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悬疑与学科发展迷思 

Z p lu
关于“辨证论治”的悬疑课题
商榷于雪梨,澳大利亚。


一,研究“辨证论治”之先,对这一中医诊治规律,应有统一的看法和解读。
中医界似乎尚末有统一?
(1.没有正确的诊断,就没有正确的治疗。这种诊断方法先进吗?怎样进行的?可靠吗~或问,科学吗?2.许多个案,治法~方药对应这种诊断有效,属于个别经验还是可重复之规律?)


二,“证”是什么?
目前尚无人说出“证“的本质是什么。例如,“虚热“医学科学的定义是什么?。
作为讨论的第一阶段,它可以用现代理论表达“证“这一概念吗?它和“病”,“症状”,“病证”,“病机”的关係如何?请为论之。


三,《伤寒论》提出“辨太阳病脉證并治”。
这和五十年代,中医理论界总结升提为“辨证论治”的说法,是否一致?清未民初名医不提“辨证论治”,但是否一以贯之,都是同一思路?


四,如何读经典。这很重要。
《伤寒论》中,症状,病,病证,是否有混用之情况:名中有名,同名异义,又各有意义。

在书中,“證“一字,原意是证据,记述常是为“症状“,论断常为“病证”:如“太阳病,桂枝证”,是一典型方证模型之诊断。这个“证”字,是诊断,不是症状!

“太阳病”的“病”字,也不是“病”。是作“病之为在太阳”解。是三阴三阳辨“证”(八纲阴阳)的第一层。

五,近世“国医经方派”提出“方证对应”的观点。这是中医界以实症,循证诊病用方的回归。
但如只以经论条文症状,以“症候群”按图索骥断”方证”,恐非仲景原意。主症之外,辨病辨证,病程病机,仲景处处字里行间点出“症状“和“病证“含义不同。

六,《内经》中的天地(阴阳~辨证思想),五行理论(整体~系统观点),1.可以作为证据进行诊断吗?2.这种思想方法对分析“证”的生理病机病理关系如何,哲学要和医学区隔吗?3.《内经》理论和《伤寒论》诊断方法的关系?“伤寒”条文一句不提五行,但辨证分三阴三阳,分寒热虚实,说明了什么?4.经典派以“道”,以“阴阳五行”为中医学临床之依据,诊断之根本,对吗?是否与《伤寒论》以病,病程,症状,进行八纲辨证,方向相反?

七,“证”的诊断方法,1.包括了中医基本理论许多单元的应用,“邪”是指什么?“正”又指什么?定义了解吗?

2.包括中医系统论观点:对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的正气)和宇宙(外邪,多种环境病因)的关系。
而“关系”是决定事物的本质,即“病”的本质。如何认识这两大系统?判断这关系?

八,“辨证”特点之一。是一个开放性的,层层深化的诊断方法,绝对兼容新知。科学是“寻根问底“,这个底伊于何底?如热喘。“汗出而喘”是主证,病在太阳篇,可“与”《麻杏甘石》汤。是腺病毒肺炎?是麻后合并细菌感染?是新冠肺炎?分子基因生物学,核酸检测可以定“邪”之性质。微观辩证也。而X-Ray可看片而宏观辨证定热喘为肺炎。
4.再进一步深化,如疫病不同病程时间,出现从三阳到三阴的各证,免疫系统的反应亦分多层,其分子生物学指标应测到。目前未知?

九,同一“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异病同治”。~说明“证”出现同一病理机制。1.这种“异病同治”西医亦然。中西其实互通。许多自身免疫病,03年的非典,不也用大量激素吗?
2.《伤寒论》博釆众方,这些方亦通治内科病。转用治疫病,也可治表证感冒,可治痹痛等等。说明不同的病,可以出现同样病机。故从“方治”来说,断“证“更直接联系到治则方药上。

十。典型的“证”,可以循证吗?

“证“1.是一种常见,稳定的病理模型。2.有是“证“,用是方。“方药“的作用,反过来证明这种诊断有肯定的物质基础。3.“辨证”是否属中医另类循证医学?4.概然“方证”的物质基础固定,现代药理学无法解释而矣。那“证”当是可以循证的更高深一层诊断。只是当现代系统医学更进一步发展,才能循证证明它罢?

