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派为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产生于北宋末,流传于南宋至元明。 “神霄”之名,来源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该经根据古代天有“九霄”、“九重”之说,指认其中最高一重为“神霄”。代表人物为王文卿祖师林灵素祖师。是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产生于北宋末,流传于南宋至元明。 “神霄”之名,来源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该经根据古代天有“九霄”、“九重”之说,指认其中最高一重为“神霄”。并对之作了如下的描绘:“高上神霄,去地百万。神霄之境,碧空为徒。不知碧空,是土所居。况此真土,无为无形。不有不无,万化之门。积云成霄,刚气所持。履之如绵,万钧可支。玉台千劫,宏楼八披。梵气所乘,虽高不巍。内有真土,神力固维。太一元精,世不能知。”可见神霄是指神仙所居的最高仙境,神霄道士以此名其派,盖取其高远尊贵之义。

神霄派以传习五雷法为事,谓行此法可役神,致雷雨,除害免灾。这是神霄派区别于其他道派的主要特点。其理论基础天人感应与内外合一说。谓天与我同体,人之精神与天时、阴阳五行一脉相通,此感必彼应;而其基础又在于行法者平时的内修(内丹修炼),行法者内修功行深厚,风云雷雨可随召而至。

 

现存《道法会元》中的《神霄金火天丁大法》、《金火天丁神霄三气火铃歌》、《金火于丁凤气紫书》、《金火天丁玉神解关云》、《金火天丁摄召仪》、《金火天丁阳芒炼度仪》、《金火天丁召孤仪》、《正一口牛神灵官火犀大仙考召秘法》等,均为神霄雷法著作。该派目前已无固定活动场所,传承已断。

 

道派特色

 

神霄派以传习五雷法为事,谓行此法可役鬼神,致雷雨,除害免灾。这是神霄派区别于其他道派的主要特点。其理论基础是天人感应与内外合一说。谓天与我同体,人之精神与天时、阴阳五行一脉相通,此感必彼应;而其基础又在于行法者平时的内修(内丹修炼),行法者内修功行深厚,风云雷雨可随召而至。王文卿祖师云:“斩勘五雷法者,以道为体,以法为用。内而修之,斩灭尸鬼,勘合玄机,攒簇五行,合和四象水火既济,金木交并,日炼月烹,胎脱神化,为高上之仙。外而用之,则新除妖孽,勘合雷霆,呼吸五气之精,混合五雷之将,所谓中理五气,混合百神。以我元命之神,召彼虚无之神,以我本身之气,合彼虚无之气,加之步罡诀目、秘灵符,斡动化机,若合符契。运雷霆于掌上,包天地于身中,曰旸而旸,曰雨而雨,故感应速如影响。”

 

创建早期

 

神霄派的创始人,为北宋末道士王文卿祖师。据《冲虚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语》称,王文卿祖师,字予道(或曰字述道),号冲和子,江西建昌南丰人。早年遇火师汪君于扬子江,授以飞神谒帝之道,后游清真洞天(或曰在水泽),遇一老妪(据说是电母),授以嘘呵风雨之文,再经汪真君指点,乃能役鬼神,致雷电。此后,除旱治疾,济人甚众,名闻江湖间。

?

据赵与昔《宾退录》卷一《林灵素传》载,永嘉道士林灵素祖师曾向宋徽宗推荐王文卿祖师。该《传》云:“政和六年,京师大旱,上命林灵素祖师求雨,未应。蔡京奏其妄。林灵素祖师奏请徽宗急召建昌军南丰道士王文卿祖师,谓王祖是神霄甲子之神兼雨部,与之同告上帝,可以奏效。文卿既至,执简敕水,果得雨三日。上喜,拜王祖太素大夫、凝神殿侍宸,赐号“冲虚通妙先生”。徽宗末年,王文卿祖师数以修政练兵为请,徽宗不纳,乃拂袖还南丰。高宗即位于江南,闻王祖犹在世,累遣使征召,不赴。于绍兴二十三年羽化。”

?

在神霄派创建过程中,林灵素祖师对该派亦有建树。据称,怹游西洛时,路遇一道人,姓赵,与之交游数载。一日,道人去世,遗囊中有书三册,名曰《神霄天坛玉书》,或称《五雷玉书》,写明“付与林某”。后复见赵道人,告之曰:“予乃汉797/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天师弟子赵升也。向者所受《五雷玉书》,谨而行之,不可轻泄,即日为神霄教主雷霆大判官”云云。据说该书“有神仙变化法言,兴云致雨符咒”,林灵素祖师得此书后,“豁然神悟,察见鬼神,诵咒书符,策役雷电,追摄邪魔,与人禁治疾苦,立见功验。”政和六年,因徐知常引荐,被徽宗召见。为了迎合徽宗私意,大言曰:“天有九霄,而神霄为最高,其治曰府。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长子,号长生大帝,陛下是也。”

 

徽宗大喜,诏将福宁殿东所建之玉清和阳宫,改名玉清神霄宫,诸州之天宁观改名神霄玉清万寿宫,中祀长生大帝君、青华大帝君像。由是神霄派声势益盛。

 

祖天师第三十代孙张继先祖师亦对创建神霄派有贡献。张宇初天师《道门十规》称:“神霄自汪、王二师而下,则有张、李、陈、白、萨、潘、杨、唐、莫诸师,恢弘犹至。”其中的张,即指张继先祖师。张继先祖师撰有《明真破妄章颂》,以阐发雷法理论。

?

神霄派教源出于神霄玉清真王,或玉清圣境元始法王,火师汪真君则为阐教之祖师。王文卿之法术即为火师汪真君亲传。

 

但火师汪真君何许人也?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五《火师汪真君传》载,汪真君,名子华,字时美。唐玄宗开元二年生于蔡州汝阳县(今属河南)。年四十,而三举不第,乃弃儒学道,与颜真卿同师白云先生李约,再师赤城先生司马承祯真人。后遇安山之乱,弃家南游,住南岳祝融峰下修道,九年不出山。再遇紫虚元君幸南岳,授以至道。再修二十八年,丹成道备,于德宗贞元五年飞升。

 

以上这段记述,并非无根之谈。另有北宋高道朱执中真人的自述为证。朱执中真人为北宋时道教的上清三景法师,名惟一,故里不详。“幼膺簪裳,妙传星学,游于江湖间,就参道法。至于名山灵洞,尤喜游览。一日到青城山,念念欲一至思真洞一观而无暇时,因凌晨作意一往,至日中犹未及半,困倦卧于树阴中,梦一道士身披红服,与樵对谈,因言及道法之奥,梦中历历备述以百中经,书之纸尽,又以槲叶书之。

 

道士临别曰:吾乃火师也,有雷书藏于朱陵西洞,已三百年矣。上天将发其旨奥,汝可经游至彼,千万一往,受此灵文,幸毋忽也。汝前生是雷判,所以今生吾亲授汝秘诀,珍重珍重。馀遂梦觉,而日已西矣。但见炎炎烈火,发于树中。遂下山至庵,视之梦中所书之文灿然,槲叶亦在。于是将纸誊录梦中所书者,恐灵文于变化也。遂下山出蜀,至南嶽游观焉。因思西河之语,忽一日到一石洞,见石案上有黄卷书三卷,中已半开,而二卷牢不可开。馀再拜,具述情恳,检而视之,则此雷书也。既得此一卷书。即出洞,誊录讫,再拜送归洞天。偶因暇日凝坐之时,则开乾闭巽,留坤塞艮,据天罡,持斗柄,谒轩辕,过扶桑,入广寒,之鹑尾,举黄童,泛海槎,登昆仑,佩唐符,撼天雷,神哉伟欤!故将所得之秘,注解《真君奥旨》,开悟后学,与有志于斯文者共之。凡妙道秘诀、古仙上圣口口相传,不立文学,吾今于是书而录之。”

 

这段珍贵的自述,详介了怹得到汪真君雷书的经过,并将汪真君的一些着述公佈于世,这对瞭解汪真君的生平及与神雷派的关係极为重要。还有指出的是,自述完成于北宋徽宗崇宁三年,这比王文卿祖师得雷书的时间即徽宗宣和初早十五年,有力地说明早在王文卿祖师之前,已有雷书在社会上流行。也许,王文卿祖师的真正师父就是朱执中真人,故朱真人的所编所注的雷法典籍均由王文卿祖师下传,王文卿祖师自谓遇汪真君于杨子江边而得雷书秘法之说,亦与朱执中真人梦中感悟之谈如出一辙。

 

朱执中真人所得并加以整理的汪真君雷书主要有《火师汪真君雷霆奥旨》、《溷合秘诀》、《玉枢灵文》、《斩勘五雷大法》等。怹说:“惟一今以《火师奥旨》、《溷合秘诀》、《玉枢》、《斩勘》玄文留传于人,内则超出三界,外则救济万灵,祈祷雨阳,消弭灾祸,制蛟蜃,救危笃,斩妖精,致风雨于目前,运雷霆于掌上,解九玄七祖之罪,消千生万劫之愆,得之者固守,遇之者夙缘。若能禀戒行持,则三界鬼神拱手听命于斯。”这些着述或被王文卿祖师所得,或被陈楠祖师、白玉蟾祖师所得,至今仍收藏《道藏》之中。

 

在这些着作中,《火师汪真君雷霆奥旨》尤为重要。该书为朱执中真人注,王文卿祖师传。前有白玉蟾祖师序,讲述此书的来历:“馀以夙幸,得奉冲科,遍参诸方,未尽其要。迂道过罗浮,访道于祖师翠虚真人,袖中出示此篇,可将云房急写,明日送来,念汝一生希道之心,诚慕道之志切。余遂写毕,归此于祖师之前,勤而玩诵。乃至汪真君以七十二句,显述于其前。朱先生以万言,发明于其后,凝神默想,超悟玄微,正所谓蕉花春风之机,梧桐秋雨之妙,碧潭夜月,青山暮云,微妙深玄,粲然明白。惟二宗师以方便心流传后学,以慈悯心救度群品,使后学之士得而玩之,自有悟入,如云开月皎,尘淨钅监明,包诸幻而归真,总万法而归一。”

