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祖师血脉论》原文与白话

后佛,只言见性。诸行无常,若不见性,妄言我得阿耨菩提,此是大罪人。十大弟子阿难多闻第一,于佛无识只学多闻,二乘外皆无识佛,识数修证,堕在因果中;是众生业报,不免生死。违背佛意,即是谤佛众生,杀却无罪过。经云:阐提人不生信心,杀却无罪过。若有信心,此人是佛位人。若不见性,即不用取次谤他良善,自赚无益。善恶历然,因果分明。

前佛后佛都只谈明心见性,诸行无常。如果不见性,妄说自己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是大罪人。佛陀十大弟子中阿难是多闻第一,但是不了解自性佛,只学了多广见闻。二乘外道也都不了解自心即佛,他们观察世间万物相法来修证,还是落入因果中;这是众生的果报,还是免不了生死,违背了真正的佛意,是误解佛法的众生,杀了这些人都没有罪过( 请小心解读理解原意) 。佛经云:无善根的人对佛法没有信心,杀了没有罪过( 请小心解读理解原意) 。如果对佛法有信心,此人必定成佛。如果没有见性,不要随便批评别人的德行是否善良,自己欺骗自己没有用。是善是恶,冥冥中自然历然在目,因果分明不差。

天堂地狱只在眼前,愚人不信,现堕黑暗地狱中,亦不觉不知,只缘业重故,所以不信。譬如无目人,不信道有光明,纵向伊说亦不信,只缘盲故,凭何辨得日光;愚人亦复如是,现今堕畜生杂类,诞在贫穷下贱,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虽受是苦,直问着亦言我今快乐,不异天堂。故知一切众生,生处为乐,亦不觉不知。如斯恶人,只缘业障重故,所以不能发信心者,不自由他也。若见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鬓发,白衣亦是佛。若不见性,剃除须发,亦是外道。

天堂地狱的报应就在眼前,但是愚痴的人不相信,连自己身处在黑暗地狱里,也不知不觉,就是因为业障太重了,所以不相信事实。好像盲人不相信世上有光明,就算告诉他,他也不相信,只因为他眼睛瞎了,无法看到日光。愚痴的人也是一样,已经转世堕入畜生杂类,或是出生贫穷下贱,过着求生不得,求死不得的日子。虽然受到痛苦的果报,但是问他时,还自我感觉良好,说自己很快乐,好像在天堂一样。所以知道一切众生,都以为他们生活的地方是快乐天堂,对于人生真正的痛苦不知不觉。像这样背负恶业的人,因为业障深重,所以对佛法真理无法生出信心。也由不得他自己。如果照见本心就是成佛,重点不是出家剃除须发,在家居士也可成佛。如果没有见性,剃除须发出家也是心外求法的外道。

问曰:白衣有妻子淫欲不除,凭何得成佛?

问:在家居士有妻子,没有断除淫欲,凭什么可以成佛呢?

答曰:只言见性,不言淫欲,只为不见性,但得见性。淫欲本来空寂,自尔断除,亦不乐着,纵有余习,不能为害。何以故?性本清净故。虽处在五蕴色身中,其性本来清净,染污不得。法身本来无受,无饥无渴,无寒热,无病,无恩爱,无眷属,无苦乐,无好恶,无短长,无强弱,本来无有一物可得;只缘执有此色身因,即有饥渴寒热瘴病等相,若不执,即一任作为。若于生死中得大自在,转一切法,与圣人通自在无碍,无处不安。若心有疑,决定透一切境界不过,不作最好,作了不免轮回生死。若见性。旃陀罗亦得成佛。

回答:成佛的关键只在见性,不谈淫欲,因为淫欲和见性无关。只要见性了,就马上知道淫欲本来空寂,自然也就断除,更不会贪乐执着,纵使还有剩余的淫欲习惯,也不会危害。为什么呢?因为自性原本清净。虽然处在五蕴色身内,但是自性本来就是清净,无法被染污。清净法身本来就不受,无饥无渴,无寒无热无病,无恩爱,无眷属,无苦乐,无好恶,无短长,无强弱,无任何一物可得。只因为执着这个色身缘故,就有了饥渴寒热瘴病等相。如果不着相,则可随顺任意作为。就于生死中得大自在,转一切法,与圣人一样神通自在无碍,到处安逸自在。如果内心有任何怀疑,绝对无法穿透任何境界,这时没有作为最好,造业了不免要生死轮回。如果明心见性,最低贱层级的人也可以成佛。

问曰:旃陀罗杀生作业,如何得成佛?

问:没有善根的人杀生造恶业,怎么能成佛呢?