所有以上问题,都是据古代理论,及据临床观察,作出理性讨论。日后我试以从经典治疫病肺炎为据,试作实证讨论。
但认识方向对,才能有正确的科学实证方法,定性,定量,检验的出现。


于医灯下,2021年春(秋)于南半球,雪梨。

胡萝卜
@Z p lu 卢医生?不管是辨证还是循证,精髓都一样的,就是为了治病提供最可靠的依据,搞不懂的是为什么有些人要把他们对立起来, 我看循证的学中医他一定会学辨证,辨证的为何不可以吸纳循证的思路和方法呢

郭松鹏
证=ID

Z p lu
@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是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ID

南山 
一个病人六经传变,老是发ID,公安部门工作量可不小呀@Z p lu 卢医生?, 看一个病,得惊动多少人,卖纸的都得缺货

郭松鹏
再说个你能够明白的说法:证是对疾病某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征象、位置、属性、转归等诸要素的高度概括。
南山先生的ID,南山儿子也有ID,孙子也有ID,各不相同,但组成一个族系。@南山 ?

南山 
没关系,谈谈卢大师的“证”是什么意思吧?@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

郭松鹏
教科书对“证候”定义的挺好。超不过人家。教科书说的挺好。我没法超越。@南山 ?西医在命名疾病时注重局部,一般来说,常用某一发生了变化的组织器官或某一原因来命名。

中医注重各种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的共同特征,这些特征代表着所有疾病的某一共同的病理变化。
也就是说,所有疾病均表现出共同的病理变化。

求同存异,这一原则一直支配着古代医学家的思想。

南山
古代没有西医,怎么求同存异的?@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

郭松鹏
汉代之前,中国有很多“为道者”,他们的风格与近现代西方科技大国的科学家一样。很务实。古代医学家搞出了很多知识,也不断地对这些知识进行“求同存异”处理,即理论化。@南山 ?汉代之后,直到现在,1800年,风格变了不少,“为道者”少了,政客多了,诗人也多了。西医是个好东西,不用会吃亏。


辨证施治”是在西医影响下才提出来的。非常高级,是中医理论的一大进步。可以平视西医的鉴别诊断。卢老师用一大段阐释辨证施治,挺好的。

量子
1)名可名,非常名。"辨证论治"是个名,是个术语,是个系统语言,是中医学术的系统语言,与中医系统密切正相关,系统的基因是阴阳。2)辨证论治对中医临床学而言,是中医救治的专业精灵魂,是具体的临床实务高级体现,是理论层面与人智的高级运算,统筹,推理,思想,思维的过程,最后被有效力,精确的实证。这种思想过程,需要中医师读很多的书,临密集的证,并具备观天观地观人的能力,获得了立体的感与知,能够将经典之论与当代存在合理把握,将中医学术的系统语言牢记脑洞里,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治病救人的实务中,为病患寻获1种量身定造的,多快好省的救治办法,解决问题。所以,辨证论治这种术语,体现了中医临床学的高等级价值。是人类精神文明,人类智慧的高等级体现,工具的运用是第2位的。医学,主体是人,是人智的运用,不是机器与机器人与Al的运用,形与神,神为主,形器为次,为人智所用。3)辨证论治这种临床学的精神,或法则原于灵素,精粹运用于伤寒论,所以,应以伤寒论原创的程序控制法与个案随机处理法为准则,辨证论治,其实是辨病,辨脉,辨证,病脉证3位1体。顺位是病脉证,而证是病的元素,可以单1,可以1组。病由多个证构成,同时必须含有脉。所以,病由脉证组成。这是我对"辨证论治"这种中医学术语与系统语言的研究结论。


几年前,我应群主2位李博之问,率先响应回答讨论过"辨证论治"这个重要的TCM 临床学理论主题,有密集的文字论论,可以说是开启了公众论坛可以有效力讨论学术问题之先河,也是我将此坛认为是正宗的学术论坛之原因,也因此,我在此坛已经公开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我喜欢公开,公平,有礼,有理,活泼,自由的讨论。不喜欢学人封闭,囿于小圈子,将医学神密化,专权化,高度利益化,甚至军机化,大杀器化。。。因为这样化,必然使医学杀人化,而医学的本义肯定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生命的救治决不能让金钱与物质来决定,我相信,中国的老子与外国的苏子们都会支持以人为本,天覆地载,每个人命都是平等至贵的,无论战时与平时。这是医学的唯1崇高与伟大。医者无疆,因此万岁!

