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四柱八字命理

理学


第一章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根据四诊取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探求疾病的性质、病变部位、病势的轻重、机体反应的强弱、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等情况,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各种辨证的总纲,也是从各种辨证方法的个性中概括出的共性,在诊断疾病过程中,起到执简驭繁,提纲挈领作用。



    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基本都可以归纳于八纲之中,疾病总的类别,有阴证,阳证两大类;病位的深浅,可分在表在里;阴阳的偏颇,阳盛或阴虚则为热证,阳虚或阴盛则为寒证;邪正的盛衰,邪气盛的叫实证,正气衰的叫虚证。因此,八纲辨证就是把千变万化的疾病,按照表与里、寒与热、虚与实、阴与阳这种朴素的两点论来加以分析,使病变中各个矛盾充分揭露出来,从而抓住其在表在里、为寒为热、是虚是实,属阴属阳的矛盾,这就是八纲的基本精




寒热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一般来说,寒证表示机体阳气不足或感受寒邪所致的证候,热证表示机体阳气偏盛或感受热邪所致的证候。寒热在《内经》中论述颇多,比较明确,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确指出:“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又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则。



    寒 证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的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其病因病机为:感受寒邪,或因阳气不足,皆能致人体温煦不足,故现恶寒、面白、喜暖;阴盛于内,津液不伤则口淡不渴;阳虚不能温化水液,故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阳气不足,寒湿内生,必见舌淡苔白而润;阳虚气弱,血脉则鼓动无力,脉迟。


    热 证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衰,表现为身体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其病因病机为:其病因可由外感火热之邪而致,亦可由七情郁火,或饮食积热、或房事劳倦,阴精受损,导致阴虚阳亢等引起。若阳热偏盛,则身热喜冷;火热伤阴,津液被耗,故口渴饮冷,且小便短赤;大肠津液不足,则大便燥结;阳热亢盛,迫血流加速,故脉数。



    二、虚实


    虚实辨证,是分辨邪正盛衰的两纲。凡机体功能衰退、低下和不足,或维持生理活动的物质缺损所引起的一类证候,均称为虚证;凡邪气较盛而正虚不明显的病证,均可称为实证。《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即是虚实定义的本源。



    虚 证

    虚证,多见于久病、重病之后,或素体虚弱,后天失调,从而导致正气不足,出现脏腑气血、阴阳等亏损的证候。

    其病因病机为:虚证或由先天禀赋不足,或由后天失养所致。如饮食失调,脾胃受损;或七情劳倦,内伤脏腑;或房事过度,耗伐真元,以及久病损伤正气等。临床以后天致虚为多见。阳气虚,则不温,且不固,故可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自汗、二便失调;阴血不足以制阳,则阴虚而内热生,所以五心烦热、盗汗;气血两虚,气不足以鼓脉行,血不足以充脉,故脉细弱;舌淡苔少,则是由于气血津液亏虚,不能濡养于舌。

    虚证临床上除分有表虚、里虚外,亦有虚寒、虚热证之分。

    虚寒证的病机为:阳气虚衰,温化无权。症见畏寒肢冷、腹痛喜按、精神不振、小便清长、大便溏薄、少气乏力、舌淡苔白润、脉微。虚热证的病机为:阴液亏耗,虚热内生。症见潮热盗汗、消瘦、五心烦热、血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实证

    实证,多是邪气亢盛所表现的证候,实证虽然邪气盛,但正气犹能抗邪,未至亏损的程度,故往往是邪正相争的激烈阶段,多为外邪侵入人体,或内脏功能失调,代谢障碍,以致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留于体内所致。

    其病因病机为:无论是外邪侵入,还是由于痰饮、水湿、瘀血等所致,皆属邪气过盛。正与邪争,甚则发热;热扰神明、或浊邪蒙蔽心窍,皆可令人神昏、烦躁、谵语。邪阻于肺,则宣降失常而胸闷、喘促;痰湿重者,必痰涎多而声漉漉,实邪积于胃肠、传导失调,故腹胀满,痛而拒按、大便秘结。水湿内停,气化不行,则小便不利。正邪交争,搏击于脉,则脉实有力;湿浊蕴结,内蒸于舌,故苔见厚腻。实证,临床上除分有表实、里实证之外,亦有实热、实寒之分。实热,即热邪炽盛。症见壮热烦渴、神昏谵语、腹胀满痛拒按、尿赤、大便干燥、苔黄厚而干、脉洪数滑实。实寒,即寒邪过盛、阳气被遏。症见恶寒肢冷、腹痛拒按、大便秘结、痰多喘咳、苔白厚腻、脉沉伏或弦紧有力。



