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六月中。解见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大 暑 避 暑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完全在三伏中,湿气又重,所以俗话说“伏天无君子”、“大暑龌龊热,伏天拉他人。”即在大暑这种“上蒸下煮”的时节,还能做到衣衫服饰的整洁,保持风度和礼数是很难的。


避暑,是暑天的永恒主题。


暑气最重的中午,尽量不要外出,如果要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暑的措施,比如可以先喝些酸梅汤、淡盐水,身边也要带水,以免中暑。


伤暑有时未必立马发作,也可能暑邪内伏,暂时无事,至秋凉气收,邪正相搏,发为寒热交作的疟证。《内经》云:“夏伤于暑,秋必痎疟”。



临水的亭榭,深山的寺庙,是古人避暑的首选。但就算有风送荷来,终究是“荷花入暮犹愁热”(杨万里《暑热游荷花池》),纵然“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犹不敌“炎蒸乃如许”(曾几《大暑》)。即便环境幽静,无人烦扰,欲静心凉身也是大需功夫的。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白居


另外,不仅是炎热,暑多挟湿,在湿热的气候下,浊物产生浊气,弥漫在空气中。我们要尽量远离垃圾桶、下水口等污浊场所。我们也可以通过熏香抵御这种湿热浊气。


大 暑 三 候


初候,腐草为萤



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腐草指的是水边的草或烂竹根,萤火虫卵多产于此。因为大暑的湿热之气盛,萤火虫大量卵化而出。


古人认为,萤火虫秉火气而生,故能照明。大暑是至阳至明的节气,纵然是幽阴微小之物,也化为明亮的小虫子,点缀着夏夜。


二候,土润溽暑



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土气湿润,天炎故蒸郁而为暑湿。俗称“龌龊热”,形容在此闷热的天气下,人们身上黏腻难耐的感受。


五运六气来看,大暑节气开始就进入主气为“太阴湿土”的四之气了。四之气包含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四个节气,都是湿气比较重的(白露是湿到燥的过渡)。


三候,大雨时行



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此时常下雷雨,而且是那种酣畅淋漓的倾盆大雨。如果暴雨下的时间短,反而会加重闷热感,如果暴雨下的时间长,就具有退暑热的作用。


农谚云:“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炎炎夏日,土壤的水分蒸发也快,所以大雨是有利于农作物的。不怕暑天下雨,最怕暑天是旱季。


善 用 空 调



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一时虽快,风入腠里,其患最深。

——《琐碎录


夏勿露卧,令人皮肤成癣,或作面风。

——《遵生八笺》


夏天再热,也不宜裸睡,尤其不能露天裸睡。


夏日入眠之际,是人体抵御外邪最弱的时候。一是天热毛孔打开,二是寐时卫阳入里,等于城门大开,守门的士兵也回家了,真真是“空城计”了。


有的人觉得开空调不好,但又热得睡不好,就开着电扇直吹,风邪直侵,以至于第二天起床会有头晕、流涕、腹泻等症状,甚者发皮肤病或脸肿,气血非常虚弱的人还可能会因此中风


睡觉时风扇直吹的危害,远甚于用空调降温。热得睡不着,宁可开空调,但室温不能太低,至少要盖条毯子,更不能让冷气直吹自己。


大多数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空调了,其实,只要能善用空调,空调也是养生的。


空调不仅可以降温,还能排湿,简直就是闷热潮湿的暑气的克星。毕竟大多数人没有“心静自然凉”那样的心境,不开空调,躁热心烦,工作、学习、睡觉都不踏实。


我们必须避免的是,过度和错误地使用空调:


  • 避免在大汗后马上入空调房,最好先把汗擦干,换上干的衣服。

  • 忌处空调出风口下。

  • 空调室温不宜过低,尤其是睡觉时,一般不低于27度,且最好再盖条薄被。

  • 公共场所的空调室温如果太低,该加衣还是得加。

  • 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夏季每天都要适量出汗。


长 夏 说 思



木火金水都有对应的四季。唯土对应的长夏,略让人陌生。古人对“长夏”一词的主流解释有三——


  • 季夏(农历六月)

