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派伍柳派,全真,蓬莱派,门派,全真南无派,广慧派,霍山派,闾山派,民间法教六壬仙师茅山,华光派,普庵派,梅山派,金英教,三元教,元皇派

#道教#崂山教


崂山起源

崂山道教自春秋时期至西汉时期,主要流派为方仙道,从东汉时期至南北朝时期属太平道,南北朝时期至五代,分属楼观教团、灵宝派、上清派,宋初统属华盖派,金元以后则承袭了全真各派,崂山自春秋时期就云集一批长期从事养生修身的方士之流,明代志书曾有过记载“吴王夫差尝登崂山得灵宝度人经”到战国后期时,崂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东海仙山”


崂山道乐

道教音乐是中华道教文化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崂山道乐则是道教音乐中独具特色的一大分支 ,2000多年以来,由于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层次人物的参与,使崂山道乐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特色鲜明的风格,从功能和韵律风格上可分课韵、功韵、韵、庆韵、祭韵、逸韵六类,崂山太清宫自张廉夫初创之后,道士们的早课、晚课的经文就配有一定的韵谱,这种曲谱不仅可以使道众颂经众口一致,而且有清喉抒胸,提高吐纳效果和凝聚精的作用,唐代宫廷乐师吴筠与诗人李白同游崂山时就将《清平乐》曲传授与崂山道士,作为课韵的一小部分一直流传到至今。


崂山教始祖张廉夫

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本是西汉时一位才子,曾入仕途,官至上大夫,后弃职入道,在终南山修行数年,并云游名山大川,终成一代名道,张廉夫本身确实道行精深,谈玄讲道有独到之处,他曾认为:夫元气之在天地也,周际充满,混沦无朕,万物之居气中也,通贯互涵,氤氲不离,人之呼吸常与气通,一息不调则病,呼吸不续则死,如鱼之不可去水也,也正是如此,才会让张廉夫年逾百龄,精神仍然不衰,鹤发童颜,行走如常,结实健壮。


崂山道规

  据崂山《太清宫志》记载,该宫有十五条戒规:(一)侮慢宾客及对客诽谤道范者罚;(二)有事出门,必须告假,如不告出游远离庙境,或出外办公限日交代,而无故留连,逾期不返者罚;(三)烟腥荤,不许入庙,违者罚;(四)监院分配公事,有规避推诿者罚;(五)每日三时餐,不随众赴堂,而私自炊煮者罚;(六)上殿诵经,衣冠不整,礼貌不肃者罚;(七)出言狂悖,好勇斗狠,藉酒逞凶,任意妄为者革黜;(八)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谣言惑众,隐瞒偾事者革黜;(九)居心奸宄,逞刁好讼,败坏玄门者革黜;(十)盗卖或盗取公家财物者,齐众议处置之;(十一)暴殄公家物什者,轻则酌罚,重则齐众议处;(十二)嗜好成癖,已经告诫而不愤者革黜;(十三)不敬师长,藐视道众者罚;(十四)凡居山庵,无分道人或行行,如有聚赌聚饮及非分行为者,一经查觉,轻者处罚,重者立即革黜;(十五)遇有所犯之恶劣行为,有未经订者,应齐众临时议处之。


崂山道教度徒

度徒是崂山各道观的大事,它关系到各宗派的延绵发展和道系相传,历来为道家所重视。

  据《太清宫志》记载,道观里尚未正式出家而寄居于道观者,素行端方,性情和平,果断尘缘者,经道众详慎观察,再经大众允可,然后引至正殿,以师名书阄,顶礼,请求神祖默定师徒,被度者,各拈一阄之名为师,即冠巾拜师,参众受教,度徒之典,每次不得逾5人,通常以度3名或4名为宜,每人只度一徒为限,被度之后,方得称为道士或道人。             

道家门派伍柳派,全真,蓬莱派,龙门派,全真南无派,广慧派,霍山派,闾山派,民间法教,六壬仙师,茅山,华光派,普庵派,梅山派,金英教,三元教,元皇派


 


伍柳派,全真,蓬莱派,龙门派,全真南无派,广慧派,霍山派,闾山派,民间法教,六壬仙师,茅山,华光派,普庵派,梅山派,金英教,三元教,元皇派


延伸资源下载(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浅谈道教崂山教的文化发布于2023-07-01 18: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