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

 关注“陇上老庄

一、原文通解

为学日益,(益:增加)

日损。(损:减少)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天下常以无事,(取:治理)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求学,目的是所学的知识每天都有新的增益。

求道,目的是自己的欲望贪嗔痴慢疑)等各种执著能够每天都有所减少。

欲望、执著减之又减,最后就达到了无为的状态。

因为没有了个人主观的欲望执著,为人处事就合乎大道规律,所作所为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不妄为,不刻意而为,不彰显而为(在事物发展的萌芽和前期而为,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以至于一般人看来天然无雕琢,自然而成,所谓如大医治未病,为而无功,为而无名)的状态,也即无为。在老子看来,无为是最高明的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无为而无所不成。

治理天下就要清静无为,不烦扰百姓为本;

如果常常朝令夕改、政令繁杂,苛捐杂税,民不堪扰,就不配治理天下了。

二、理解学习

上一章,老子给出了循道悟道者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所谓“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本章在上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如何达到“无为”。老子告诉我们,达到无为合道的状态,与我们日常求学不同,需要我们克制减损我们的欲望和执着,因为这些外在的尘埃掩盖遮挡了我们本体智慧之光,因为本来具有的智慧蒙尘,不能观照,达不到通透,所以我们只好以自己的个人的感觉、好恶来行事,也即有为,有为是人为、刻意而为、妄为,所以不能合乎大道规律,往往事倍功半,或者功败垂成。反之,如果我们关闭六识,放弃个人欲望执著,就能体悟大道,做事自然达到无为的境界。

去掉自己主观的妄念、幻想,执著、欲望,就是合道,合道者为人处事,无为无不为,小到个人点点滴滴,大到治理天下,都是自然而然,无为而为,没有不成功的。 

三、本文重点

通过外在的学习掌握知识,是一种认识世界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是老子提出了一种更高层级的认识论和实践论,老子认为,天地人,人也是宇宙一大,天地宇宙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二者全息,息息相通。人类要通过天人合一的方式认识宇宙,就要减损个人执著欲望,慢慢使人能够与宇宙大道合二为一,一旦天人合一,人作为宇宙的全息体,就自然能够感悟大道规律,按大道规律行事,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给出的天人合一认识论,与无为而无不为的实践论,是一种非常高明、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曲高和寡,一般人当然是弃而不用。

但是,阳明曾国藩等均通过静坐无为,慧光返照,找到自己本来具足本性,从而达到圣人的境界。

四、思维拓展

“为学”和“为道”不同,求道之人应减少主观意识,减少个人妄念,保持虚静清明之心,方能达到无为的境界。

达到了无为的境界,就可以治理天下,因为我们清静无为,因为我们合乎大道规律,我们做事自然不会妄为,当然不会折腾老百姓,善为善成,所谓无为无不为。如果不是这样,就是肆意妄为,做一般事情都不可以,何况治理天下。

老庄思想,老庄,老庄哲学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家思想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道德经》第四十七章—总58发布于2021-06-30 16: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