南山 
古代没有中医生理学,可以有阴平阳秘吧@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

李灿辉 
生理学是关于人体正常功能的知识,因此古代有生理学。如果非要根据文字,古代当然没有生理学这个说法,也没有辩证论治。@南山 ?

南山 
如果一切根据西医名称,也就没有医了@李灿辉?以西医标准要求中医,结果可想而知吧

梁兆暉
取类比象,是古代人们一种认识事物的方式。在中医学、尤其是在中药学中,运用尤为广泛。“取类”是抓住了矛盾的共性,“比象”是一般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所以要搞清楚,取类是共性,而任何具体的象,是个性。个性可以用共性解释,但个性不能代表个性。
最典型就是,乾的象是天,也可以是性情中的健,亲属伦理关系中的父亲,家畜中的马,人体的头,器官的脑,先天八卦中的正南方,后天八卦中的西北方,五行中的金。是后者的象,包含了乾卦的哲学属性,但绝不能认为任何具体的象,就是乾本身。
内经中把气血的运行盛衰变化,用日月运行的四季和圆缺来解释,但切不可把气血的运行直接对应在日历上,需要凭借诊脉。

水木清
必定是有出入的,正如月经周期,并不是每个人按照月圆月缺来,有大环境,也有小环境

胡萝卜 
教科书解决了的问题,非要标新立异显示自己见解独到,有必要吗? 接下来是不是又要讨论什么叫阴和阳, 讨论什么叫五行, 再讨论一下什么叫阴平阳秘

反正我水平不行,就喜欢教科书

水木清
你敢搞清楚,那就是还原论,没有整体没有系统

陳潤球 
這是經盧大師消化過而發出來的古代理論,即是盧大師的現代理論,不是古代理論。盧大師說:「古代在书中,“證“一字,原意是证据。」若說《傷寒論》張仲景用證字本義,方法是看東漢對經學文字的說解,參之以原文意思。否則,別無他途。證,本義不是證據!文字演變是自然的,近代更有突變。查現代字書對證字的解釋,又將證的本意現代化了,誤導了現代及後代學人。

胡萝卜
有些讨论,不叫讨论,叫裸奔, 讨论的前提,先收集证据材料,取其认为可取,然后再讨论。而不是天马行空,胡说八道, 凭想象甚至百度谷歌搜到一星半点,就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 很多答案都有了,自己不看,如何谈论。就比如一个中医生理,来讨论,没上过中医基础理论吗

 Emily
“生理學”一詞出現在physiology之後吧? 所謂“中醫的生理學”是否要講人體氣,精,神,脈,穴,陰,陽。。。之內涵也.名不正,言不順,是也

胡萝卜
伏如横弩,起如发机,王冰注解从未见谁提及,有些讨论,完全就是没学好教科书.

量子
研究中国,认知中国,自己先爱自己,是中国人自己首先应该做的事情,外国是参照系,学习外国,要学好,学坏很容文明大,文化小。这是逻辑。

yi fu
问题来啦,到了检验传统派是不是读望天书的时候了。
古人说天左旋地右转。教授说视觉上地不动,这段补传统派们引出来,得解释得通才行. 来吧

南山 
付大师已经成古人了吗?“天左转,地右转”是付大师自己说的吧,来吧,你指出出处@付弋 加拿大?

量子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文明的高级形态,医学的文明等级超过物理学与化学,超过所有的所谓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超过所谓科学,超过神学,超乎天文地理学人类学生命学。。。是所有学科的整合立体运用,最终诉诸于数学来解决问题。中医学术具备这些特质,西医学术仍然青涩而未成熟,似乎还在文明的襁褓中,面对生命常常不知所措。。。

李灿辉
@艾美莉 加州如果有一本关于中医对人体正常功能(精气神,脏腑经络等)认识的专著,书名不叫《中医生理学》的话,该叫什么?

