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以飘渺逍遥的仙为信仰对象,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的修行追求。

关于神仙的典型形象,可追溯到庄子逍遥游》中的描述,其中说在姑射山有一位神人,肌肤莹润洁白,好似冻脂、又思凝雪,其容貌清亮脱俗、体态婉转如处子。

神人非但容貌与世间众生不同,更是不食人间五谷,只以清风晨露为饮食,乘驭飞而遨游四海。神人若是凝神一念,便可使天下万物免受自然灾害。

这一段关于神仙形象的描述,开启了历代士人追寻神仙、信仰神仙并修炼成仙的滥觞。纵看祖师道经历,有炼食丹药白日飞升者、有辟谷尸蜕而羽化登真者、有功行济世而受万世敬仰者……

教门之内所叙述的成真成圣的法门很多,若能择其一而经一生修持,即便未登九天大罗,起码也可以做一个不受人间风雨侵扰的逍遥散仙。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通过大道教化而使每一位信仰者都能实现由人至仙的超越,这是道家秉持的自度度人的最高宗旨。

然而,道理是通彻的,行道却很艰难且多有迷惑。

世人言学道,总是急于求成。须知道,修行其实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如果缺少了时间和经验的历练,人们往往不能定住心性,虽然口口声声称修行,却总是会在一次次精进的机遇面前败给了自己的心性。

做神仙的心是值得嘉许的,但如果把做神仙的念想变成了一种执念,这又是值得警惕的。

这一执念,大约可以分为三个种类:

一、总是自诩为修真的上士,又觉得比普通人家百姓高出一等。

宗教不是神仙和道人的派系,而是普通信众的归属,若是做不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以百姓的需求为己任,只当众生皆是奉出供养的来源,如此等人,即便有再高深的道术,也莫得修证出神人的慈悲

学道之人都敬仰吕祖,一则是因为吕祖的风流率性实为众人所仰慕,更重要的是吕祖虽然已得道登仙,但他仍然许下度尽世间人等的宏愿。

正因为这一点,世人凡是受了苦难都会称念祖师圣号,吕祖也总是随声赴感、有苦皆应。

再看道家信奉的神仙,如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太乙救苦天尊大慈大悲慈航道人、三五火车王灵官等等,莫不以救济世间为职责。

已经得道的圣真尚且如此,我等且在修行时,又怎能生出道高而民低的是非之别呢?

二、总是自诩修为有加,在遇到一些磨炼时,又容天骂地,却不知从自身寻找问题。

翻开经典,在讲说到具体的修真法门之前,要谈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心性。修真养性,对于普通世人来说是要做到淡然看待人生之中的得与失,对于修行者来说则要试图以大道的角度看待人间与万物、众生与自己。

说到底,便是要求你能否以无私、无情、无欲进而达到无我、无无的境界去看待人间的一切过往,心性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决定着最后所能修为的境界。

炼养真心,本来是需要长期艰苦磨练的过程,没有任何一位祖师的坚定道心是从书本中学习而来、或者凭借慧根聪颖便一蹴而得。

正相反,越是有了文字的惑乱,也就越容易成就自以为是的迷思,反不知真道需要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一遍遍地提炼和验证。

总是自以为心性已定,却又会在现实面前一次次陷入贪嗔痴怨的泥沼。

此时,任何的咒骂其实都毫无意义,若能把此等魔障看做精进的机会,才能从层层考验中走出来,这才是真正的上等修行。

其实,这颗修行的心只有自己才动摇得了,一切皆是魔考,自身根基不稳,自然容易随风飘倒。

三、总是自诩为正道修行,却对他人的修证方式嗤之以鼻。

言谈大道修行,本是极为崇高的一件事情,然而有一点需要明确,道家虽然以得道成仙为修行的追求,但却并不是要求每个人(不论是宗教修行者,还是普通的宗教信奉者)都必须去实现成仙的理想。

更实际点说,教内派系众多,每一家都有自己独到的内密传承,单单立足自家之见而嬉笑他人,这岂不就是“蜩与学鸠笑之曰”的翻版吗?

南华真人说,不论是以小笑大还是以大笑小,二者都是不可取的。若是看不见人我有别,又不懂得万法皆出于自然,那么自诩的修行又在哪里呢?

物各有性,人各有命,修行的一大玄机便是可以通万物之本性而通晓众生之宿命

教门有一句话叫“修行在日常”,能把自己最为普通平常的人生坚守住,这才是摸到了修行的门径。

所以,与其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思考能否修成真仙,倒不如把用来辨别他人的眼光反观于自己,看得见自身的不足,才是精进的开始。

神仙自古只由凡人做,先把逍遥大志放一放,静下心来踏实做好人生每一阶段的基本功,先致力于修却今日己身的不足,才是成就明日至真至圣的通途。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一心要做逍遥仙,先当自问是否过了此三关发布于2024-04-12 16: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