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爻占卜八字命理学六爻查看《零起点学中医》系列



气虚乏力倦懒言,血虚目涩多梦浅;阴虚舌小细盗汗,阳虚清冷无力寒。热红黄数寒清寒,痰湿困重舌便黏;风动歪斜善走窜,气滞胀满瘀紫暗。

 

两人同患风疹,瘙痒难耐,但中医处以寒热截然不同的两张处方,结果二人皆获全效。一人患腹泻多年.身体虚弱;一人发热月余,百般求治皆不效;中医同处以补中益气汤,结果腹泻止,发热退。同样的疾病,治法迥异;不同的疾病,治法却相同。中医这种诊治疾病的方法,历来都令世人备感惊奇。中医依据怎样的理,做出这种“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治疗决策呢?





道理,就是本讲中我们要学习的——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鲜明特征,也是精华所在。这里的“证”指的是什么呢?“辨证”,究竟“辨”的是什么“证”呢?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证是中医对疾病发生机制(病机)的概括,具体内容包括疾病的位置、性质、原因等。其中,对病性和病位的辨识,是中医辨证的核心。“证”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本质,通过对患者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我们可以对这些本质进行判断;这个过程,就是中医的辨证。

 

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辨证方面,从理论到实践,都积累了丰富的知识。针对不同的疾病类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医形成了几套辨证论治的体系:针对外感发热性疾病为主的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针对内科疾病为主的脏腑辨证;用以指导针灸临床的经络辨证;以及最为基础的纲领性辨证方法——八纲辨证。经络辨证方法,我们在后面针灸的部分还会重点来讲。考虑到今天临床的大部分疾病属于内科病,所以我们对辨证的讲解,以脏腑辨证为主,配合八纲辨证。而六经辨证等其他三种辨证方法,主要用于外感热病,我们这里不作介绍。

 

?今天我们先来讲讲八纲辨证

 

八纲,指中医诊断疾病所依据的八条最基本的纲领,分别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其中的虚实,我们在下面脏腑辨证中还要展开来讲;阴阳作为总纲,内容相对模糊,初学者较难把握和应用。所以我们此节所讲的八纲,以表里、寒热为主。



(一)辨表里



中医所讲的辨表里,是对病变部位、病变层次的辨识。前面我们学习过阴阳,表里就是阴阳。皮毛筋肉相比,皮毛就是表,筋肉就是里;筋肉六腑相比,筋肉就是表,六腑就是里;六腑五脏相比,六腑就是表,五脏就是里。实际上,中医对表里证的辨识,更加重视的、更有临床价值的是在诊治外感病时,对病位表里的判断。

 

今天我们生活在盛世,享受着太平年月的安详,所患的疾病,主要是以各种内科病证为主,病位大多在里,对病位表里的判断,似乎并不是那么的重要。但是就在几十年前,我们的父辈祖辈,他们所经历的生活,远比今天要艰苦得多。古人生活的环境中,战乱、饥荒时有发生,他们所患的疾病中,外感热病的比例就相当的高。疾病表里的辨识,就显得格外重要。

 

辨表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表里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都是截然不同的;表里判断不清,导致误治的后果也会十分严重。在表之病,多由外邪入侵所致;在里之疾,常与气血不和有关。外邪入侵,正邪交争,矛盾性质属于敌我矛盾;气血不和,邪从内伤,矛盾性质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面对外敌,需要调动国防力量奋力相抗,速战速决;面对内部的不和谐声音,则需要协调安抚为主,不得已也只是调动公安,维持秩序,以求长治久安。所以治表邪,以发汗驱邪为首务,多求速效,所谓“治外感如将”。治里证,以调和气血为重点,常须缓图,所谓“治内伤如相”。表证不解而攻里,正气本在表奋力抗邪,体内却遭毒药而混乱不堪,邪气必然乘机而入,病情也会随之加重。譬如大将御敌于外,国内政权哗变,大将家属尽遭不幸,军心动摇,战事必败。里证不和而攻表,体内气血不和,不治里而反攻表,徒耗正气,里证更甚。譬如将相不和,调将外出,相得机尽数报复,将相关系更加恶劣,国家则难保。

 

那么在表在里,究竟如何判断呢?