yi fu 
哈哈哈,老习惯。只能说你除了望天书,还读得少。这样的刚做完饭 一抓 一大把,白虎通,论衡,晋书天文志

南山 
付大才子日照中,
如梦如痴眼冒星。
天旋地转左右晃,
赶紧去嚼几颗葱。

量子 
中医是成熟的医学,中医理论是极为成熟的医学理论,使物理学家与化学家难过而痛苦。。。中医理论的博大与正直阻挡了科学家的偏见视野,阻止了资本的发财路与贪婪欲,阻止了炸药的攻击反文明,也阻止了精英们的成名成家梦。。。令它们厌恶,这是百年中医学术沉沦的主要原因,其实,是东西方文明在碰撞。。。但是,中国文明体量巨大,中医学术体量巨大,是可以胜出的,我相信。

南山 
葱白通窍,可以试试治疗天旋地转的眩晕病

梁兆暉
葱白做菜,无论是青葱还是京大葱,做汤,炒菜,都可以带出肉类的和甜味

胡萝卜 
付哥,我也没时间了,老泥鳅就让他多油腻会,不然他憋的慌,我们先撤吧,让他们明月月光光也挺好

李灿辉
@秦三光?:“……中医学术体量巨大,可以胜出,我相信”。郭大侠感到中医传统针灸面临瓦解的危机,秦王认为中医针灸怎样才能不败?

量子 
1)神学不能实证。2)科学无法复制现场。3)中医敬畏天地自然。你选谁?

李灿辉 
1)神学不能实证(离题)。

2)科学无法复制现场(误解)。

3)中医敬畏天地自然(非特有)。@秦三光

道生一 
西医在命名疾病时注重局部,一般来说,常用某一发生了变化的组织器官或某一原因来命名。中医注重各种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的共同特征,这些特征代表着所有疾病的某一共同的病理变化。也就是说,所有疾病均表现出共同的病理变化。

吳侃陽 
@李灿辉?《中醫學說》

道生一
上《中医基础理论》,尤其是藏象内容时,一般会强调一句:西医学 生理、病理可以分开论;中医是生理推导病理,病理反证生理,两者不容易截然分开。现在提一个独立的中医生理学,妥吗?

梁兆暉
没完成内经、伤寒的学习,而去标新立异是不行的. 伤寒论的学习,最好是在方剂学之前,如果伤寒方熟悉,同时知道阴阳六病辨证的重要性,再看方剂,感觉就不一样了

李灿辉
《中医生理学》这个话题源于有人写了这本书,内容是中西医比较,引出这方面单独纯中医内容能否成书。讨论还未进入这样做对中医学科发展有没有意义,便在“中医有没有生理学?”这个关于名称的问题上卡住了。@潘毅 广中医?

梁兆暉
有沒有「中醫生理學」,取決於有沒有必要開宗立派, 如果东抄西抄,把西医+中医内容来个大杂烩,加一些问题多多的老鼠实验,美其名曰“现代研究进展”,那就大可不必了

李灿辉 
@梁兆暉(加拿大 约克大学)先学伤寒论的话,会觉得方剂学编的莫名其妙方剂学是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来的,方剂选用迎合脏腑辩证的需要。

梁兆暉
这个是吴仪副总理亲自关怀,我们经手完成的“体质辨析”。我可以透露,设计者和最后的研究者是两批人,真的没啥意思。

春亮
做十余年,每年耗费巨资做健康档案

量子
如同中医科学,本来就是科学,科学也是学科,加上科学2字就高大上了,同时,表明中国传统医学与中国文明不科学。。。科学人的心态如此,其心或光明,其心或黑暗,我所论有些诛此类科学家心,骚蕊.

梁兆暉
这个体质辨析的设计者,每每提到自己辛辛苦苦设计的方案,被别人巧取豪夺走了,眼泪都几乎下来了

量子
@李灿辉?《中醫學說》如同中医科学,本来就是科学,科学也是学科,加上科学2字就高大上了,同时,表明中国传统医学与中国文明不科学。科学人的心态如此,其心或光明,其心或黑暗,我所论有些诛此类科学家心,骚蕊。

梁兆暉
这是一个非常郁闷的过程,如果我当年有现在的本事,说不定搞出更加复杂的,但全部自动化的方案

李灿辉
学科建设不能简单理解为扩大。教研室变成系,系变成学院,一门课拆开变好几门 @潘毅 广中医?