 

《雷霆奥旨》正文为七言长诗,共七十二句,讲述汪真君求道修真、炼丹运雷的生平事蹟。从行文语言及内容看,似非本人原作,而为后人追述。但朱执中真人的注文可靠无疑,于其注文中可进一步瞭解汪真君的面目及成真得道的过程。

 

《雷霆奥旨》开首即曰:“昔日弃儒学庄老,坐断祝融九春草。忽朝一日遇元君,授我清虚无上道。修持再曆四七春,六贼三尸如电扫。身轻体健绿毛生,至此绝无饥渴恼。贞元五年月建寅,玉皇有敕赐飞升。瑶池沐浴锡宴罢,位证火师居雷霆”这是关于汪真君生平的高度概括。

 

对此,朱执中真人注解曰:“真君姓汪,讳子华,字时美。于唐玄宗开元二年甲寅岁,降生于蔡州汝阳县。七岁能诵诗书,九岁通诸经大义,十三岁知天文地理之学,无不贯通,自谓取功名如拾芥。迨至年登四十,累入选场,三举不第。遂歎曰:年逾强仕,不登仕版,何面目见知识朋友乎!于是弃儒笔砚,学老庄之道,求长生之术,不求仕进于世间,而纯念希仙于帝乡矣。遂与颜真卿,同师白云先生张约,再师赤城司马先生承祯,受清静之道。”

 

考注中所说的人物,均为中唐时人,如颜真卿真人为当世忠烈之臣,但生前喜好清静,出入玄门,曾师事高道陶八八真人,得刀圭神丹之秘,又与张志和真人、陆鸿渐真人、徐士衡真人、李成矩真人等互为道友

 

《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二曰:“鲁公颜真卿,字清臣,师古五世孙。博学工辞章,事亲孝。唐玄宗开元举进士,又擢制科,再迁监察御吏,其德业详载《唐书》。建中四年德宗命真卿问罪李希烈,内外知公不还,亲族饯于长乐坡,公醉跳踯前楹,曰:吾早遇道士云陶八八,授刀圭碧霞丹,至今不衰。又曰:七十有厄即,他日待我于罗浮山,得非今日之厄乎!公至大樑,希烈命缢杀之,瘗于城南。希烈败,家人启柩,见状貌如生,遍身金色,爪甲出手背,鬚髮长数尺,归葬偃师北山。后有商人至罗浮山,有二道士树下围棋。一曰:何人至此。对曰:小客洛阳人。道士笑曰:幸寄一书达吾家。遣童子取纸笔作书,至北山颜家。子孙得书,大惊曰:先太师亲翰也。发塚开棺已空矣。径往罗浮求之,竟无踪迹。”故世人谓其已为地仙。类此的记载亦见于宋碑《鲁公仙迹记》中,可证在唐宋人的心目中颜真卿真人不仅仅是一位忠烈之臣,亦为道门高真。

 

颜真卿真人生前撰有不少有关道教的碑文,如《桥仙观碑记》、《抚州临川县井山华姑仙坛碑铬》、《麻姑仙坛记》等。从碑记中可知,与颜真卿真人交往的道士中多为精通符咒雷法的高真。颜真卿真人自谓“幸承馀烈”,自当晓其秘法真传。故朱执中真人说颜真卿真人与汪子华祖师同为道友,研修丹道雷法。汪真君得道飞升之后,“亦接引颜真卿居雷部。”白玉蟾祖师亦曰:“颜真卿今为北极驱邪院左判官。”由此可证,有关汪真君、颜真卿真人修道求真的记载是可信的,汪真君亦确有其人。

 

据朱执中祖师记述,汪真君在南嶽祝融峰结阉,潜心修道已曆九年。于宝应元年壬寅七月,感中元紫虚元君授以道要,时年四十九。“真君得此道要,再修持二十八年,丹成道备,阴阳升降,水火既济,三尸六贼,俱屏迹远遁,身体皆生绿毛,而四大轻建,服元气而腹不饥,咽真液而口不渴也,真君年七十有七,丹成道备,于贞元五年己巳岁正月七日,奉玉帝诏,赐真君飞升于祝融峰下。世人但见祥云瑞雾,弥满山谷,可远望而不可亲,南嶽诸山异芬馥,七日不散,人皆见此异香真景,不可诬。真君上升也,瑶池沐浴既罢,蒙上帝赐以位,号雷霆火师之称。”这段注说不仅追溯了汪真君修道成真的事蹟,亦指出了他之所以被奉为“雷霆火师”的原因。

 

道教中人将汪真君视为神霄派的祖师,还有一个内在的重要原因,那就是怹提出了一套雷法理论,其《雷霆奥旨》即为代表着作,详尽地披露了道教雷法的奥秘,内容涉及气法、丹功、咒术、变神、召将、符法、罡诀、指诀、运雷等,皆为雷法修持与施用的至要。

 

此外,怹还指出了道教雷法的社会功能及道德价值,这正是雷法区别于丹道的主要原因。怹说:“凡求仙慕道之士,不炼内丹,形还败坏。不积功行,难达玄境。不济疾苦,道果难成。不敕华池,神不清悦。欲求仙道,功行为先,必资治病祛邪,祈晴祷雨,济人利物,广积阴功,精勤香火,正直无私,何虑不获超升。”这就明白指出,内丹的修炼是立身的基础,功行的积累是成真的根本,必须关心民间的疾苦,济人利物,广积功德,才能得道成仙。这里即指明了内丹修持的重要性,又鲜明地揭示了道教度人济世的大乘精神,从而为神霄派的创立确定了宏道济世的宗旨。

 

总结以上所言,首先应该肯定唐代确有汪子华祖师这位雷法大师,怹与颜真卿同为道友,而得雷法之秘旨。与怹同时代的叶法善真人、邓紫阳真人、胡惠超真人、丰去奢真人、叶千韶真人、翟法言真人等,皆以精通道教雷法而闻各于世。可以说,是这批活跃于唐代朝野的道教大师,为道教雷法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北宋之道士朱执中真人、王文卿祖师、林素灵祖师、陈楠祖师、白玉蟾祖师等一致皆认为神霄派创立于唐代真人汪火师,儘管其师承渊源难以确认,但其道脉直承唐代玄门,这是可以认同的。

 

继王文卿祖师之后,有萨真人者,以神霄雷法闻名于两宋之际。倪岳《青溪漫稿》和《明史·礼志》谓其为蜀人,在宋徽宗时,从王文卿祖师、林灵素祖师学法;清雍正《山西通志》卷一百五十九则谓其为山西汾阳人,自称汾阳萨客。虞集《灵惠冲虚通妙真君王侍宸记》称他“见侍宸(王文卿祖师)于青城山,而尽得神秘,游东南,祷祈劾治,其神怪有过于侍宸者。”

?

怹撰有《雷说》《内天罡诀法》《续风雨雷电说》等文,以阐述神霄雷法。其《雷说》云:“法本诸道,道源诸心。能以吾之精神,融会一气之精神,以吾之造化,适量五行之造化,则道法妙矣!”“学者无求之他,但求之吾身可也。夫五行根于二气,二气分而为五行,人能聚五行之气,运五行之气为五雷,则雷法乃先天之道,雷神乃在我之神,以气合气,以神合神,岂不如响斯答耶?”“会此之道,参此之理,则二气不在二气,而在吾身,五行不在五行,亦在吾身。吹而为风,运而为雷,嘘而为云,呵而为雨,千变万化,千态万状,种种皆心内物质之。”因此神霄派道士都非常重视内丹修炼,以之作为行法的基础。

 

演变发展

 

至南宋,神霄派在江南地区十分流行。有称传自王文卿祖师者,有称传自林灵素祖师者,有称传自张继先祖师者。虞集《正侍宸记》谓王文卿祖师于南宋初羽化后,得其传者,唯新城高子羽真人,子羽传临江徐次举真人,次举传金溪聂天锡真人,天锡传临川谭悟真真人,人称谭五雷。入元后,谭悟真真人仍活动于人间。宋洪迈《夷坚丙志》卷十四云:“建昌王文卿既以道术著名,其徒郑道士得其五雷法,往来筠、抚诸州,为人请雨治祟,召呼雷霆,若响若答。”

 

南宋理宗时道士刘玉真人(字清卿)为《神霄金火天丁大法》作《后序》,记有林灵素祖师所传一系,称:“火师传与玉真教主林侍宸,林传与张如晦,后传陈道一,下付薛洞真,卢君野。次以神霄派脉付徐必大,徐亦不得其文,卢君化于剑江,将解,而枕中出其书以付玉。法传卢君,而派继徐君。”

 

道法会元》卷二百五十三《地祇绪余论》又记张继先祖师所传一系,称:“地祇一司之法,实起教于虚靖天师,次显化于天宝洞主王宗敬真官,青城吴道显真官,青州柳伯奇仙官,果州威惠钟明真人,相继而为宗师。其后如江、浙、闽、蜀、湖广,嗣法者何限,姓名昭揭宁几人。”

 

南宋时期的金丹派南宗亦兼传神霄五雷法。白云蟾祖师《翠虚陈真人得法记》称,火师汪真君命其弟子辛忠义真人传法给陈楠真,陈楠真传之白玉蟾祖师。《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一曰:“真师(白玉蟾祖师)告元长曰:……向者天真遣狼牙猛吏雷部判官辛汉臣授之先师陈翠虚,翠虚以授于我,今以付子,子宜秘之。”

 

《道法会元》卷一百四《高上景霄三五混合都天大雷琅书》所列师派即为:“玉清圣境元始法王,玉清真王长生大帝,……火师真君汪康民祖师,辛忠义真人,陈楠真人,白玉蟾祖师。”

 