 

给大家提供两条判别的依据,一是恶寒,二是脉浮。恶寒就是怕冷,不过这种怕冷即便多盖上很厚的衣被也不管用,仍然寒战不止。但凡见到恶寒的症状,一定说明有邪在表。所谓"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脉浮就是脉象非常表浅,手刚刚接触到寸口皮肤,就可以感觉到很强的脉动,用力按下去之后,脉的力度反而减小。也是正气奋起抗邪之象。

 

既然靠恶寒一个症状,就可以准确地判断表邪存在了,还有什么必要再讲脉浮、舌苔薄、头痛、鼻流清涕等这些症状呢,岂不是多此一举吗?你怎么看呢?


 

(二)辨寒热



这一条看上去似乎非常简单。寒热嘛,智力正常的人,都可以很好地辨别,还需要特殊地来讲吗?

 

下面我们来看两则医案,让大家感受下实践中要辨别寒热,是否如想像中一样的简单。

 

▌病案1

 

患者,男,58岁。患“胃病”近30年,在某医院行胃肠钡剂造影,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于前日晚餐饮少量后,当晚11时许胃脘部突然阵发性绞痛.向右胁放散.伴嗳气泛酸.口苦口干,喜手按压,面青肢冷,身微出汗,饮热开水疼痛可缓解。舌质红润,苔淡黄、厚腻,脉象弦紧而数。

 

这是广西中医学院方显明老师的一则医案。这例患者出现的胃痛,究竟是寒,是热,还是寒热错杂?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患者口苦口干,舌红苔淡黄厚腻,脉数,似乎都是热证的表现。当该患者到某医院门诊就医时,应诊医生也是根据上述“热象”,结合胃脘痛,向右胁放散的症状特点,诊断为“肝火犯胃型胃痛”,予胆泻肝汤治疗。

 

但是服药1剂后,胃痛加重,伴脘腹作胀,嗳气频作,纳呆,恶心,泛吐清涎,大便不畅。问题出在哪儿呢?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患者除了上述热象外,有一个症状格外的引人注意,就是“饮热开水疼痛可缓解”。

 

试想一个大热的人,怎么会喜欢热饮,而且饮热水后疼痛缓解呢?再结合一些其他的表现如舌虽红但润泽不干,胃脘部疼痛为绞痛,面青肢冷等等,可以判断患者当前出现的疼痛,其性以寒为主。再有经服寒凉药龙胆泻肝后,疼痛加重的反应,可以进一步确诊疼痛是因寒而起。再结合全身症状综合诊断,该患者属寒热错杂夹湿,当前治疗当以散寒为主。

 


再尝试一个难度更大的。
 

▌病案2

 

杨某,女,30岁。初患上腹疼痛,发高热,大便秘结。病已4日。曾用灌肠法通便,反致腹痛、吐泻、手足厥冷、烦躁不安、面青、脉微。经服大剂附子理中汤(重用附子),服后病情加剧。症见:面青,烦,肢冷,吐泻,发热,口臭气粗,烦渴引冷,口唇焦燥。舌呈紫色,脉象闭伏。细审之:手背虽冷,但手心灼热。

 

这是一例中医所谓“真热假寒”案。

 

小编在此将如此疑难重症介绍给各位初学者,并非希望大家很快掌握救死济危的医术,而是以此示医者识证之难,绝非草率者可为。学习医术,非一般平和之养生法可比,面对疾患,心思必须缜密,目光必须犀利,才不致误人。

 

该患者表面看来,面青,肢冷,脉沉,都是寒象;又见发热,口臭气粗,烦渴引冷,口唇焦燥,都是热象。似乎寒热并见,其实不然。该患者的问题,是体内阳热之气太盛,阴气弱小,根本无力制约亢盛的阳气,反而被阳气排斥在外,从而出现了体内真热,体表假寒的表现。即所谓真热假寒。

 

采用中药治疗时,我们就是利用药物的某种偏性,来纠正人体内出现的相应的问题。以寒药治热,以热药治寒;以补药治虚,以泻药治实。如果医生对疾病的寒热辨别不清,以寒为热,以热为寒,用药必然会错。后果轻则无效,重则害人,不可不谨小慎微。







国医传承值得每个人关注!


(关注ID:gyccjy)

正在浏览此文章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半夏健康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理论、中药词典、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医辨证之谜——八纲脏腑之八纲辨证发布于2021-05-10 09:18: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