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特山盘水亦回,溪山信美暇徘徊?
行人自趁斜阳急,关得归鸦更苦催!


注释

①下梅:不详。
②不特:不仅,不只是。
③暇:这里是无暇的意思。
④趁:追赶。


赏析

这首诗作于隆兴元年(1163),诗人时由零陵赴调杭州。


也许是此行的限期很紧,诗人已经倦于行路,所以诗中充满着焦急与不耐的心情。你看,山路盘曲,溪水萦回,这本来是很美妙的景色,如果是闲暇之日,入山寻幽探胜,一定会使人留连忘返,而诗人用“不特”、“亦”数字,仿对本来就应该曲折的山路溪水意见很大。于是,他在第二句干脆说:“溪山美倒是美,可是我哪有空暇来游赏观玩?”这一切原因是什么呢?诗人为何无暇?


原来是要赶路,心中唯恐天晚,走得很急。这第三句不仅写出了自己的心情,又通过“斜阳”二字说明时间已晚,呼应前两句为什么对美景无暇徘徊,写得直截明快。


由此,逼出了末句,听得乌鸦归巢,阵阵鸣叫,他不禁大怒:我心里已经够急了,你这讨厌的乌鸦,我与你有什么相干,偏要聒噪催人,使我心中更加烦恼


诗的末句,移情于物,明明是自己心急,与乌鸦的叫声无关,偏要怪到乌鸦头上,不仅很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也借物达志,陡起波澜,给诗增添了许多情趣。唐人金昌绪有一首《春怨》诗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说个闺中少妇,思念远征的丈夫,他梦中无法与丈夫相会,醒后迁怒饶舌的鸟儿。明代周在有一首《闺怨》诗云:“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写少妇思念丈夫,可丈夫到春末还没回家,她满腹牢愁,却反说丈夫不知回来是因为那暮春啼叫着“不如归去”的杜鹃鸟,只知在江南叫,却不飞到燕山去催自己的丈夫回家。杨万里、金昌绪、周在诗所寄托的感情不同,但都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责备鸟儿来表现,合在一起读,很有趣味。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器古文翻译古文观止古文字古诗词大全古诗词鉴赏古诗词名句经典古诗词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宋诗鉴赏-过下梅(杨万里)发布于2021-06-21 21: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