道生一 
20年前有领导领了本《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回来,组班子要写,非常不幸,我被组进去,奉命写"疼痛"那一章,写得非常蛋痛。中、西医两张皮很难贴到一起,勉强做出一些互解,也真的是"勉强"。我当时很好奇,别人是怎么写的?结果成书后一看,他们居然是把他们负责的章节内容的中医与西医完全分开写,基本上没有一丁点贴合,这叫什么结合?所以,尝试是完全失败的。
现在这本《中医生理学》大概也逃不脱"勉强"结局,但有多勉强?没看到书我不好说了。@李灿辉?

梁兆暉
扩大才可以名正言顺去申请编制,才可以招人,人家才会找上门,才有后续,你懂的

道生一 
扩大已被证明是失败的,90年代就尝试过分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被被拆成了五六本,用了两三年就寿终正寝了。

李灿辉 
分开写是对的。混着写乃牵强附会,硬套。潘教授当年参与的是正规写书项目,现在这本《中医生理学》是个人出版的闲书。他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潘毅 广中医?


看你们闲聊,想起来我当年入学南中医时,作为新生,大家都收到了至少5本多余的课本,而且是付了书本费的,大家都以为这些书这个学期不用下个学期会用,结果直到毕业才发现,根本就是往届过期的书趁新生不懂事卖了出去. 现在写书也是容易,多数属于搜集复制粘贴汇总

梁兆暉
学中医要先读伤寒金匮,好比做少林弟子,先练少林长拳一样,功架先立稳了,后面才有戏

华 
基础理论还不懂,怎么理解伤寒金匱要略,况且如果不开方,只做针灸推拿骨伤,伤寒金匱都不需要看,我还听过一群很认真的中年中医学生抱怨,明明是按照伤寒论开的方子,怎么治疗自己的感冒就没有用呢?

梁兆暉
基础自然要学,但很多药的药性,要结合实际,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用,如地黄,生地、干地、熟地,真差这么远吗?是否熟地必人参还好?用过就明白了。

胡萝卜 
只要一本伤寒论就可以穷尽百病了 还学其他的干嘛

春亮 
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梁兆暉
白术甘苦性温,燥湿主升;茯苓甘淡,利水渗湿,助气化;虽然都是针对脾恶湿以助运化,但药理就不同了。伤寒一条五苓散、一条猪苓汤,就分清楚了。五苓散为太阳蓄水,故用桂枝助阳化气,津液无伤,自然不怕燥;猪苓汤是水热互结,已经是伤阴,自然就怕燥。所以都是下焦膀胱气机不行,但病机不同,解法不同。不学伤寒医理,是分不清的

Z p lu 
那是不够的。四大经典,示范中医之思路,脉证论治之规范。当年之伤寒疫病,病毒变种,今不复见。而:方与法依然。

梁兆暉
温病实际就是伤寒变出来的,无非是南方温病学派实力大,姑且把温病升级了

伤寒被批得最多就是滥用汗法,汗法其实类似泰诺和阿斯匹林,现在的人感冒发烧,去药店花10元就等于喝了几剂麻黄汤,所以还提桂枝汤治感冒,是没有意思的,不如卖一块猪肉加上豆腐、大葱、豆?、生姜,煮成一碗汤喝一下,味道还更好。证候的“证”,原来应该就是证据,医生判断病人病情的证据,不是循证医学里面的统计学证据

量子
@梁兆暉(加拿大 约克大学)?伤寒的汗法是经常被滥用的,连伤寒作者(不论是张仲景还是王叔和),也经常引用误汗的变证。滥用不是仲景的错,滥用不是汗法的错,表明汗法的高贵与实力,表明汗法在8法之中独伟大,伟大在何处?公子并不知。

本王为当代的中西医师呼唤汗神!火神可以暂时休息1下。

@梁兆暉(加拿大 约克大学)?白术甘苦性温,燥湿主升;茯苓甘淡,利水渗湿,助气化;虽然都是针对脾恶湿以助运化,但药理就不同了。伤寒一条五苓散、一条猪苓汤,就分清楚了。五苓散为太阳蓄水,故用桂枝助阳化气,津液无伤,自然不怕燥;猪苓汤是水热互结,已经是伤阴,自然就怕燥。所以都是下焦膀胱气机不行,但病机不同,解法不同。不学伤寒医理,是分不清的一一致公子:你这是抄来的?还是你原创?1派胡涂帐。你自己能读懂么?

