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有两个故乡,即祖籍绍兴和出生地淮安。这是周恩来家族传承迁居的两个重要节点。

周氏家族的始祖是宋代绍兴宝祐桥的周敦颐(1017—1073)。

根据是周敦颐曾孙周靖的墓志铭,刊于《诸暨县志·山水志》。而周氏后裔迁徙成族者五十余处,各族均有宗谱,其源都上溯至周敦颐。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创立者之一。宋明理学开宗立派的“周程张朱”,他位列第一!二程子,程颢、程颐是他的弟子朱熹则是周敦颐的徒孙辈。

周敦颐的理学讲的是正心诚意的性命之学。把孔孟的修心养性的理论和老的虚静、无为思想结合起来。而在文学上留下的《爱莲说》更是光耀古今

从周敦颐算起,周恩来是其第二十一代后人。但是到清光十九年(1839年),周恩来的曾祖父周光勳、叔曾祖父周光焘以260两白银在淮安府山阳县驸马巷购得一套老宅后,周家便在淮安定居下来。

周恩来的祖父是周起魁(1844—1900?),字云门,父亲是周贻能(又名劭纲)(1874—1942)。

绍兴周氏家族,绵延千年,周敦颐第十七世孙周元棠(1791—1851)是周恩来高祖。周元棠字笑岩,形成周氏一个小房族。到了周恩来的“恩”字辈,共有十四人,现在能找到姓氏生辰资料的有十二位。周贻能长子周恩来在同辈弟兄中按出生顺序排位第七(生于1898年),同辈人称“七哥”或“七弟”。周贻能的次子恩溥(生于1899年)和三子恩寿(生于1904年)分别排位老八和老十三。

周恩来出生后的第二年,父辈大排名中的老十一周贻淦因病去世,年仅20岁,没有留下子女周恩来的父母遵从长辈旨意,将长子周恩来过继给周贻淦的遗孀陈氏。周恩来称已故周贻淦为父亲,称陈氏为母亲,改称自己的生父生母为干爹干娘。

按《周氏家训》男童5岁入家塾的规定,周恩来也应在1903年春节后到家塾馆就读,并在周家塾馆学习“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当时无论年龄大小,学生都在一个厅堂内念书,周恩来也听了那些年长族兄学习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周家塾馆教学还把先祖周敦颐的《爱莲说》作为童教学的内容之一,文中“出污泥而不染”的名句是学生必学的内容。

周恩来的生母万氏和嗣母陈氏先后于1907年和1908年病故,周恩来的生父周贻能能力有限,生活贫困,在外地辗转谋生糊口,留在家乡刚刚十岁的周恩来形同孤儿。但是,周氏大家族慷慨地主动地接过了抚养周恩来的担子。1909年,远在东北奉天任政府职员的四伯父周贻赓请在铁岭税捐局当主任的三哥周济渠利用前往南方的机会,把在武汉教书的七弟周贻能(劭纲)和在老家的侄子周恩来带到东北,以便接应他们的生活。两兄弟安排周贻能在铁岭县衙做师爷,安排周恩来在铁岭和奉天上学。后来两位伯父先后前往天津谋职。

周恩来1913年随四伯父迁到天津,又考上南开学校,受了四年正规的现代教育,还在天津经受了五四运动的洗礼,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周恩来先后留学日本欧洲,也靠了叔伯长辈们的资助。

由于周氏家族有人在天津落脚,江浙老家的周氏子弟有多人到南开上学。其中,在同族长辈们的帮助下,周恩来二弟恩溥(博宇)和三弟恩寿(同宇)也先后到天津进入南开学校学习。

周恩来的家族始于绍兴,其家族的传统职业是师爷。周恩来说:我的家庭近几代祖先也是绍兴师爷。外祖父原籍江西南昌,也是师爷。师爷是科举制度的副产品。中举的始终是少数人,一些无法通过科举上升的读书人就变身为师爷,为科举成功当上官的人服务,做幕僚、助手,管文书、管账目、管公关,俨然是一个“秘书长”的角色,但一般不在“正规编制”之内。100多年来,周氏家族就是这样靠着学做师爷延续下来的。周恩来的爷爷和父亲都做过师爷。

周恩来的高祖周元棠之后,当了师爷的族人一般都不事商业,不置田产,只有些房产,还主要是祖传。他们是凭自己的才干、学识、品行端正立足、谋生,所以有良好的家风,特别重视后人的教育。忠诚、清廉、专业、细致、宽容、明智、深谙处世之道,是周氏家族祖传的人文基因,在周恩来身上打下深刻的烙印。

周恩来父亲忠厚正直,但能力有限。母亲万氏出身大家,行事机敏干练,婚后又生出长子周恩来,因此能够出面处理一些家族的事务。每当年节期间的祭祖仪式,万氏都要向周恩来兄弟们介绍祖先的事迹,勉励他们要不辱家门,光宗耀祖。嗣母陈氏出身书门第,很有才华,教幼年的周恩来背诗写字读文章。周恩来多次表示,他很怀念两位母亲。

周恩来生母在周恩来九岁时(1907年)去世。由于周劭纲经济条件达不到老岳母提出的厚葬要求,万氏的棺木居然在一个庙庵中停放了二十多年。而嗣母陈氏在周恩来生母去世的第二年也去世了。此时,年仅十岁的周恩来以陈氏唯一后人的身份,力排众议,坚持简葬,亲自送陈氏归乡入土。

周恩来的父亲周劭纲在外地谋生,竟然没能回乡见妻子最后一面。丧母后的周恩来三兄弟,是在各位叔伯亲属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据周同宇回忆,对少年周恩来帮助最多的是二伯父周龢鼐、四伯父周贻赓,还有娘舅家的一些亲人(如表哥陈式周等人)。

周恩来1943年在重庆谈到自己的过往经历,提到了四伯父周贻赓,说:“伯父对我恩重如山。周恩来后来还特意提到的一个人是姨表舅龚荫荪(嗣母陈氏的亲戚)。龚荫荪是辛亥革命的追随者,思想开放,反对封建礼教。周恩来丧母后,受到这位表舅的关照,特别是从他那里初步接受了爱国、进步的观念。周恩来说:“表舅是我政治上的启蒙老师

1920年11月,22岁的周恩来在非常欣赏他的南开学校董事长严范孙的资助下前往欧洲留学。欧洲之行是周恩来从大家族走出去的起点。而他能够走出去,也离不开家族各位亲属在经济上的支持。


注:文章部分来源自《周恩来家世》、《周恩来年谱》等。转发分享,传播中华孝道宗祠文化功德无量!!!平台整理编辑,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投稿、合作、建议等可后台回复“传统文化”添加本站编辑。

胡氏宗祠、张氏宗祠、川胡氏宗祠、吴氏宗祠、转发分享,传播中华孝道宗祠文化,功德无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周恩来的家世发布于2023-03-04 23:29: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