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上师#噶举派上师

杰尊玛丹津·葩默,英文Jetsunma Tenzin Palmo,原名戴安·派瑞(Diane Perry),竹巴噶举派比丘尼,以作家、教师身份而著称,同时也是久迦措林尼寺的创始人。

 

丹津最为人熟知的是她曾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一个偏远的岩洞中独自修行了12年,其中包括3年的严格冥想闭关。作为极少数在东方接受训练的西方瑜伽行者之一,她致力于复兴藏传教的瑜伽女的传承。此外,她还是一位坚定的素食主义者。

 

1943年6月30日,丹津出生在英国英格兰赫特福德郡。在她2岁时,她的父亲去世,她和哥哥由母亲在伦敦贝斯纳尔格林地区抚养长大。她的母亲是一位唯灵论者,时常在家里举行降会。丹津认为这对她作为真理寻求者的发展产生了强大而积极的影响。

 

1961年,丹津在阅读约翰·沃尔特斯(John Walters)的《The Mind Unshaken》时,意识到自己是一名佛教徒只是之前并不知晓。当时在西方世界,“佛陀”这个词很少被提及,由于信息有限,她对藏传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存钱计划前往印度。毕业后,她先后在哈克尼公共图书馆和SOAS(亚非学院)担任图书管理员,为实现前往印度的计划而努力存钱。

1963年,邱阳创巴仁波切前往英国牛津大学留学,丹津成为邱阳创巴在西方世界的第一位学生。她跟随邱阳创巴学习修的技巧。

1962年,斐达·贝荻与西藏部分转世活佛,摄于青年喇嘛之家学校。斐达·贝荻教授英文和现代历史,以便将佛教传播到西方世界。

同年,丹津离开英国,前往印度。在斐达·贝荻创立的“青年喇嘛之家学校”(Young Lama's Home School)担任英文教师。

1964年6月,丹津在学校遇到了第8世康祖仁波切。之后,她一边从事教学工作,一边还跟随第8世康祖仁波切学法,并将他视为自己的根本上师。

 

1967年,丹津在锡金的隆德寺接受了第16世噶玛巴金刚灌顶,并以沙弥尼的身份出家,法名为丹津葩默,意为“持修行传承教义的光荣女士”。她成为斐达·贝荻之后噶举派传承的第2位西方女性。当时,由于藏传佛教的女性出家众的具足戒传承已经断绝,沙弥尼是当时藏传佛教传统中女性所能获得的最高级别的出家身份,因为此前从未建立过比丘尼僧团。

1973年,在上师的支持下,丹津在港接受汉传佛教的具足戒,成为首批获得比丘尼戒的西方女性之一。

丹津与佩玛丘卓。
作为康巴噶寺(札西炯)中的唯一的比丘尼,丹津深刻体验到在以男性修行者为主的藏传佛教寺院中存在的性别歧视。这些其实限制了女性修行者获取与男性修行者资源传播的信息。她渴望得到指导,但由于对女性特有的偏见,却遭受排挤,让她感到沮丧。
 
丹津回忆:“当我第一次来到印度时,我住在一座有100名僧人的寺院里。我是唯一的比丘尼……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最终独自住在一个山洞里……僧人们很友善,我没有遇到任何麻烦,但不幸的是,我的性别成为一个问题。实际上,他们告诉我,他们祈祷我下辈子可以投生为男性,这样我就可以参加寺院的所有活动。与此同时,他们说,并没有因为我女性而对我抱有太大的不满,这并不是我的错”。
1976年,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证悟第8世康祖仁波切建议丹津前往拉胡尔进行闭关修行。丹津在拉胡尔度过了18年,其中12年独自在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拉豪尔和斯皮提县的一处偏远岩洞中修行,海拔达到4023米。其中3年她甚至完全不离开岩洞,进行了极为精进的闭关修行。这个岩洞宽3米、深1.8米,通过围墙的营造使洞穴得到了加强,成为她的闭关修行场所。夏季,物资从杰朗运来,她也会在附近种植蔬菜;而冬季,当洞穴被大雪封住时,她则依赖储备的物资维持生活。她按照传统佛教的方式进行深度冥想。她遵循传统规定,从不躺下,每晚只在木制的冥想盒中以冥想的姿势睡眠3个小时。
尽管经历了很多艰辛和危及生命的经历,丹津在孤独的修行中茁壮成长,并持续了12年,从33岁到45岁。最初的9年里,她偶尔接待访客或离开洞穴旅行,而最后的3年则在严格闭关中度过。在一年的时间里,她要在气温低于-35°C的岩洞中修行至少6~8个月。

 

1980年,第8世康祖仁波切圆寂前,曾指示丹津修建一座尼师院。

 

1988年,由于丹津的签证过期,她离开了待了24年的印度,经由印度前往意大利。在意大利,她与朋友们居住在一起,重新发现了自己的西方根源,并开始接受教学的请求。

 

丹津遵从上师修建尼师院的指示,开始了全球巡回演讲、为修建尼寺筹集资金,并同时教授禅修技巧。由于长期的独居苦修,她在藏传佛教中赢得了很高的声望。她一直致力于争取在藏传佛教中为女性修行者争取平等的地位、权利和机会。

1993年,第9世康祖仁波切再次指示丹津修建尼师院。

 

1998年,英国女记者薇琪·麦肯基(Vicki Mackenzie)为丹津葩默撰写了自传《雪洞》(Cave in the Snow),这使得丹津的知名度大幅提升,并开始了每年进行国际教学之旅以筹集资金。薇琪写这本传记的初衷源于她在一份佛教刊物中读到了丹津的声明:“我誓愿以女性形态获得开悟——无论要经过几世的流转”,这启发了她对丹津生平的深入探究。

 

2000年,丹津在印度修建了久迦措林尼寺(Dongyu Gatsal Ling Nunnery),意为“正统花园”,并担任住持和导师。寺院旨在为西藏和喜马拉雅边境地区的女性修行者提供教育和培训。丹津还计划在寺院中重新建立已经失传的Tokden传承,这是竹巴噶举女性瑜伽士的次传承与传统。她大部分的时间都驻锡在久迦措林尼寺,偶尔也会进行传法活动,为尼院持续的发展进行筹集资金

 

 

2008年2月16日,竹巴噶举传承的第12世嘉旺竹巴法王授予丹津帕默“杰尊玛”(尊者)的荣誉称号,意为“可敬的上师”,以表彰她在戒律和瑜伽修行成就方面的杰出贡献,以及她为提高藏传佛教中女性修行者的地位所做的不懈努力。目前,她是藏传佛教中位阶最高的女性出家众之一。

 

2023年11月,丹津入选BBC的百名巾帼的榜单。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丹津·葩默发布于2024-01-28 17: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