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攻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三篇,是争议最多,也是最精彩的一篇,有不少名句出自这篇,比如“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乱军引胜”、“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等。

尤其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被改造成“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后,广为流传。

说到争议,对这篇的理解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日本的服部千春在做《孙子兵法校释》时认为,孙子兵法不是讲打仗的,而是教人和平,是和平主义,是不战主义。

这个观点开创了“不战论”的先河,接下来很多人紧随其后,将孙武子塑造成一个和平使者,将这本篇篇讲作战动作的兵法,变成了“不战之法”。

当然,如果理解成“以战止战”,也是没有问题的,在《毛选》中就讲到了这个问题,战争与和平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转化,今天的战就是为了明天的和平,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手段都难以实现长时间的和平。

也有观点说,谋攻篇讲的是攻心之法,主要从“上兵伐谋”入手,无论是以谋攻之,还是伐敌人的谋,实际上是都是一种攻心之法,也是一种宣传术,一战二战的宣传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战争,今天的传播学就源自一战的传播方式,传播学奠基人之一拉斯维尔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传播技巧》,奠定了传播学基础

一个主流的观点就是“全胜”或“全”,这个观点支持者比较多,基于谋攻篇讲了许多“全”,全与破之辨,不战而屈,必以全争于天下兵不顿而利可全之谋攻之法,这些都体现了“全”,故形成了大家的共鸣。

实际上,在“全”上理解谋攻篇,我个人认为方向上没有问题,这一篇就有三个地方体现了“全”:

第一,开篇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第二,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第三,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这三个地方都体现了“全”的思想,包括下一篇“军形篇”也讲“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自保而全胜也”,也有“全”的观点。

那么,何为“全”呢?

我们这里不展开,只讲其本质,即利益最大化原则,或说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

从“全”的角度去理解,尽管方向不错,但应用上还欠点火候,于是,我沿着这个思路往地面降了降,认为是在讲,目标管理。

或者说,“全”是一个目标,“破”也一个是目标,整篇都围绕“目标”这个主题展开。

刘伯承元帅讲:五行不定,输个干干净净。

五行即是任务、敌情、我情、时间、地点。首个要点就讲任务,也即目标,在不同层面有不同的目标或任务,全局有全局的目标,局部有局部的目标,战役有战役的目标。

理解为目标管理,从孙子十三篇的流程上也通,即作战篇与谋攻篇是内部约束,即作战篇的预算(后勤补给体系和武器转变情况)管理和谋攻的目标管理,这些都从内部约束着军形、兵势、军争、虚实、九变的力量运用与发挥。

而且从谋攻篇通篇的内容与结构上这样理解也通,有些人说孙子兵法不是诞生于春秋末期,作者也不是孙武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证据就是,他们认为谋攻篇结构错乱,有其拼凑的嫌疑,如果按照目标管理的思路,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今天我们重点讲这个体系。

就像企业要占领一个市场或品类,要取得竞争优势的同时,又不能破坏这个品类或行业的生态,这就是“全”的目标,就是说,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要在占领的同时而确保市场完好。

某个核桃,成功做到了该品类老大,也把对手都打没了,直接导致该品类的衰退,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尽管有大环境的因素,但内因是主要的。

假设有一个第二品牌存在,那这个品类的生态或许可以改变,怎么改变?在竞争中改变,大家一起烘托氛围,改变整箱购买、礼品属性,或许有成功的可能性,现在孤家寡人,难改大势了。

我们确定了“谋攻篇”是讲目标管理,接下来看通篇如何解读目标管理。

一、目标选择与范围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这段体现了目标选择与范围。

1、目标选择

主要目标有两个,即全或破,这是目标选择的宏观范畴,或方向性、原则性的选择。

我经常讲平津战役这个战例,当时针对北平的目标是“全”,天津的目标是“破”,二十九个小时解放天津,实现了“破”这个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促进了北平“全”这个目标的实现。

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天津二十九个小时快速解放之“破”,就难以实现北平的和平解放之“全”,因为北平始终抱有幻想和侥幸,而天津之破,打破了这些幻想和侥幸,投入到积极谈判之中。