《道法会元》卷八十三《先天雷晶隐书》所列师派稍有不同,为:

李亚真人,汪守真祖师,王文卿祖师,白玉蟾祖师、金逵……。说明南五祖之陈楠真人、白玉蟾祖师确系神霄雷法的重要传人。

 

由上可见,南宋时期传习神霄雷法的支派甚多,神霄派在当时传法颇盛。不仅如此,当时各个支派中又随时分衍出若干小支系,使该派的传衍既盛且杂。《道法会元》卷二百五十三《地祇绪余论》称,起于虚靖天师的地祇一法,传至后来,“则有苏道济派,温州正派,李蓬头派,遇矅卿派,玄灵续派。如此等类,数之不尽。千蹊万径,源析之分,使学者莫之适从。”

 

明代张宇初天师说:“神霄则雷霆诸派始于玉清真王,而火师汪真君阐之。次而侍宸王君、虚静真君、西河萨君、伏魔李君、枢相许君。倡其宗者,林灵素、徐神翁、刘混康、雷默庵、万五雷、方贫乐、邓铁岩;而上官、徐、谭、杨、陈、唐、莫而下,派亦衍矣。”又称“神霄自汪、王二师而下,则有张、李、白、萨、潘、杨、唐、莫诸师,恢弘犹至。凡天雷、酆岳之文,各相师授,或一将而数派不同,或一派而符咒亦异,以是讹舛失真,隐真出伪者多,因而互生谤惑。”可见神霄派在南宋时期传播十分繁盛,但也十分杂乱。

 

入元以后,传林灵素祖师、张继先祖师者转衰,传王文卿祖师者较盛。

 

其它相关

 

徽宗在位二十余年,虽然一贯崇拜道教,但其崇道活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崇宁、大观年间(1102—1110年),表现出好道的倾向。第二个阶段自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年),全面崇道,在全国大力扶植和推行道教,并一度废

 

在前期,徽宗最早重用的道乐大师魏汉津真人、泰州道士徐神翁,曾赐号魏汉津真人为“虚和冲显宝应先生”,徐神翁为“虚静冲和先生”。其后,最为重视的道士是上清派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真人。刘混康真人曾受到哲宗的召见,为皇后治疾。《茅山志》卷十一曰:“元佑元年(1086年)哲宗后孟氏误吞针喉中,医莫能出,有司以高道闻召见,师进服符,呕出针剌符上,宫中神其事,赐号洞元通妙法师,住持上清储祥宫。绍圣四年(1097年),敕江宁府即所居潜神庵为元符观。别敕江宁府句容县三茅三经录宗坛,与信州虎山、临江军阁皂山,三山鼎峙,辅化皇图。”以此设定了上清派、灵宝派、正一派三山符录,鼎立天下的局面。至徽宗即位,立召刘混康赴阙,加号元符万寿宫,赐九老仙都君玉印、景震玉器宝剑、御制诗颂书画,赐予不能悉记。

 

元代的神霄派—莫月鼎真人

 

神霄派在元代的主要传人是莫月鼎真人。关于怹的名字,籍贯及生率年,诸书记载不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五曰:“月鼎真人姓莫氏,讳洞一,字起炎,浙西川人”。以延佑庚寅(查延佑无庚寅。庚寅为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羽化,羽化前书偈曰:“七十四年明月,也曾阴晴圆缺。今日大地光明,三界虚空透彻。书毕,端坐而逝,颜面如丹。”

 

宋濂《元莫月鼎传碑》谓:“讳起炎,入道后,更名沾乙。自号月鼎;湖州月河溪人,于庚寅之次年(1291年)正月羽化,寿六十九。”王逢《莫月鼎法师道行录》称:“讳起炎,字月鼎,吴兴人,生于宝庆丙戌(1226年),羽化于至元甲午(1294年)。”

 

《苏州府志》则言其为苕溪人,《浙江通志》说为钱塘人,明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二四三则曰为归安人,陆容《菽园杂记》卷十又称其为湖州人,羽化于苏州。以上记载纷纭岐异,莫衷一是。概括而言,莫月鼎真人名起炎,月鼎为其字或号。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人。或谓川,或曰苕溪,或言归安,皆在吴兴境内。至于生羽化年限及寿数,已难确定,大约是生于南宋理宗宝庆(1225—1227年)年间,羽化于元世祖至元末(1290—1294年)。

 

莫月鼎真人出身宦族,祖、父在宋时皆为显官。幼习科举,三试不利,乃弃家为道士。初入四川青城山丈人观,从徐无极真人受五雷法。又闻南丰邹铁壁得王文卿真人斩勘雷书,秘不外传,乃委身童隶事之,终获受其《九天雷晶隐书》。于是“召雷雨,破鬼魅,动与六合。虽喜笑怒骂,皆若有神物从之者。”因此名重当时。

 

对此,《仙鉴续编》亦曰:“生而聪慧,英敏过人,酷慕道法神仙家之说,乃与同郡西沈震雷真人,同师事铁壁邹真人,得侍宸王真君《九天雷晶隐书》,由是名著当时。至若会稽混融韩公,钱塘杨和玉蟾川诸公,望重当代,为道法所宗,皆炷香座下,由是道法愈重。真人落魄无家,随所寓而止焉,求其道者甚众。往往遗世绝俗离伦,饮辄醉,自乐天真。其接门人多致叱咤,试其诚怠之心而进止之,有不堪者中道而废。”

 

据宋廉《莫月鼎传碑》言,宋理宗宝佑戊午(1258年),浙河东大旱,马廷鸾方守绍兴,迎至月鼎,月鼎建坛祷之,雨立至。理宗闻之,赐诗一章,谓其为神仙。《苏州府志》亦说:“精于持练,动与神合,时愤世嫉邪,托狂于酒,信笔涂墨,出诡秘语,人莫能晓。宝佑秋,越守马光祖致之祷雨,雨应声至。理宗赐诗赞。”

 

入元,世祖至元己丑(1289年),遣御史中丞崔求异人于江南,物色获之,世祖召见于滦京内殿。问曰:“可闻雷呼?“月鼎对曰:“可。”即取胡桃掷地,雷应声而发,震撼殿庭,世祖为之改容。复命请雨,雨立致。或谓令祈雪,立验。世祖大悦,厚赐之,不受。寻有旨俾掌道教事,则以老耄辞。遂给驿南旋。于是踵门求授道者益众,有疾患求治者,或书符与之,或嘘气授之,“无不立验”,人常称之为“莫真官”。世祖至元末逝世于苏州。所得王文卿祖师秘籍,一如邹铁壁,不轻授人。得其传者,唯王继华真人与潘无涯真人。“继华授张善渊,善渊授步宗浩,宗浩授周玄真,皆解狎雷致雨云,而玄真尤号伟特。”

?

《仙鉴续编》亦记载曰:“至元丁亥(1287年)被召赴阙下,符法阐杨,雷雨在指顾之间,一时名动京师,奔走后先者如云如堵,有不远千里及门而求道者,有奉束五十缗,师受之,一日袖之而去,遇洒肆陋者乃入,见贫寒者济之,有老病孤弱者必以物与之,及晡而还,缗皆罄矣。门人中有道材法器者,辄循循以进之。其于雷霆之奥,发扬底蕴,开示来学者多矣。使者一符形,每授门人,各有不同,是乃真人自立法以证派源,考其玄徽,同归一致。自侍宸王真君演道以来,惟真人与林土沈真人二派,支流衍迤,盛于西江,昌于东吴,扶教泽民,莫有甚焉。”

 

莫月鼎真人所传弟子王继华真人、潘无涯真人之事迹不详,王继华真人的弟子张善渊真人却大有名声。《苏州府志》曰:“张善渊字深父,号癸复道人。其伯父崇一始为道士,得易真人如刚灵宝飞步法,称为张雷师。宋尚书包恢荐于朝,命主郡之天庆观。善渊从之学,辄能捕逐鬼物,呼致雷雨。郡守潜说友举住建德永隆宫,再住郡之光孝观。道法药术,并究其妙。元世祖召入朝,召鹤且有祷,辄应,命为平江道录。”

 

着《万法通论》,详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之妙理,直示雷霆玄关之内秘,非常精辟。怹说:“阴阳之气为雷霆,生育万物也。雷霆者,天地之枢机也。天枢地机,阳雷阴霆,枢阴机阳,雷生霆煞,雷善霆恶。夫谓万物厥有至符,至符阴玄,乃职生灭。东三南二,北一西四,此大数之祖,而中央五焉,雷霆得天地之中气,故曰五雷。”又谓玄关一窍,乃千诀万法之根本,丹道雷法之至妙,修之于内,则聚灵为宝,超凡入圣;施之于外,则调阴燮阳,济人利物。至于驱役雷电,制伏鬼神,抑其容易之事。故曰:“夫灵宝、神霄、璇玑、清微、洞玄、太极、斩勘诸阶雷法,至于诸阶考召正法。各有家数,宗派不同,而玄关一窍,先天一气之妙,左右逢其原,贯通诸法之说,古今之所不易也。”

 

张善渊真人弟子步宗浩真人,字进德。早年习儒业,中岁慕道,师张善渊真人于苏州玄妙观。《苏州府志》曰:“从张雷师于元妙观,授回风混合大洞真诠、上清灵宝三五飞步之秘,碧潭斩勘之书,祈祷雨阳,呼召鸾鹤,咸在掌握,驱邪救患,甚多灵迹。延佑间授弘教法师。”后以神霄道法传周玄真真人。周玄真真人学玄初,世居嘉禾(今浙江嘉兴),后迁于姑苏(今苏州市)。初从嘉禾紫虚观李拱端真人(杜道坚真人弟子)为道士,受劾召鬼神之术,复从曹桂孙真人受灵宝大法,又从步宗浩真人受五雷秘文,祈雨治疾,颇有奇验。享誉于元明之际,明初羽化。

 

