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实战

《序卦传》说:“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震即是动,艮则是止。所以震卦之后次以艮卦。艮即是止,而卦名艮不名止,是因为艮除止义之外还有山之象,有安重坚实之意。这是止义不能包括的。又,艮一阳居二阴之上。阴性静,二阴在下静止不动。阳性动,但是一阳既已至于上,则性动也不能动了。下静上止,故为艮。艮止,畜亦止。艮止与畜止有所不同,艮止是自我安止,畜止乃外力制止。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艮的意义是止,止可以无咎,但有一定的条件,不是任何情况下的止都可以无咎。“艮其背”方可无咎。“艮其背”是说止应当止在恰当的地方,止其所当止,止得其所。说止的场合要恰当,实际上也包括止的时机问题在内了。为什么取“背”为象说明止其所当止之意呢?因为“背”是人体中唯一止而不动且又自身不得见的部位,是最理想的止处,其他任何部位都不兼有这两个条件。“不获其身”就是进一步强调这种相背不见之象的。止于其背,连自身的身体都不获见,说明背的相当严重。“行其庭,不见其人"就是进一步强调峙而不应,互不相与这种相背不见之象的。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艮之于脚趾。脚趾居人体最下,人动趾先动,趾动是人动之始。人事之止不外乎两种情况:止于行,即应当做的事坚持做;止于止,即不应当做的事坚持不做。什么事当做,开始就要做;什么事不当做开始就不做。如此方可无咎。初六艮其趾,是能够止于始,因而得无咎的。但是初六阴柔之才,止于始后是否能止于终还是问题,所以要求它"利永贞",常久坚持,贞固到底,切勿半途而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六二居中得正,是懂得并且掌握止之道的;什么事情应当坚持做,什么事情不应当坚持做,它是明白的,然而它在下位,行动要受卦之主九三的制约,没有自行其是的便利,故有”艮其腓”之象。腓是腿肚,腿肚自己不能动要随股之动而动。九三虽为一卦之主,是主乎止的。但它刚而失中,且居下体之上,自己既不晓得止道之宜,又不肯降而下求于六二。六二虽有中正之德,也得不到它的信从。结果六二“不拯其随” 。拯救不了九三的错误主张,只好违心地随着九三的意见去做,表面上委曲妥帖,内心自然是不快的。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九三以刚居刚,正而不中,而且处在下体之极,上下之际,它对于止道的实质,对于止道的根本精神,是不理解不掌握的。止道贵时,一件事情是坚持地做还是坚持地不做,顺依据时间的变化,灵活掌握。有进有退。彼时当坚持地做,就坚持地做,此时坚持地不做,就坚持地不做,一切依时间条件为转移。九三则不然,它把止的问题看得很死,很确定,很绝对。它止在一件事情,一个问题上,就一止到底,不再变化。九三这种态度,如果用人体部位做比喻,就叫做“艮其限”。限,人体上体与下体交际的地方,即腰胯,止于腰胯这个部位,等于把上下体隔断,使不相从属,不相通融。“列其夤"是”艮其限”的引申和补充。列,裂,绝。夤,是连接上下体的东西。把夤裂绝了,人体讲分离为二。“厉薰心"说明“艮其限"的后果严重。危厉烧灼其心。九三过刚不中,处在止的时代,以为欲止就求绝对的止,欲静就求绝对的静,不知道动静行止应随时,一味固执地求静,结果反招致危厉烧灼其心,使之坐卧不得静。
六四,艮其身,无咎。
六四虽亦无中德,但以阴居阴,纯是静体,在止的时代能够做到心静身安,行止以时,情况要比九三艮其限为好,故云“艮其身,无咎”。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辅即口。六五居上位,与口的位置相当。“艮其辅”,是止之于口。止之于口,不是缄默不言,是时当言则言,时不当言则不言。时当言而言而有序,先后缓急中节不乱。六五以阴居阳位,位不正,是以本有悔,但是六五居中而有中德,能“艮其辅,言有序”,所以有悔悔亦亡。
上九,敦艮,吉。
敦,厚,笃实。一般来说,卦发展到上的时候,事情已至于极点,该往反面转化了,而艮上九却不过而为敦,止不但未变,反而止的更加敦厚笃实了。于初六艮其趾对照看,艮其趾无咎,而敦艮吉,可知艮卦强调善始,更强调善终。犹如一个人止于善重要,而难能一辈子到死都止于善。九三位当上下体之交,在时不可止的时候止,故危厉。上九在全卦之终,在时当止跌时候止,故吉。又,艮卦上体为艮,艮为山,山乃土地之突起,比土更有厚象,故艮上九曰敦艮吉。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白话文解读《艮为山》卦(52)发布于2024-05-05 12: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