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优秀传统文化

同心同德促进国际交流

 

展览时间:2016年11月—2017年10月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

 

展览内容:

1琴事知晓:主要展品有宋《太古遗音》、清《五知琴谱》等,根据历史传承,结合古琴的历史、命名、制作工艺、琴曲、指法等内容,对古琴的基本知识进行普及介绍。

书海寻源 国图馆藏文献中整理出代表性实物与资料;

翰墨琴韵 历代名画中古琴场景再现与再创作;

文人心境 古琴主题诗书画印创作展示;

礼乐琴容 琴礼寻源与华夏传统礼仪文化体验;


展厅爱好者体验互动

2.琴海大观:主要展品有国图文献中相关琴文化的内容、历代名琴复制实物等,结合国家图书馆馆藏有关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资料,以及历史上著名古琴的拓片、实物复制等,图文并茂或以故事形式讲述中国历代名琴、琴家、琴主的传奇故事。

各类古琴史料原件或复制品;

上古遗风 — 古制三十八式古琴复制品(部分);

百纳古琴实物;

古琴拓片

古琴拓片

3.古音再现:主要展品有明《奇秘谱》等,对历史流传下来,有谱有曲的《高山》、《流水》、《平沙落雁》、《阳关三叠》等名曲进行情景再造,对只有琴谱的请专家进行打谱,使古韵再现,举行《华夏正音—精典古琴音乐雅集》。

古风观止古琴名曲独奏;

云端中音琴歌;

古琴新韵琴与琴的对话及其它乐器合奏。


高山流水遇知音

 

 4.名家名言名家古琴讲座、现场斫琴体验、拓制琴铭碑文;激光投影互动,借助国家图书馆二个古琴文化展的展厅,广泛开展研讨会及社会教育、雅集等活动。

举办古琴文化研讨会:邀请古琴名家,就古琴文化的传承与现状进行交流探讨;

配合展览,联合各古琴机构、大中小学、社会团体等开展“琴书对话”、“古琴与诗歌”、“左琴右书”、“走近大美古琴”、“琴音正修”等“走进典籍博物馆大课堂”系列活动;

组织古琴爱好者及大中小学参观古琴基地,深入了解古琴文化与生产工艺等;

开展“动手做古琴”等互动体验活动,由斫琴名家亲自传授斫琴工艺,同时由碑拓专家带领体验制作琴铭拓与碑拓等。

开展系列走出去请进来的相关活动:优雅如诗—旗袍与古琴”、“汉服与古琴”等琴人、琴景摄影及更多与周边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展示活动。

现代琴者雅致生活,古琴生活馆设计装饰创意展示与应用。





铁琴铜剑楼铁琴重现
 

 

5.铁琴重生:主要展品为清代藏书楼-铁琴及其复制品对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物铁琴铜剑楼之铁琴进行原形复制,并对其进行创造性研究试验,使其能够发出古琴的声音

铁琴复斫:对馆藏铁琴进行整体扫描数据采集,分析与鉴别琴身各部位的材质与工艺,根据其现状与结构,进行绘图、开模、选材铸造、使铁琴古韵再现。

琴韵书声:铁琴原为清代四大藏书楼之珍品,自古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国家图书馆为新中国最大藏书之所,如今此雅琴再伴书,实为历史一大文雅幸事。在展览期间开展大规模“读书会”等行动,引领倡导全民走进图书馆读好书。

 

展厅掠影

斫琴体验区

《太古遗音》

翻书体验

汉服抚琴体验

小爱好者爱不释手

琴友分享

琴友分享

展厅内古琴雅集

试听体验

■■■ 展厅亮点 ■■■
1、珍贵古籍:种类丰富的古籍、老琴等珍贵展品;
2、抚琴体验:展馆中应用了激光投影互动技术,现场营造高山流水的情景氛围,并设有琴桌和古琴,观众可现场抚琴;
3、斫琴体验:展览展出了古琴的各种零部件,并在现场提供一些工具和木胎,以便观众体验古琴的制作过程;
4、汉服体验:汉服体验区里面有男女款式的各色汉服,观众可穿着汉服坐于琴桌以感受古代文人雅士抚琴听琴的乐趣;
5、左琴右书:展览现场有翻书体验,观众可现场体验古人描绘的“左琴右书”的感觉;
6、视听乐趣:两个展厅分别设有纪录片观影区和经典琴曲赏析区;
7、博物馆专业讲解员引领古琴文化之旅;
8、周二至周五全天有琴友现场交流;
9、每周六日上下午各两场活动:古琴音乐会或九雅主题雅集、或名家讲堂。

 

 

大家谈

  

        古琴,在古代称作“琴”,最早见之于典籍的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作为“华夏正音”,古琴艺术寄寓了中国千年的正统思想和文化,2003年入选第二批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国家图书馆藏有大量与古琴相关的文献,如明刻本《太古遗音》、清刻本《五知斋琴谱》等。此外,还珍藏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铁琴铜剑楼的铁琴等文物。为进一步普及古琴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国家典籍博物馆于2016年11月举行“太古遗韵—中国古琴文化大展”,并于11月18日举行“专题研讨会”。

     “太古遗韵——中国古琴文化大展研讨会”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新闻发布厅举办,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兼国家典籍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李虹霖非常专业的细述了古琴文化深厚渊源,同时表示,中国古琴文化是中华文明长河之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国家图书馆将用近一年的时间进行展示与互动,并为各个年龄阶段的观众,提供相应的体验,促进交流与学习。本次研讨会邀请了著名古琴家吴钊、陈长林、马维衡、倪诗韵、茅毅、张君以及杨士秋、黄奇石、张殿英、郭志鸿、李莉、李思瑶等近三十位古琴非遗传承人和古琴世家、艺术家、理论家。

      研讨会上各位古琴家们分别发言,表达了国家图书馆举行了一次,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式的古琴文化展览,对国家普及古琴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领了一个好头。年逾八旬的著名古琴家吴钊先生发言表示:中国古琴文化当前应该更突出古法的传承,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原汁原味的琴声和琴韵,并从古琴弦的使用开始表达了观点。引起了全体与会专家的共鸣,以求让这门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与继承。古琴文化学者吴寒先生在主持研讨会时,详细介绍了本次国图“以典籍为据,以编年形式”展开的文化大展情况,同时向列席研讨会的专家发出群策群力共同为弘扬古琴文化,提高古琴文化普及率多作贡献。

      目前对古琴文化的研究尚处于恢复阶段,为此各位琴学专家就“探秘典籍中绕梁千年的太古遗韵”“以文化发展的视角解析古琴艺术的传承问题”““铁琴铜剑楼”之铁琴探微及其传统美学元素解析”“文献中看古琴在礼乐文化中的角色与发展”“典籍中关于琴缘、琴赋、琴心剑胆的典范考补”“"左琴右书"中感悟古琴文化之美”等多个问题展开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有关专家还希望先民“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的精神,如今从中国国家图书馆传递出去,倡导“读书明智、抚琴正心”,引领大众,特别是青少年下一代走进国图“好读书,读好书”的风尚。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太古遗韵—中国古琴文化大展在国家图书馆开展发布于2021-04-17 14: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