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感交集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原文】

卫洗马初欲渡江,形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今译】

(卫洗马:卫玠,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曾做洗马的官,故名。

卫玠出身于名门世家,其祖父卫瓘是西晋权臣,还因为曾斩杀邓艾,在《三国演义》里亮过相。

卫玠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出落的秀丽动人。

这个小少爷坐着敞篷车到洛阳市区闲逛的时候,看见的人都感叹这孩子真是一个“玉人”,都招呼亲朋好友前来夹观摩,据《晋史》说:“观之者倾都。”

成年以后,更是饱受夸奖,有人说他像玉一样圆润,又有人说跟他走在一起,仿身边有一颗明珠,把自己映衬得像个猪头。

西晋时期,晋惠帝年间,诸王间大混战,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

持续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北方的匈奴贵族刘裕乘机起兵入侵。

诸侯间大混战,又发展为地方军阀之间、华夷各族之间的大混战。

楚王司马玮嫉妒太尉卫瓘,令清河王司马假矫诏杀害卫瓘子孙九人,只有其孙卫璪、卫玠生病,在医生家里治疗,幸免一死。

后楚王阴谋暴露被杀,卫璪、卫玠就职于朝廷。美男子卫玠任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晋惠帝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继位的是没有实权的晋怀帝司马炽。

占据山西的刘渊和占据河北的石勒都野心勃勃,想取而代之。

卫玠预感到天下即将大乱。

晋怀帝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匈奴军队两次长驱直入,一直打到西晋都城洛阳,但都被西晋军队击退。

面对动荡不安的时局,卫玠决心把家迁往南方。

卫玠劝说哥哥卫璪举家南迁。

他的哥哥卫璪在朝廷担任官职,说:“我身为常侍,内侍皇帝,不能因保全自己,一走了事。弟弟你官任太子洗马,职任闲散,还是你带着母亲先走过江去吧。”

(他哥哥不肯走,后来死在匈奴人手上。)

卫玠说:“在朝应忠于君,在家应孝敬父母,在外应取信朋友,但是朝政国事已经弄到这种地步,不是个人单薄的力量所能拯救,哥哥勉为其难,尽忠大晋,我奉养母亲,让她享尽天年吧。”

母亲不忍心和卫璪分离,卫玠劝她要以家庭大计为重,终于说服母亲同意南迁。

永嘉四年,卫玠告别哥哥,离开洛阳,用车护送母亲,带着母亲和妻子一起南下,从晋都洛阳辗转来到江夏。

江对岸就是他要投奔的豫章郡。

卫玠一向体弱多病,一路上步途跋涉,餐风饮露,经受了千辛万苦。)

卫玠在将要南渡长江的时候,他的神情容貌都显得憔悴不堪。

卫玠再次北望洛阳,知道故国不久将落入异族之手,遂仰天长叹,对左右的人说:“见到这白茫茫的江水,感触良多,心里不由得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百感交集)。除非人没有感情,不然的话,只要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又有谁能排遣这万千的思绪和心中的郁积呢?”

卫玠在中原沦陷、西晋灭亡、渡江南来时,不免各种感情涌上心头(百感交集)。

(卫玠南迁到豫章后,也没有能够安居乐业。

过江不久,妻子乐氏经不住旅途疲惫,不幸亡故。

他辗转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

卫玠舌头痒痒,一遇机会,定要冒两句,听众个个惊叹。清淡高手王澄(小名平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人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

可惜的是,身子单薄的卫玠,因劳疾于永嘉六年(公元312年)溘然长逝,年仅二十七岁。)

【赏析】

卫玠能说会道,人也很聪明,能看准形势,亦能懂得保身避祸。

可惜身子太弱,一切白搭。

卫玠一生,政治作为平平,也没有对中国文艺或科技的发展做出什么贡献,军事方面更是外行人。

然而就是这么个凡人,居然在《晋书》上有传记,传记里还不厌其烦地强调两点:一是俊美,二是会嚼舌头。

可见“美男子”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

“百感交集”意思是各种感触、感想交织汇聚,各种思绪、感情交互错杂在一起have mixed feelings,a multitude of feelings surge up.

形容感触无比memories crowded upon one's mind,感慨万分be moved by mixture of feelings,心情复杂,有许多感想不知如何表达,各种感受混杂在一起。比喻思绪混乱fill one's mind with a myriad of thoughts.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百感交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发布于2024-03-06 18:44: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