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小故事,继续说明无是无非。

【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长梧子曰:“是黄帝之所听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汝)亦大(太)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xiāo)炙。予尝为女(汝)妄言之,女(汝)以妄听之,奚若?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置其滑(gǔ)涽(hūn),以隶相尊。众人役役,圣人愚芚(chūn),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

瞿鹊子,很多注家认为是庄子虚构的故事,从这段内容看,也是寓言兼重言,故而不应该是虚构人物,他是长梧子的弟子孔子后学。

长梧子,应该是《则阳篇》的长梧封人。

夫子,是儒家创始人孔丘,即我们常说的孔子。

这个对话按照沈善增先生翻译,直接了解一下对话的大意。

瞿鹊子问长梧子说:“我从孔夫子那里听说,圣人不勉力去做什么,有利的不迎合,有害的不躲避,喜欢的不追求,也不攀‘道’以自重。众人认为‘无’的他认为‘有’,众人认为‘有’的他却认为‘无’,因此能在世间的尘垢外自在而行。孔夫子认为这是大言空话,而我觉得是妙悟大道后的行迹,您怎么看?”

长梧子说:“这事黄帝尚有疑惑,而孔丘又凭什么能知道呢?况且你也结论下得太早了,看见鸡蛋就希望它报晓啼晨,看见弹丸就想着要打下鸮xiao鸟烤着吃。我姑且试着给你说说,你也就随便听听。哪里有什么光大日月,控制宇宙;弥补它的缺陷,使它周合无隙;处理它的混乱,使它井井有条;安排贵贱隶属的等级,提倡相互尊重的礼节?相对众人被驱使似的忙忙碌碌,圣人显得浑浑噩噩的,但实际上,他是超越时空,达到了万年为同一,功用俱全、自在无碍的境界。从此境界上看去,万物都有其价值,而都相容在同一的‘道’里。”

在《庄子》中,孔子有时是得道之人,有时又是非得道之人,这里的孔子就是未得道之人,其实只是用这个知名的人物来论证庄子的某些观点,并非对孔子的褒贬。

这段首先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不要妄议别人的观点,对待圣人之道,顺其自然,不求利、不避害、不妄求、不执著,孔子认为是无稽之谈,这是妄议;而瞿鹊子又妄议孔子的评论,这也是妄议。

对事物无封,没有彼此、对错、是非,都归于“道”这个整体当中,一旦有了评论,也就有了立场,有成见之心,于是是非就出来了。

另一个观点是说,道是无法言说的,长梧子的解释,他也只是试着解读一下,不一定能表述清楚,可以言说的东西,往往就有了观点,有了立场。

就像读庄子,我读各个注家的观点,您读我的观点,更多是“我注庄子”,以我之认识、观点来解读庄子,更多不是庄子的思想,是我自己的观点。

只有“以庄注庄”才更能体现庄子的本义,当然,这也是带有我自己观点的论断,也非道也。

长梧子继续讲,用丽姬的故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图片来自于网络)

【予恶乎知说(悦)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

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梦饮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

丘也与女(汝),皆梦也;予谓女(汝)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丽之姬,晋献公伐丽戎国时,娶丽戎国艾地守疆人的女儿为姬,称为丽姬。

这段故事大意是:

我怎么知道喜欢生不是错误见解呢?我怎么知道厌恶死不是像年幼流落的人不晓得回家呢?丽姬是艾地守疆官员的女儿,被献给晋国媾和通婚之初,眼泪哭湿了衣襟,等到她到了王宫,与王同睡方床,同食美肴,就后悔自己当初哭鼻子了。

我怎么知道死人就不后悔他当初祈求长生?梦见喝酒的,白天伤心啼哭;梦见啼哭的,白天快活地去狩猎。在他做梦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做梦,在他做梦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在梦中,又占卜凶。醒了以后,才知道一切都只是梦。而且一定有大觉醒,才能知道这是大梦。而蠢人自己认为是醒了,心里很明白,领主、奴隶,这贵贱等级是固定不变的。

孔丘和你都是在做梦啊。我说你在做梦,也是做梦。这话最不可思议,因此叫它奇谈怪论。万世以后,一旦遇到大圣人,知道怎么解开谜底,那就像梦醒之后,在光天化日下看到的事情一样。

这是用生和死来产生“无封”,对生死来区分。讲了一个怕死者如游子和贪生者如丽姬的例子。

怕死者,就像不知返乡的幼年走丢的孩子,回到家乡之后才知道当初的迷途;贪生者,就像丽姬开始不愿意嫁,嫁过去后才能嫁过去的好。

因此,生死一也。

为了说清这事,又用梦与醒来说生与死的无封,是与非的相对性。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dǎn)暗。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矣。[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忘年忘义,振于无竟(境),故寓诸无竟(境)。”】

(图片来自于网络)

长梧子接着讲。

“假如让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不能胜你,你真的就对了吗?我真的就错了吗?我胜了你,就不能胜我,我真的就对了吗?你真的就错了吗?”

这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很有启示,争论、辩论没有对错,立场、角色、认知、观点不同而已。

所以,不要认为自己一定是对的。

为什么呢?

看长梧子怎么说:“那些观点有的情况下是对的,有的情况下是错的;那些观点都是对的,那些观点都是错的?我和你相互之间并不能彻底明白。人本来就受到他自身观念的蒙蔽,那么,我们让谁来纠正呢?让与你意见相同的人来指正,既然与你一致,怎么指正呢?让与我看法相同的人来指正,既然与你观点一致,怎么能指正呢?让与你我意见都不同的人来指正,既然与你我意见都不同,怎么能指正呢?让与你我意见都相同的人来指正,既然与你我都一样,怎能指正呢?那么,你我和别人全都不能相互透彻了解,还要守着那立场吗?”

这场景很常见,我们经常困扰在这里,总想争个对错,其实只是你自己的立场而已。

要坚守自己的观点吗?长梧子说:“要不要呢?我也不知道,‘肯定’不肯定的,成就‘未成就的’。‘肯定’如果真的是‘肯定’,那么,‘肯定’与‘不肯定’的差异,也不去分别;‘成就’如果真的是‘成就’,那么,‘成就’与‘未成就’的差异,也不去分别。声音的变化由于发声的条件不同而产生,倘若它们能超越发声的条件,用合道的标准来融合,依此引申扩展开去,能穷尽岁月。没有时间观念,没有利害观念,效应从‘无’的境界中发出来,故而也存在于‘无’的境界中。”

第三方都无法评判,还坚持什么呢?

是与非,是从相对立的方向发出来的,其本质是一体的,不争、不论就是解决是非的方法。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作者,孙子兵法全文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走近庄子(23):争论,因成见而起,第三方也有成见发布于2021-07-01 11:59: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