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发光 你就是太阳?
          ——对仙的最简诠释 放生仪轨放生功德放生的好处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吓!这一种人没有见过!不过满地都是。他说这种人是什么?他走的是大乘,乘的什么?天地的正气这个气字是我们加上的啊!庄子没有讲这个气字。

 

“乘天地之正”,什么是天地之正呢?照宗话说,那就要参了,什么叫正?我们坐着也很正啊!并不歪啊!我们也算乘天地之正吗?这个正是什么东西?勉强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叫浩然之气,那算是天地之正气。他说这一类人也不要飞,也不去作怪,普普通通乘这个天地的正气。“而御六气之辩”,这六种气有两种说话,一种是中国医学的说法,风、寒、热、湿、燥、火。另一种说话与《经》的十二辟有关。一年十二个月,六个月阴,六个月阳,是由乾、坤两卦变化的。一年十二个月,五天是一候,三个候是一气,六个候是一节,所以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节气变化都不同,影响我们的生命

 

我们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受这个空气、大地、天地的环境影响。天有阴、阳、风、雨、晦、明六气,所以人有生、老、病、死。如果有一种修养的人,懂得了修行,可以达到一种不再受物理世界支配的境界,反而能支配物理世界。所以“而御六气之辩”,是说可以适应天地间六气的变化,气候什么时候变化,他看得很清楚,这个物理世界起什么变化,他的身心都有准备,因为他有一套修养工夫,不受物理世界的侵害。但是本身首先要养成正气,他说这一类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驾御就是不受物理世界的影响,反而能把握了物理世界,他的生命就有这样伟大!

 

“以游无穷者”,他活在世界上很好玩,一切在游戏三昧中,什么都是好玩的,什么也都是玩,优哉游哉,那才是真的游了。游什么呢?游到无穷。因为无量无边的空间时间不能控制他,他已经超越了物质世界。“彼且恶乎待哉!”人生到达这个样子,这个生命,已经自己升华到这样一个境界,才是绝对超然而独立。“恶乎!待哉!”没有相对的。这等于佛家那个教主释迦牟尼佛生下来所讲的两句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是绝对的。释迦并不是讲这个普通的“我”啊!他讲的是我们生命中那个超然独立的我,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我。庄子呢?另外一个说法,“恶乎待哉!”绝对不要相对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个物质世界宇宙之间,一切都是相对的,人要超越这个宇宙,才是达到了那个真正的绝对。

 

《庄子諵譁》(东方出版社)

------------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大家都有的,是人人都可以养的,但是懂得的人很少。孟子则不但养气,而且还很善于养“浩然之气”。“浩”是表示浩大、充满、浩渺空泛等含义的形容词。最重要的是这个“养”字,不是“炼”,这个“养”字用得太好了,太妙了。这是要特别注意的重心所在。

 

公孙丑又问: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说:这就很难讲了。孟子这里“难言也”三个字的含义,和释迦牟尼佛所讲“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的意义差不多。并不是孟子养气不行,也不是他不善于辞令,而是“浩然之气”真的很难讲。我们知天地间的确有些事是所谓“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硬是无法用言语文字来表达的。虽然如此,孟子还是讲了,因为身为老师的责任就在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有问题提出来,还是要教他的。所以他告诉公孙丑说:这浩然之气浩大无比,是阳明之气,强而有力,是不可动摇变更的,是光明而且生机活泼的。如以佛学术语来说,便是无量无边、圆明清净的。当然,孟子时代佛学还没有传人中国,我们只是用比喻来说明而已。孟子只讲气,这气是至大至刚的,是他所善养的“浩然之气”的原则和定义。

 

他又讲到养气的方法,是要“直养”。难道说不能横着养,也不能躺下来养吗?当然不是这样解释。所谓“直养”,要连着下面“无害”一起来读,就是如同我们抚育小孩,要顺着他心理、生理自然生长发育的情况去栽培他、养育他。既不能奶粉不足,也不可钙片太多。如果营养不足或营养过量,都是会出毛病的。