莫月鼎真人徒裔中,还有金善信真人。金善信真人字实之,长州(今苏州市)人。家本世儒,成年后好老氏学。初事玄妙观张善渊真人,又事莫月鼎真人传其秘术。遂构仁寿观于城东北隅,“日与徒研窍妙旨。其言以为心神至虚,无所汨没,诸阴销尽,诸阳自集,盖有形者阳,阳益胜阴,气益调精,我得清静,去道无难矣。”曾受知于天师张与材真人,起为广德路道录,仍提点仁寿观。张与材天师又荐于朝,赐号体仁守正弘道法师。

 

又有雷霆散吏王惟一真人,亦传莫月鼎真人之学。《苏州府志》曰:“王惟一,括苍(今浙江丽水)人。自号景阳子。父官华亭(今上海松江县),因家焉。晚年寓樊泾岳祠。泰定丙寅(1326年)书遗事及偈毕,端坐而逝。”《道藏》中收有王惟一真人所作《道法心传》一卷,中曰:自幼酷好道法,不惜劳苦,拜师传授,不知其几人。“是以用心三十余年,观风云聚散、气候之变通,默会其心,喜不自知,宿生多幸,又遇至人,一言之下,即证无疑。”“余则不然,多下苦志,幸遇真师,传授雷霆一窍,说破这些道理,使余如醉方醒,前学皆妄。后又得月鼎莫先生使者一法,历说先天之妙。”“余平生参尽雷法,未有若月鼎莫君先生之说如此之明也。”此外,王惟一真人又参邹铁壁,“奉度师铁壁先生邹君传授口诀,”皆为先圣玄机。又着《明道篇》,阐发神霄雷霆丹道之学。

 

此外,尚有由王文卿祖师接传衍于元的一系。据虞集《灵惠冲虚通妙真君王侍宸记》,王文卿祖师传新城高子羽真人,高子羽真人“授之临江徐次举真人,以次至金溪聂天锡真人。其后得其传而最显著,曰临川谭悟真真人。人不敢称其名,但谓之谭五雷。”谭悟真真人为宋未元初人,入元后,“谭君犹在,浮沉人间,隐显莫测。”后传法卢陵罗虚舟真人,再传萧雨轩、周立礼二位真人,周传其子,萧则传胡道玄真人。罗虚舟真人“故宋时名士涧谷先生之诸孙也。

 

得五雷之传,甚有符契。然谭君诵侍宸之戒曰:每传不过一二人,若广传之则速死。是以罗之弟子虽多,而自以为得之者,惟萧主簿雨轩,其后则有周司令立礼两人而已。”萧雨轩真人清文雅学,“中罹忧患,然甚通至理,泊然无所累其心。”“择人至谨,而人亦不知其有此道,独传之道玄胡君一人而已。神异之事,已见于前,其客于予者,顶分三髻,一剑自随,练衣短裙,危坐终日,风雨极寒之夜,灯火不继而温煦满室,目神炯然,神观洞彻,纵横自在,物外无拘,而刚介不可犯也,此亦真修仙者乎!有侍宸手书诗一首,盖谭,罗相传之符契也。”

 

萧雨轩真人再传胡道玄真人,胡为番阳人,人称神霄野客。“得侍宸之真传,年二十余,道行关陕荆襄江汉淮海闽浙之间。当己已、庚午(1329年、1330年)之旱,旬日之中,郡县争致之,所历或一日,或二日,嘻笑怒骂,雷雨随至,官吏畏而民爱之,环四五千里之间,所至无不应者。至于妖怪之作,劾治如法,人以为神。遇异人于武当大顶天柱峰,得修仙之道,遍游名山洞府,而归江东西之间,从蓬头金公游,甚相契许,他人莫之测也。于是收敛神异之迹,将求名地以归隐,是以谒浮丘君于华盖之上。”其后事迹不详。

 

虞集的这些记述,都是依据当事者所言。因胡道玄真人、萧雨轩真人皆为他的至友,周立礼则属姻联。此外虞集尚不少方外友,多为神霄派传人。他说:“宋晚有河南子乌阳者,亦玉蟾之流亚与,吾方外友有浦云吴君者,为上清道士,得坐致雷雨、役使鬼神之法,不自以为功。已而去之,北游燕赵诸郡,得《景霄雷书》于异人,而未尽通其说。闲居京华幽坊静室,与学者数人居香火。清夜玉蟾降其室,亲为校正其疏略,剖析其精徽,内以自修,外以救世,粲然郎耀,莫逆于心。”这里虽言白玉蟾祖师降世传法,但所习《景霄雷书》确系神霄道典,可证吴君早期当为上清道士,后皈依神霄派。

 

在元代,尚有一系以雷默庵祖师为宗师的门派,该派主传混元六天如意大法,门徒甚众,分布西蜀、东南一带。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续》卷四载:“雷时中真人,字可权,号默庵。祖籍江西豫章,迁居武昌金牛镇,又号双桥老人。幼习词赋,后通诗经,三领乡荐,精心道学,专务性理。因太平宫知宫点悟,愈留心道法,绝念功名。庚午三月三日,玄武诞辰,雷时中真人具表贺、设坛焚香,朗诵《度人经》。忽有一道人自外至,授以袖中书一卷,令祭坛中,戒七日,方可开看。师遵其旨,持诚斋戒七日,拜礼开看其文,乃混元六天如意道法。“看毕,坛中白昼如夜,须臾雷火布满,雷霆辛天君立案上,曰:吾奉昊天敕命,付卿开阐雷霆之教,普济众生。吾教上帝为主,以吾佐之,以卿行之。前日授卿之文者,乃祖师路真君也。卿名在仙籍,七世为儒,三世行法,并无纤过,当大兴吾教。”

 

《道法会元》卷一五四《混元六天妙道一气如意大法》中所述师派首位祖师即为“混元开教大慈普惠路真君大安”,其下依次为混元演教一气妙道雷真人时中、天隐卢真人、九天金阙少宰仙官雷使查真人、天全张真人。该派所主之道法仍为神霄传统,但非常重视《度人经》大乘思想,“专以《度人经》为主,师每化导世人,及开度弟子,皆先令其精心诵经,各获果报。且尝论《度人经》旨,以开后学,其要在十回度人。非惟十遍可以度人,乃在平日修练自己,以究返还之妙。切须先度祖宗,终得道备,飞升上清,经旨之明,莫越是矣。”

 

雷默庵祖师以道为本,兼及儒学,博采旁求,一贯混融,四方闻其道行卓异,及其门者日众,弟子数千人,因其传播范围,分为二派。西蜀一派以卢真人为首领,东南一派以查真人为宗师。“弟子数千人,分东南、西蜀二派,首度卢、李二宗师及南康查泰宇。由是卢、李之道行于西蜀,泰宇之道行乎东南,混元之教大行于世。所着《心法序要》、《道法直指》、《原道歌》,皆发扬混元道化之妙。”此外,雷默庵祖师又传《负风猛吏辛天君大法》于世。至元乙未四月五日羽化,弟子奉葬于郡之颜山,住世八十五年。

 

?

自张继先祖师兼传雷法之后,从南宋初第三十一代天师张时修真人,到宋元之交的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真人,掌教天师凡七人,多能以精通符咒雷法名世,在当时社会有相当威信。如三十一代天师张时修真人,“虚靖游四州时,以印剑经录付之,朝英以是。众推之以嗣数”,得以继承法统。三十二代天师张守真真人,于宋绍兴十年袭教。干道元年,“毗陵有妖恁树,诏治之,即行,一夕雷拔其树。召赴阙,赐号正应先生。高宗召见,咨问道法。孝宗时江涛冲决,命醮内廷有异应,上赐以象简、宝剑,《清静》、《阴符》二经,赐号正应先生。”三十三代天师张景渊真人,高宗时尝醮内廷,显大感异。“皇子魏王镇明州,有疾,为坛以请,至乃咒水,饮之而愈。”三十四代天师张庆先真人,“以嘉泰辛酉年袭教,性慈俭周贫,因至是经录之传益广。”并留下了劾治张公洞井龙王的故事。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真人,见重于理宗朝。端平间,国家多事,可大累次应诏赴阙行ha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斋醮之事,劾治鄱阳湖水灾、钱塘江潮患,“以符投江,雷震殛死大白蛇,水遂复故。”又设醮于太乙宫,禳治蝗灾。嘉熙三年,赐号观妙先生,命提举三山符录兼御前诸宫观数门公事,主领杭州龙朔宫。

 

从此,正一派正式成为江南诸派道教的统领。时元世祖忽必烈屯军于武昌,闻其神异,遣密使入龙虎山造访,张可大天师谓使者曰:“善事尔主,二十年当混一天下。逮至元十三年,果验。”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真人,亦以道术名世。宋度宗咸淳年间,江西上饶郡旱灾,守臣唐震请祈雨,灵应如期。入元,世祖至元十三年遣使召之,待以客礼。《元史·释老传》曰:“乃见,语之曰:昔岁己未,朕次鄂渚,尝令王一清往访卿父,卿父使报朕曰:后二十年天下当混一。神仙之言,验于今焉。因命坐,锡宴,特赐玉芙蓉冠,组金无缝服。命主领江南道教,仍赐银印。”明年,又醮于长春宫,“赐号演道灵应冲和真人,给二品银印,命主江南道教事。得自给牒度人为道士。路设道录司,州设道正司,县设威仪司,皆属焉。”元世祖御制曰:“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卿心传法统,体粹真风,广《黄庭》、《大洞》之科,持正一盟威之录,爰清爰净,以信以诚,三尺青蛇,役鬼神于冥漠;一杯明水,净天孽于迩遐。既弘开济之功,宜畀褒崇之号,特赠演道灵应冲和真人。”

 

