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本土宗教文化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已深入进中国人传统文化、传统生活及传统思维方式之中,道教文化已在中国民间习俗的方方面面打下深深的烙印。在传统节日中,在居家行旅的日常生活中,在生老病死的人生驿站中,无不有道教文化的斑斑痕迹。

一、岁时节令的传说

中国民间保存有各种各样流传已久、相沿成俗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及其相关的风俗习惯与道教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是源于道教的传说,甚至纯粹是道教节日。现将目前尚存并在民间仍有一定影响的岁时节日中有关道教传说标举如下,从中不难看出道教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热闹、也是最快乐的节日,期间充满了与道教人物诞辰有关的神仙传说和风俗习惯。正月初五,传说是米神娘娘的生日,不能淘米做饭,将米煮熟是大不敬,此说在湖北农村尤为流行。这一天,还是财神玄坛赵公明的生日,商家和企业财源广进;吃好穿好的人们在这一天都要早早起床,以鞭炮、锣鼓和三牲席去迎接他的到来。这一天夜里合家要吃汤圆,因为汤圆形似"元宝",又叫"进元宝",据说这象征财神爷恩赐的财宝。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道教经典说他历经三千二百劫,"渐入虚无妙道",又经过一亿劫,才修成了玉皇大帝;还说他是元始天尊的后代,是太上老君送到人间去的。因此,对这位"总领宇宙主宰之君"的诞辰谁也不敢怠慢。这一天,各地宫观要举行神仙大会,善男信女纷纷到宫观去叩头进。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又称"上元节"。道教说,天、地、水为三元,又称三官,主管人间的祸福、神的升转,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三官生日,正月十五就是天官大帝的诞辰。这天,道观常常举行会,善男信女也要去三官殿堂进奉香火。正月十五还是厕神紫姑的祭日,人们摆上供物,迎请紫姑,向她占卜蚕桑农事和凶祸福。

二月来临,春暖花开,二月初二是土地神的圣诞。这土地神与民众最接近,他能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宅平安、添丁进口。因此每逢二月初二,民众莫不烧香供祀,顶礼膜拜。在清顾铁卿《清嘉录》中记录乡民庆贺土地神生日的场面:"官府谒祭,吏胥奉香火者,各牲乐以献。村农亦家户壶浆,以祝神厘。"这种场面今天是难以见到了,现在,偏远的农村也还保留有这种祭祀习俗。

三月清明是中国的又一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主要是扫墓祭祖、踏青戴柳。在浙江农村,清明节除了祭祖、踏青之外,还要祭蚕神。道教称蚕神为"玄名真人"所化,据说,灵宝天尊悯人间苦乐不均,衣无所得,乃命玄名真人化身为蚕蛾,教民养蚕织衣,村民感德,立祠奉祭。

五月初五端午节来临。关于端午节起源,众说纷纭,就全国习俗而言,认定端午起源于屈原和纪念屈原者为多。但一些学者考证认为,在《晋书》上未见有关端午节的记载,该节的形成可能与道教祭祀水神或神而举行的神祭有关,并举例论证说,江西端午划龙舟比赛前有请龙、祭龙仪式。这种说法虽属一家之言,但至少说明端午节与道教仍有一定关联。

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鬼节"。中元节是道教神地官大帝诞辰和"赦罪之辰"。这一天鬼魂都会出来,或到人间看望子孙后代,或捣乱给人带来灾异,这是鬼的节日,所以人们要在这一天祭祖、上坟。中元节在民间颇受重视,祭祖、上坟的习俗至今仍在南方各省保留着。

八月十五中秋节,有祭月、拜月、吃月饼之俗。道教徒认为,这天是太阴朝元之辰,应守夜焚香,祭拜月神。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出游登高、赏菊、插茱萸、放风筝、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这一节日的起源传说也与道教有关。据南朝吴均《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道士费长房游学数年。费对桓说,九月初九你家中有灾难,应赶快回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祸乃可消。桓听其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暴死。后人沿袭成俗,为避免灾祸,在重阳节登高饮酒,遍插茱萸。

十月十五下元节,是水官大帝诞辰,也是水官解厄之日。是日,宫观建醮解厄,民家则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神灵,以祈福

十一月的冬至又称"冬节",家人团聚,备办佳肴,祭天祀祖。民间至今仍重此节,如浙江杭州等地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为什么此节如此受到人们重视呢?原来冬至是道教元始天尊的的诞辰,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的神灵,是万神之主,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人们当然不敢马虎。

腊月二十三祭灶节,习俗是将灶神送往天上的祭祀活动。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至人间监督善恶之神,一旦发现令他不满的行为,就暗地里记上一笔帐,等到腊月二十四他就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作一次总汇报,然后降灾殃于有罪之人。因此人们在这一天要在灶间摆上猪头和酒肉,烧香上供,祈愿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