Z p lu 
@陳潤球 ?证的文字用法如下:“无徵不信“”也。徵者证据也,线索也。即为“證”。此乃《伤寒论》用此字,字的原意。

一,仲景文字,只言所见,所用,所判断,从不作理论上的发挥。其理论藏在字里行间。上古聖人,“行不言之教”。《伤寒论》乃身教重于言教之经典,读此书,此其一悟。故,“證”字原意,何用在书上啰嗦后人,以使后人困于直解?仲师不欲后人死读书也!

《伤寒论》去今巳远。故古今注家百出,论文医案何止上万。
二,故卢生为便古今沟通,尊古读经,研究其真实,新意在古今思想,知识之比較。
希望此法,不是自封传统派之禁区。长江后浪推前浪,如何能禁?顺着涨潮,才能到达真理之彼岸。

@陳潤球 ?落坑的注家,何止千万?你读‘《温疫论》可知。
三,不古今参照,不临证实症对比,只在文字上播弄,一定落坑,对不入洞。
此治学方法之异同也。科学假说,科学推理,科学理论,科学实证,迟早实现。我们为群主推动之。
然科学未遞之处,经典理论行先,我们临床家天天在用、应加保护,不可否定,不可禁也。

四,南山兄请细读我文。
我不反对阴阳五行,其在中医理论中的主导作用,亦倡议研究,不尚空谈而矣。
我的重要论点是,应把古代哲学,和医学分开~仲景是“……病脉证论治”。不是用“阴阳五行”来诊病。临床必须如此。


其五,是五行圏圈推理之濫畅。说了等于没说。因此《伤寒论》中不及一语,此乃事实。
关于五行,我们要把这一经典理论提高,取其系统论的合理内核~这才是真正捍卫古人“五行”理论,不至消亡之举。


@陳潤球 ?对经典,我尚不作现代演繹之举,只是古今对照而矣。经典一字,后边之理法无窮也,只可比較学方法体会之。
故,其六。仲景之论点,之文字,可以意会,而仲景也不自注,(原万后人有旁注,可以審察之)。
例如“伤寒”一名,书中五种用法;在此不多详述。为虚,为实,从不加注发挥虚实何解。
而不同条文中,“伤寒”“中风”二词互用;“太阳病”而不是我“太阳经病”,三阴三阳“病”不是“六经病”,也不是“病“”,是“疫病”的阴阳辨证的六个“病证”层次。
这些原意,无须仲景说明。应读全书,融会贯通可证。
廖廖数语。以今解典,但求真意。抛砖引王也。

梁兆暉
没有阴阳五行,就无所谓三阴三阳,无所谓补母泻子,就很不中医了

yi fu 
就是那种自以为云在青天水在瓶,哪知道是眼光随指落深坑。




往期回顾

往期回顾



海德中医角  ▏1-132期
祖宗宝物被“去中国化”,你着急吗?▏海德中医角第133期
考证内经时代 ▏海德中医角第134期
打墙”  一场流产的辩论 ▏海德中医角第135期
经络新发现 ▏海德中医角第136 期
经络新发现 续 ▏海德中医角第137 期
针灸临床RCT碰撞 ▏海德中医角第138 期
“医源于易” 的探讨  ▏海德中医角第139 期
“医源于巫”的探讨  ▏海德中医角第140 期
纪念王世保海德专辑  王世保先生去世前两周贴文收集
中医学的人文与科学双重属性与发展规律 ▏海德中医角第141期
中西医基础理论优劣的比较 ▏海德中医角第142期
痛经特效穴研讨 ▏海德中医角第143期
《医林改错》越改越错吗?▏海德中医角第144期
脑主神明与心主神明 ▏海德中医角第145期
微观辩证与中医诊治  杜惠兰教授生殖医学讲座热议 ▏海德中医角第146期
超声探穴与中体西用 ▏海德中医角第147期
中医的真相 ▏海德中医角第148期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纽约TCM论坛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理论、中药词典、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辨证论治”悬疑与学科发展迷思▏海德中医角第150期发布于2021-05-10 12:13: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