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在毛主席的这首《菩萨蛮·黄鹤楼》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毛主席的诗词总是随着时代脉搏而跳动,它就像浪花一样紧吻着时代的浪潮而波澜起伏,同时又像一面镜子,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中国革命的斗争历程。

毛主席的《菩萨蛮·黄鹤楼》这首词创作于1927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多事之秋。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了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国民党军队缴了上海工人纠察队的枪,并向罢工示威的工人开枪。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长沙,5月21日,何健,许克祥也开始捕杀共产党员。中共湖南省委做出退让,取消了10万农军进攻长沙的计划。毛主席当时正在武汉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4月27日的中共五大上,毛主席提出的“迅速加强土地斗争”的建议也未能得到讨论。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宣布“清共”或称之为“分共”。汪精卫宣布停止与共产党合作。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宣告结束。国共两党彻底决裂。大革命已处于低潮。这首词毛主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79/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译文

多少大河流贯中国,而潜隐之一条铁路连接南北。烟云细雨舒卷着迷茫,龟山和蛇山紧锁着大江。

昔日的黄鹤已飞去了何方?如今这儿只有些游客过往,我将借酒浇江以表慷慨,我的心之潮汐胜似滚滚长江的浪涛。

这首词分为上下片各四句。

上片写景,这景是作者登楼而望的景色。“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是远望所见的宏大壮阔景色。“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是望中所见的迷茫的近景。一个“锁”字写出所望之处的江面较狭,跟前两句浩渺无垠,形成对照。这四句的写景构成了一个广阔雄浑深沉有力的境界。这个境界正好反映出了作者阔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气度。作者由远而近,从西向东,从北到南,四面环顾,表明作者的视野开阔,这也正表明了词人的政治远见。在革命处于低潮时,作者站得高,显示其看的广度和深度。不为当时的处境所迷惑。尽管眼前是“烟雨莽苍苍”,但坚信这一切都将成为过去。

下片言情。“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这里是借景抒情。黄鹤不知哪里去了,这里只剩下游人揽胜的地方。紧接着就是抒发革命情怀。“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内心激动的思潮恰似长江翻腾起伏的波涛那样高涨。这里表示对反动势力斗争的决心。在这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非常激动,好似追逐的江中汹涌的波涛。把酒酹江,以抒壮志。涌动的心潮如澎湃的波涛,一种急切地置身于大革命洪流中的强烈愿望在心中涌动。使词作至此也达到了一个最后的高潮。这样以翩翩思绪和慷慨高歌抵达诗言志的核心。

正是由于作者急迫的置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因此,不久(1927年9月9日),毛主席就点燃了秋收起义的革命烈火,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创了新的局面,从此,使中国革命走向了正确发展的轨

所以说这首词是毛主席在大革命失败以后,革命处于低潮时,对未来革命发展的预言,是对革命前途的热切期待。这首词,表达了毛主席对他所处的时代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也写出了对革命前途的焦虑,但更是对未来充满信心,对革命抱有坚定的信念。读这首词,我们可见一位伟人的博大胸怀和政治远见。

文学名著,世界文学名著, 中国文学名著, 古典文学名著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菩萨蛮·黄鹤楼》——毛主席在革命处于低潮时的坚定信念发布于2021-07-26 22:45: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