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大通經註

元人李純註。校對版本:《中華道藏·第六冊·太上大通經註》。



太上老君寶誥

至心皈命禮

隨方設教,歷劫度人。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假名號。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隱聖顯凡。總千二百之官君。包萬億重之梵炁。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陰陽,命雷霆用九五數。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太上大通經註

太上謂無上可上,大通謂無所不通,經謂登真之徑路,衆所通行之道也。首章云無行無體,謂真空妙理最上一乘之妙也,即太上之義。次章云如空無相,謂四通八達無所窒礙,即大通之義也。下章云無相無爲,廣無邊際,謂大道至廣至大,至妙無窮,日用之間,頭頭顯露,此所以爲經也。


真空章

先天而生,顯諸仁。生而無形,藏諸用。後天而存,所存者存而無體,神無方易無體。然而無體,陰陽不測。未嘗存也。運化不息。故曰不可思議。妙用無窮。

上真空一章。原道之始也。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即先天而生,生而無形之義也。《中庸》曰: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體物而不可違,即後天而存,存而無體之義也。然而無體,故運化生成而無窮也,非窮理盡性者,其孰能與於此,故授之以玄理章。


玄理章

静爲之性,寂然不動。心在其中矣。感而遂通。動爲之心,見物便見心。性在其中矣。無物心不見。心生性滅,心生種種法生。心滅性現,心滅種種法滅。如空無相,大象無形。湛然圓滿。通上徹下。

上玄理章。原性之元也。《中庸》曰:喜怒哀樂未發之謂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即静爲之性之義。又曰: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即動爲之心之義。性本静,非心則不見。心本静,非動即不見。因物見心,潜心見性。性寂知天,是謂通也。苟或心隨物轉,性所以忘也。故曰心生性滅。設若潜心入寂,性所以現也。故曰心滅性現。蓋性如虚空,動與不動,常寂;見與不見,常明。一切物來相撓,如片雲點虚空相似,太清還受點也。無既不受點,則湛然圓滿。我之性天亦復如是。


玄妙

大道無相,故内其攝於有。養其無象,象故常存。真性無爲,故外不生其心。無所用心,心故常存。如如自然,廣無邊際。無爲則無不通。對境忘境,不沉於六賊之魔。我不逐境,境無干我。居塵出塵,不落萬緣之化。我不立塵,塵不染我。致静不動,大定。致和不遷,大慧。慧照十方,大明。虚變無大通。

上玄妙章。明道之理也,故次之以玄理章,《洞古經》云:養其無象,象故常存,即大道無相之義。孟子曰:無爲其無所不爲。即真性無爲之義。内無相則如如自然,外無爲則廣大悉備。祖師謂丹田有寶休問道,對境無心莫問禪。即此義也。對境忘境,何魔之有?居塵出塵,何緣之有?緣息則性静,魔息則心和。致静則不動,致和則不遷。二理兼持,則圓明普照,神變無方也。

頌曰:有法悟無法心隨法生,法隨心滅。無脩解有脩。性本無脩,脩即非性。包含萬象體,空性寂,無所不容。不挂一絲頭。纔染一塵,即成滲漏。

上頌。言其體用也。體之則無,用之則有。所以自有法頓悟無法。因無脩勘破有脩。至於有無不立,心法雙忘,體同太虚,包羅無外,大道之理,至是而盡矣。


太上大通經註終


读传世经典圣贤智慧 尊道贵德 知行合一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德经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张至顺炁體源流交流平台


延伸资源下载(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炁體源流丨太上大通經註发布于2022-04-28 15:40: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