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由大咖又闪亮登场了,不知庄子为什么塑造一个这样的人物出现,他只是喋喋不休的说大道如何如何好,庄子也在不断标榜许由是入道之人。

可是从许由的表现上来看,既做不到逍遥,也不能齐物,他是如何入道的呢,他的表现无法践行大道,如何成为得道之人呢?

或许只有庄子这个编剧知道吧!

【意而子见许由。

许由曰:“尧何以资汝?”

意而子曰:“尧谓我:‘汝必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

许由曰:“而奚来为轵(只)?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yì)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suī)转徙之涂(途)乎?”

意而子曰:“虽然,吾愿游于其藩。”

许由曰:“不然。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fǔ)黻(fú)之观。”

意而子曰:“夫无庄之失其美,据梁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智),皆在炉捶之间耳。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qíng)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许由,尧的老师,尧曾经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为此去洗耳朵,以免这样的话语/行为污染了自己的耳朵。

而且许由面对来求道的人,都表现出一副高傲的嘴脸,好像别人不该求道一样,还给人一种感觉,不希望别人也入道一样。

总之,给人的感觉完全是世俗中的感觉,面对别人对道的追求,求道的进步,他似乎既标榜道的伟大,又不希望别人也能够悟道成功。

标榜道的伟大,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是为了标榜自己的伟大,面对别人求道积极性各种打击,似乎有表现了其妒忌心。

或许是离道太远,无法理解庄子塑造许由这个人物的苦心吧。总之,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许由这样表现。

意而子,成玄英注说是古之贤人。从其表现上看,却有贤人之风骨,反衬了许由的俗人风范。

意而子原来追求尧,应该是在尧手下做事,也接受尧的思想

意而子来讲见许由,想请教入道的事。

许由说,尧是怎么教导你的?

意而子说,尧教导我们“施行仁义,明辨是非”。

许由说,那你还来这里做什么,尧已经在你额头上刻了仁义二字,又用是非割了你的鼻子,你还怎么能够逍遥自在的遨游于事物变化之境呢?

从许由尖钻刻薄的话语中,实际上他已经有了成见之心,他认为尧所倡导的是错的,大道是对的,这已经做了区分。

从道的角度讲,仁义的确是悟道的重大障碍,仁义与是非本身就人为创造出来的,标榜出来的,也是成心的表现,这是不合自然之道的。

意而子说,我知道仁义与是非是入道的障碍,但我依然希望通过努力修行进入逍遥之境。

许由说,不可能的,盲人是无法欣赏到漂亮的容颜的;瞎子也无法欣赏礼服上华丽的花纹。

在许由的成心中,仁义与是非就像刑罚一样,那么,为什么不能忘掉呢,前文那么多真正受到刑罚的人,都能够入道,难道受到过仁义与是非教育的人就不行吗?

意而子谦虚的说,无庄能够忘记自己的美貌,大力士据梁忘记了自己的臂力,黄帝忘记了自己的智慧,他们都是通过陶冶、捶打、锻炼而获得的,那么,就算我受到了仁义与是非的刺字割鼻刑罚,也可以通过锻炼、磨砺,得到造物主的改造,从而追随逍遥之道吧?

意而子这样的态度,许由依然不依不饶,在我们的理解中,有教无类,难道“道”的世界中,必须得要么有圣人之才,要么有圣人之道性?

不得而知,许由依然没有接受意而子。

【许由曰:“噫!未可知也。我为汝言其大略。吾师乎!吾师乎!齏(jī)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所游已。”

许由说,哎,这是无法确知的事啊!我跟你说大道是怎么回事吧。大道是我的老师,我的老师至高无上啊!他调和万物而不自以为是正义,恩泽万世而不自以为仁德;他比上古还要古,却不自以为自己是老大;他承担着天与地,雕刻着万物的形状而不自以为智巧,这才是逍遥之境啊!

可见,这得道的境界关键在于“忘”,忘记自己所做的事,不总是拿自己的贡献说事。

忘我则无物,一切都无心而为!

这样逍遥之境,许由凭什么判断意而子不能修炼达到呢?

颜回这个孔子得意弟子,都可以修到这个层次了。

【颜回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

曰:“回忘仁义矣。”

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

曰:“回忘礼乐矣。”

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

曰:“回坐忘矣。”

仲尼蹴(cù)然曰:“何谓坐忘?”

颜回曰:“堕(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益,进步之意。

犹未,还不够之意。

颜回跟孔子说:“老师,我进步了。”

孔子说:“为什么这么说?”

颜回说:“我忘记了仁义。”

孔子说:“不错,但还不够。”

过了几天,颜回又去见孔子,说:“老师,我进步了。”

孔子说:“为什么这么说?”

颜回说:“我忘记了礼乐。”

孔子说:“不错,有进步,还不够。”

又过了几天,颜回又去见孔子,说:“老师,我又进步了。”

孔子说:“什么表现?”

颜回说:“我进入坐忘的境界了。”

孔子一听,噌的站起来了,问:“什么叫坐忘?”

颜回说:“忘记肢体,四肢与躯体如同已经卸下一样;忘记聪明,我聪明的心智如同已经废除;离开形体,去除了智巧,与万物融为一体,跟大道没有什么距离,没有什么隔膜了,这就叫坐忘。”

孔子高兴的说:“通了!与万物一体,也就没有什么偏好了;与万物一同变化,也就没有什么执著了。这可真算得上贤明了,我愿意跟你一起践行这坐忘的大道。”

无偏好,则无成心;无固执,则无思维定式,完全与万物融合。

不仅如此,还要忘记贫富。

【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sì)之。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诗焉。

子舆入,曰:“子之歌诗,何故若是?”

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子舆与子桑是好朋友,阴雨天连续十多天,子舆说,估计子桑饿坏了,于是给子桑送饭去,看来子桑很贫困。

但他没有颜回那种乐观的精,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回不改其乐。

子舆到子桑家门口,就听见屋里低声的在吟唱:天啊,地啊,爹啊,娘啊的,声音嘶哑,不成调。

子舆进屋问:“你唱什么呢?”

子桑说:“我正在思考人生呢,是什么使我沦落到这种地步,爹娘应该不会希望我贫穷吧,天与地是无私的,怎么可能专门让我贫穷呢;谁在主宰我的生活呢,我是找不到啊,找不到让我贫穷的原因,那我沦落到这般田地,是命运吧!”

与颜回对比,子桑还在抱怨,没有忘记贫穷,则难以入道啊!

不忘记,则没有行动!

没有行动,则难以改变。

也许,在庄子看来,不需要改变。

 

到这里,大宗师篇结束了。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作者,孙子兵法全文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走近庄子(52):许由的嫉妒发布于2021-07-01 11:54: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