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上篇

? 贾谊《新书》

注释

秦孝公 —— 秦国的国君。他任用商鞅,完成变法,富国强兵。

殽函 —— 殽山和函谷关。

?殽山在函谷关的东边。

函谷关 —— 现在的河南省灵宝市。

雍州 —— 古代九州之一,现在的陕西省中部北部、甘肃省(除去东南部)、青海省的东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的地方。

宇内、四海、八荒 —— 都是天下的意思。

?八荒 —— 原指八方荒远的地方。

连衡 —— 也写作“连横”,是一种分散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惠文、武、昭襄 —— 惠文王、武王、昭襄王。

惠文王是孝公的儿子,武王是惠文王的儿子,昭襄王是武王的异母弟。

合纵缔交,相与为一 —— 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帮助,成为一体。

合从 —— 同“合纵”,是连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 孟尝君,齐国的贵族,姓田名文;

春申君,楚国的贵族,姓黄名歇。

他们同赵国的平原君和魏国信陵君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

宁越,赵人。

徐尚,宋人。

苏秦洛阳人,是当时的“合纵长”

杜赫,周人。

他们都是出谋划策的谋士。

齐明、周最等许多人沟通他们的意见。

齐明,东周臣。

周最,东周君的儿子。

陈轸,楚人。

召滑,楚臣。

楼缓,魏相。

翟景,魏人。

苏厉,苏秦的弟弟。

乐毅,燕将。

吴起、孙膑等许多人统率他们的军队。

吴起,魏将,后入楚。

孙膑,齐将。

带佗,楚将。

倪良、王廖,都是当时的兵家

田忌,齐将。

廉颇、赵奢,都是赵将。

九国 —— 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

孝文王、庄襄王 —— 孝文王,是昭襄王的儿子,在位只有三天就死了。

庄襄王,孝文王的儿子,在位三年。

奋六世之余烈 —— 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

六世 —— 指的是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

二周 —— 东周和西周。

东周是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的都城。

西周是周考王(前440年~前426年)封给他弟弟桓公的封地。

履至尊而制六合 —— 登上帝位,控制天下。

六合,天地四方。

百越 ——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桂林、象郡 —— 在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

蒙恬 —— 秦将。秦始皇时统领三十万兵北逐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百家之言 —— 各学派的书籍。

黔首 —— 秦朝称百姓为“黔首”。

不测之渊 —— 指黄河。

陶朱 —— 就是春秋时越国的范蠡。

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跑到陶(现在山东省定陶县的西北),自称陶朱公。

他善于经营生计,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陶朱—— 为富人的代称。

猗顿 —— 春秋时鲁国人。

他向陶朱公学致富之术,大畜牛羊于猗氏(现在山西省临汾猗县)的南部,积累了很多财物。

山东 —— 指殽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万乘 —— 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

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

后世就称天子为“万乘”。

序八州 —— 统制八州。

序,原指排列位次,这里是引申义。

八州 —— 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

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

七庙隳 —— 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

七庙 —— 天子的宗庙。

礼记.王制》“天子七庙”。

身死人手 —— 指秦王子婴为项羽所杀。

【赏析】

本篇选自贾谊《新书》,

贾谊,前200 ~ 前168年,西汉洛阳(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人。

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的过失。

过,这里是动词,意思是批评其过失。

本文详细的叙述了秦的崛起、强大、统一天下和迅速灭亡的全过程,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和教训,目的是通过论秦之过,为汉王朝提供借鉴,规劝文帝对人民施行仁政,以免重蹈秦之覆辙。

《过秦论》一般分上中下三篇,这是上篇。

贾谊施行仁政的主张无疑是为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作打算,

但他反对暴政,肯定农民起义的必然性、正义性,

并且认识到民心背向是国家治乱的决定性因素,这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

【赏析】

春秋战国秦国世系表

1、襄公

2、文公 —— 靖公

3、宁公

4、出公

5、武公

6、德公

7、宣公

8、成公

9、穆公

10、康公

11、共公

12、桓公

13、景公

14、哀公 (夷公)

15、惠公

16、悼公

17、厉共公

18、躁公

19、怀公(昭子)

20、灵公

21、简公

22、惠公

23、出子

24、献公

25、孝公

26、惠文王

27、武王

28、昭王

29、孝文王

30、庄襄王

31、秦王政

长城与战国政治

前333年(赵肃侯十七年),赵国为防备魏国和齐国,修筑长城。

在此之前,魏国于前358年和前352年两度修筑长城,

韩国则于前355年,

齐国在前350年也修筑了长城以防御邻国的军事威胁。

长城的实质,从表面上看,是将城邑的围墙扩大到了国境线上;

而从内在方面看,则是在防御外敌的同时,也把自己局限在有限的范围之中。

在春秋时代,齐、鲁之间具有界碑性质的界墙,并不时修建实物长城。

战国时代,修长城成为各国的时尚,甚至连中山国这样的小国也不例外。

这说明,在春秋时代,尽管天下也是战争不断,但争来争去,特别是大国来说,主要争夺名份和地位。

可到了战国时,争天下便成为主旋律。

然而,争天下应该是向外发展,而不是固步自封。

修长城,看上去是巩固了自己的防御能力,其实,真正反映的是自信心的丧失。

一个国家的强弱并不在于长城的坚固与否,而在于民众的归心与否。

如果能使全国之人合力对外,如果能使国家具有真正的实力,这种内在的长城肯定会胜过外在的长城。

事实上,最不在意修长城的秦国,最终灭亡了拼命修长城的山东六国;

而统一天下后的秦朝一旦修筑了长城,灭亡的日子就不远了。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过秦论上篇,贾谊《新书》,“春秋战国秦国世系表”。“长城与战国政治”发布于2024-03-06 19: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