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选#86 之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与关于重庆谈判


这两篇放在一起学习,都是关于重庆谈判的问题,《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是毛主席前往重庆前两天起草的党内的通知,《关于重庆谈判》是从重庆回答延安后,在干部会议上的报告。

从这两篇中,主要体悟两个点,一是战争性质的问题,一是弱势一方该代表谁的问题。

1、关于战争性质

从这一前一后两篇文字中,能够清晰的感受到一点,就是在这个谈判的问题,关键问题是争夺舆论上的制高点,谁也不想被扣上发动内战的帽子,尽管蒋介石在抗日战争还未结束时就不断制造摩擦,但面对各方希望和平的愿望,他也不敢贸然发动全面内战,承担这样一个罪名。

关于战争的性质,作为武经之首的《孙子兵法》中没有提过这个概念,而到了战国初期,名将吴起在其兵法中明确阐述了战争性质。

吴起讲有五兵: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禁暴救乱曰义,恃众以伐曰强,因怒兴师曰刚,弃礼贪利曰暴,国乱人疲、举事动众曰逆。

这定义了五种战争性质,禁暴除乱,拯救危难的就叫义兵;倚仗自己兵多势众而征伐侵凌别国的叫强兵;因个人忿怒而兴师动众的叫刚兵;背弃礼义贪图私利而用兵的叫暴兵;不顾国乱民疲而发动战争的叫逆兵。

吴起还认为,针对不同性质的用兵,各有特殊的方法,在其兵法中也有具体阐述。

很多人认为,《孙子兵法》最大的缺陷就是缺少对战争性质的定义,而我则认为,这与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孙武子所处的春秋末期,他的军事思想应该与老子的思想一致,即战争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任何战争对国家对人民来讲都是一种破坏,因此要慎重。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老子思考社会清平的方式是“小邦寡民”,孙武子思考社会和平的方式是运用好自己的力量以战止战。

吴起为什么定义战争性质,大概是因为他有儒家学习背景的缘故,他不仅可以为将,还可以为相,从其经历可窥一斑,他早年跟曾子学习儒学,因为母亲去世没有回去,被曾子逐出师门,他改学兵学,最初在鲁国为将,后到魏国,创建魏武卒,晚年又到楚国为相变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战争的需要,逐渐有了对战争性质的定义,包括许多战争檄文,都从义角度将对方绑架起来,使对方变成非正义的一方。

国民党自从抗日战争开始,就处处被动,关键在于私心、私利太重,在民族存亡之际许多不作为,许多犹豫不决,将其不断推向“反动”,甚至今天台湾的他们依然残留这种思想,以致于他们继续败退。

重庆谈判前,他们自以为我党不会接受他们提出的条件,很多谈判相关工作都没有准备,没想到我们做出很多让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谈判的准备工作不充分,许多内容都是我们准备的,他们也只能按照这个进行了,这注定了他们在这一局,以及后边的工作中越来越被动。

或许也是因为,他们所代表的阶级不适应中国当下的形势,而他们对这个形势缺乏准确的判断。

从这个角度讲,内战的性质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2、弱势一方应该?代表谁

文中反复强调,我们等于人民,我们的力量就是人民的力量,国民党老早就定了主意,要消灭人民的力量。

就是说,我们党代表人民,这是一个站队的问题,将对方推向了人民的对立面,推向希望和平、希望民主的人民的对立面。

不知各位有没有注意到,凡是小企业都代表消费者,他们更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然后去满足消费者,以从大品牌那里抢夺市场,如果与本领域的强势品牌打舆论战,也是从自己代表消费者这个角度去说事。

而某个领域强势的品牌,他们则更多从发动渠道资源开始,对于消费需求变化的敏感性越来越差,这与组织庞大有关。

这种站队的方式几乎是弱势组织成功逆袭的基本套路,当然最终能否成功,取决于发动大众的能力。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作者,孙子兵法全文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读毛选:从战争性质到弱势组织的通用模式,学习重庆谈判前后二文发布于2021-07-01 11:41: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