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下编共十五篇,被认为非孙膑所作,1985年修订时将其删掉,但其内容与《孙子兵法》有密切关联,有助于理解孙子兵法。


第十七篇:十阵

这篇介绍了十种阵形的特点和运作方法,应该是关于阵形方面最早的资料,也是《孙膑兵法》的特点,在许多临战问题上都体现了阵形的运用,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用兵的特点。

银雀山整理小组认为,自十阵以后下编十五篇均非孙膑所作,我个人认为,十阵与十问这两篇与“威王问”、“陈忌问垒”文风和回答内容思想都非常相近,至少这两篇应该属于孙膑的思想体系。

从十种阵形的介绍看,我们可体会到兵阵的价值和作用。

岳飞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也。

可见,阵的运用是冷兵器时代用兵的核心,它用结构设计功能,以实现“用平凡的人,创造不平凡的战斗力”,弥补训练不足的短板。

而且阵法的运用还可以形成静态的势,我在《孙子兵法》中讲,不同形态所产生静态的“势”完全不同,同样一百人,组成方阵会有震撼感,组成攻击阵形会有压迫感,组成旅游阵形,三三两两散步一样则没有任何感觉。

所以,基于什么样的作战目的,要实现什么功能、效果,在什么样的地形上,就摆什么阵形。

机械化时代不叫阵形,多称为队形,其作用与阵形完全一致,区别在于考虑的因素增加,比如除了地形之外,还要考虑武器的威力、射程、适用环境等要素,比如,同样的武器,在高原地区、热带地区其效能可能完全不一样。有效的队形有利于降低损伤,实现更大的战果。


第十八篇:十问

这篇讲了十种临战应对问题,总体来讲面对“破阵”时,都要想办法掌握主动权,才能改变敌我态势。

同时,十问中也给了我们庙算中一些参考变量,比如力量对比、地形、用阵、士气、将领等要素,通过这些变量可以想出更多的可能和预案,获得更多的胜算。

这些临战问题,也只是为将领提供一些参考,其核心在于能够现场判断敌我形势,机械的记住这些应对措施只能算是初学者,或者属于理论工作者的范畴,实战经验丰富的将领,要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做出判断和解决方案。


第十九篇:略甲

这篇残缺严重,几乎没有完整的句子,各简的顺序也无法确定,无法解读其具体内容。

从篇题来看,甲,甲士,应该是战车上的操作人员;略,取或夺之意。从篇题看,也是临战战术问题,应该是讲如何攻击战车上的操作人员和战斗人员。


第二十篇:客主人分

这篇两个核心观点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个观点是,人多不一定能胜,粮食多也不一定胜,武器装备精良也不一定胜,如果这些物质条件就能够决定胜负,孙膑说:如果这样,双方某个级别的负责人在边境上搭个帐篷,摆摆小棍胜负就定了,也就不用打了。

如果真能做到这样,就真正做到不战了,但这几乎是不可能滴。

第二个观点是,关于用兵之的认识

八阵篇的“道”是:“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此王者之将也。”

这里的道从文意上讲是:战前充分谋划,战时执行彻底,战后妥善处理善后工作。

这两个“道”,八阵中的“道”侧重在“知”,知天知地,知民心,知敌情,知排兵布阵之要点;这篇的“道”侧重在“用”,首先要懂得分敌之兵,其次在于掌握主动权,抑制住其将。

做到这两点,即便对方有再多的兵,也用不上;尽管养的兵很多,到战场与我对阵的兵力却总显得不足;不与我对阵的兵吃喝富足有余,而跟我对阵的士卒缺少粮食;装备再精良跟我对战,在这里发挥不了它的功能,只能被我战胜。

当然,反过来,如果我拥有兵多、富足、武器装备精良则均能充分发挥这些物质条件的优势,自然战胜对方。


第二十一篇:善者

读这篇感觉像是孙膑学习《孙子兵法》写的总结或体会,颇有些《孙子兵法》的意思,很多词句也都与其有关联。

尤其是“四路五动”,应该就是《孙子兵法》九地篇“四五者,一不知非王霸之兵也”的“四五”。

关于这个问题,《孙子兵法》的学者各种猜测,但那些解释都比较务虚,而《孙子兵法》是一部实战性非常强的兵书,不可能务虚太多,故我认为用“四路五动”来解释“四五者”更为准确,也更为实用一些。

当然,这篇也没有展开关于“四路五动”的具体操作方法,只是强调以“四路通达”、“五动巧妙”来创造有利的态势,抢占主动权。


第二十二篇:五名五恭

这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五名”,就是五种特点军队的应对方法,实际上这五种类型的军队都与将领性格特点有密切关系。

我们可以从了解将领来把握军队的整体状态,商战中也如此,知其负责人就可以判断团队的战斗力。

第二部分讲深入敌境,在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什么政策,文中讲要“恭”和“暴”两种政策交替使用,始终保持“恭”的政策,最终让军队陷入困境,始终保持“暴”的政策也会让军队陷入困境,只有这两种政策配合好,才能既有粮,又不至于逼迫敌境民众反抗。