  • 夏至至处暑期间

  • 四季中每季的最后18天


三种说法都有经典、医论的出处,小编认为完全可并存而无碍,都解释得通——


土的作用是化。土寄旺于四季之末,即从春到夏,从夏到秋,有一个变化或转化的过程。土为湿,而暑湿之气就在夏至至处暑这段时间内,这个时间段再缩短至小暑、大暑所在的农历六月,正是暑湿最重的日子。


无论哪种说法,大暑都在长夏的范围内。土于五脏对应脾,脾主饮食的运化;于七情对应思,思其实是情绪上的运化。想通了说明健运,想不通就是被堵住了,受阻滞了,钻牛角尖了。


《内经》云:思则气结。思考思虑过度,就会使气机阻滞,气机升降就会出问题,作为升降中枢的脾胃必受影响。


包括我们说吃饭的时候就专心吃饭,尽量不要看书、读报、想问题,就是怕多思伤脾,导致消化不良。一些大学教授用脑过度,脾胃也多不太好。如果这位教授又是批判型的,或者文人相轻,看不起别人,那就更对不起脾了。因为——


怨气也是脾的克星,爱抱怨的人,无论是嘴上怨,还是心里怨,容易在消化系统方面出问题,有的看上去就面黄肌瘦的。


其实,很多现代人的脾胃问题的根源在情志,而饮食之类的倒还在其次。我们如果能够多看社会、他人的优点,少看缺点,那是最好的补脾胃的方子了。


饮 食 养 脾



切须饮食温软,不令太饱,时饮粟米温汤、豆蔻熟水最好。

——《千金食治》


在夏天,人体的阳气在“表”,而内部脾胃的阳气也是比较虚弱的,消化能力较弱。所以,一般来说,夏天的胃口是一年中最小的。所以,夏天反而要生冷寒凉,吃些温暖的饮食。


好在季月脾旺,消化能力有所提升,所以是养脾的好时机。饮食上最好选择一些补脾胃而容易吸收的食物,一定不要给脾太大的负担。比如可以喝些小米粥,最好是小米米油(粟米温汤)。


同时,我们,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可以吃些芳香温辛之物,如白豆蔻煮水(豆蔻熟水)以振脾阳,以健脾运。


虽然为了暖胃健脾,我们要吃些辛温的,但也不能一味温热,毕竟暑天以热邪为主,清热生津还是必须的。


夏季解暑,针对暑热,我们要生津养阴,面对暑湿,我们又要祛湿。但二者有时是矛盾的,滋阴恐助湿,祛湿又恐伤阴。那么,我们如何让祛湿尽可能不伤阴,滋阴能不助湿?


饮食下肚的东西要成为有用的津,是需要阳气来化的。若阳气不足,则饮食不能化人体所需的精津,而成痰湿


如前面提到的白豆蔻煮水,是古人解暑常饮之品,芳香化湿、温脾的同时能发散郁热。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解暑并非一味地甘寒生津,必须兼顾脾胃和阳气



《遵生八笺》中记载了一个梅子酱的做法:


用黄熟梅十斤,蒸烂去核,将肉秤一下。每斤加盐三钱,加干紫苏一两,干姜丝二钱,甘草三钱,搅匀,置太阳下大晒,晒红后收起。用时,加白豆仁、檀香少许,以饴糖调匀,和水服,解暑渴最效。


生津的梅子,辅以诸如紫苏、姜、豆蔻、檀香这些性温而又行气的食材。这个非常值得今之酸梅汤借鉴,现在的不少酸梅汤配方很好喝,但喝完有时会生痰,其实就是平衡得不够。



健康养生食疗节气养生中医养生中医食疗中医疗法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养生理论,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养生学、麻衣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廿四节气大暑:祝融南来鞭火龙发布于2021-10-08 12: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