    三、阴证和阳证


    凡病在里、在血、属寒,正气不足,机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均属阴证的范畴。其症状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微弱等。其病因病机为年老体弱或内伤久病,或外邪内传脏腑等导致正气衰弱、阳虚阴盛。


    凡病在表、在气、属实,属热,正气未伤,机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均属阳证的范围。其症状为心情烦躁、面赤身热、气壮声高、口渴善冷饮、呼吸气粗、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浮洪或滑数有力等。其病因病机为邪气入侵,邪盛而正气亦强,正邪激争所致。



    四、表里



    表  证

    表证,指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所致的、病在肌肤、经络部位的一种证候,具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的特点。

    病因病机:六淫之邪客于皮毛肌表,阻遏卫气之宣发,郁而发热;且阳不能温煦肌肤,故恶寒;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皮毛、口鼻受邪,肺气宣降不利则鼻塞、咳嗽;邪气郁于经络,气血流行不畅,故头痛、身痛;正邪交争于表则脉浮、舌苔薄白。

    表证可分型为:表寒:风寒外袭,正邪相争于肌表。症见恶寒重、头痛身痛明显,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表热:风热之邪侵犯肺卫。症见恶寒轻、发热、咽红而痛、舌苔薄白黄、口渴、舌质偏红、脉浮数。表虚:风邪侵犯肌表,卫外功能不固,症见恶风甚、汗出、脉浮缓。表实:风寒外袭,正邪交争,卫阳紧固腠理。症见恶寒重、无汗、头身痛、脉浮紧。


    里  证

    里证,指外邪由表入里,或直中于里,以及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所致的、病在脏腑、气血、骨髓等的一类证候。临床表现多样,有病程较长和病位较深的特点。

    病因病机:一般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表证发展而来,即表邪入里而成里证;二是表邪直中脏腑而成的;三是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所致脏腑功能失调而成的。

    里证可分型为:里寒:外寒传里,或阳气不足。症见畏寒喜暖,四肢不温、口不渴、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小便清长、苔白滑、脉沉迟。里热:外邪入里化热,或热邪直中脏腑,或五志化火。症见不恶寒、反恶热、高热、口渴、烦躁、汗出、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洪数或沉数。里虚:脏腑阴阳气血不足,其功能减退。

    症见:神疲懒言、声低气怯、食少纳呆、腹痛喜按、头昏、心悸、大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沉弱。里实:外邪入里,结于胃肠,或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症见:腹胀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手足心汗出、舌苔厚燥焦黑、脉沉实。 




往期推荐

#中医小儿推拿每日一课#小儿推拿中医理论气血津液——气

#中医小儿推拿每日一课#小儿推拿中医理论气血津液——血、津液

#中医小儿推拿每日一课#小儿推拿中医理论气血津液——气血津液的关系

#中医小儿推拿每日一课#小儿推拿中医理论之病因学说——六淫

 #中医小儿推拿每日一课#小儿推拿中医理论之病因学说 —— 六淫区别五邪

 #中医小儿推拿每日一课#小儿推拿中医理论之病因学说 —— 六淫各论

#中医小儿推拿每日一课#小儿推拿中医理论之病因学说 —— 疫邪与内伤因素

#中医小儿推拿每日一课#小儿推拿中医理论之病因学说 —— 内伤因素以及常见因素

#中医小儿推拿每日一课#小儿推拿中医理论之病因学说 —— 防治原则

#中医小儿推拿每日一课#小儿推拿中医理论之中医儿科基础 —— 浅谈中医儿科学与小儿生理特点

#中医小儿推拿每日一课#小儿推拿中医理论之中医儿科学基础 —— 详解小儿四诊之望诊

#中医小儿推拿每日一课#小儿推拿中医理论之中医儿科学基础 —— 小儿四诊望诊的核心点

#中医小儿推拿每日一课#小儿推拿中医理论之中医儿科学基础 —— 小儿四诊详聊闻诊

#中医小儿推拿每日一课#小儿推拿中医理论之中医儿科学基础 —— 小儿四诊之问诊的方法

#中医小儿推拿每日一课#小儿推拿中医理论之中医儿科学基础 —— 小儿四诊切诊的注意点


康惠医护学校

扫码|命理学

责编:衍烟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设计师所有

文字感恩的句子经典语录张爱玲语录经典语录村上春树经典语录小王子经典语录康惠医护学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 我们尊重原创,如有文字或图片侵权,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谢谢。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康惠医护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理论、中药词典、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医小儿推拿每日一课#中医小儿推拿治疗必修——八纲辨证发布于2021-05-10 10:53: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