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

 关注“陇上老庄

一、原文通解

不出户,知天下(户:家门,门户

不窥牖,见(窥:从孔隙或隐蔽处察看。)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弥:越,更加)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循道悟道之人,足不出户,就能通晓天下之事;

用不着向窗外窥视,就能够了解大道运行的规律。

而那些向外奔突越远的人,反而知晓得越少。

所以有道的人不出行也能够推知事理,不用窥望就能够明晓,不去妄加施为就能够有所成就

二、理解学习

本章,老子老人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认识论和实践论。在老子看来,作为圣人,从无为思想出发,只要我们循道悟道,就可以“得一”,就可以“抱一为天下式”,只要我们领悟了“大道”,知晓掌握了大道规律,天下万物,万变不离其宗。圣人观天下万事万物,如观掌上指纹,纤毫毕现;观天下大势,如观四季变化,如观小溪如海,高瞻远瞩,概莫能外。

这是老子独特的天人合一世界观,天地为大宇宙,人为小宇宙,老子认为:只要我们摒弃外在干扰,关闭外在六识,定内省,所谓日月星辰,山川河海,与我合一,所谓神游太虚,宇宙即我,我即宇宙。何须外求?用庄子的话说,就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顺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要得一就要逆行,逆行就必须泯灭万物差异,归于混沌,在混沌中得到“真信”。如果大家记得第二十一章,就不难理解本章。(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本章,老子认为有道之人智慧通透,无遮无拦,以智慧观照万物,达到了解宇宙运行规律的目的,这是一种的境界,是圣人的境界,更是一种普通人无法达到的境界。因为一般人很难达到,再讨论就事涉虚幻,不再继续展开。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总是外求,用感官去认识世界,就会使智慧蒙尘,反而求之不得。

本文最后,老子告诉我们,仅凭感觉认识,得不到真知灼见;真正得道之人,已经认识到大道自然,无需刻意为之,做人做事,顺势而为,无为而为,自然而然取得成功。

三、本文重点

老子认为仅凭感官认识的经验是有缺陷的,不能得到事物的本质。而圣人认识天地万物,是通过智慧观照,发现和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也即道。知晓了大道,按照大道规律行事,就会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境界。

四、思维拓展

作为普通人,我们很难达到圣人天人合一的境界,只好退而求其次,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方式,也即螺旋式上升方式认识世界。

而圣人智慧观照的方法,只有神农氏、扁鹊、老子、庄子几个有限的人可以使用,对一般人而言,无法令人信服,确实是惊世骇俗了。

老庄思想,老庄,老庄哲学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家思想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道德经》第四十七章—总58发布于2021-06-30 16:28: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