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礼本师释迦牟尼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菩提心!

不勤而冀得,娇弱频造罪,
临死犹天人,呜呼定受苦。

不肯精进修习,却奢望获得安乐之果;修行过程中非常娇弱,对一点痛苦也不能忍受;频频造作罪业,这方面非常有智慧、有能力,这些人明明已被死主擒住了,却还想如天人一般长久住留,无忧无虑地放逸过活。见此情景,作者以悲悯的语气叹:“唉!可怜啊,这些懒惰的人一定会饱受痛苦折磨的!”

环顾一下当今世界,这种感慨谁都会发得出来。现在的很多修行人,包括我自己在内,真正的努力修行绝对没有。不要说长年如一日、废寝忘食地修行,就连如理如法地修一个月,我反反复复观察自己,的确也是没有的。尽管我从小就信仰佛教,二十多年来也在研究佛法、修行佛法,但现在接近临死时,反问自己:“我一辈子中修了多少法?精进用功了几个月?”自己也是非常惭愧。不要说二十四小时,一天八个小时中断除分别妄念,一心一意地修行,也绝对没有。上午好好地修一个小时,再过一个小时又出现分别妄念了,还妄想今生往生极乐世界或获得圆满果位,这是根本不现实的。农民从来没有种庄稼,却想收获不错,恐怕是很困难的事情啊!

修持善法方面,别说像以前大德那样,就连基本的苦行也受不了,稍微没有吃的穿的,或者早起晚睡,就放弃不干了。反过来说,为了贪图安逸,造恶业却是频频不休、相当在行,已经处于死口了,却还像天人一样虚度时光。尤其是大城市里的人,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些人已经四五十岁了,有些人已经七八十岁了,但一生中做了多少善事?这些善事当中,前面有发心、后面有回向、中间一心不乱的又有多少?见到众生的这种状况,作者的内心非常悲悯,发出了“呜呼”的悲伤感叹。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举目望去,街头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来往往的目的,不外乎追求名利二者。如果他们是为了名利,那我们应该为了什么?若再进一步分析,司马迁可能就说不出来了,因为他对来世的概念一片空白,无法揭示生死的奥秘。
我们身为修行人,应该好好体会世间的痛苦,尤其是地狱的痛苦。明白这些道理之后,尽量地去行持善法,这样,纵然是造过严重恶业的人,临死时也有解脱的机会。唐朝有个屠夫叫张善和,他以杀牛为业,一生不晓得杀了多少头牛。临终的时候,他看到许多牛来讨命,于是一边挣扎,一边痛苦地大喊。刚好有个和尚从门口经过,见此情景,就点了一把交给他,叫他拿着念“弥陀佛”,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接到香之后,就大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了几声后,他说那些牛不见了,阿弥陀佛来了,他就跟阿弥陀佛走了。

可见,临死的当下一念相当重要。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亡,到时候的前途是地狱还是天堂,这也是个未知数。但如果曾经听过善知识的教言,自己对这方面也有比较强烈的愿望,很可能会忆念起阿弥陀佛的名号或者一些善念,以此功德所感召,过去的罪业当下消失,也有获得解脱的机会。

如果你们以前造过极大罪业,现在遇到善知识大乘佛法以后,自己一定要励力忏悔我有时候就是这样:在没有其他人的时候,让心静下来,转一转转经轮,闭着眼睛坐一会儿,想一想以前的经历、现在的所作所为,整个人生就像银幕上的镜头一样,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有时候自己反观自己,心里觉得很害怕,因为每个人活的时间不会很长,不知我以后的前途会怎么样?但有时候又转念一想:“不管怎么样,好好地忏悔吧。反正在有生之年中,还是尽心尽力地为众生、为佛法多做一点事。”

现在有些发心人员经常提条件:“你给我什么什么的话,我就怎么怎么样。”其实为众生和三宝做事情,最好不要有任何条件,只要对众生和佛法有利,就应该自愿地去做,这是非常重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彼此之间可以有竞争心,但不要掺杂嫉妒心。嫉妒心在同行中比较常见,我看过两个卖包子的人,互相都生嫉妒,见面特别不高兴;我又看见两个卖衣服的人,彼此都看不顺眼;我还看见两个渔夫,也是经常吵架。卖包子的人对国家主席恐怕不会有嫉妒心,大法师对路边乞丐也不一定有嫉妒心,但只要是同行,即使两个人是做饭的,也会存在这种矛盾。当然,竞争心是可以的,这对自己的事业也有帮助,但染污的“竞争心”不合理。

如今的社会上,这种现象十分普遍。比如两个人都是局长,互相就产生摩擦,想争当副县长;两个是副县长的话,又开始有各种矛盾,想当正县长……。这些不良心态,没有观察的时候,自己可能也不发觉,但实际上,这对修行非常不利。为了遣除这些因素,大家务必要一心一意地专注于佛法。
——敬录自《入行论广解》
无著菩萨 著释
索达堪布 译讲

禅学禅宗禅语佛心禅语

【禅修禅学禅宗禅语,您修行路上的伙伴】

禅修禅学

我们致力于为您修行路上获得正法的传播

广

更多合作洽谈请咨询邮件( )

客服电话:

佛家经典禅语心灵禅语微信:禅学入门禅宗公案禅宗思想

点击底部“ ”查看:

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佛家经典禅语心灵禅语佛心禅语禅学入门禅宗公案禅宗思想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索达吉堪布:为了临终一念清净发布于2021-06-25 17:11: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