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讲到般若境界时说,境界就是境界,只能加注解,很难翻译。有许多外国同学研究如何翻译“境界”两个字,我说假使翻译成外文的话,勉勉强强可翻译成现象,但是那仍属于自然界的观念。
 
譬如唐朝有句诗:“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禅师们常在讲悟,或者般若的部分时,就会引用到这两句话。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照到地上的千万条江河,每条河里都有一个月亮的影子,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的晴空,如果没有一点云的话,整个的天空,处处都是无际的晴天,所以万里无云万里天。这是一个很好的境界,许许多多的学禅者都是因为这些境界而悟道的。
 
唐代朗州刺史李翱非常向往药山惟俨禅师的德行,一天他亲自去参谒,巧遇禅师正在山边树下看经,虽知太守来,但仍无起迎之意,侍者在旁提示,他仍然专注于经卷上。
 
李太守看到禅师这种不理睬的态度,忍不住怒声斥道:“见面不如闻名!”
 
说完便拂袖欲去,惟俨禅师至此,才冷冷说道:“太守何得贵耳贱目?”
 
短短一句话,李太守为之所动,乃转身拱手致歉,并问道:“如何是道?”
 
惟俨禅师以手指上下说:“会吗?”
 
太守摇了摇头说不会。惟俨:“云在青天水在瓶!”
 
太守听了,欣然作礼,随述偈曰: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惟俨禅师形象地给太守点出了修道见道的境界,“云在青天水在瓶”,这是很自然的,天上的云在飘,水在瓶子里,摆在桌上,一个那么高远,一个那么浅近,这就是个境界。
 
有一个和尚住茅棚的时候,就写了一副很好的对联:“万里青天开笑口,三间白屋竖拳头”。
 
弥勒菩萨一样,哈哈大笑,就是我们喜欢塑的一个咧嘴笑、大肚子的和尚,悟了道,什么都空掉,什么都喜欢。三间白屋就是三间空空洞洞的白屋,自己在那里海阔天空
 
南怀瑾先生指出了我们常有的几种人生境界,他说我们的人生随时有境界,痛苦的时候想到那些痛苦,痛苦还没有来的时候,脑海中又随时出现痛苦的威胁,这是苦恼的境界。
 
高兴的时候,又越想越得意。尤其年纪大的人,不大喜欢想未来,因为前面的路程太远了,没有力气走了,专门回头想少年时代的事。有时候自己坐在那里想起来,还摇个头笑一下,回味那个境界。这些都属于境界,所以境界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
 
这些境界都是由我们的心境在最里面操控着,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广告词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确,世界大舞台,舞台小人生。我们心的修持达到了哪种境界,我们的人生境界就相应地开朗到哪一种程度。
 
南怀瑾先生在讲到《金刚经》第十品《庄严净土分》时说,世界上一切知识的范围,宗教哲学的境界,都是依一般人自己的心灵造成的。随众生心量的大小,你那个天堂,你那个土,也有大小。应你所知的范围,量的大小,佛国就有多大小。
 
可见心境是没有界的,你的心灵就是一个小宇宙。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的佛学的名词叫做无师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发了,天上天下,无所不知。这样的境界非身临其境者不能体会
 
南怀瑾先生讲到眷属般若时说,眷属般若跟着悟道的智慧而来的,佛学名词叫行愿,用我们现在的观念来说,是属于行为方面的。也就是说,自然发起道德行为,一个人自然就成为至善的人。所谓眷属就是亲戚、朋友、家人等。
 
南怀瑾先生又问,般若的眷属又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佛学讲的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一个修持的人,如何布施,如何守戒,如何忍辱,如何做到禅定的修证功夫,然后才能大彻大悟而成佛。所以在般若的前面,就有这五个相关的眷属,也就是五个行愿,称为眷属般若。
 
般若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很难用适当的字词去翻译,所以只能译音。般若的内容,包含了悟道之愿,换句话说,这个修道的道愿,本身就具备了这么多的内容。可见,愿心才是般若的源头。
 
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一个人如何能成佛,必须要以愿心为第一动因,如果没有依照佛法修持,没有发这个愿心,一切都是“梦幻空花”,毫无用处。即使花一辈子的时间去修禅,到头来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智德禅师在院子里种了一株菊花。转眼3年过去了,这年秋天,院子里长满了菊花,味随风飘到了山下的乡村。
 
到禅院来的信徒们都对菊花赞不绝口:“好美的花儿呀!”
 
有一天,有人开口,想向智德禅师要几棵菊花种到自家的院子里,智德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了几株开得最盛、枝叶最粗的,挖出根须送给那人。
 
消息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络绎不绝,接踵而至。智德禅师也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不久,禅院中的菊花就都被送出去了。
 
弟子们看到满园的凄凉,忍不住说:“真可惜,这里本来应该是满院飘香的呀!”
 
智德禅师微笑着说:“可是,你们想想,这样不是更好吗?因为3年之后,就会是满村菊香四溢了!”
 
“满村菊香。”弟子们听师父这么一说,脸上的笑容立刻就像盛开的菊花一样灿烂起来。
 
智德禅师说:“我们应该把美好的事物与别人一起分享,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这种幸福,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了,心里也会充满幸福,因为这时我们拥有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智德禅师的行为虽然令弟子们不解,但是他却满心喜悦,这正是一个真正的修佛者所要拥有的胸怀。一个人只有拥有这样的行者胸怀,看到众生的血肉相连、息息相关,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日日精进。
 
发愿心,然后自然而然落实到行动上。即使悟到空无的真理,也更会效法佛陀,时刻以天下苍生为念,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实在是一种行者的大勇禅风。

  • 【 】书目录

  • 真正的修行|觉醒之后|疗愈之路

  • 《我就是那》《太傻天书》

  • 【 】音乐推荐!

  • 奇迹课程相关读物四本

  • 李尔纳和埃克哈特·托利的书

  •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爱的打开方式|许添盛》

  • 臣服实验》《清醒地活》

  • 刘丰老师的书、微课等

  • 宗萨仁波切的两本书

  • 奥修辨喜三本书

  • 你值得更好的生活|快乐终极指南

  • 麦乐(张三愚)老师的书

  • 生命喜悦的祈祷|寂静之舞

  • 萨古鲁等著6本书籍推荐




克里希那穆提传奥修教读书笔记读书小报好句摘抄好词好句摘抄教育心理学


延伸资源下载(命理经典古籍汇总、四库全书、杨公风水经典古籍、玄空风水古籍、八宅古籍、生基秘法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南怀瑾:心修持到哪种境界,人就开朗到哪种程度发布于2021-10-10 12:5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