在营销中,我们要筛选市场,在什么地方“全”,哪个市场“破”,这种“全”或“破”都是为了创造某种效应,形成某种有利的态势。

或者说,要想全胜,首先要决定在哪个市场获得胜利,哪些市场针对哪个对手展开争夺战,并对市场、对手做出优先顺序,然后集中资源进行。

如今企业界大家都在忽略对手这个概念,认为企业应该重点关注消费者,而不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竞争对手身上。

这样理解不能说错,关注消费者没有错,但忽略对手也不对,终端就难么大,手机屏就那么大,流量就那么多,这里的竞争都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这是不能忽视的。

所以,选择一个目标,瞄准一个对手也很重要,跟上他,找机会超越他,巴奴火锅瞄准了海底捞,你做服务,我做产品,他在鲜鸭血和毛肚直接对标海底捞,两个品牌曾在公众号上互殴,这无疑推动了巴奴。

品牌选准自己的目标市场很重要,就像定价为什么难?很大程度上,定价定的是一个阶层,尤其是我们业的品牌,不同价格带产品,消费的人群不是一个层次,这就是茅台价格越高卖得越好的原因,包括其他名酒为什么不断涨价,他们都担心自己的品牌价值被拉到另一个阶层,毁掉整个品牌。

茅台在2004年之前不如五粮液吧,某种原因导致它不得不涨价之后,反而成就了它。

2、从目标范围想到……

谋攻篇讲了全或破几个层面,有国、军、旅、卒、伍,某种意义上是告诉我们,在进攻或反攻的时候,要先选择一个点来打,而不是按照顺序去打,麦克阿瑟打日本的岛屿时,开始逐个进攻,损失非常大,后改变策略,采用蛙跳战术,跳着打,顺利拿下。

可见,选择目标要基于战场形势,彼我双方所处的态势而有针对性的确定。

这就是《毛选》中讲的首战问题,或战序问题,先打哪里,或军或旅,或卒或伍,或国,这个点的选择必须是突破点,它至少要达到两个条件:

(1)首战必胜。即这个点的选择,必须有把握打败对方,如果没有把握就不要打,等待有把握的战机或形势出现。

(2)这个点必须是全盘计划的序幕,以这个点为突破口,要考虑下一个战役,或第三个战役,甚至考虑下一个战略阶段的事。

可见,这个目标的选择是撬动整个战役的支点,否则即便打胜了,可能会破坏整个战局。

就像我们做市场,先找到具有突破意义或支点意义的点,或市场,或传播点,或事件,这个目标确定了,就全力去准备,尽力去实现。

市场的攻坚中,先难后,还是先易后难,既跟企业资源实力和能力有关,也跟行业/品类特点有关,有些市场几个一线市场占领之后,其他市场则势如破竹,都可以顺利占领;有的品类则需要先做容易的打市场,做成根据地,不断滚动发展。

总之,这个目标范围的选择,就是先选打哪个点(类似于在国、军、旅、卒、伍中选),而且这个点必须是突破点或支点,通过它可以为后续的市场行为做铺垫,以实现相关媒体关注、潜在经销商的兴趣等效果。

二、目标成果的层次

说到全胜,参透“胜”是关键,在孙子兵法中共出现了85个“胜”字,可见孙武子对“胜”的重视。

从成果角度理解,“胜”也可以理解为目标的一种层次,我梳理了一下,大概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作战篇两个,谋攻篇两个。

底线目标是“兵贵胜,不贵久”,强调的是胜,无论怎样,胜是底线,某种意义上讲,惨胜也要比败有话语权,有谈判的本钱,有效应的资本。

再上一个层次是“胜敌而益强”,就是胜利了还能使自己强大,获得更大的利益,直接的利益是战利品,比如孙子兵法中说的“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间接利益诸如割地、金融等方面利益。

美国很长一段时间的作战都可以做到“胜敌而益强”,他发动的战争都是为了维护他石油霸权、美元霸权,金融霸权,因此,之前发动的战争都可以在实现“速战速决”的同时,获得更多在石油、美元、金融等方面更大的利益,做到胜敌而益强。