以上是受道教传说影响的岁时节日,通过对它们的考察可以发现:一部分岁时节日本身就是道教的节日,只是因为有了民众的参与,增加了世俗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某一神祇的诞辰祭祀活动,从而演变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了;另一部分传统的岁时节日是因为有了道教传说和祭祀仪式的参与,从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节庆活动的仙风道迹

岁时节日中的仙风道迹,为节日增添了神奇欢乐和喜庆。一些道教活动仪式和庆典已经演变成一种深层的心理意识沉淀在民间,如今我们在岁时节日中仍然能够看到的燃放烟花爆竹、悬挂桃符、贴门神春联、踏青戴柳、悬艾挂蒲、张挂印符等风俗习惯,实际上都是道教的禳灾祛邪、驱鬼避瘟等法术的体现。

燃放爆竹是在节庆或喜庆的日子里必不可少的仪式,在现代人的眼里,爆竹能增添喜庆,所以为广大民众所欢迎。但究其原始意义却是从一种驱鬼辟邪术而来。据《荆楚岁时记》称:"正月初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由于山臊、恶鬼害怕亮光、爆竹声和红色,所以人们利用响声吓退它们,不过这时的爆是用竹节放于火中烧裂发出巨响。当临炉炼丹的道士无意中发明了能产生巨大声响的火药之后,就把它应用到驱鬼的法术中,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爆竹,以代替山竹爆裂而达到驱邪保平安的目的。

挂桃符,贴门神、春联是春节习俗之一。腊月三十或正月初一,各家各户清早起来于门前挂桃符,贴上门神,以及写在红纸上的春联,以求避凶趋吉,室宅安宁,增添节日气氛。

桃符是以两块长约七八寸、宽一寸余的桃木做成,上书除祸降福的吉利语,春节时钉在大门两侧,桃符起源于《山海经》中的神话,据说有辟邪作用。门神是贴于大门上的可驱鬼辟邪的画像,贴门神的习俗来源已久。《荆楚岁时记》中就载有:"正月一日,绘二神贴于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相传神荼和郁垒是东海渡朔山上把守桃树的两位神将,能食百鬼,因此民间将神荼、郁垒像画在桃木板或纸上,贴于门上,专门治鬼,他们是我国民间最早描画的门神。尽管唐宋以后,门神为钟馗打鬼的画像和唐太宗的两位大将秦叔宝、尉迟恭持剑执鞭的画像所取代,但新的门神并未完全代替旧的门神,而是新旧同时供奉,这反映出民间信仰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贴春联是由挂桃符演变过来的一种春节习俗。起初,人们在桃符上题一诸如"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有令在此,诸恶远避"等一类压邪话语和。五代时,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题写联语:"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可算是最早的春联,但民间并未普及。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不准在桃木板上题字,而改在红纸上,并传令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从此,"春联"之名才通行,贴春联之俗才大兴。现在的春联当然不仅是辟邪物,还是表现人们抒发对现实生活感受和对理想生活愿望的一种特有的民间文学形式了。

戴柳插柳是清明节常见的民风。人们祭祖踏青,归来时折上几根柳枝扎成圆圈或帽子形状戴在头上,或将柳枝插于屋檐和门窗上,这是因为传说柳条有避灾驱毒之效。《燕京岁时记》载:"至清明戴柳者,乃唐玄宗三月三日祓禊(一种在水边举行的除灾求福的祭祀)于渭水之隅,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以后,此俗在大江南北迅速传开。如今江苏沙洲一带,仍以柳枝扎帽而戴,或用柳枝作成柳球玩耍,或采集柳芽与面粉调和后摊饼而食,这都是取柳枝能避灾免祸之意。

每到端午,可以看到村村寨寨,大街小巷不少人家的门前挂有菖蒲和艾条,此俗多见于南方,流传久远。《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上,以禳毒气。"以现代科学观点来看,农历五月初五,正当初夏,多雨潮湿,细菌极繁殖,是各种蛇虫猖獗之时,而菖蒲具有提神、通窍、杀菌之功效,艾叶能驱蚊蝇,所以端午各家门前挂菖艾。但在古人的心里,是认为它们具有禳毒驱邪的魔力。"艾旗召百福,蒲剑斩千邪",这一民间流传的谚语即是最好的证明。

中国疆域广阔,各地与道教有关的岁时节日和庆典活动的习俗还有很多,难以详述,但从上述的种种节庆民俗活动中的仙风道迹,还是不难看到道教对中国社会生活的渗透和影响。

三、生活习俗的道教印痕

道教对民间生活习俗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试图祛病消灾的法术方面。

古人生了病往往请道士,道士用法术驱逐致病的妖孽鬼祟。这种驱妖的法事场面一般较大,《红楼梦》第一零二回就生动地作了描述,说大观园被查抄之后,园中接二连三地有人生病,说是贾府白虎精作怪,"贾赦没法,只得请道士到园作法事驱邪逐妖。"书中具体描述的道士驱妖捉鬼的情节在古代社会有典型意义,由此可见道教法术对古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影响之大。

