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尾狐

《郁离子?鲁般篇》

【原文】

青丘之山,九尾之狐居焉。

将作妖,求髑髅而戴之,以拜北斗而徼福于上帝

遂往造共工之台以临九丘,九丘十薮之狐毕集,登羽山而人舞焉。

有老狈见而谓之曰:“若之所戴者死人之髑髅也。人死肉腐而为泥,枯骨存焉,是为髑髅。髑髅之无知,与瓦砾无异,而其腥秽瓦砾之所不有。不可戴也。吾闻好馨而悦明德,腥臊秽恶不可闻也,而况敢以渎上帝。帝怒不可犯也,弗悔,若必受烈祸。”

行未至阏伯之墟,猎人邀而伐之,攒弩以射其戴髑髅者。

九尾之狐死,聚群狐而焚之,沮三百仞,三年而臰乃熄。

【今译】

(注:九尾狐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常用来象征祥瑞。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编纂的《山海经》,而后传至汉字文化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国家

《山海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青丘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声音与婴儿啼哭相似,能吃人;人吃了它的肉能不中妖邪毒气。

“九尾狐”其形象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九尾”,传说世平则出为瑞也。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动物形象,具有复杂的文化内涵,总是和神秘文化联系在一起。

在众多的兽类形象中,九尾狐形象的特征是鲜明的,社会覆面也极为广阔,一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但是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而早期也有吃人的凶恶形象。)

青丘山,山中有一只九尾狐狸居住在这里。

这九尾狐将要兴妖作怪,便找了一个髑髅戴在头上作装饰, 向北斗星朝拜,想求得天帝赐福

接着筑了一座共工台,高踞在群山之上,把各山各湖的狐狸都召集来。

然后登上羽山,像人一样舞蹈。

有一只老狈警告它说:“你所戴的不过是死人的黏髅啊,人死以后,肉腐烂化为泥土,只留下枯骨,这便是骷髅。骷髅是完全无知无觉的,与瓦片碎石无异;但骷髅又腥又脏,连瓦片碎石也不如啊,你不可以把它戴在头上。我听说鬼神喜好馨香而欣悦明德;厌恶腥臊,不喜欢秽恶,你不能用以此腥臊污秽的骷髅来亵渎天帝!天帝是不可随便触犯的。如果不改悔,你一定要遭受大祸。”

九尾狐没有听老狈的话,仍旧头上戴着骷髅到处跑。

它还没有走到阏伯山,便遭到了猎人们的拦击。

猎人们一齐用劲弩发利箭,朝着它集中射击,九尾狐便终于一命呜呼了。

九尾狐死了,把各山各湖的群狐聚集起来焚烧,堆积如山有三百仞之高,三年才燃尽。

【赏析】

这则寓言是讽刺那种乔妆打扮而飞扬跋扈,胡作非为的人。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九尾狐《郁离子.鲁般篇》发布于2024-03-06 18:54: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