 

到底怎么直养?我们用禅宗一个故事来作个比拟。据说五台山下有一个老太婆,是一位居士,她已经悟了道。当时,有些去五台山的禅宗和尚向这位老太婆问去五台山的路径,她老是说:“蓦直去!”现代语就是一直地去!或笔直走!而且只答这一句,其他的话就不讲了。于是有人把这个老太婆的这句话告诉了大禅师赵州和尚,说这个老太婆好像是悟了道。赵州和尚不大相信,自己去了,见到老太婆问:去五台山怎么走?老太婆仍然是“蓦直去”三个字。这下子赵州和尚便认为这老太婆真的悟了道。“台山路,蓦直去”成了有名的禅宗公案之一。这个道理,就是孟子的“直养而无害”的大原则。这一段话,不只是养气,而且还是养生的方法。所有做工夫,不论心性法门或是炼气法门,孟子这个“养”字,用得实在太妙了,好到极点。“养”字很自然,就如养小孩那样养,饿了喂奶,小便了换尿布,就是如此养,孩子自然会长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成的。

 

孟子所说的气,并不是物质世界的气,不是空气的气,即使勉强以空气的气来研究,则要借用佛家的理论作解释了。佛家对于空气不叫气,叫做风,是四大——地、水、火、风之一。佛家在《楞严经》里提到风大和本体关系为“风性无体,动静不常”,又说“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这和孟子说的“则塞于天地之间”,简直看不出有什么两样。孟子所说的也就是由形而下的气归到形而上的本体,一方面是动态的,一方面是静态的。静态方面,和心念合而为一,心静到极点,气也充满到极点。所以打坐做工夫可以祛病延年,心念空一分,气就多充满一分,心念全空,气则充满了,这就是“浩然之气”。在动态方面,这“浩然之气”是至大至刚的,发挥作用出来,就是配合不动心的大勇、大智、大仁。对于仁、义、礼、智、信的真理认清和确定之后,绝不动摇,甚至牺牲生命也绝不改变。

 

在养气方法上,另一个比较抽象的原则,就是“气”要配合“义”和“道”。“义”是义理,“道”可指形而上的道理,同时也可比为形而下的道路,轨道的道,也就是要有方法,不能出轨假如不是配合义和道,这气就“傻”了,养不成了,无法充塞于天地之间了。孟子再深入一层说:这气是“集义所生”,把一切“义理”(原理)都透彻、明白了,并彻底做到以后,才能养成这股浩然之气。并不是自己本身只讲做工夫,对一切义理没有彻底了解和体认,只从传说的道理中因袭套用附会、生拉硬扯就可以得到的。而且,尽管借用别人正确的义理,可是如果自己没有亲身实践,也是不行的。这等于佛家讲修行,先要明理,然后再行修定。

 

而且,心与气是相连的,心理上如果觉得不对的时候,有罪恶感的时候,或者感觉难过的时候,气就消弱,不能起作用了。做小偷的人,他一偷再偷,习惯了,坐牢出来还是偷,看起来好像一点不气馁;可是他在行窃时,只要附近有一点声响、有一个影子,他还是会害怕气虚的。这就是做不善不义的事时气自然会馁的最简单的道理。

 

“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我们身体里面本来就充满了气,并不是由两个鼻孔吸进体内的空气才是气。身体活着的时候,内部充满了气,气是哪里来的?是意志心力合一的动元。“夫志至焉,气次焉”,气是怎么行动的呢?孟子认为心理可以影响生理,生理也可以影响心理,但是他强调以心理为主。“志至焉”,就是心理为主,“气次焉”,气是辅助心理而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心理上想到害怕时会出冷汗,这就是心理影响到生理。志怯则气虚,想到自己丢人的事,脸就红了,就是元气虚了。志一消,气就差了,想到要开刀,脸色就变了。有“恐癌”的心理病,人就先瘦下去了,所以气是志的附属品。产生气的原动力,则是意志。

 