但这未必是最佳目标。

再上一个层次是“全胜”,即“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也”,做到利益最大化,这不仅是全自己,也全对方,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双赢。

当然,在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上,不一定去考虑双赢,但我们做企业,做市场必须从两个角度考虑这个“全”,不仅我方利益最大化,同时不破坏市场,不破坏行业生态,这才是真正的“全”。

在理想的层次上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屈一定是有条件的,只有实力强大者才有可能实现,但作为弱小一方可能在逃或避,战略退却是为反攻做准备,最终是否能够“屈”还是未知数。

除非文化渗透,或许可能,有史以来不战而屈的战例似乎不存在,就连汤武的王思想,最终也通过战争来解决朝代更替问题。

当然,在企业界有一种不战而屈的方式是,资本并购,营销上打不过,市场上争不过,通过资本并购了,实现不战而屈,啤酒行业是典型,青啤干不过银麦,大代价收购,金士百是林王,渗透不进去,百威直接收购。

一流的营销战力,最终成为老板谈判的资本,这也是用兵做营销的价值,朝鲜战争不也是边打边谈嘛。

貌似唯一可实现的是“战而屈”,即通过前边的战,展示其实力、战力,所到之处自然不战而屈,蒙古帝国就这样,通过前一战的强大攻势,放俘虏去下一城,宣传是威势,以实现心理攻势实现不战而屈。

企业做市场,一个市场成功的声势,既可以辐射周边市场,也能够促动其他市场的招商,以及经销商做市场的信心,提高对厂家的配合度。

有人说,孙子兵法讲的是“以多胜少,以强胜弱”,也有人说《老子》倡导“以柔弱胜刚强”,其实,多少、强弱,柔弱、刚强,这些都是表象,关键在这个胜上,孙子兵法所强调的是,不管你手里拿的什么牌,最终打赢,才是本事,才是《孙子兵法》要讲思维方式。



三、目标实现纲要

实现目标其核心影响是敌情、我情。所谓敌情,就是整个行业、品类中都在干什么,竞争焦点在什么地方,未来的趋势在哪里,这也决定了我进入的方式;这里还必须考虑我方资源的情况,有什么资源,优势在哪里,然后再制定相应的目标。

这也是谋攻篇最后讲“知彼知己”的原因,从宏观上讲“知”,需要把握环境、行业竞争格局,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自己的优势、资源、能力等。

从谋攻篇原文来看,讲了两个实现目标的操作要点,一个是战法组合,它应该与军形、兵势两篇有紧密的联系;另一个是资源配置的,要完成什么目标就要配置什么样的资源。

1、战法组合

谋攻篇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所谓伐谋,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伐掉对方的谋,让其谋派不上用场,比如解放战争时,通过情报得知,粟裕制定的总攻时间与国民党的时间一致,是自己改时间,还是怎么办,最终的办法就是伐对方之谋,通过媒体公布其计划和总攻时间,让对方改变,而自己不改;另一种是以谋攻之。

伐交,是伐对方之交,即破坏对方的朋友圈,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伐兵,就是出兵攻打;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就像我们熟悉的李云攻平安县城一样,需要兵力多,代价大。

这四个策略,尽管说上、次,但这四种不是单独存在,而是一种组合的方式,二战的德国几乎都是宣传战、间谍战、外交战、闪电战同时上,谋、交、兵、攻城都涉及到了。

跟营销四个要素非常相似,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要素始终同时存在,即便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很多概念、方法都颠覆了,但这四个要素依然有用,而且是一个老板或营销老总决策是绕不开的四个要素。

它们的组合方式,要么以产品为中心,价格渠道促销来演绎,比如精酿啤酒、泰山原浆等;或以价格为中心,其他要素配合,比如互联品牌多如此,游戏、360等品牌;要么以渠道为中心,其他要素配合,青岛啤酒、娃哈哈等;要么以传播为中心,其他产品配合,比如杜蕾斯,江小白等。

