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第十二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斯言也讱,其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12.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自反而缩 ,虽千万人吾往矣!无忧无惧则浩然正气生,虽千万人吾往矣。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12.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君子只要严肃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与人为善,对人恭敬合乎礼法,就能做到“四海之内皆兄弟。言宜慢,心宜善。乱之所出,言语为阶。如果真能做到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人的德情操,也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了。

『12.6』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12.9』哀公问於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2.10』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徒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12.11』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答道:“国君的行为要符合国君的要求,臣子的行为要符合臣子的要求,父亲的行为要符合父亲的要求,儿子的行为要符合儿子的要求。”齐景公说:“说得好啊!要是真的国君的行为不符合国君的要求,臣子的行为不符合臣子的要求,父亲的行为不符合父亲的要求,儿子的行为不符合儿子的要求,即使有粮饷俸,我能来享用它吗?”

孔子的教育最为重视自我修养,人人可为圣贤,人人必为圣贤,或者走在迈向圣贤的路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要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2.12』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12.13』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孔子说,审案子,我跟其他人差不多。一定要说有区别,我想就是我能够使天下不再有人诉讼吧。

---------------------------------------

做任何一个事情都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术,一个是道。

术解决的问题是“这事怎么做?”

道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防止这件事的再发生?”

听讼也是一样。

术就是:辨别真假话的能力,逻辑思维的判断能力,情景再现整理能力,记录分析能力。

但是,这远远不够。请问:为什么要听讼?为了给法官发工资?为了锻炼人辨别假话的能力?

为了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不是。司法有极强的引导作用。听讼是为了不再有偷窃、杀人、强奸、诈骗,一言以蔽之:使无讼。

使无讼,看起来只有三个字,其实呢,大概只有圣人敢说这种话吧。





『12.14』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12.15』子曰∶“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2.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2.17』季康子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12.18』季康子患盗,问於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12.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12.21』樊迟从游於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後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12.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於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於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於众,举伊,不仁者远矣。”


『12.2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12.2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四书五经六艺,四书五经是什么,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是哪五经孟子论语围炉夜话吕氏春秋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论语(二十七)发布于2021-07-11 00:32:5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