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流传2500多年,与其完整性、实用性有很大关系,遗憾的是没有名将对其进行系统注解,只有唐太宗与李靖的《问对》中有了一些不太系统,但非常实用的解释。

名将不注《孙子》大概是有些东西难以言说吧,如岳飞所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

本人遍读古今《孙子》注本,从李靖、施子美、赵本学、王瞰、杨耿光等实用性极强的注家中汲取了养分,获得了启发,发现了《孙子兵法》的一条主线,用这条主线研究它,就能够全流程、全系统的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

这条线就是:

力量的运用!

或者说,是可调动作战力量的运用。

为什么要加“可调动”?

相信一个常识大家都清楚,就是尽管全国有百万大军,但作为统帅而言,你所能够掌控的兵力并非一百万。

再或者说,从战争维角度说,面对敌人你能够施展开的兵力也是有限的,并非你手上的全部兵力。

任何组织资源都有限,企业要学会有什么样的资源打什么样的仗,有多少资源,打多少资源的仗,有多大能力,打多大能力的仗。

“谋攻篇”讲:“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战之;少则逃之,不若则避之。”

这是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兵力、战力采取什么策略,任何方法、手段都有条件、有边界,只有善于打好自己手上的牌,才算真正读懂了《孙子兵法》。

也就是说,基于自身资源与能力,构建独特的优势,通过奇正运作,不断创造量变的积累,不断创造效应,改变现有行业或品类的态势;并通过节奏、机遇的把握,将80%以上的资源聚焦在切入点或突破口上。

从力量运用这个角度读《孙子兵法》就会发现,他完全可以用了,十三篇也是全流程的运用了。

简单梳理一下,从【力量运用】角度的《孙子兵法》十三篇。

始计篇五经七计作为内部要素的评估指标,主要评估自己可以使用的资源与力量有哪些,同时也是评估对方的资源或力量情况,从中找到“机”。

而下半部分的外部要素“势”,则是依据对方的情况而示诡用权,实现外部有利态势的创造。

作战篇、谋攻篇都是内部约束因素。

作战篇讲后勤补给,或说预算管理,打仗某种程度上打的是后勤补给,现代战场更加明显,前方五十公里是装备、指挥,后方补给战也决定着前方的胜败,或者说二者相辅相成,孙武子他老人家两千多年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

谋攻篇是作战计划制定,“全”与“破”是目标管理,“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是策略,“十围五攻,倍分敌战,少逃不若避”是资源配置。

有什么目标,就采取什么策略,与对手什么资源格局就用什么策略,都体现在了谋攻篇。

而非大家津津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从孙子兵法六千字的内容来看,并没有多少问题来系统讲如何实现“不战而屈”。

行军、地形、九地、火攻几篇是外部环境对战术、指挥的约束。

行军讲如何选择战场,地形讲战地上如何形兵布阵,九地讲不同战场环境对士卒心理与士气的控制,火攻讲如何用天时。

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几篇是指挥体系,即力量运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当然也包含了工具和模型。

军形不是讲什么“先胜后战”,什么“先强大自己”,而是从阵法的角度讲如何排兵布阵。

军形篇最容跑偏,如果不从阵法角度理解,基本就是字面意思,或说文子解,根本理解不了孙武子他老人家为什么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昔之善战者,他们说这话的背景是什么?

背景是阵法啊!

军形是组合好始计篇所评估出来的可控作战力量,兵势篇则是通过奇正之法在点上放大军形篇所组合之资源、力量。

军争篇通过分合来调动对方,以实现虚实篇敌我之间的虚实转化,从而在决胜点上我实敌虚。

   九变篇是权变总则,强调因的智慧,换句话说就是,攻守之形、奇正相生、分合之变、虚实转化,都需要“因”的智慧。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作者,孙子兵法全文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读《孙子兵法》,抓不住这条线,很难真正用上!发布于2021-07-01 11:45: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