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了2023年1号文件《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通知》,明确中医药“关口前移”“要把第一时间用上中药作为临床救治的原则”。这是国家对发挥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意义重大!

 

但我们痛心地看到,这一段时间,高龄人群的死亡数仍居高不下,且不断有著名专家不幸离世,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与担忧。中医药在治疗新冠重症方面特色优势尚未得到应有的体现。
 
由于历史原因,中医界被长期排斥在疫病防治之外,不但中医药防治疫病的技术和临床经验没有得到很好传承,因中医理论的西化,中医基本理论中对疫病的一系列重要原则已被现行中医教育摒弃,通过这一轮疫情防控,暴露了这一问题的严重后果,应引起有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中医治疫理论强调“必先岁气”。从今年的五运六气和当下气候特点分析:多个运气因子和临床表现都集中指向了“少阴”,从这一轮新冠感染的症状特点看,患者出现严重乏力,“但欲寐”“口干咽燥”(刀片嗓)及“吐利”(呕恶、腹泻),急性心脏不适等,都属于中医少阴病范畴。从少阴病入手,大多能取得较好效果。
 
关于少阴病,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已有较成熟的论述,如少阴病忌发汗就是一条重要原则。《伤寒论》二百八十五条:“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二百八十六条:“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手少阴心,足少阴肾,少阴病的核心问题是心、肾阴阳的虚衰,这是造成急危重症暴增的主要因素。由于没抓住“少阴”这个核心病机,中医治疗疫病重症的许多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很好体现,这是当前影响中医药发挥应有作用的突出问题。
 
抗击疫病,中医学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伏邪学说!中医总结的宝贵经验:“凡病内无伏气,病必不重;重病皆新邪引发伏邪者也”。当前面对的高重症率、高死亡率,“伏邪”学说尤为重要!清代名医柳宝诒在《温热逢源》中指出:“惟冬不藏精故受寒,其所受之寒,无不伏于少阴。”今年秋冬季节,有些春夏之花重新开放,蛰虫乱飞,呈现出“风乃至,万物反生,阳气不藏”之象,人身少阴心肾之阴受此伏邪影响,抗疫能力大幅下降;入冬以来,又遇强烈寒潮,暴冷时气伤的是心肾之阳,时气引动伏邪。这涉及到中医疫病理论中又一个重要概念:“两感”!
 
《素问·热论》“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头痛口干而烦满”。这一轮新感重症初起见到太阳证时,往往同时出现了由伏邪造成的少阴证。
 
“两感”的重点仍是少阴!《黄帝内经》讲“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这是对当前新感重症的生动写照!
 
寒邪伤害的首先是少阴的阳气,《伤寒论》少阴病的正治是真武汤、附子汤一类扶阳为主的方,对出现的太阳表证也是用麻附细辛和麻附甘草汤;老年人阳气衰弱,尤需慎用苦寒清热、损伤阳气的方药。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通知》所附中药协定方范例如大青龙汤、加味葛根汤、加减银翘散等基本都是从太阳表证立的方,对有明显少阴证象的“两感”重症显然是有问题了。
 
按照“两感”的理论,伏邪又易伤害少阴的阴,出现口干咽燥等阴虚的表现,若误用汗法,极易变生危象。当前大量使用的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似有悖于少阴“不可发汗”的原则。
 
中医学对“少阴”的特殊认识:少阴君火为水中龙火,不能苦寒直折,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亦可“引火归元”。一切以“抗病毒”为目的的清热解毒类药,恐怕对少阴两感的高年重症患者都要慎用。
 
根据冬至以来五运六气的特点以及对气象、新感症象、临床治象等变化的观察,我们对新感防疫方及应对新感重症的思路调整如下:

 

 

 

零一 · 预防方面

1、针对少阴寒气为主阳气衰弱和当前气温偏低的情况,凡体质偏寒的可以选用《三因司天方》的“静顺汤”加减(茯苓、木瓜、附子、防风、诃子、炮姜、炙甘草、当归、阿胶);
典型案例:
患者,男,51岁,北京人。2022年12月29日微信求诊顾植山教授。诉:21日出现胃不适,后背正中刺疼,活动时疼痛剧烈。24晚出现发烧、寒战,连续3天高热,吃了3片布洛芬。期间,头疼、浑身酸疼、胃不舒服、腹泻。服一次霍香正气水,服四次连花清瘟胶囊。28日感觉腰部及胯部酸胀,平卧时加重,胃底部有烧灼感,脚凉,出虚汗。处方静顺汤。12月31日反馈:“昨服一剂,诸症若失,取效如此之捷!”(顾植山医案)
 