答曰:只言见性,不言作业。纵作业不同,一切业拘不得。从无始旷大劫来,只为不见性,堕地狱中,所以作业轮回生死。从悟得本性,终不作业。若不见性,念佛免报不得,非论杀生命。若见性疑心顿除,杀生命亦不奈他何。

答:要成佛只论见性,不谈造业,纵使造了各种不同的业,一切的业力都无法影响见性的人。从无始旷大劫来,人们只因为没有见性,堕入地狱果报中,所以造业而轮回生死。只要悟得本性,就终止造业了。如果没有见性,念佛也不能免除业报,见性成佛的重点不在于杀生。如果见性了,所有的疑惑都顿时消除,杀生的业报也无法影响他。

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递传心印。吾今来此土,唯传顿教大乘,即心是佛,不言持戒精进苦行。乃至入水火,登于剑轮,一食长坐不卧,尽是外道有为法。若识得施为运动灵觉之性,汝即诸佛心。前佛后佛只言传心,更无别法。若识此法,凡夫一字不识亦是佛。若不识自己灵觉之性,假使身破如微尘,觅佛终不得也。

由佛陀以来二十七位祖师,都是以心传心。我现今来到中国,只有传授大乘顿教,自心就是佛,不谈持戒精进苦行,乃至神通可以入水火,身体登剑轮,或是一食长坐不卧,这些都是外道的有为生灭法。如果认识到自己平常动作和运动中的灵觉之性,你的心就等同于诸佛的心。前佛后佛只言传心,更无别法。如果知道了这个方法,一字不识的凡夫也可以成佛。如果不识自己灵觉之性,假使肉身破碎如微尘,还是找不到佛性

佛者亦名法身,亦名本心,此心无形相,无因果,无筋骨,犹如虚空,取不得;不同质碍,不同外道。此心除如来一人能会,其余众生迷人不明了。此心不离四大色身中,若离是心,即无能运动。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身是无性,因何运动?若自心动,乃至语言施为运动,见闻觉知,皆是动心动用。动是心动,动即其用。动用外无心,心外无动。

佛性又称为法身,也叫作本心。这个心没有形相,没有因果,没有筋骨,好像虚空一样,取不得,不是有形的物质,也不是外道的有为生灭法。这个本心除了佛能体会,其余的众生迷失不明白。本心没有离开色身,如果色身没有本心,就不能运动,色身本身没有知觉,好像草木瓦砾一样,色身本身没有了灵性,凭什么运动呢?如果本心动了,才会产生言语行为等等作用。所有的见闻觉知,都是心动后而起作用的。真正的动是指本心在动,而身心的活动是本心动了的作用。在身心活动外并没有其它本心可以发生活动,而本心之外也不可能产生其他的身心活动作用。

动不是心,心不是动。动本无心,心本无动。

身心活动并不是本心,本心也不是身心活动。身心活动作用中是没有包含任何心念的,本心原本就是如如不动。

动不离心,心不离动。动无心离,心无动离。动是心用,用是心动。动即心用,用即心动。

但是身心活动不能离开本心,本心的展现也不能离开身心活动。身心活动没有了,本心自然远离活动;本心如如不动,自然也不会产生任何身心活动。身心活动是本心的作用,作用是因为本心动念了。只要有活动就是本心作用,只要心有作用了就表示有起心动念

不动不用,用体本空。空本无动,动用同心,心本无动。

没有活动就没有作用,作用的本体本心原本就是空寂的。空寂中本来就没有任何活动,活动和作用都是出自本心,本心原本就是如如不动。

故经云: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笑而未曾笑,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故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见闻觉知,本自圆寂

所以佛经云:身心有活动但是本心无所动,整天身心来去但是本心未曾动过,整天身心见闻很多但是本心无所见,整天身心欢笑但是本心未曾笑,整天身心听闻但是本心未曾闻,整天身心在知觉而本心未曾知,整天身心欢喜而本心未曾喜,整天身心在行动但是本心未曾行,整天身心安住而本心未曾住。所以菩萨璎珞本业经说:究竟之真理,用尽言语仍然无法形容,用尽所有心念也仍然不可思量。所有的见闻觉知,本来就是圆满寂静的。

乃至嗔喜痛痒何异木人,只缘推寻痛痒不可得。故经云: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不但嗔堕地狱,喜即生天。若知嗔喜性空,但不执即业脱。若不见性,讲经决无凭,说亦无尽。略标邪正如是。不及一二也。

乃至于嗔恨喜乐痛苦搔痒等等感觉和木头人其实没什么不同,因为推寻痛痒不可得。所以佛经说: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不但嗔恨心会堕地狱,欢喜心会生天界。如果知道嗔恨欢喜的本性空寂,但是不执着于嗔恨欢喜,就可以解脱业力。如果不见性,讲经说法绝对没有根据。说了这些法理还是没有说尽,只是大略指出邪法正法的内容,内容还不到全部的一二成。

颂曰:

心心心,难可寻

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偈曰:

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达摩祖师血脉论(原文和译文)发布于2024-01-28 16:27: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