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客令

? 《史记.秦始皇本纪》

【原文】

长信侯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

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

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

毐等败走。

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尽得毐等。

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

车裂以徇,灭其宗。

及其舍人,轻者为薪。及夺爵迁蜀四千余家,家房陵。是月寒冻,有死者。

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大索,逐客。

李斯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

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

【今译】

公元前238年(秦王赢政九年),太后赵姬跟长信侯嫪毐造反而被察觉,嫪毐假造皇帝和太后的印信,调集县里的士卒及卫队、官骑、戎狄首领、家臣等等,打算进攻蕲年宫。附和他们的人不少。

秦王政知后,命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率军进攻嫪毐。

与嫪毐大战于咸阳,斩杀敌人数百人,参战功臣都授予爵位,参加这次战斗的宦官,也都获得封爵位一级。

嫪毐等失败逃走。

秦王立即通令全国:有活捉嫪毐的,赏赐钱财百万;有杀死嫪毐的,赏赐钱财五十万,结果嫪毐等人被活捉。

剿灭了这群乱党,杀了嫪毐,又把他私通太后所生的两个小孩子也全都杀了。…

案子重的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齐等20人被斩首处死,还有车裂之刑示众,抄灭全家,诛灭他们的宗族

嫪毐的门下宾客,罪行轻的为宗庙打柴三年,至于被剥夺官爵、迁徙到巴蜀去的四千多家。

这个月天气寒冷,有不少人被冷死。

(又过了一年,秦王政觉得自己已经有了实力,而且眼看着吕不韦的主张和做法跟他不对头,就拿出主子的手段来,要把相国吕不韦也拿来治罪。

没想到朝廷上的大臣多半跟吕不韦有交情。…

秦王政碰了个钉子,可是他决不后退,也不跟钉子硬碰,他会绕着弯儿走。他听了大臣们的话,把吕不韦放了,但收回了相印,叫他回国去(吕不韦是卫国人)。

吕不韦知道秦王政决不能把他放过去,要真是信了让他养老的话,那未免太天真了。再活下去只有多受罪,他就喝毒药自尽了。

秦王政杀了吕不韦,把他的门客都轰走了。疑惑着:别国的人为什么跑到秦国来呢?一个人不能爱护本乡本土,还能爱护秦国吗?再说,秦国的事,他可以叫秦国人来办;秦国的朝政应该由他自己来管。)

李斯说服秦王,要秦国先攻取韩国以威胁其他各国。韩王因此忧惧,与韩非商量弱秦的策略。

(韩国的水利专家郑国入秦,为秦国开凿灌溉水渠,乃是韩王借修渠企图在经济上拖垮秦国的“疲秦计”,他开渠引起秦国的怀疑,“疲秦计”被秦王察觉,秦王依次类推,认为从外地来秦国做官的“客卿”不可靠,不让他们呆在秦国,于是下令“逐客”。)

秦国的宗室大臣都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服务于秦国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君主游说和离间秦国的,请把外来的客卿一律驱逐出境。”

秦王下了一道命令show the foreigners the door:“凡是别国来的客人不许住在咸阳。凡是在秦国做官的别国的人,一概免职,3天之内离开秦国。谁要收留别国的人一概治罪。”

这道“逐客令”一出来,所有外来的客人都给轰出去了。李斯也在计划驱逐的行列中。

大臣李斯(约前280 —— 前208)是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南)人,是儒家大师荀子弟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后,他审时度势,决定去秦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李斯到秦国后,先在吕不韦的门下做舍人,吕不韦把他推荐给秦王政,他也是外地来的“客卿(指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在被逐之列,他左思右想于是他向秦王上书《谏逐客书》,列举历史上“客卿”对秦国的功绩,反对逐客。

【赏析】

“逐客令”秦始皇颁布的驱逐客卿的命令。

后以“逐客令”指主人不欢迎宾客,想把宾客辞掉或赶走。order for guests to leave.

后“逐客令”泛指用来示意客人离开的话。

驳逐客令

李斯谏逐客书

?

