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出自《论语·学而篇》。“巧言”很会说话,说话很好听。“令色”就是说外表上装出一副慈悲仁厚的面貌,让人很爱见。“鲜矣仁”“鲜”就是少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样的人很少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什么呢?因为仁是内心真诚的表现,所谓“诚于中,才能够形于外”,一个人倘若他有真诚、恭敬之心,所以表现出来的言语和容貌自然而然就是如此的。反之,一个人如若求仁、学仁,却没有在内心下功夫,只是追求言词和容貌的好听好看,这样的人就很少有仁德之心了。所以,孔子教我们“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颜色、容貌是温和的、恭敬的,言语是忠信的,做事要有诚敬之心,竭尽全力),把这四点都做到了,就可以避免“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告诉我们,从言语上不要去学巴结谄媚,在容貌上要有恭敬,而不是装成一个美善的样子。

                             

   澫益大师在《四书澫益解》上解释:巧言,口为仁者之言也。令色,色取仁也。仁是心上功夫,若向言色处下手,则愈似而愈非。”这个就是告诉我们,“巧言”就是口里讲的是为仁者的言语,“令色”就是“色取仁也”,换句话说,他的容貌、言行做得像一个仁人君子的样子,外表上装成这样。这是做作的,并非真实。所以孔子说“鲜矣仁”,就是很难达到仁的这个境界。下面接着说“仁是心上功夫,若向颜色处下手,则愈似而愈非”,也就是说“仁”是靠修行心地而得来的。而仁爱之心从哪里学起呢?就是从对父母的孝敬之心,和对兄弟的友悌之心来长养,所以孝悌之心是仁爱之心的原点。就是因为修仁是修的这颗仁爱之心,如果一个人仅仅从言语和容貌处下手,反而越来越装不像。这就告诉我们,凡是圣贤人,都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巧言令色的人是很难体会到“仁”这个境界的。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发布于2024-05-02 11:44: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