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莪》一诗,以丛丛莪蒿摇曳兴起心中苦涩的悲悼之情,其中连用“生”、“鞠”、“拊”、“蓄”、“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直颂父母恩德,充分表达“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的孝子之思,而一旦失去,“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的失落油然而生,终于发出“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悲天怆地的呼号。末两章又是景象描绘,南山高大,正示父母的恩德,飘风的吹拂,又写孝子的悲苦,情与景交融,虚与实相衬,充分表达了诗人一片至真至性的情感,给人无比想象的空间。全诗抒发了作者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父母的遗憾,悼念了父母恩德,沉痛悲怆,凄恻动人,清人方玉润称为“千古孝思绝作”。

《蓼莪》的感人之处,就在于它出自一位行役的普通士兵之手,整首诗无养育之恩写的至深至尽一“孝”字,却孝感天下,他把父母的养育之恩写的至深至切,把不能终养父母的哀痛写得有血有肉。这首诗首尾四节通过反复“咏歌”的手法尽情倾吐了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以及未能尽奉养之责的深愧痛楚之情。连用九个“我”字,陈述历历,感念至深,读之几欲令人泣下。

就《蓼莪》一诗来说,它所产生的“孝思想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实际上也应该是人类社会的道德义务,而此诗则是以充沛情感来表现这一美德的最早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

世上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珍爱,用至诚的心去感激,用切实行动去报恩。“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而人也应有尽孝之念,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终留下人生的一大遗撼。要想将来不后悔莫及,从现在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文学名著,世界文学名著, 中国文学名著, 古典文学名著,外国文学名著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小雅蓼莪》——子欲养而亲不在发布于2021-07-28 09:28: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