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反为祸

贾谊《新书.春秋

宋康王时,有雀生鹯于城之陬。

使史占之,曰:“小而生大,必伯于天下。”

康王大喜。

于是灭滕伐诸侯,取淮北之城,

乃愈自信,欲霸之亟成。

故射天笞地,伐社稷而焚之,曰威服天地

骂国老之谏者为无头之棺,以视有勇;

剖伛者之背,斮朝涉之胫,国之大骇。

齐王闻而伐之,民散城不守。

王乃逃于兒侯之馆,遂得而死。

故见祥而为不可,祥反为祸。

【今译】

宋康王在位时,有一只小雀鸟在城角下生下了一只大鹯。

宋康王让太史占卜这件事,占卜人说:“小雀却能生出大鸟,预示宋一定能称霸于天下。”

康王非常高兴。

于是,起兵灭亡滕国,讨伐其它诸侯,夺取了淮北的城池,康王就愈发自信满满起来,骄傲得不要不要的,恨不得马上就雄霸天下,想迅速称霸。

于是,射天击地,砍烧社稷,说是要威胁、征服天地鬼神;

骂那些进谏、规劝的国老是无头棺木,用以显示、显耀自己的勇敢;

又剖开驼背人的脊背,砍断冬天早晨涉水过河人的小腿。

国人感到惊恐万分,无比恐惧。

齐王听说这些情况后就攻打宋国,宋国的民众都纷纷离散,城池无人肯把守,而被轻而举地攻破。

宋康王于是逃亡到兒侯居住的地方,最终被抓获而死。

所以说,出现了好的征兆却胡作非为,祥反而会变成灾祸。

【赏析】

“见祥而为不可,祥反为祸。”

出现好的征兆却胡作非为,吉祥反而会变成灾祸。

故事说明:

好坏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好坏可以发生转化、转变,关键在于人的作为。

【注】

贾谊

贾谊 —— 公元前200 ~ 前168年,

?西汉政治家,文学家。

洛阳(今属河南)人。

18岁时,就以博学能文而闻名于郡中。

文帝即位后,任为博士,掌文献典籍

后擢升为太中大夫,朝廷上许多法令、制度的制定,都由他主持。

后受权贵排挤,迁为长沙王太傅。赴长沙途中路过湘水,作《吊屈原赋》,借以抒发内心的悲愤。

文帝七年(前175年),被召回长安,任梁怀王的太傅。后来梁怀王骑马时摔死,贾谊自认失职,经常悲泣自责,不久死去。

贾谊的代表作品,政论文有《过秦论》,《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和《论积贮疏》等;赋有《吊屈原赋》和《鹏?鸟赋》等。

贾谊去世

前168年(汉文帝十二年),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贾谊去世。(三十三岁)

贾谊,洛阳人,18岁时即以博学善文而著称当地。

20多岁时,被文帝召为博士,因为策对颇得文帝的欣赏,被超迁为太中大夫。

贾谊对历史和现实有着卓越的见识,文笔又好,他早年所写的《过秦论》,不仅是分析秦朝灭亡的经典范例,也是流传千古的绝妙文章。

前178年,贾谊写出《论积贮疏》,强调加强农业生产,增加国库积存,是立国的根本,并建议汉文帝将天下的末枝、游食之民固定在农田之中,在增加农业生产人口的同时,也稳定了社会秩序。

汉文帝接受了贾谊的建议,还准备给他公爵之位,但大臣们都反对说,贾谊年纪太轻,经验缺乏,只想着掌权,恐怕要生出种种祸患。

文帝本人也倾向于保守思想,经大臣们这么一说,对贾谊倾向于改革的观念也发生了顾忌,就开始疏远贾谊,并在176年把他派到外地,任长沙王太傅。失意惆怅的贾谊,在去长沙途中,路过湘江,就写了《吊屈原赋》,抒发自己的政治思想不能实现的忧虑。

前175年,文帝废除盗铸钱令,允许民间自行铸钱。

贾谊上疏劝谏,认为此举有害无益,会使朝廷穷而奸民富。

前174年,贾谊又上疏《治安策》,建议削弱诸侯的势力,使他们不会因为羽翼丰满而生异心。

汉文帝没有采纳贾谊的建议,但还是很欣赏他的才能,就把他从长沙郡调回,任少子梁怀王的太傅。

后梁怀王坠马而亡,贾谊自责之余十分伤心,常常哭泣,在33岁时就在郁闷中去世了。

贾谊生活在一个社会新旧矛盾交织的时代。

他认为,汉初的休养生息的政策正在过时,应该乘着国势上升之机,进行一些必要的社会改革。

但是,掌握朝廷实权的老臣们却更喜欢墨守陈规。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祥反为祸,贾谊《新书.春秋》“见祥而为不可,祥反为祸。”出现了好的征兆,却胡作非为,吉祥反而会…好坏可以转化,“贾谊去世”发布于2024-03-06 19:06: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