从以上记载,可见元世祖对张宗演天师礼遇之隆重。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通过这两次接见,张宗演天师获得“天师”的头衔。在此以前,祖天师子孙虽有“天师”的头衔,民间也流行此称呼,但从未被宫方正式承认过。正式用政府名义承认其子孙为天师,则自元世祖始,也只有元代,明太祖即位不久即下诏取消。此外,张宗演天师又得主领江南道教的职权,这也是史元前例的。之后作为定制,被元代诸帝所沿袭,每代嗣教者都沿制承袭“天师”,“真人”,“主江南道教”如故事,直至元亡。

 

张宗演天师作为元代最为著名的南方道教领袖,亦兼传神霄大法。《道法会元》卷一一一至一一三所载《帝令宝珠五雷祈祷大法》,即为张宗演天师所传。其《序法》曰:“夫宝珠雷法者,玄之又玄,实众法之祖也。世间罕传,自前宋枢密宣使李闲云先生,得传于驾前承应法师集贤院学士朱梅靖先生。后朱入蜀,于青城山羽化之时,止传之三人。一乃新金州郭提举,二乃三十六代天师张真人,三乃闲云李先生也。此法行诸天之号令,总三界之雷霆,以先天一气而运用,以后天而成符,名曰宝珠。”“遇之者精勤修炼,行持既久,可以坐役鬼神,可以指挥将吏,可以啸命风雷,可以超凡入圣,非特能保命护身,其实可登真度世。”

 

?白玉蟾祖师一系在元代也有传承,如《洞玄玉枢雷霆大法》即为此系所传。据元成宗元贞丙申年嗣法弟子薛师淳真人《事实》记载:“白玉蟾得其法于陈泥丸,有泉州马居士之女继其法。至元十八年泉州大旱,蒲左丞命僧道祈祷无应,遂请马居士之女设坛建醮,以三日为限,“至三日催符之际,雷风震响,电掣交横,报应非常。”后以道法传翁法建,翁法建“乃丹山翁状元嗣孙也,家寓建宁。至元十六年张九万提兵入闽,执拘到泉州,蒲相见其天姿粹美,词翰两优,收置幕下。得法之后,遂回故居,则城郭是而人民非矣。至元二十一年建宁大旱,府判梅庵请命祈祷,十分感应。所管建阳县亦旱,县宰申府,府官令其下县祈祷,县宰史嵩之郊迎,立坛于公馆,报应如前。一时嗣法弟子百有余人。江东则有赵菊存,时为建宁儒学教谕,捐车马,竭行囊,北面而师之。”

 

至元己丑,薛师淳真人浪游闽地,十一月甲子良日,因五福万寿宫道士刘壁峰真人、连乐山真人保举监度,得拜翁法建真人为师,“三载有余,凡士夫请命祈祷,必令相行。余见其平日所用不过九阳、少阳、元阳、真气、熏魔等符,及洞玄九章,以之祈祷治病,如谷应响,观其付与赵菊存、丁松隐文字不同,虽有玄妙处而无纲绪。”至成宗元贞元年五月十一日,翁法建真人召群嗣法弟子曰:“吾欲暂回雷府,雷声响吾即往。俄顷县治之东名曰庵山,峰峦耸峭,雷声隐隐,而翁君羽化矣。群嗣法为请择地,藏剑于北山道院之傍,山水环聚,后之嗣法,必有冲举者焉。师淳坛下嗣法五百余人,今洞玄教之昭著四方,皆翁君主教之灵也。”

 

《法海遣珠》卷一《洞玄秘旨》中所述流派,亦以辛忠义、白玉蟾为祖师,其下宗师为“紫霞扶风洞玄元明君马士清、洞玄通明中侍卿翁法建、洞玄元明崇侍卿薛师淳。”由此可见此系于元初兴盛一时,门徒甚多。

 

在张宇初天师《岘泉集》中所说的神霄派宗师中,有一位叫做邓铁崖真人的,亦是元代的一名高道。《道藏》中所收《道法宗旨图衍义》二卷,题“铁崖邓木冉以正纂图”,“养吾章希贤亮衍义”。章希贤真人为元成宗、武宗年间人,籍贯江西临川。字师亮,号养吾子。通儒、释、道三教之说,与三十八代天师广微子、临川道士空玄子汪万顷真人等交游。邓木冉真人号铁崖子,生平不详,亦当为章希贤真人至友。章希贤真人曰:“铁崖子伤大道之不行,悯流俗之傍见,纂集诸象,为《道法宗旨图》。噫,大哉其心也。龙虎刊行,观之若望洋焉。希贤不愧凡愚,尝有志于三家微言,为之衍义。”

 

此书中收有“元始祖劫图”、“混元化身图”、“雷霆互用图”、“雷霆之图”、“雷霆三关图”、“五雷攒簇图”、“雷霆吞啖图”、“将用自己元神图”、“五雷胎息图”、“雷霆一窍图”、“雷霆九宫图”、“雷霆运用图”、“雷霆玄化图”等二十二图,以阴阳五行、九宫八卦等原理,用图文阐述天尊化身、日月运行、四季变化、役使雷霆的理论及法诀,阐明神霄雷法之原理,每图后为“衍义”,大都征引道、儒、释三家有关语录,主以阴阳变化之原理,天人感应的思想,解释风雨雷霆之形成,为元代的一部重要雷法著作。

 

如此众多的神霄派高道,活跃于元代,出入朝野,济世度人,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著述,不仅将神霄一脉下传后代,亦为今人研修神霄大道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史料。

 

陶仲文真人与明代神霄派

 

陶仲文真人幼名典真,湖北黄冈人。好神仙方术,受符水诀于罗田万玉山,并与邵元节真人相往来。据《续文献通考》所言,其师万玉山名福敦,幼攻举子业,已厌弃投塔山寺为僧,法名道玑,冥解宗。邑令徐召与语,大器之。命畜发访道,遍游终南、峨眉、武夷、天台、怀玉、王屋、五岳,“所遇缁衣羽客,一语会心,辄师事之,迨归已充然有得矣。玉山善踵息钩练,不吃秫麦盐酪。旁通风角堪舆奇门符水,而尤圣于医。”正德庚辰于霍山坐化,年九十二,嘉靖间因其弟子陶仲文所请,壬寅六月诰赐“清微神霄演法真人”。

 

至嘉靖年间,因高道邵元节真人推荐,陶仲文真人得幸世宗。《野史》记述说:“时元节年老,思乞身未得。会宫中黑眚见,元节治之不效,因荐仲文于帝,帝试之良验。尝以符水剑,绝宫中妖。庄敬太子患痘,祷之而瘥,帝深加宠异。”十八年二月,世宗南巡,元节病不能从,以陶仲文代之。三月,授“神霄保国宣教高士,锡以诰印,九月,谕吏、礼二部:我皇祖定制,岁举祈谢天地神祇大醮,为民求幅。今邵真人既没,此典不可废。其封仲文为神霄保国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领道教事,食正二品禄,父母及妻赠封如制。”十九年,世宗有疾,既而瘳,喜仲文祈祷功,特授少保、礼部尚书,久之,加少傅,仍兼少保,食正一品禄。“仲文起管库不二岁,骤登峻秩。恩宠且出元节上,朝野骇异。”二十一年世宗遭宫婢变,移居西内,日求长生,君臣不相接,独仲文得时见,见辄赐坐,称师而不名。二十三年,大同获牒者王三,世宗归功上玄,加仲文少师,仍兼少傅、少保,一人兼领三孤,终明世唯仲文一人而已。二十六年,请度天下道士二万四千人,许之。二十七年八月,复以圣诞加恩,给伯爵俸,授其徒郭弘经、王永宁为高士,并赐之印,二十九年以平狱功,封恭诚伯,岁禄二千石,其徒郭弘经、王永宁升真人。之后数年屡有赐赏,荣贵无极。

 

随着世宗对长生追求日益迫切,其崇道举措更加坚决。自嘉靖中叶以后,更以崇道奉玄为其施政的中心,从而使当时的朝政带上浓厚的道教色彩。《野史》曰:“当是时帝益求长生,日夜祷词不绝,简文武大臣及词臣,当意者直入西范,供奉青词,其人率不次超擢。于是词臣皆舍本业,争工巫觋之说以取媚。而海内无籍奸人若段朝用、龚可佩、蓝道行、王金、胡大顺、蓝田玉之属,咸奔走阙下,以烧炼符咒之术荧惑天子,天子悉收而用之,冀得延年却老,然其人不久败,独钟文恩宠日隆,久而不替。一时缙绅亦有借以干进固宠者,致黄冠羽服之流,充塞都下。”

 

嘉靖三十五年,世宗还为其皇考和皇妣上道教尊号,自号“灵霄上清雷元阳妙一飞元真君”,后加号“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圆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再号“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元都宝境万寿帝君”,俨然以道教教主自居,成为继北宋之后的又一位道教徒皇帝,使整个明王朝几乎变成一个道教王国。正是在统治者的狂热崇信的驱使下,道教在明代的前中期发展到了极点。不少教徒担任着朝廷的重要官职,有的甚至位极人臣,声势显赫,不仅恩渥终身,且荫及子孙,其时道教的社会地位之高,影响之大,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嘉靖三十年,陶仲文真人有疾,乞还山,许之,“乃献还历年所赐蟒玉金宝、法冠及白金万两。且言臣幸蒙恩,子孙甥婿咸获显荣,虑身后不能保。帝纳其所献,优诏慰谕。仲文即归,帝念之不置,明年六月,遣锦衣官存问,赐赍优渥。且命有司以时加礼,改其子尚宝少年卿,世恩为太常丞,兼道录司右演法,供事真人府。仲文得宠二十年,位极人臣,然小心慎密,不敢持宠恣肆,故始终眷顾不衰。年逾八十,以三十九年十一月羽化,帝闻痛悼,葬祭视邵元节故事,特谥荣康惠肃。”

 

张宇初天师与神霄大法

 

