹞鹰的猛禽。⑹艾:即陈艾,常用于灸病,‘艾可以为灸人病,干久益善,故以为喻’。⑺其何能淑,载胥及溺:引自《诗经·大雅·桑柔》。淑,善,好;载,句首语助词,无义;胥,相;及,与;溺,落水.

  【译文】

  孟子说:“桀和纣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之所以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老百姓的支持,便可以获得天下;获得老百姓的支持有方法:获得民心,便可以获得老百姓的支持;获得民心也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集起来;他们所厌恶的,就不强加在他们身上,事情很简单、明了,如此罢了。老百姓归服仁德,就像流水往低处流淌,野兽向旷野奔走一样。所以,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吃鱼的水獭;替森林把乌雀赶来的是吃鸟雀的鹞鹰;替商汤、周武把老百姓赶来的是残害老百姓的夏桀和殷纣。当今之世,如果有哪位诸侯喜好仁德,那么,其他诸侯都会替他把老百姓赶过来。纵使他不想统一天下,也会身不由己了。现在那些希望统一天下的人,就像害了七 年的病需要用三年以上的陈艾来治疗一样,如果平常不栽培积蓄,终身都得不到。同样的道理,如果无意于仁政,终身都会忧患受辱,以至于死亡。《诗经》上说:‘那如何能做得好,不过是相率落水罢了。’正是说的这个意思。”

  【读解】

  一是民心问题,二是仁政问题。二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是一体的两面。

民心问题反映的是民本主义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者得民心,不仁则失民心。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坏人在无意中帮助了好人,正是善与恶的历史辩证法。

  好多人或企事业单位无意之中帮了自己竞争对手的忙。这个道理是非 常简单的。只不过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我们往往不知不觉地做了那种“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事还没有意识到罢了。如此说来,每个人都有必要反省反省,如曾子的每日三省,自然很有必要。日日修养,日日进步。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四书五经六艺,四书五经是什么,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是哪五经孟子论语围炉夜话吕氏春秋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孟子070发布于2021-07-11 00: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