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喻

扣盘扪烛

北方人学游泳,

苏轼文集》

《东坡全集》

【原文】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

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

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

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

今者以经术取士,士求道而不务学。

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今译】

(《日喻》两则故事

一是盲人扣盘扪烛:)

扣盘扪烛

有个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因此从来不知道太阳是个什么样子的。

他就向眼睛没有毛病的人询问,看见的太阳是什么样子。

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像一个圆的铜盘子。”

他回家找到一个铜盘便敲了敲,听到铜盘发出“当当”的声音

后来有一天他听到“当当”的敲钟声,以为这就是太阳。

又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像蜡烛一样能够发光。”

他回家用手摸摸蜡烛,了解到了蜡烛的形状,便记在心里。

后来又有一天,他摸到了“籥”,一支短笛,这样一种形状像蜡烛的乐器,就又以为这是太阳了。

太阳跟钟、籥是相差也够远的了,它们的差别太大了,但是那瞎了眼睛的人却不了解它们的不同,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别。

这是因为他从来没有自己亲眼见到过太阳,而只是全靠向人家问来的。

【赏析】

本文以他物(盘、烛)喻日,又以日喻理,写作技巧非常高妙。

它可能受到经“瞎子摸象”故事的启发,但“瞎子摸象”的写法是横向铺陈,写八个盲人从不同角度摸象;

本文的写法是纵向深入,写一个盲人先以听代视,再以触代视,它们都写出了盲人的特点,而各有千秋。

“扣盘扪烛”天生的盲人没有任何直接的视觉经验,单凭别人提供的间接经验,而且理解片面,必然会产生认识上的错误。

此事表明:亲自参加实践,取得直接经验,应该全面了解,切记不可随意推理。

后用“扣盘扪烛”形容认识片面,没有把握要领和本质,认识不正确。

(二是北方人学游泳

“北方人学游泳”)

【今译】

抽象的道理很难被认识,这一点比太阳难认识得多,人们不通晓抽象道理的情况,普通人未明白它和生来就没见过太阳的盲人没有什么不同。

了解“道”的人告诉别人什么是道,即使用巧妙的比喻去很好地启发开导,也并不比铜盘与蜡烛的比喻更形象。

铜盘到钟,从蜡烛到籥,一个譬喻接着一个譬喻地形容变化,这还有尽头吗?

所以世上讲“道”的人,有的自己的理解了而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却主观猜想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然而,“道”最终永远不可能求得的吗?

我说:“道是能够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使其自然而然地得到,但不能不学而强求它。”

那么什么叫自然而然地得到呢?

孙武子说:“善于用兵会作战的将军能使敌人自投罗网,而不陷入敌人的圈套,不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境地。”

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工艺人在店铺作坊里,完成他们制造和销售业务。有德才的君子通过刻苦学习来使道自然到来,而得到道。”

不是强求它,而是使它自己到来,自然而然地得到它。

南方有很多善于潜水的人,因为他们天天都生活在水边,成天都与水为伴,他们七岁就能趟水,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会潜水了。

潜水的人能长时间地潜在水里,难道这是随随便便马马虎虎草率就能做到的吗?

这一定是熟悉了水性对水的活动规律有所领悟才能做到的。

生活在水边,天天与水打交道,那么十五岁就可以熟悉水性。

从小到大都不接触江河湖海,从不了解水性,那么即使过了三十岁,到了壮年,连见到了舟船也会害怕。

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擅长潜水的人请教了怎样潜水的方法,按照他们说的经验,依据这些潜水高手的讲解而到河里去试着游水,却没有不淹死的。

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切身在实践中体验,而只是妄想不去学习而一心致力于强求道的,其实都象北方人学潜水一样,是强求不来的。

过去国家以诗赋考试录取士人,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学习儒家、墨家还兼及名家、法家,所学繁杂,而不崇尚儒家之道;

现在用经义考试录取士人,以经学择取人才,读书人只知道追求儒道强求义理,而不肯踏踏实实专心地学。

渤海人吴彦律,是位实实在在立志勤学的人,正要到京城,礼部应试,因此,我写了这篇《日喻》以勉励他。

【赏析】

《日喻》两则故事:

一是盲人扣盘扪烛,

二是北方人学游泳,

两者相辅组成,层层递进。

日喻:关于太阳的比喻。

子夏:孔子弟子

渤海:唐代郡名,在今山东滨县一代。

眇:miao,盲。

籥 : 古代用竹子制成的乐器,三孔,像笛,比笛子短。

苏轼本人在《苏氏传》(卷一)中也说:有些人没有看见过实物,旁人用另一种实物作比喻来开导他,那已不是原来的实物了。比喻越多,将使那人的迷惑越深。

没有直接体验和亲身实践,是无法全面认识世界的。

1078年,苏轼时任徐州知州,作《日喻》。《日喻》是一篇善于用形象比喻的议论文。该文大意为:以一个盲人识日的生动事例来作比喻,说明要亲自观察,不要以耳代目,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写作上用比喻导入正题,指出“道之难见也甚于日”,阐明盲人识日的道理:因辗转“相之”,谬之千里,结果闹出笑话,非常形象地说明缺乏实践经验,无切身感受,只从别人那里转述第二手材料,就不可避免地得出盲目的结论,强调了深入实地调查,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勉励人们要脚踏实地的求学论道。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日喻《苏轼文集》、日喻《东坡全集》,盲人扣盘扪烛、北方人学游泳发布于2024-03-06 18:4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