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无论是闺怨诗,还是赞颂生活美好家庭幸福美满的,亦或是讽荐君王的,于诗经之中,唯《雨无正》感我至深。

         正如《孔子诗论》中说的那样,“《雨无正》……言上之衰也,王公耻之。”诗中所说的大臣们不恤国事,的确可耻。与大多数诗篇不一样的是,《雨无正》嘲讽针对的是大臣和士大夫们。

       诗开篇即用“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来说天心不平,起势宏壮。钱钟书说,“通首不雨,与题毫无关系。”,在国家面临危难之际,三公九卿却想着逃避来保全自己,使得周王内无大臣,外失诸侯,可以算得上是众叛亲离了。自古以来,人们认为天人感应,君王或是臣子做错了事便会有相应的天灾人祸降临在人们身上。二朱熹说,“不敬尔身,不相畏也。不相畏,不畏天也。”在《雨无正》中,反复借用天道的变化来代指上天对人们的惩罚,用天威来警示君子们去遵守臣道。而君子士大夫们既不畏天威,不恤国事,就只剩下周王的昏聩及灾难的恣肆。国无忠公,匡救乏人,这一番绝望的现实从一侍御之人口中说出,却是那么的真实、客观。

       忠诚者的言语是行动,奸巧者的行动是口舌。行动带给人们的是困苦,口舌带给人的是快乐。本诗有多处地方也为从政者作设身处地地想,而这正是它的不同之处。“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貌似宽宥之辞,实则现世道人心的浇薄。内含刺王之义,而又自不待言。“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对离居者坐诸心诘问,并述其忧戚之状,以衬其情之虚饰。方玉润说“末更望诸臣之来共匡君失,因诘责之,使之穷于辞而无所遁,乃作诗本意。”

       凄怆悲凉的诗篇千年不朽,使后世的人们在感受着那个特定的、转瞬即逝的历史氛围、社会心态时,浩然而起兴亡之慨。

文学名著,世界文学名著, 中国文学名著, 古典文学名著,外国文学名著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诗解《雨无正》发布于2021-07-28 09:30: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