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海县杨广镇杨广村,有一座饱经风霜的宗祠。远远望去,虽然华光不再,但它所承载的家族记忆和历史风云却从未流逝。漫步其中,浓重的家族文化气息让人沉浸其中,难以忘怀。据了解,张氏宗祠始建于明朝清朝初年曾经重修。如今,在宗祠内的一根横梁上,留有墨迹,写着康熙年间重修的时间。

曾经做过学堂祠堂

昔日的古戏台


季秋时节,记者来到杨广村,随当地八十岁的老人王永坤来到张氏宗祠。进门后发现两边为对称式建筑,均是两层土木结构的走廊式建筑,一字排开。可惜的是右边保存完好,左边房屋已倒,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折回身来看,刚刚进门的右侧原来是一个历经百年风雨的古戏台。

宗祠坐西向东,为一进二院布局,由前殿(古戏台)、中殿、大殿、两厢及躲间组成,占地面积1980.2平方米;前殿为古戏台,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戏台面对宗祠,面阔三间,平面呈凸字形,单檐歇山顶,与副台连为一体。戏台出檐较大,前后檐均设三踩雕花斗拱,后檐明间设青石雕须弥座,置石狮一对,梁架、檐枋、斗拱等处施以木雕。台基压檐石采用浮雕工艺,雕有花鸟图案,做工细致。石柱上刻有一幅精彩的对联:“书凤诰依然经历文章,象板莺笙自是弦歌雅韵。”台前有面积较大的空地,便于民众看戏听曲,该戏台曾于2009年维修。

再往前走,穿过空空落落的中殿,即是宗祠里最为辉煌的大殿。大门上方有“百忍家风”的大匾,显示着数百年张氏一族一直遵守奉行的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宗祠里供奉着当初来到杨广的张家三位先祖灵位,中间的则是当初第一个从南京来到通海的“明洪武入滇处士始祖张公讳海之位”,两边分别放着“明皇故二世祖张公讳贤之神位”和“明皇故三世祖张公讳之神位”。

1949年前,当地学堂开办在张氏宗祠里。1950年后,新的区政府成立,祠堂收归国有,变为粮仓。直至上世纪80年代,因为场地有限,粮仓才搬了出去。之后,张氏后人一直在管理祠堂。尽管张家人在管理时对宗祠内的建筑进行了一定的修缮,但因岁月流逝和风雨侵蚀而破损严重,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光彩。所幸的是,2009年12月,张氏宗祠成为通海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正勉艰辛编修《张氏家谱

宗祠大殿


张氏宗祠是张氏族人的情感归宿,而1993年编修的《张氏家谱》则记载了张氏族人数百年的家族历史。

过去,杨广最大的几个家族被叫做“五王四赵三张”,说明张氏一族历史悠久、影响深广。编修《张氏家谱》的张正勉老人,今年95岁了,他告诉记者:“在他记忆中,过去管理宗祠的人叫张保珊。民国十五年的时候,土匪攻打杨广时,把张家的历史资料一把火烧了,从而导致任何有关张氏族人的书面文字都没有了。”

一个家族不能没有传承,不能没有一本像样的家谱。张正勉决定重新修订《张氏家谱》,让张氏家族的光荣历史绵延下去。之前,虽然有的张氏后人曾经向张正勉说,张家的记载什么都没有,怎么办,你能不能写一点?那时张正勉觉得这是关乎整个家族的事情,一直不敢动笔。他自己觉得,从文化水平来说,比自己高的人多的是,如有的是老师,有的是政府里的领导,但大家认为就他最适合,并指名姓要他来完成《张氏家谱》。他想,毕竟自己也动过撰写的念头,于是默默写作,笔耕不辍。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查资料、登坟山、寻碑记、详考证,于1993年撰写完《张氏家谱》。

在撰写过程中,他感觉到目前张家的字派十分混乱,于是与族人商量,理出一个清晰而合理的字派来。他多方寻找有用的书籍和史料,查阅《通海县志》,根据历代张氏碑文中有关字派的记载,从始祖张海一直编到自己这一代,刚好是二十代。随后,他用尽苦心,续写了百代字派。如此一来,前后加起来一共是一百二十代的字派。仅仅是字派这一关,他前后花了半年多时间,可谓是费尽了移山心力。《张氏家谱》校订完稿后,张老把《张氏家谱》印发给族人。可是,二十多年过去,由于大部分人保管不当、搬迁等情况,现在要找一本《张氏家谱》很难找到。还好,记者在书法老人王永坤的家里见到了这本薄薄的、已经发黄的《张氏家谱》。从《张氏家谱》来看,数百年来,张氏先人曾经出过十多个进士、举人及秀才。

牵挂群众的张盾书记

在张氏宗祠的一面墙上,嵌有一块张盾烈士的碑记。起初记者以为张盾是杨广的张氏后人,读碑方知,张盾原名张儒珍,一九二三年出生于河北省朿鹿县周家营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谦虚、朴实、平近人,对人民群众牵肠挂肚、尽心尽责,是中共通海县委第一任书记,却在1950年7月底,在通海县杨广区指导征粮工作时,惨遭土匪杀害,牺牲时年仅28岁。

1938年,16岁的张盾参加了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调西南服务团,随军南下。1950年3月任中共通海县委书记,开展解放区的征粮、剿匪工作。当时的通海县城还有一些残留匪寇,他们烧杀抢夺,无恶不作,严重威胁通海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剿匪工作首当其冲。

从1950年3月底开始,张盾组织了100余人的剿匪部队到通海各区搜剿土匪,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匪窝。在这期间,猖狂的土匪还集结起来发动了一次暴动,张盾立马带人进行反击,很快平息了土匪暴乱,受到人民群众赞誉。可惜好景不长,7月31日,张盾到杨广区指导征粮工作时,被乔装进入区政府的土匪残忍杀害,壮烈牺牲,年仅28岁。张盾牺牲后,通海县人民政府为其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引来数万群众前来送行。张盾任通海县委书记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为整个通海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斗转星移,岁月变迁。如今岁月的青苔已经在宗祠的台阶上安然睡下,墙角的野草在秋风中摇曳,剥落的墙体像是历史留下的痕迹。特别是《张氏家谱》的重新编写为整个家族填补了空白,张盾的牺牲为这里增添了无上的英雄光彩,他的英勇事迹不仅仅被描述在碑文里,而且永远镌刻在人民的心里。张氏宗祠留给世人的虽已是一副沧桑的面容,但它一直威严地矗立在那里,承载着张家人的浓浓乡情。


注:转发分享,传播中华孝道宗祠文化,功德无量!!!平台整理自玉溪日报,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投稿、合作、建议等可后台回复“传统文化”添加本站编辑。

胡氏宗祠、张氏宗祠、龙川胡氏宗祠、吴氏宗祠、转发分享,传播中华孝道宗祠文化,功德无量!!!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饱经风霜的张氏宗祠发布于2023-03-04 22: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