张天师一系而言,入明之后的历代天师亦大多兼传神霄雷法,其中尤以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真人著名。《汉天师世家》卷三曰:“学问深造,贯综三氏,融为一涂,旁及诸子百家之籍,靡不穷搜,发为载道纪事之文,各极精妙。”洪武十二年制授“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真人”,领道教事,诏赴京,赐法衣金币,给驿还山。越二年,封其母包氏为玄君。洪武十六年诏赴阙,命建玉大斋于紫金山。十八年夏,命祷雨于神乐观,大见灵应。

 

二十三年,奏请重建大上清宫,赐准。次年入觐,赐正一玄坛铜印,视六品。永乐元年成祖即位,张宇初真人入贺,宠遇益隆。赐钱修葺大上清宫,命陪祀天坛。四年,诏命编修道教书以进,是为明道藏编辑之肇始。这一工作直到英宗正统十年才初步完成。永乐五年,命张宇初真人于朝天宫主建玉大斋以荐拔亡灵,据载有“庆云覆坛,鸾鹤交舞之瑞”。六年三月,“降特旨申谕,真人门下专出符。四月,命传延禧法,建延禧大斋五坛,咸有瑞应,厚赐尚方珍物。特命更给驿卷还山。十月,手敕俾邀请真仙张三丰祖师。己丑,再敕寻访张三丰祖师。”永乐八年,张宇初真人羽化,皇太子遣行人陈逵赐祭,次年复遣萧荣渝祭。

 

张宇初真人博学能文,为历代天师中著述最多者,有《道门十规》、《岘泉集》、《度人经通义》、《龙虎山志》传世。怹继承张继先祖师以来的作风,力图将内炼与外用、内丹与符纂雷法统于一体,以完善正一传统的符纂道术。

 

怹说:“吾道玄元之宗,由元始天王于开皇之后,以灵宝大乘之道、紫微飞天十部之书,授玉宸大道君暨神霄九宸上帝,后降峨眉山授天真皇人,是出炼度之法。”又曰:“昔元始天尊命玉清真人开朱陵火府,命青华大帝开青华左府,韩君丈人开朱陵右府,三佐真人开黄纂院,出玉清破地狱等符,若三简五符之文。凡行持炼度,告下幽关,莫不开悟,是曰神霄,自清微而下,皆其文也。故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专制九霄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尊,惟大帝统领元象。主握阴阳,以故雷霆之政咸隶焉。”

 

怹曾亲访多处神霄派圣地祖迹,并作词赞美历代祖师。如南丰神龟冈乃王文卿葬处,张宇初真人拜而述之曰:“宋崇宁间,侍宸王真君以道行之著,受知徽庙,晚痤蜕其地,而神龟之征益名。郡之贤良有邹铁壁者,尝受法于上官氏,上官侍宸甥也。已而复遇侍宸,亲传其奥,而道亦显。时有知南丰州事王质,尝师事铁壁,及付受之顷,忽雷震坛上。邹曰:吾将度矣。王惊喜,遂倾资奉之。邹谢曰:吾云水徒也,用此奚为。王乃请以广妙灵观以祠事侍宸,故旧观在他里,乃迁而新之,以是凡旱劳疾疚者,居民祷之必应。”

 

后因元季兵兴观芜,洪武庚午张宇初天师朝拜,见其芜秽弗治,遂命道门弟子恢复一新,并作序记,以彰灵迹。又谓“三十代祖虚靖真君,以灵悟宿植,遭熙洽之朝,在崇宁、靖康间,徽庙崇道尤甚,而真仙辈出,与真君上下一时者,若徐神翁、王文卿、林灵素也,凡祛禁妖祟,平湖孽,祠荣,往往有异征。既而国运艰否,预达灾朕,乃致风霆阳雨,特指顾间。其道神行著诚,足以羽仪天朝,泽被含品矣。虽相去数百载,至今人犹道慕之。”尤其是在丰富道教雷法理论及功诀方面,张宇初真人有着重要的贡献。

 

玄妙观与神霄派

 

明代神霄派的传承,比较有系统的是以苏州玄妙观为传教据点的一系。据清顾源《玄妙观志》记载,自北宋神霄派始立以来,苏州玄妙观一直是历代神霄派道士活动的中心。如王文卿祖师、莫月鼎真人、张善渊真人等,皆常居观中,传教授徒。入明,又有周玄真真人、胡道安真人、顾元本真人、张皮雀真人、施道渊真人等,代代相继,传播神霄大法。

 

周玄真真人,字元初。嘉兴人。《苏州府志》曰:年十二,辞家入紫虚观,从李太元为道士,至正戊子年二十,始来苏州报恩道院,能以符召鹤,因名所居曰来鹤轩,自号鹤林先生。“元真虽身寓方外,事母至孝,其学受灵宝经法于谷神曹师,又受五雷秘文于步云岗,得莫月鼎真人之传。”明洪武庚戌上召问鬼神情状,赐宴光禄阁。又明年上召对,问神霆所以神之。对曰:“天地之间,阴阳运转,故有神,神与人合者也。雷非人无以知雷之天,人非雷无以知人之天,天人相孚。同一理尔。”上悦,授领神乐观事。“元真尝修建安里桥于通衢,继主常熟致道观,复修丹井。羽化,葬月鼎墓次。”

 

又有胡道安真人,字安谷,吴江人,性狂戆,人呼胡风子,为玄妙观道士。“晚遇至人,授青城太乙雷书及斩勘惑魔秘旨。景泰年时吴中秋旱,郡守延道安致祷,道安登坛,醉酒诟骂,怒发冲冠。令下阴云四合,雷雨大作,守礼敬之。”苏州郡人顾元本,家贫落魄为黄冠,浪迹江湖,“遇异人授以五雷符诀,归试甚验。”杨湛然真人名茂林,未详何地人。深有道行,不用符檄,书片纸驱役鬼神。曾得永乐皇帝召见,以官不受,赐法衣敕行游天下。“时吴江大旱,延之祷雨随应,因留崇真道院,构方丈居之在院,屡显灵异。一日忽蜕裘履而逝,盖百余岁矣。”

 

长沙县人张皮雀,名道修。少有异相,年十七不欲议婚,出家师胡道安为师,尽得其术。祷雨祈晴,驱邪治疾,立手即应。《异林》亦记载说,张皮雀师事胡风子,“胡风子师事莫月鼎,授五雷法,居玄妙观,弟子甚众,欲密授道修。以书置屋上,覆瓦中,呼道修曰:天将雨,极升屋,败隙补之。道修如其言往。胡公曰:得乎?道修应曰:得之矣。于是始得秘诀,驱风雷如神。”

 

除以苏州玄妙观为祖庭的一系外,尚有许多传承不清的神霄道人,活跃在大江南北。下面分别述之。

 

《衢州府志》曰:“张柏亭真人,洪武年人,玄妙观都纪,永乐间奉敕建武当山宫观柏亭,应诏住元天玉虚宫,时遇异人,授以葫芒柱杖各一,尝施药,授五雷秘法,祈祷辄验。后还衢,日跨青牛出入,自号葫芦道人。”该志又载:“王允中真人,洪武间开设道会,掌教三十余年,寿八十,能驱雷致雨。凡遇蝗旱疾疫,却之辄验,其名闻于外郡。”又有柴用先真人,号惟一子。永乐间自京还至武林,大旱,自言能兴雷雨,官吏令其设坛,“须臾雷电交至,大雨如注,而西湖之水涸矣。其族子壮得五雷秘法。能祛邪治病,祈晴雨。”

 

《镇江府志》载:潘道泰真人号无涯子,年八岁为万寿宫道士巫得真真人弟子,幼遇异人授以雷法,一日登厕诵咒,误召雷部辛天君,天君怒以火笔燃其头,头烂,人皆呼为潘烂头。景泰间大旱,郡守郭济命祷雨,“俄倾雨沾足。郡守冒雷雨病疟,药不愈,延道泰往护视,道泰以掌抚其背即愈。维扬属邑旱,召道泰往祷,命置一大黑鲤,于釜中炊之,火愈炽,雨倾如澍。”有人疾病来求者,或为书符,或咒水治之,随愈之。“后奉玺书,封通玄五雷法官灵济真人。”

 

《广西通志》载:有王真人不知何许人,景泰间谪戍驯象卫,“有道术,能致雷掌雨,以手遇符纂于人掌中,握之行数步,望其方开手,则雷轰然而起。”祈雨治妖,甚显灵异。又有邓清真人,字子真,正统年间羽士,居岑溪,“习瑜珈教,得异传,一日雷击物遇秽堕池,清为咒洒水净之,雷遂飞升。”

 

福建通志》载:晋江人董伯华真人,服气炼形,谈征应辄验,成化间常来往漳、泉。“能呼风雨立至。又常画雷符,一张卖钱一文,然必童子乃卖之。藏符于掌。旋傍耳开之,应声而震,人称为雷师。”

 

《闽书》曰:“愈震斋真人,沙人,秘传符纂,精五雷祈祷术。同时有黄天元者,住持宜福观,亦能此术。”又有魏雷鸣,亦沙人。“精雷霆术,童子有欲为戏,与之一钱,魏就童掌中作书符状,令紧握之,至人傍放手,轰雷一声而散。”

 

《浙江通志》曰:“唐秩真人,得五雷法,祈雨佑圣观,运旗摩空,云转如轮,倏忽雨如注。”

 

《温州府志》载:贾复真真人,号静观,元至正间居温城,“同知雷仙伯授以雷法,及天文地理秘旨。郡大旱,祷于岳祠,应时雨至。”又曰:“顾太真真人,号虚白。从鹿城陈静心学,又遇麻衣道人,授掌心雷法,能指呼雨阳,叱咤风雨,洪武十九年夏旱,请祷于保胜寺,登坛,雷电交至,大雨三日乃止。”

 

《临江府志》载:新喻延真观道士黄明学真人,十九岁入观礼黄建极为师,“年四十,遇异人授以先天雷法,自此祈祷,无不应者,明洪武丙寅春夏不雨,道会江壶天荐于县令,遣书召焉。明学为建坛设醮,雷雨三日。”类此祈雨先后七次皆应,世人名为“七雨道人”。