? 秦.李斯

【原文】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駚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今译】

(李斯于是上书秦王说:)

我听说大臣们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臣个人认为这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访求贤士,搜罗人才,在西边从西戎争取到由余,在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了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和公孙支。

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枝这五位贤人,都不是秦国人,他们都不生在秦国,而穆公重用他们,收服了20多个小国,于是称霸西戎地区,当上了西方霸主。

秦孝公用了魏国人公孙鞅,采用商鞅的新法,改革制度,转移风气,改变习俗,人民增加了生产而殷实,国家因此富强兴盛,百姓乐于为王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扩展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

秦惠王用了张仪,采纳张仪的计策,征服了三川的土地,西进收服巴、蜀,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兼并了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险要的成皋,扩张了好几千里的肥田沃土,粉碎了六国合纵的计策,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迫使他们向西侍奉秦国,功业一直延续至今。

昭王用了范雎,废掉穰侯,轰走了华阳君,加强王室的地位,遏制了贵族、私家的势力,巩固了国家的势力,实行远交近攻的计策,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像蚕吃桑叶那样吞并了诸侯的土地,一步步地扩大了地盘,使秦国建立了帝王的基业。

这都说明穆公、孝公、惠王、昭王这四位君王,都是借着外来的人,依靠客卿做了大事。

从这些事实来看,客卿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要是当初这四位君王不搜罗人才,不重用外来的人,拒绝远客,疏远贤士,秦国哪能像今天这样富强,拥有雄厚富庶丰厚的实力,强大的威名。

外来的人并没有对不起秦国的地方,凭什么要轰走外来的人?

再瞧瞧大王所喜爱的东西吧:昆山的白玉,随县的明珠(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吴国的太阿宝剑,北狄的快马,江南的金银,西蜀的丹青,齐国的绸缎,郑国、卫国的音乐 ——— 这些大王所喜爱的东西,没有一件是秦国出产的!

如果不是本国的人不用,不是秦国出产的东西不要,那么,翠凤孔雀毛编成的旗子就不能用,灵鼍鳄鱼皮蒙成的鼓就不能打,夜光宝玉,不能用来做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宫女们的玉簪、珠圈、绣花的衣裳、五彩的飘带,都扔了。

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充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厩,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为陛下所收集。

您所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愉悦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以采用的话,那么镶嵌着宛珠的簪子,缀满小珠的耳环、玉坠,东阿白绢做的衣服,锦缎绣成的饰物,就都不会呈献到陛下面前;那些紧随着社会时尚潮流的时尚、雅致、美艳、体态优美苗条的赵国美女,也不会站在陛下的旁边伺候您了。

那敲击瓦盆叩击瓦器,敲翁击击,弹筝拍打着大腿,呼叫,呜呜呀呀地歌唱,来娱人耳目的,这才是真正的秦国的地道音乐呢。

那《郑》、《卫》、《桑间》等新调,《韶虞》、《武象》等古乐曲,都是异国的音乐。

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翁击缶的音乐,而听和取用《郑》、《卫》悦耳之音,停止弹筝拍腿,而要听《昭》、《虞》之乐,像这样做是为什么呢?无非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让人乐于观赏罢了。

可陛下如今对用人却不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外来的客卿都要驱逐。

这样做只能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您所重视的是女色、音乐,珠宝、美玉;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和士众。这可不是用来驾驭天下,制伏诸侯的办法啊!

我听说,田地广的粮食多,国家大的人口多,军队强的勇士多,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

因此,泰山不拒绝小土,所以能够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小河流,容纳了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远;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拒臣民,所以能彰明他的恩德。

因此,地域不分东西南北,民众不问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也来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可匹敌的缘故。

现在竟轰走外来的人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驱逐客卿使之去侍奉其他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缩而不敢向西方来,裹足止步不进入秦国,这就是“供武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的做法啊。

东西不出产于秦国,而值得珍爱的很多;贤士、人才不出生于秦国,而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客卿来加强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对内削弱自己,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秦王于是接受了李斯的意见,取消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赏析】

前237年,李斯针对秦国颁布的逐客令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劝阻了秦王的逐客行为,为秦国留住了人才,对秦国的强盛起了重要作用。

后用“驳逐客令”比喻用花言巧语说服别人,使自己留下来。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逐客令《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谏逐客令》驳逐客令。发布于2024-03-06 18: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