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可见,为将者的重要性,关系着国家强弱。

在孙子十三篇各篇都有对将领的要求。

 

2,

计篇: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作战: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谋攻: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形篇:故善战者,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故其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败者也。

势篇:故善战者,求之于势,弗责于人,故能责人而任势。

虚实: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则深间弗能窥也、智者弗能谋也。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形。所以,胜者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军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九变:①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②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洁廉,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行军:卒未专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专亲而罚不行,则不用。故合之以文,济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者,民服;素令不行、以教其民者,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地形:①故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败之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②上将之道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为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九地: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火攻:故曰,明主虑之,良将随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兴军,将不可以愠战;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

用间:惟明主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这是孙子十三篇关于对将领要求的字句,只有“形”、“势”、“虚实”、“行军”四篇没有明确提出对将领的要求,但其内容却是对将的要求。

 

3,

为将者基本素质应为:

①计篇: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②九变: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洁廉,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③地形:故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智信仁勇严”,是为将五德。

智,先秦没有“智”字,均为知。

知什么?

知道、天、地、将、法;知士卒孰练、兵众孰强、法令孰明;除了基础知识和见识之外,还要有经验,没有带兵经验,也容出问题。

信,赏罚有信;仁,仁爱之心;勇,果敢决断;严,严格要求。

这五德是综合素质。

九变篇的“五危”,是讲为将者的五个性格缺陷,正好与五德互补。

地形篇的六个“败之道”,主要是讲带兵与管理的问题,有人天生带不了兵,就像刘邦与韩信的对话。

其实,为将者素质的综合体现,就在于能否赏罚分明

 

4,

为将者要善于用势。

这个势,不仅仅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造势”,而是创造一系列的势能。

势篇、形篇、军争篇对将的要求,都是这个意思。

但最关键的是,虚实篇的战胜不复。

 

5,

为将之品行。

一是慎战。作战篇、火攻篇都讲的这个事。

二是利国利民。地形篇讲的即为这个事。

 

6,

关于赏罚。

行军篇讲了两条:

一是,合之以文,济之以武;即“卒未专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专亲而罚不行,则不用。故合之以文,济之以武,是谓必取”。

二是,把功夫下在平时。即“令素行、以教其民者,民服;素令不行、以教其民者,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7,

为将者,要知兵知胜,知己知彼、知天知地,还要知众寡之用。

众寡之用,

就是知道能够基于现有资源来做事。

 

8,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有一句毛主席关于为将者的话。

他说:“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性的因素。

也就是说,企业战略方向定下来之后,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操盘手的问题。

可见,用人执行完成战略的关键。


9,

关于各篇为什么对为将者有那样的具体要求,需要联系各篇上下文来研究,后续会有解读。



学习经典

体悟经营之用

长按关注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作者,孙子兵法全文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摸象《简本孙子十三篇》(9):对将领的要求发布于2021-07-01 12:08: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