“持其志,无暴其气”,真正的修养,还是从内心,也就是从心理、意志的专一着手,然后使气慢慢地归元充满。这个时候,你的心理、生理,两者自然协调、融合,对事情的处理,待人处世之间,自有无比的镇定、勇气和决心,当然可以把事情处理得很好。

 

我常说,对于孔孟形而上的道与形而下的用,尤其对于孟子的“浩然之气”了解得最为深刻、在行为上表现得最彻底的,南宋末代的文天祥要算是第一人。他那首名垂千古的《正气歌》对浩然之气有很精彩的发挥,不但说出了孔孟的心法,更把佛家道家的精也表现出来了。宋朝自有理学创宗以来,修养最成功的结晶人物可以说就是文天祥了。他是中国理学家的光荣,他的学问修养是宋明理学的精神所在。历来解释《孟子》的浩然之气,对“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解释得最好的,我认为就是文天祥《正气歌》的头一段,最为扼要精简。《正气歌》后面几段当然也好,不过我们暂时不讨论。文天祥的学术思想,把宋明理学家们有时自相矛盾的“心气二元”直截了当统一成为“心气一元”。他认为宇宙生命的根本来源就在于气。这个气不是指我们呼吸之气的气,这个“气”字只是个代名词,一个代号而已。

 

《正气歌》一开头便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我们要注意这个“杂”字,“杂”就是“丛”的意思。古人学问著作都有所根据,哪怕是作首诗、填个词,他们用字都有所依据。这里“杂”字是由《易经》的观念变化而来,《易经》认为宇宙万有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我们要注意啊!错综复杂并不是说它乱,而是说条理很严谨,彼此之间都有层层的关联。我们平常一听到错综复杂,就想到是乱,这是后世以讹传讹的错误。所以文天祥在《正气歌》里说“杂然赋流形”,万物都由气的变化而来。形而下的万有就是形而上的本体功能的投影,叫做“正气”,把儒家、佛家、道家的最高哲理都包括进去了。

 

他又接着说“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他把宇宙分为两层,这也是仿照《易经》“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观念而来。他把气也分为两种,一种阴气,一种阳气。我们不要一看到“阴阳”就觉得很玄奥,其实“阴阳”就好比我们现在数学上加和减的代号。由阴阳二气的变化,就形成了我们这个物理世界。“下则为河岳”,气之重浊者,也就是属阴的气,下凝成为形而下的地球物理世界,例如山川草木万物等。“上则为日星”,气之轻清者,也就是属阳的气,上升成为天空、日月星辰等万象。

 

下面一句他就说“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这气,对天地万物而言,总名为正气,对人而言,便叫它是浩然之气,宇宙万有乃至人类,都是它所变的。这又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在中国文化里,人占着很重要的分量,因此有所谓“天、地、人”三才的说法。人和天、地是处于平等地位的,是同样伟大的。天地也常有缺陷,并不一定圆满,而生在天地间的人,却能运用智慧来弥补天地的缺陷,辅相天地,参赞化育。往往天所赋有的特点,不是地所具备的功能;而地所赋有的特点,又不是天所具备的功能。但是人却能运用智慧就当时需要来截长补短,使天地二者沟通而调和。所以说人可以辅相天地。那么文天祥就说了“于人曰浩然”,这股正气在人的身体生命中,和在宇宙中一样,遵循二元一体的原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物理的、生理的,一部分是精神的、心理的。这股正气到了人的生命中,才叫“浩然之气”。我们如果好好修炼,培养这股与生俱来的浩然之气,就可以发挥生命的功能,和宇宙沟通,所以说“沛乎塞苍冥”。

 

整个宇宙,包括了人类,都与“正气”同体,都为“正气”所化;在人身上,则特别叫它为“浩然之气”。两个气名称不同,代表一体两用。他这几句话,对“浩然之气”解释得比什么都好,翻开宋明理学家的著作,都没有他说得干脆利落、简单明了。我们由文天祥这一杰作的发挥,对于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我”与“吾”两个字的意义也就更加清楚了。

 

那么我们要问:“文先生!既然你有浩然之气,应该不会被元朝敌人俘虏坐牢才对呀!”其实他被关起来、被杀害,也正是浩然之气的发挥。他的《正气歌》接着列举许多历史上的忠臣烈士,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以直养而无害”,义所当为,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该如何便如何,生死早就置之度外。所以文天祥的《正气歌》最后便说:“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这说明“是气所磅礴,凜烈万古存”,其中隐含的最高道理使人深思,同时也描绘出一个智者踽踽独行的心境,何其苍凉悲壮、崇高伟大!