不同的目标,决定了营销策略组合方式。

2、资源配置

谋攻篇说: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战之;少则逃之,不若则避之。

有注家说是六种战法,但多会改一下原文,即把“倍则分之,敌则战之”改为“倍则战之,敌则分之”,否则说不通。

实际上,不用改原文,两两一组即可,十、倍、少是指兵力之众寡,五、敌、不若是指战力之强弱。

这样就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十围五攻”是指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倍分敌战”是指双方处于均势状态;“少逃不若避”是指处于弱势的状态。

本质上讲,这三种态势要求将领识众寡之用,就是处于什么态势下实现什么目标,采用什么策略,配置什么样的资源,都要心中有数。

上栗子,

王翦伐楚,为什么非六十万兵力不可?

这里边涉及到一个实现目标的资源配置问题,李信认为二十万就可以,但他的目标是打败项燕,而不是灭楚,尽管他因为中间出岔子而失败(从后期处分来看,主要责任不在他),但实际上他没有理解秦王的目标。

如果只是打败项燕,王翦或许也要求二十万,或三十万兵力了,而王翦深知秦王的目标是一举灭掉楚国,要实现这个目标,就不仅仅是军事的问题了,要有更深层次的考量。

从楚国是各地自治的政治生态看,各地都有其精兵,如果按照先打败楚国联邦政府的兵力,即打败项燕,然后分兵到各地则会遭到强大的消耗,难以完成秦王灭楚的目标。

那为什么六十万可以?

六十万,对秦国来讲,几乎是倾国之兵,这样大军压向楚国,从态势看,让楚国看到秦国灭楚之决心,也必然使楚国各大族、各地精兵都集结起来,这就给王翦机会一举消灭其精兵,然后再攻击各个地方,就可以顺利实现。

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灭楚目标,否则会给秦国带来巨大的消耗,甚至改写历史。

可见,基于目标配置资源,是实现目标的关键,离开了资源的支撑,目标都是空话。

四、目标能否实现的评估方法

谋攻讲: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这是五个评估目标的合不合理,适不适合一个组织的方法,按照薛国安将军的层次划分法,分解一下:

1、目标怎么定出来的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是讲老板或决策者的,老板或营销老总定这个目标,是拍脑袋出来的,还是基于市场形势、往年销售数据,未来前景判断而推导出来的,这决定了目标最终实现的情况。

数字时代,信息时代,依据信息来做决策才是合格的决策者,想当然、拍脑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拍脑袋也是我们酒行业的一个特点,比如价格带的决策,多么重要的决策,大家怎么定的,不都是几个人坐在一起讨论一下,有几个企业购买各个价格带数据,了解价格带容量,相信非常少。

这也是很多价格产品失败多成功少的原因吧。

2、营销老总能力

“识众寡之用者胜”,是这对将领而言,就是营销老总,销售总监懂不懂得资源配置,实现什么目标,用多少资源。相信很多人都是,老板给多少资源,就用多少资源,给多了,偷着乐,给少了到哪都抱怨一通,但大多数老板给配置的资源都不够。

怎么争取?学学王翦(偷笑)。

3、上下同欲

“上下同欲者胜”是说团队,大家上下一心,目标一致,理念一致,行动一致,这样的战斗才会强。

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团队精也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很多时候比物质力量还强大。最近读毛选有个感受,其实几乎各篇讲话或文章都是在统一思想。

4、准备情况

“以虞待不虞者胜”是准备的状态,看团队为实现目标,在准备上下了哪些功夫,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预先准备好,做好各种预案,胜算就会大。

5、看班子情况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是说老板跟管理层之间的关系,一个班子配合默契,做事效率就高,实现目标就容易,否则各种分歧,各种政治,各种手段,实现目标则难上加难。

从老板、营销老总、团队、准备、管理层几个角度来评估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就可以判断个大概。

以上就是谋攻篇知“目标”之胜负的基本原理。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作者,孙子兵法全文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目标清晰,才能有精准的策略和正确的资源配置,跟孙子兵法学目标管理发布于2021-07-01 11:49: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