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位学人这么说:“,就是以出世的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这句话点到了禅宗的实处。禅宗的出家人,发愿学佛并非为了隐遁山林。一切有成就大师成佛后的愿行,则纯为利益众生而出发,再不涉及个人的私利。
 
由是可知,家人,绝非意志消沉、行为悲观的避世者,更非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寄生虫。而是克制自我、舍己为人、志愿深广宏大、行为光明磊落的救世者。至于学佛,成佛,更非消极或与社会脱节的落伍行为,该是积极展开觉世慵民的工作,准备担当人间苦难的勇敢行为。
 
在太平寺中,弘一法师见到了前来拜访的老友穆藕初。叙旧之后,两人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谈到佛法上来。穆藕初对于佛教并无多少了解,不过他在一些哲学文化类的书籍中见过一些批评佛教的观点,对于佛教总觉得是一种导入出离世间,逃避家国社会责任的宗教,当此国家衰微,正需国民奋发图强之际,佛教于世又有何益呢?
 
弘一法师解释说,佛法并不离于世间,佛教的本质只是要洞悉宇宙人生本来面目,教人求真求智,以断除生命中的愚痴与烦恼,修学佛法也并不一定都要离尘出家,在家之人同样可以用佛法来指导人生,利益世间。
 
大乘佛教来说,其菩萨精神,更是充分体现着济物利人的人世悲怀,凡有志于修学佛法者,皆需发大菩提心,立四宏愿,所谓“众生无边誓欲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以此自励精进,无量世中,怀此宏大心愿,永不退失,只要是济世利人之事,都可摄入佛道之中,佛教哪里会是消极避世的宗教呢?
 
弘一法师也是一位真正做到了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的人,在他出家之后,他一方面静心研究佛法著书立说,另一方面则以不断游历来进行佛法的交流和弘扬。尤其是在抗战期间,曾经留学日本的他更是站在了抗日这一边。他甚至在生命的弥留之际还写下了“悲欣交集”四个字,一面庆幸自己的解脱,一面悲悯人生的苦恼。
 

一般来说,人总是想得到,而不想付出。但实际上,世界上没有这么简单的事情。一个人,永远只想着得到,而不想付出,那这个人永远都不能获得解脱。只有那些心中装着众生的人,才能真正融入众生,达到至高的境界,成就解脱的人生。
 
南怀瑾说,佛的出家弟子们,离开妻儿、父母家庭,这种出家众叫做大比丘众。人们把佛教经典中的出家众,归类到小乘的范围,他们离开人世间的一切,专心于自己的修行,也就是放弃一切而成就自己的道,叫做小乘罗汉的境界。这在中文叫做自了汉,只管自己了了,其他一切不管。禅宗则称之为担板汉,挑一个板子走路,只看到这一面,看不见另一面。也就是说,把空的一面,清净的一面,抓得牢牢的,至于烦恼痛苦的一面,他拿块板子把它隔着,反正他不看。
 
菩萨们的塑像都是俗家的装扮,如大慈大悲观世音、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以及其他一些菩萨,都是在家人的装束示现,除了大愿地藏王菩萨。出家人是绝对不准穿华丽衣服的,绝对不准化妆的,可是你看菩萨们,个个都是化妆的啊!又戴耳环,又挂项链,又戴戒指。这是为什么呢?就是说他是入世的,外形虽是入世的,心却是出世的,所以菩萨境界谓之大乘。罗汉境界住空,不敢入世,一切不敢碰,眼不见心不烦,只管自己。
 
以出世的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这是大乘佛教区别于小乘佛教的根本所在,也是禅宗的特质所在。而它给予人们现世的启示也是无比宏大的,一个人若能以处世心从事入世的事业,必定能勇猛精进,而少生烦恼。而这,才是修禅的大境界。


  • 【 】书目录

  • 真正的修行|觉醒之后|疗愈之路

  • 《我就是那》《太傻天书》

  • 【 】音乐推荐!

  • 奇迹课程相关读物四本

  • 李尔纳和埃克哈特·托利的书

  •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爱的打开方式|许添盛》

  • 臣服实验》《清醒地活》

  • 刘丰老师的书、微课等

  • 宗萨仁波切的两本书

  • 奥修辨喜三本书

  • 你值得更好的生活|快乐终极指南

  • 麦乐(张三愚)老师的书

  • 生命喜悦的祈祷|寂静之舞

  • 萨古鲁等著6本书籍推荐




克里希那穆提传奥修教读书笔记读书小报好句摘抄好词好句摘抄教育心理学


延伸资源下载(命理学经典古籍汇总、四库全书、杨公风水经典古籍、玄空风水古籍、八宅古籍、生基秘法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南怀瑾:只想得到,不愿付出,永远不能解脱发布于2021-10-10 12:5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