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人伦的至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宫晓卫。全书共计九章是对《今文孝经》全篇十八章的相关内容做一整理归并而来,重点运用典型史料素材对不同阶层如何行孝作了具体分析,且能就当下社会孝道落实中存在的问题略做点题,值得进一步思考探究。全书九章分别为:1.品德之本 百行之宗2.天子之孝3.诸侯之孝4.卿大夫之孝5.士之孝6.平民百姓之孝7.孝治家国 立身扬名8.不忠不孝 大逆不道9.孝行种种。概括来看,即首章阐述孝为何物,孝之意义;2—6章介绍不同阶层因所处身份地位不同,孝道落实中应做区别,略有侧重;7—8章则强调孝之于家国的双重作用及孝之反面而论不孝之罪过;9章则给出了如何落实孝道。
       其中孝为何物?孝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一种自然而然情感的流露。孝是对待亲人(父母长辈)、对待君主立身处世诸方面条件的结合物。它既是每个人对家庭所必须履行的义务,同时也是人之于社会理应承担的责任。家是国的缩影,国是家的放大,皇帝是天下共主,由此不难看出,孝具有“治家”“治国”的双重功能。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始于事亲”是孝的基础,孝的其他表现及作用,皆是与之延伸而来的。故孝的中心含义仍是对父母之孝,与当下而论,需要我们为人子女明辨的是子女对父母的报恩且非简单的一种道义上的要求,其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明确孝乃为父母与儿女之间亲情所自然形成的内在情感需要。诚然,天地之间,人为贵。于我们人类而言,“孝”乃是品行的根本。“举其大者言,皇帝行孝,可以治理好国家;举小者言,平民百姓行孝,亦会使得民心和顺,祸乱不生。”也就是说,孝作为德行之根本,灵活善巧运用可以使天下人心归顺,使得人民和睦相处;它不仅在于树立和维护一个家庭长者的家长权威,又势必超出家庭伦理范围,它是一种温情,且有效的治家治国的手段。之所以强调与不同阶层而言,其落实孝道的方式方法不同,是因为不同角色的人,所处地位不同,担负的使命亦不同,只有德配其位,才能天赐正气,也才能成己成人,自利利他。从天子角色来看,君临天下,人共仰之,其处于万民仰之的地位,故其一言一行非同寻常,不可小觑。《尚书?甫刑》有言:“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意在强调处于尊位的人,若有善心善行,亿万民众都将仰仗他信赖他。故位尊者理应发挥垂范作用,在孝道的力行方面更是如此。从诸侯角色来看,虽然他上有皇帝,但他亦有百姓臣民,辖一方水土,管一方人。但是当其权利过大亦或欲望膨胀时,他会直接威胁到皇帝的权位,故最易成为皇帝所怀疑忌妒的对象,进而不可避免的引发争端,抛开所有的因素从本质来看,此不失为一种大不孝。故“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当属诸侯最为明智的选择。其当保有的心态,用《诗经》中的话来看,即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卿大夫角度而论,要求其“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如三年无改于父之志)此种思想不可否认的将其紧紧束缚捆绑在前人已有的程式上,一言一行都要依循古人,毫无个人独立的思想,久而久之则易使人沉溺于保守和复古之中。然则,就实情而言,君主恰恰需要的就是这种因循守旧、循依章法,不敢特立独行,追新求异之臣。回首往昔,立足当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正是这种弊病的真实写照吗?时代在变,思想在变,但终究有些观念已深入人心,或好或坏,都在自觉不自觉的影响着时人。对于士之孝,书中强调的是士之孝首先是通过对上级统治者忠顺谦恭,以便保全自己。正如《孝经?士章》所云:“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也。”士虽地位远不如诸侯、卿大夫般富贵显赫,身份也不同于寻常百姓,故他们保住自己的官职禄位,乃是不辱父母、尽忠心尽孝心的前提和基础。书中把《诗经》中:“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放在这里始终未能明白缘由。这句话译者译为只要心中充满着爱敬的情怀,无论多么遥远,这片真诚的爱心永久藏在心中,从不会有忘记的一天。细细想来,着实有番道理,众生本是平等,真诚心一旦发用流行,他便不是他,我的也无需刻意强调我的,如此看来此心亦可视为一种可贵的孝心。全书对不同阶层的论述,吾还是更为偏爱平民百姓之孝。因为此阶层之孝,在“孝”的阐述者看来,它被视为无关立身扬名的底层之孝,但我觉得它最真实、淳朴,无关名位,没有官场忧患,“彼养以禄,我养以力”充分利用天时地利,勤劳耕作,省吃俭用以赡养父母,纯享天伦之乐,实实在在。这不正是我们当下社会所欠缺的吗?《孝经?庶人章》云:“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人人知孝,但未尝能真正的力行孝道,原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尽相同,总之皆是搪塞敷衍不肯真正用力,所以我们仍需转变此念头,发自内心的愿意去相信孝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一种抽象伦理道德,一种高大上的仅仅用来修饰自己,看似修养功夫深厚的说词或者一种不是源于内心真性情的流露,而为装模作样表演出来的假象,它是实实在在的,真干就会真得,当下就会获得纯然的快乐,正如此刻自己内心的感受,虽然不知所云的写了些什么,看似略对时人孝行略有批判,实则是反观自己后,对自己内心中潜藏的另一个隐形自己的提撕,当然值得肯定的是自己对孝德的这份信念是恳切的、真挚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仔细聆听这种心声,有股说不出来的暖流在心中涌动,或许这就是那种心念的力量,那种由真心本性识别后的结果吧!
        此外,在阅读本书过程中有几点内容值得我进一步思考:1.在我看来,过分强调是因为重视程度不够,其尚未成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古代社会树立孝行典范的原因何在,统治者对此大加弘扬的前因后果?
2.孝行推行的方法:①统治者。孔子之所以把仁之血亲之情转化的“孝”道思想巧妙的与国家治理、与臣民对君主的忠诚联系起来,不正是一种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推理吗,其转化可谓天衣无缝,那么此思想对我们今天又有何借鉴意义,如何继续挖掘,为传统孝观念注入新的时代内容②具体方法:养则致其乐。目前社会已进入老龄化,老人已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需要摆脱孤独与失落,需要被尊重和精神上的安慰与快乐,然而这些在我们当下社会很难得到满足,“养则致其乐”对我们当下有着很深的借鉴意义,如何将其巧妙的运用于我们当前社会,具体可以怎样做?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孝经人伦的至理》读书小记发布于2024-05-02 11:44: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