 

《南昌郡乘》载:徐复高真人为奉新县崇玄观道士,法术精通,永乐十五年旱,复高至省城祈祷,“坐七层台上,案振金牌则雷鸣,手摇小旗则电掣,时大雨倾盆,鱼虾盈街,章江水涸三尺。”

 

《乐安县志》载:西隅龙冈人张必贞真人,永乐乙未解粮南京,路途夜梦神入授以神书剑符,得雷书于路旁石匣中,遂通道法。至京大旱三月,“各官敦请登坛,须臾雷电交作,大雨滂沱,告足方止。有司上闻,赐号广明真人,并诏赐铜铸雷神四座而归,县多疫珍,施以符水,无不立愈。”

 

《云南通志》载:杨用广真人,号雷谷,余姚人。“遇异人得五雷法,永乐初以事戍宜良,祈祷辄应。”又曰:“陈羽士,嘉靖间栖东山玉皇阁,神气俊爽,目光如电,啸命风雷,无延晷刻。郡尝旱,舆至城中,甘霖随注。”“徐道广真人,昆明人,幼从蒋日和学五雷法,遂精其术。”

 

《贵州通志》载:郡人张道人,得祷雨运雷秘术,万历间旱,巡抚郭子章招致之,道人设坛祷雨,运五雷诀,书符于童子掌握中,“童子至郡堂开掌,忽霹雳一声,众未至坛,而霖雨大注。”

 

《乐安县志》载:象峰人元乐静真人,号静轩。“调坎离,养内丹,祷雨驱疫,治病求晴,无不立应。罗山除白马之精,周坊灭樟树之怪,尤得萨真人玉阳练法,大显于时。”

 

神系部门

 

?三清为雷霆之本,三帝(紫微,玉皇,后土)为雷霆之祖。

 

下御九宸,其中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为雷法之祖。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为雷部正神(玉清真王化生)。《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称:尊属九天之上,综司五雷(天雷、地雷、水雷、龙雷、社雷),应化九天,总管雷霆都府,辖及二院(五雷院、驱邪院)三司(万神雷司、雷霆都司、雷霆部司),为雷部尊神。

 

?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为雷部的最高天神,掌管复杂的雷神组织,总部为神雷玉府,下设“三十六内院中司、东西华台、玄馆阁、四府六院及诸各司,各分曹局”。九天雷公将军、八方云雷将军、五方蛮雷使者、雷部总兵使者都是九尊手下,诸司中有三十六名雷公,代天打雷,均照九尊命令。“主天之灾福, 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

 

下辖一个复杂结构的雷神组织。《明史·礼志四》载:(弘治元年)“尚书周洪谟等言:雷声普化天尊者道家以为总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天尊现示之日,故岁以是日遣官诣显灵宫致祭”。

 

?

九司三省是中国道教雷部中的神位。九宸之下设九司、三省、三府,犹如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政府机构。九司的主神,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谢、天雷上相玉枢使相、斗枢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此皆雷霆之枢要,故谓之九司,并用申之。另有五方雷王、五方雷霆大帝,亦申之。”三省即雷霆泰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皆有神主其事,行神霄雷法。

 

正如《紫微玄都雷霆玉经》所说:“日宫太阳帝君,雷霆赖以威。月府太阴皇君,雷霆赖以神。北斗九皇真君,雷霆赖以枢辖。在昔元始天尊敕太清无上元君,令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判雷霆泰省事;太上玉京左宫仙翁,判雷霆玄省事;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判雷霆都省事。复以浮丘大仙佥事雷霆三省事。自余以次,官曹并领所治,或曰兼司,或曰分司,其所出治,或巡察官司,则曰行司。四官阙员,皆应选人。往昔劫中曾已选迁,是此四官复当降世,领户化民,功成复还所治。”

 

九司、三省主理神霄府之政务,另有四府,则专司调兵遣将,制邪破狱,收摄群魔,其功能相当于兵部、刑部。

 

《紫微玄都雷霆玉经》曰:“北极紫微大帝统御三界,掌握五雷,天蓬君、天猷君、翊圣君、玄武君分司领治,天罡神、河魁神,是为召雷檄霆之司,九天流金火铃大将军、天丁力士、六丁玉女、六甲将军,是为节度雷霆之使。九天啸命风雷使者、雷令使者、火令大仙火伯、风令火令风伯、四目皓翁、苍牙霹雳大仙,是为摄辖雷霆之神。火伯风霆君、风火元明君、雷光元圣君,雨师丈人仙君,是为雷霆风雨之主,中有三五邵阳雷公火车铁面之神,中有负风猛吏银牙耀目飚火律令大神,狼牙猛吏大判官,五雷飞捷使者,五方雷公将军,八方云雷大将,五方蛮雷使者,三界蛮雷使者,九社蛮雷使者,实司其令,用赞其权。”

 

这段记述十分重要,因为几乎包括了神霄雷部的主要真神。神霄雷霆的主帅即为天蓬、天猷、翊圣、玄武四大元帅,合称北极四圣。

 

《道法会元》卷一六九曰:“夫四圣元帅者,妙德贯于三界,威灵建乎八弦,为斗罡之大帅,实北帝之雄神,部辖四天丁,考召诸魔鬼。”《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说:“四圣元帅,永镇玉帝殿下,统摄三界妖邪,每岁常乃降于人间,察人善功,赐人昌吉,保持帝祚,覆阴群迷,断绝恶根,增延禄寿。”其《启清咒》曰:“仰启北方四元帅,束缚群魔大圣尊。披头仗剑伟形容,百万天兵常拥护。天蓬天猷除凶恶,翊圣真武赐吉祥。臣今伏愿降灵坛,一切灾厄自消散。”并讲述了祂们各自的形象。

 

?

第一是北极天蓬大元帅,祂“现三头六臂之威容,运七政八灵之洪造,帝钟才震,万圣齐临;钺斧轻挥,群魔碎灭,神光赫赫,常救护于众生,真性巍巍,誓永兴于正道。”《道法会元》卷一七一曰:“天蓬大元帅为嗣教外台卿,别有神局,是阴治之有司,号北极驱邪院,如世之殿师,兵府是也。其中皆是阴治主者,乃地界法官是其任也。以举仙官为任,使拯治阴魔,禁御万杀,承阳宣化,保宁山川,生育万汇,皆荷道化。”同书卷二一七曰:“天蓬元帅三头六臂,赤发,绯衣,赤甲,跣足;左一手结天蓬印,右一手撼帝钟;又左一手执斧钺,右一手结印擎七星;左一手提索,右一手仗剑,领兵吏三十六万骑,雷公电母,风伯雨师,仙童玉女,羽衣赫赫,各持金剑,乘北方太玄煞气、黑气,气中有五色气,从空降坛。”《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录》亦述天蓬英武仪貌:“三头六臂,执钺斧、弓箭、剑、铎、戟、索六物,身长五十丈,黑衣玄冠金甲,领神兵三十六万众。”考“天蓬”一名,本为星宿神之称。

 

《道法会元》卷一七二说:“北斗九宸,应化分精,而为九神也。九神者,天蓬、天任、天衡、天辅、天英、天内、天柱、天心、天禽也。谓顺支辰,总御阴阳,契合天地,主张造化,乘三明以应四时,随月建以定八节,历九宫也进退。”即是以天蓬为北斗九宸之首辅,主四时八节、阴阳造化之政。

 

雷部诸仙

 

雷霆泰省主事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许逊许真君。

 

雷霆玄省主事太上玉京左宫仙翁葛玄葛仙翁。

 

雷霆都省事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静应真君张道陵祖天师。

 

浮丘公佥事雷霆三省事。

 

神霄派历代祖师

 

雷霆火师汪真君(神霄派祖师)

 

侍宸真君王文卿真君

 

北极驱邪院左判官颜真卿真君

 

洞玄教主雷霆天君辛忠义(陈楠真人之师)

 

陈楠真人

 

上清大洞宝录南岳先生赤帝真人五雷副使知北极驱邪院事太微侍宸洞玄高明君紫清真人白玉蟾

 

上清太华丹景吏神霄玉府西台令行仙都风雷判官彭耜

 

上清大洞玄都三景法师太乙雷霆典者九灵飞步仙官签书诸司法院鬼神公事留元长

 

驱邪院右判官陈守默

 

神霄玉府右侍经潘常吉,周希清

 

五雷使院事胡士简

 

雷霆都司事罗致大

 

黄录院事庄致柔

 

邹铁臂真人

 

雷部神真

 

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谢、天雷上相玉枢使相、斗枢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此为雷部九司之主,掌雷部之事。

 

?

 

日宫太阳帝君,雷霆赖以威

 

月府太阴皇君,雷霆赖以神

 

北斗九皇真君,雷霆赖以枢辖

 

北极紫微大帝统御三界,掌握五雷,天蓬君、天猷君、翊圣君、玄武君分司领治,天罡神、河魁神,是为召雷檄霆之司,九天流金火铃大将军、天丁力士、六丁玉女、六甲将军,是为节度雷霆之使。九天啸命风雷使者、雷令使者、火令大仙火伯、风令火令风伯、四目皓翁、苍牙霹雳大仙,是为摄辖雷霆之神。火伯风霆君、风火元明君、雷光元圣君,雨师丈人仙君,是为雷霆风雨之主,中有三五邵阳雷公火车铁面之神,中有负风猛吏银牙耀目飚火律令大神,狼牙猛吏大判官,五雷飞捷使者,五方雷公将军,八方云雷大将,五方蛮雷使者,三界蛮雷使者,九社蛮雷使者。

 

九天尚父五方都总管北极左垣上将都统大元帅天蓬真君卞庄,真君统领神将:天罡大圣,统兵主帅混元一气都统大将王煜,统兵四目老翁雷霆杀伐大将陶元帅,黄判官紫公,雷使者,九天杀童大将,高刁北翁大将,长颅巨兽大将,威剑神王大将,九元煞童,五丁都司,七政八灵,直月将军,十二支直符使者,天猷真君,翊圣真君,九天荡魔祖师真武大帝,与天蓬真君合为北极四圣,为雷部大圣。

 

二十八宿名归斗部,然而亦属雷部神真。

 

除此以外,各派雷法不同,所奉行之主神,神将,使者,更多,此不详述。

 

神霄派的雷法以道为体,以法为用,也是内外兼修,内用可成上仙,外用可斩妖除魔,以本身之炁,再加上步罡、秘咒、灵符,混合使用,可将雷霆运于掌上。

 

神霄雷法

 

神霄雷法将内丹与符篆咒术融为一体,既讲存思、存神、内丹修炼,又讲祈禳斋醮、符篆咒法,是道教诸方术的融合体,但强调以内丹修炼为本,以符篆咒法为用。其思想基础是天人感应论,认为人身是小天地,人体各部分皆与大天地相符相应,其头像天,足像地,四肢像四季,五脏像五行,其精气神无不与天地相通相感。

 

?