2、偏于阴虚有内热的则以《辅行诀》大补肾汤加减(熟地、竹叶、甘草、泽泻、桂枝、干姜、五味子、阿胶)。
典型案例:
陈某某,男,湖南邵阳市中医院医生。新冠感染阳性后,2023-01-03早上查核酸CT值36.31/31.38,服用大补肾汤2剂,01-05早上复查核酸CT值38.02/36.66。
 
3、感染后的调理,可选用《三因司天方》之司天麦冬汤(麦冬、白芷、半夏、竹叶、钟乳、桑皮、紫菀、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典型案例:
张某某(上海某三甲中医院医生),女,新冠感染后咳嗽,有血痰,难咯出。1月1日傍晚微信求助,处方司天麦冬汤加味。(剖麦冬30 桑白皮15 钟乳石10 (先) 人参10 炙紫菀15 香白芷10法半夏10 炙甘草10  淡竹叶10 生姜片10 大红枣10(擘)天门冬20 北五味10)。1月2日开始服用。1月4日晚反馈,咳嗽基本痊愈,已恢复上班。(顾植山医案)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刘威主任反馈,针对新冠感染后,很多病人出现剧烈咳嗽,咳痰不爽,乏力,纳差,胸闷出汗等症状,90%使用的司天麦冬汤,这一周多总共已经用了该方近3千人,含本院职工1千多人,对疲劳乏力、心慌胸闷、食欲欠佳、咳嗽气促等症有显效。)
 
4、或《冯氏锦囊》的全真一气汤(熟地、麦门冬、白术、牛膝、五味子、制附子、人参)。
典型案例:
患者,女,70岁,感染新冠后觉胸口憋闷,失眠,全身乏力,少气懒言,怕冷,便溏,苔白腻,脉沉细数。12月31日处方:制附子10(先煎)大熟地20炒白术15 怀牛膝10 剖麦冬20 北五味10 潞党参10。病家反馈:一剂服完,诸症皆好。(江阴青阳医院倪君医案)

 

 

 

 

 

 

 

 

 

零二 · 治疗方面

我们从各地冬至以来的临床抗疫实践中观察到:
 
1、“身痛如被杖,咽喉痛”,用升麻鳖甲汤(升麻、鳖甲、当归、甘草)有卓效;
典型案例:
患者秦某,男,30岁,于2022年12月25日感染新冠后出现高热伴随周身疼痛,自行服用布洛芬后变为持续低热,身痛剧烈,不断呻吟,无汗,12月28日下午服用升麻鳖甲汤:升麻10克 炙鳖甲35克 当归10克 生甘草10克,17点服药后,18点15分热退,全身骨节疼痛消失,开心跳舞。(江苏省靖江汲圣堂陶秋莲医案。据陶秋莲反馈:近1月使用升麻鳖甲汤300余剂,基本半剂到一剂药可退热、各种疼痛消失。)
 
2、痰湿重的情况,可用叶天士《医效秘传》甘露消毒丹(滑石、黄芩、茵陈、藿香、连翘、石菖蒲、白蔻仁、薄荷、木通、射干、贝母)。叶天士创制此方的思路为“湿寒合德,挟中运之火”,“阳光不治,疫气乃行”。
典型案例:
某女,新冠感染后,无发热,第九天频繁恶心呕吐,不思饮食,每晚11点开始加重,至次日凌晨6点缓解,注射止吐补液针无效。1月4日微信求助,顾植山教授指导使用甘露消毒丹。4日下午反馈服药半剂即不再恶心呕吐,精神转佳。1月5日反馈,已完全恢复正常。(江苏无锡惠山区杨市卫生院钱红英)
 
 
3、发热有消化道症状者,王好古《阴证略例》神术散(苍术、防风、炒甘草、生姜、葱白)仍有很好效果。
典型案例:
胡某洋,男,13岁,12月7日在学校与新冠阳性患者接触,12月10日突然发烧至39.6℃,自服成药后汗出不解,傍晚时高热头痛、身痛、呕恶不能食,家长视频求治,予神术散加半夏:苍白术各10克,西防风12克,炒甘草6克,法半夏10克,葱白2段,生姜3片。当晚服药半剂,4个小时后热退至38.5℃,遂正常入睡,次日晨起体温已完全正常。11号其母亲杨某也发烧至39℃,服用胡某洋未服完的神术散一剂,第二天体温降至37.8℃。(顾植山医案)
 
 
此次疫情的少阴病特点,验证了中医疫病理论的许多规律。中医疫病理论亟需深入挖掘,重新认识,整理提高。

 

 

 

 

顾植山,男,出身世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
 
 1979年被安徽省政府作为“特别优秀”的中医药人才选调到安徽中医学院任教,现任安徽中医学院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委,国家973项目“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与内涵研究”课题组专家,中国疑难病研究协会学术委员,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学术委员等职。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顾植山:谨守“少阴”病机应对新冠病毒感染发布于2024-03-21 14: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