 

重点还是上面的几句话,尤其是“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大家要注意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活着,就有这股浩然正气,这是生命本有的,只要肯下工夫,每个人都能够由博地凡夫,修养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是文天祥在苦难中体验出来的真理,他这牢狱中的三年太不简单了,他只要肯点头,元朝一定请他当宰相。他在宋朝的残破局面中,面临亡国时,到处奔走,只是个无权无势、又无富贵可享的虚位宰相。他不向元人点头服从,就只有坐在牢里,面对着牛粪马尿、苍蝇蚊虫,但他就是硬不点头。忽必烈最后一次和他谈话时,他谢谢忽必烈对他人品才华的赏识,引为知己。但是他仍不肯点头,要求忽必烈成全他。到这个时候,忽必烈虽然爱惜他,却也气极了,答应他第二天行刑。这时他才站起来,作揖拜谢忽必烈的成全。我们看,这是何等的修养!这是何等的气象!这就是“沛乎塞苍冥”的浩然之气。

 

文天祥在刚被俘的途中,曾经服毒、投水,以图自杀,都没有成功。后来遇到一位异人,传给他大光明法,他当下顿悟,已了生死,所以三年坐牢,蚊叮虫咬,但他在那里打坐,一切不在乎。所以他说只要持心正气,一切的苦难都会过去,传染病都不会上身了,当然做元朝的宰相更算不了什么。有些学佛学道的朋友常常问念什么经、什么可以消灾免难、驱邪,我说最好是念文天祥的《正气歌》。可惜大家听了都不大相信,我也无可奈何!至于后世道家的咒语,便有一个根本的咒语《金光咒》,起首就是“天地玄宗,万气本根”,也可以说是从《正气歌》中套出来的。

 

说到修心养性,“心”、“气”是一体两面的啊!常常有年轻同学要学这一套,可是年轻人学了这一套没有用,因为道理没有学通,结果都学得愣眉愣眼的,一天到晚坐在那里两眼发直,这不是变成废人了吗?这怎么叫学道呢?!“浩然之气”修炼成了,是充塞于天地之间!而他却变成充塞于愣眉愣眼之间。修心养性的道理真正明白了,是天机活泼泼的,永远是生机蓬勃的。真正懂得了“浩然之气”的道理,生命永远年轻,尽管外表的形态会老,肉体的生命会死,但是此心、此气永远青春祥和,无忧无虑。 

 

摘编自《孟子与公孙丑》(东方出版社)

------------

 

佛法传入中国前,有一位圣人,也早就提出炼气的道理,那就是孟子。他在《公孙丑篇》上的养气中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学佛者不要轻视他家,天下真理是共通的。学佛的更要清楚,大乘菩萨是以各种不同的化身,各种不同的教化示现,孟子所提的养气,是大有道理的。修安般法门者,应注意孟子的话:“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如果精神与气不能配合,想不生起妄念,绝对做不到。孟子在《尽心篇》下中,提到养气做工夫的秩序,说到由一个凡夫,做到圣人,有一个程序:“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所谓正意、正身、正言,三者都不可缺。换句话说,你处处在犯戒,一般人随便谈戒,谈何容易啊!你的心念意识,一点都没有正,随时都在造地狱种子的业,现行变成种子非常厉害啊!要特别注意。所以佛说,修持第一要正身、正意,意念专一。

 