近代的民间仍有请道士办斋醮除病患的习俗。民国时期,长江中上游的一些农村由于山高路远水深,普遍缺医少药,就请巫师或道士作法祈祷,有历时一天一夜的,还有多至三天三夜的。

今天,尤其是在体现高度文明的城市,已很少看到在古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道士作法驱逐妖孽、举办斋醮法事了,但在边远偏僻的农村,这种习俗依然存在,只是与旧时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道教对民间生活的影响,还表现在丧葬习俗方面。古代,人死后家中要请道士或和尚来做道场"超度"亡灵。

在湘西、鄂西和贵州、浙江等地,仍有为亡人"开路""打绕棺""接煞"等习俗。

道教对民间生活习俗的影响,还表现在俗人自己充当举行道教仪式的主角,自己施行某些法术。也有用道教的符箓方术,在病人的床上或家门上贴上黄纸,上写:"北方真武玄天上帝斩妖治邪""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诸邪回避"等文字。这些习俗的存在足以说明道教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如今人们有病还是要找医生来医治的。

综上所述,道教文化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广泛而深刻的。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第六十七代弟子

天津市武清区『聚汇和堂』创始人

天津市武清区道教文化研究会 会长



接受皈依传度相关事宜咨询





道教是中国最古老的宗教文化,

是我们民族血脉传承,

道教的弘扬离不开您的鼓励与支持!

传承|民族血脉

弘扬|本土宗教


来和我们一起感受道教的魅力!


随缘知识付费我们


获取更多内容

随缘知识付费!


『道教常识分享』皈依三宝

道教所说的“三宝”分别是:

宝玉清元始天尊

经宝上清灵宝天尊

宝太清道德天尊

皈依道,道是本体,生天育地运养诸物。

皈依经,经是依凭,照亮启迪修心炼行。

皈依师,师是传承,尊师奉道普度世人

皈依三宝,为何?一切信众皆悉知。

志心称念福生无量天尊!



弘扬中国本土宗教 

做道教文化践行人













推荐阅读

【三机说六十四卦简读


【三机论手】从手相了解生命信息


【三机说道德】白话解读道德经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一)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二)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三)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四)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五)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六)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七)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八)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九)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十)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十一)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十二)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十三)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十四)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十五)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十六)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十七)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十八)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十九)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二十)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二十一)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二十二)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二十三)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二十四)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二十五)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二十六)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二十七)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二十八)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二十九)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三十)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三十一)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三十二)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三十三)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三十四)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三十五)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三十六)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三十七)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三十八)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三十九)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四十)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四十一)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四十二)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四十三)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四十四)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四十五)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四十六)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四十七)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四十八)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四十九)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五十)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五十一)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五十二)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五十三)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五十四)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五十五)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五十六)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五十七)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五十八)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五十九)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六十)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六十一 )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六十二 )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六十三 )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六十四 )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六十五 )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六十六 )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六十七 )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六十八 )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六十九)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七十)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七十一)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七十二)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七十三)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七十四)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七十五)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七十六)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七十七)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七十八)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八十)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八十一)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八十二)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八十三)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八十四)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八十五)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八十六)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八十七)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八十八)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八十九)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九十)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九十一)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九十二)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九十三)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九十四)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九十五)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九十六)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九十七)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九十八)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九十九)

【道家杂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风水学(一百)


     

武术公益班-开班啦!



      道教有“五术”之技,应五行之说,此五术分别是“山、医、命、相、卜”,其中“山术”中包含武术。因此自古即有道武一家之说,宏扬中华文化少不了武术文化。天津市武清区正一派天师道聚汇和堂为了更好的宏扬中华武术文化特邀请天津市武清区武协主席沙利军先生联合推出“宏扬传统文化、以武强身益志”为主题的公益教习班。目前,该公益班将推出“八卦掌”及“太极拳”两项课程。该班完全免费,每期满九个学员及以上即可开班,每班“三天”,滚动开办,具体详情以每次开班预告为准,入班须满足如下要求:


      1、无犯罪记录,身体健康,无传染疾病及不适合体育运动类疾病。


      2、交通及食宿自理,自行购买意外保险,本班不负责承担由于参加公益班而产生的任何责任。



      3、报名须持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且如实填写身份信息,实名制入班。


      4、须持有道教皈依证或传度证、冠巾证、道教教职证,上述四证持其一即可,一人一证,提前报名,不接受空降。



      5、凡符合上述四点条件者,可带已满八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员参加,人数不限。


      另请有意参加者认真阅读本说明,如果当期班次人员已满,将根据情况告知参班时间,本活动为公益性质,无任何收费项目,不尽事宜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若本活动与当地法律法规发生冲突时,本活动将随时终止,由于引发的任何问题,主办方不承担责任。请自愿参班者悉知!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武清道教


延伸资源下载(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道教常识』之道教文化与中国民间习俗发布于2021-05-07 23: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