管理中也需要软硬两种政策的配合使用,才能实现团队的高效运转。


第二十三篇:兵失

这篇讲了兵失五灾,以及九个失败的原因。

最后总结时提到了起道与止道,止道属于逆形势而为,起道属于顺形势而为。

从定义来看,它们均有一个“转折”的概念。止道,形势有利于自己却放松懈怠了,战机出现却犹豫了,形势刚有转变却不能持续实施了,总在关键点上出问题,这是逆道、逆势,最终朝着不好的方向转变。

而起道则贪能廉、宠能敬、弱能强、柔能刚,总在关键点上向好的方向发展,是顺道、顺势,也是兴旺之道,胜利之道。


第二十四篇:将义

这篇我搞了个将领能力决定团队战斗力的模型。

将的能力五个维度(有版本是六个),对应的是他所带军队的能力。
就是说,如果管理者在能力上有欠缺,或能力不均衡,就不是一个正五(六)边形,可能会形成一个其他形状,那样就不一定是能打胜仗的军队,至少这支队伍战斗力不强。


第二十五篇:将德

这篇六简不连贯,但每一简的内容都体现了“将德”的一个侧面,故可以理解为治军的几个方面。

其中关于对待士卒的态度很现实,他说,对士卒要像幼童一样爱他,像严师一样敬他,但在使用的时候要像草芥一样去用。

最后一句听上去有些残忍,但现实的战争中或许就是这个样子,也是告诫我们,将军要有仁爱之心,但不能搞成不可用之骄子。


第二十六篇:将败

这篇讲了20条战败的必要条件。

老板可细细品味,盘点一下你团队的管理者们有没有这些问题,相信有很多条可对号入座,以此修正团队;管理者也可自查,以此修正自己。


第二十七篇:将失

这篇与“将败”可能是一篇,字体、文风两篇都相似,而且“将失”没有篇题,它讲了32种过程导致失败,可以说是失败的充分条件。

读这32条将之失的过程中,也能明显感受到企业中各层次管理中的一些共鸣,读者可结合自己的经验细细体悟。


第二十八篇:雄牝城

银雀山本由于残缺的原因只剩下“五不可攻,七可攻”内容,我参照一个比较全的版本,解读了六种攻击的方法,六种不可攻的情况,七种可以攻击的情况,以及攻击所需的士气等方面保障。

其核心在于“算定而篡

是说要先事先筹划、谋划清楚,将各种情况都考虑进去,然后在里边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力量与敌情的方案。

孙膑提供了几种参考条件,时机和地形是重点考虑的要素。同时,要兼顾天时、地利、人和、利害关系、战场形势变化、胜利的目标等几个因素做参数,选择不同的军击方式,或通过对方的军击方式而知其伤亡情况。


第二十九篇:五度九夺

五度、六量、九夺是将军正确配置资源,以及恰当处理战场形势的思考路径或决策模型

必须要实现“五度六量”的十一个己方能力与“九夺”的对方某个弱点上的匹配性,这样才能实施有效的攻击。否则,即便对方在这九个方面上存在可攻击的“虚”,而己方力量不够,或攻击这个“虚”点的能力不够,也难以实施,可以说,这样的“九夺”不是己方真正的攻击点。


第三十篇:积疏

战略思维不是教个步骤、流程就可以操作了,它是生成或养成的,只有具备哲学思维的人,才能生成战略思维,否则看再多的战略书籍,听再多的战略课程,也无法拥有战略思维。

学习战略,要从哲学入手!

“积疏”这篇就是一篇很好的战略入门课,从某个角度讲,学习兵法完全可以从这篇入门,它对企业老板也极具参考价值。


第三十一篇:奇正

这篇是解开《孙子兵法》形势两篇的钥匙,不懂“奇正”,就不能可能正确的排兵布阵,创造有利的形,更不可能创造有利的态势,正确的造势用势。

文中定义了奇正,是《孙子兵法》势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可以纠正《孙子兵法》许多错误解读。

同时,读这篇可以清晰感受到它所讲的制阵之法,让我们知道《孙子兵法》的形篇讲的实际上是“阵形”。

而“奇正”就是静态之形与动态之势的有机连接点


综合《孙膑兵法》三十一篇观点,虽然有很多残缺,也被认为很多内容不是孙膑所作,但它绝对是《孙子兵法》学习的重要参考书,我也把这本《孙膑兵法》理解为《孙子兵法》的一本实践指导书。

在《孙膑兵法》中有大量临战情形与应对的内容,有点类似今天的案例教学,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兵法的思想。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作者,孙子兵法全文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孙膑兵法:下编15篇与孙子兵法关系密切,是不可忽略的参考内容发布于2021-07-01 11:36: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