我除了依照佛经以外,拿我几十年摸索的经验,诚恳地告诉各位,你真达到正身、正意,没有一个身体不能转化;没有病去不掉的;没有身心不会健康的。正身、正意做到了,身心两方面绝对地健康,可以返老还童因为一切唯心所造,这是真的,就是“正身”、“正意”四个字。“正意”涉及了呼吸,道家也一样,阴符经上有一句话——“禽之制在气”,这是一个重要的口诀,也就是方法。念头抓不住,会乱跑,思想不能专一,就因为你的气在散乱,气散乱,心就散乱了。

 

但气不是主体,是心的附属品,可是这个附属品很厉害,抓它不住,你的心就停不下来,等于人骑在马上,你的气就是马。西游记里,唐僧骑的那一匹马,就是代表那股气。人若骑在一匹劣马上,想叫它停住,缰绳拉得很紧,马还是乱跑,停不下来,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我们心虽想定,若气不能定,妄念怎么能停止呢?有许多人情绪不好,身体不好,其实都是气不好的缘故。思想和呼吸配合为一,叫安般守意。怎么把妄想抓住呢?只要注意呼吸,呼吸就像是一条绳子,把这一匹马拴住了以后,等于妄念被拴住了,修行便可以专一,也就可以证入“初禅”。修行的效果是一定会来的。

 

儒家说“养气”,道家说“炼气”,佛家说“修气”;儒家说“存心养性”,佛家说“明心见性”,道家说“修心炼性”。对于心性之学,非常奇怪,三家的见解都相同。修气也好,养气也好,炼气也好,怎么修?怎么炼?怎么养呢?要经常保持自己心境的宁静,所谓没有妄想,把呼吸自然之气,修养到不来不去“息”的境界,那么生命永远年轻,自己就在成长;失去了养气的境界,生命就衰老死亡

 

《如何修证佛法》《孟子与滕文公、告子》(东方出版社)

 

点击“阅读全文”,直达金刚上师微店。
 
命理百科结缘宝贝介绍 点此直达:命理百科结缘命理八字放生金刚经 

 

更多金刚上师原创文章 点此直达:命理百科往期文章(收录了金刚上师的更多精彩文章、实修方法,只要寻找,总有一种方法适合您!)

 

声      明
命理百科是放生仪轨放生功德放生的好处唯一的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关注 命理百科

 

 
 
 
一 直 在 进 行 的 活 动
 
 
 

 

经中记载 多数功德都是来世得福唯有极少一部分能得现世福报 
常见之现世功德有

 

1.孝道功德 含孝养一切老人之功德
2.慈道功德 含慈爱一切幼儿之功德
3.供养三宝 含供养一切仙佛之功德
4.放生物命 含拯救一切生灵之功德
5.葬尸施鬼 含施棺一切埋骨之功德
6.济病救伤 含救济一切病伤之功德

 

此不可多得之现世功德若能诚心多修,不需来世方见,修之迅速得福,福不唐捐有求必应,今生花报福慧具足,来世果报人天仙佛!

 

——放生仪轨放生功德放生的好处  
 
ps:1、第五轮金刚经共修,正在进行
 2、布施一份清凉药,还在继续
 3、参与放生,还在继续
 4、助印善书、经书,正在进行

 

命理百科 命理放生的功德   放生的好处
放生仪轨放生功德放生的好处家
放生的好处
法器宝贝
古画、唐卡
太岁符、平安符
等各种法器宝贝

 

修行助力加持力不可思议!

 

金刚命理百科
放生的好处
求愿缘起图、超度缘起图、济幽缘起图
幽冥公据、十万佛格等宝贝

 

修行助力加持力不可思议!

 

命理百科
放生的好处
求愿缘起图、超度缘起图、济幽缘起图
幽冥公据、十万佛格等宝贝

 

修行助力加持力不可思议!

 

 

命理百科放生仪轨放生功德放生的好处命理百科正气歌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南怀瑾老师:只要持心正气,没有身心不会健康的,传染病都不会上身了发布于2021-05-24 19: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