 

雷法道士根据天人感应的思想,不仅设想出人的精神可以感通天地,影响自然,而且还进一步设想可以主宰天地风雷。在雷法道士们眼里。风云雷电晴雨等自然现象,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存思气功制造出来。呼风唤雨、翻江倒海,似乎都在指顾之间。在众多道门高真的倡导下,雷法盛行天下,曾经一度雄踞万法之首,成为道教法术的最高代表,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影响非常之大,甚至一直延续到现在。对道教雷法的形成及发展贡献最大的当首推神霄派。其创始者为王文卿祖师、林灵素祖师等。

 

雷法相关

 

道法认为,诸法之中,威力最大的是雷法。王文卿祖师《雷说》,“夫雷霆者,天地枢机。”“故雷乃天之号令,其权最大,三界九地一切皆属雷可总摄”。故此,在行法之时,多召役雷部将帅执行。且在召合(召将)之时,也特别强调本身的内功修为,强调聚合五行之气,这五行之气便为五雷。萨守坚祖师《雷说》“雷法为先天之道,雷神乃在我之神,以气合气,以神合神,岂不如响应答耶。”召将是以本身五脏之气化为五雷之神,与虚空之神混合为一,所以,召将又称之为召合。

 

修炼

 

雷法的修炼,又特别注重内丹的修炼,并主张“道体法用”,即修成内丹与道合真为根基,发之于外,则形成种种神通变化,玄妙法技。内丹有成,先天一气充盈,此先天一气,又称先天祖气、混元一气。道教讲“一气化三清”这一气便是混元一气,这混元一气便是道。《王侍宸祈祷八段锦》:“天地得此一气,千变万化,人为万物之灵,得此一气,可以感天地、动鬼神,呼吸风云雷雨,无所不至矣。”

 

在内功修炼上,五雷分属五脏。五脏之气攒聚,会聚为一,方能达于大道,掌握五雷之妙用。此称作攒簇五雷,亦即是指雷法内功修炼达到五气朝元的境界。《道法宗旨图衍义》:“希贤曰:五气朝元,一尘不染,能清能净,是曰无漏,肝为东魂之木,肺为西魄之金,心乃南神之火,肾是北精之水,脾至中宫之土。是以圣人眼不视而魂归于肝,耳不闻精在于肾,舌不味而神在于心,鼻不香而魄在于肺,四肢不动而意在于脾。故曰攒簇五雷。(王枢曰:东方木雷在肝宫,南方火雷在心宫,西方山雷在肺宫,北方水雷在肾宫,中央土雷在脾宫)斩除五漏,寂然不动为道之体,感而遂通为道之用,斯五雷之妙也”。

 

雷法行持,有立极之说,即无极生太极,无极为原始状态,“溟洋大梵,寥廓无光。”此先天混元一气由无极而动,生为太极,才可发用,此即丹气充盈、动而致用。“一气才动,风雷云雨皆作,禽兽山木俱生。”此即“道为法之体,法为道之用”的理论依据。因此,道教有“一气化三清”之说,修道之士,依此无极生太极的理论,内炼形神,炼丹合道,便可“廓然一气初分,自觉神清气爽,外欲不生,此身与天地相为表里,造化皆在吾掌中矣。动天地,感鬼神,驱风雷,役万物,无往而不可也。”然后策役将帅,行持祈祷。《王侍宸祈祷八段锦》:“凡欲行持,先服先天祖气。”“万千法门,皆始于此也”可见内丹修炼的重要。

 

雷法与内丹

 

雷法道术与内丹的结合是神霄派的特点,具体的法程及其思想,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主要内容:

 

提出人之初性元神本来洁净永恒的思想

 

王文卿祖师《家话》云:“人之初性譬犹明月,一点圆明,湛然不动,灵光遍照”,莫月鼎更将元神认作先天一气之体,又名“中黄先天混元祖气”,此乃造化之机,且融汇三教多方譬喻:“佛氏曰慧日、宝灯、摩尼珠,儒家曰浩然之气,禅宗号曰安身立命之处,道家号曰金丹,其实一也。”就比如土豆,有人叫它洋芋,有人叫它马铃薯,有人叫它地蛋,其实是一样东西。怕你不明白的是什么,所以给比喻比喻。

 

这些说法向我们道出神霄派之认为人之初性的真性元神,实乃是充塞天地的“大我之心”,正因有如是之预设,这“无心”之“真心”元神,方能撼天动地。邹铁壁《雷法秘旨》云:“有心感神,神反不应,无心之感,其应如响……但无妄念,一片真心,不知不识,心与雷神混然如一,我即雷神,雷神即我,随我所应,应无不可。”

 

清心寡欲

 

这是一种传统的方法,正因其传统,其效也传统,王文卿祖师云:“人性地本善,汩于七情六欲,倘能清心寡欲,诸障消除,其天随处可见矣。”性天朗朗,情障三千,拔开云雾则清天自现。这当是相类于张伯瑞真人元神欲神之论,莫月鼎真人将此具体化为:“凡行持之时,先当静心去念,如婴儿之未孩,此即是我,如在胞中之时,一尘不染,一法不定,此即是先天境界也。”

 

以内炼精气神为本

 

精 气 神是北宋兴起的内丹术修炼中最主要的“药物”,理论与方法在王文卿祖师时代已很成熟,从道教四大天师之一的萨守坚祖师《雷说》中,我们即能看到这种继承,其上说:“夫人,固其精,养其气,保其神,使之三宫往来,升降不息。”元代的神霄名师王惟一真人就直接引证张伯端真人、白玉蟾祖师的文字,可见其渊源。

 

神霄派继承了内丹的修炼法要,结合霄神信仰,又多方吸纳,例如王文卿祖师就提出以静坐为基的法门,在《家话》中他说:“谨授教归家静坐三日,万念放下,一事不干,坐满三日,……至二百一十日,久久行之,日积月累,神气精自然混凝,上可脱壳朝元,次可长生久视,又其次可以兴云致雨,役电鞭霆,济人利物,何所往而不可也。”

 

怹在这里将内炼所得的功效分为三等,而兴云致雨只是“又其次”的第三位,可见神霄一派对内炼成仙的渴望,而把役电鞭雷,济人利物,这些效果只看作“真行”的功德,当然,这些也是十分重要的,萨守坚强调说:“子当利物济人积功累行,庶得诸天拥护。”

 

内炼存思术

 

萨守坚祖师在《内天罡诀法》中提到一种内炼存思术,颇有特点,兹分述于下:“两眼对两眼,看教十分端,忽然一声响,精气上泥丸,复运丹田养,如蜜甘且香,若人能会得,立地返仙乡”,邹铁壁真人对此有详释,并把“两眼对两眼”句改为“两眼对两肾,认取此中间”。对此,萨守坚祖师和邹铁壁真人有不同的观点,萨守坚祖师认为:“两眼对两眼”,当是“先存左眼为日,金光九芒悬合,右眼为月,银色十芒悬合,须臾相交于泥丸”。

 

神霄雷法保神养心的内炼学说与法程,最根本的特点是将内丹修炼与雷法结合在一起,主张内炼为本,外用为末,并运用天人论将内炼的功用放大。

 

网络道士出神霄

 

前些日子鬼子的夏日祭,一群网络道士跳出来抗日,招天雷灭倭寇,不亦乐乎,下面一群吃瓜群众就很嗨呀,比去蹦迪都嗨,还问什么门派的呀,是不是蜀山派的呀,要不要御剑呀。然后就有网络道士说:“咱们是神霄派的”,又有网友问,神霄派还收不收徒弟呀,要不要看门的呀,对面说:“咱神霄派的轻易不出手,都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才会出现。”

 

去网上看卖雷击木的,也是自称神霄派的,雷法天下无敌,买他的雷击木,买了不吃亏,买了不上当,货真价实。

 

去看看灵异发帖写故事的,也是自称神霄派,降妖伏魔靠招雷,一招五雷掌,打得妖魔鬼怪无处逃。

 

去看看某大师看风水的,也是自称昆仑神宵XXXXXX先天风水,全球唯一官方指定传承人,别人会的他都会,别人不会的他也会。

 

玄学群聊聊天,也是自称神霄派第XX代弟子的,什么神霄符法、神霄雷法、神霄法事…反正有的都整出来,没有的也整出来。

 

总之,神霄派这个东西,现实中你抓几个道士,都不是神霄派的,但是你网上抓几个跳的欢的,基本就是神霄派的。

 

怎么着,现实中神霄派都藏深山老林,拿着电脑手机悄悄上网呀。

 

在这里,网上自报师门是神霄派的,十个有九个都是无门无派的骗子,剩下一个,也只能是兼修神霄雷法,基本上不会有纯粹的神霄派弟子出现。

 

一个门派,基本上都是后人给祖师奉上去的,很少有祖师说我自己开创一个什么门派。神霄派,起源在北宋末年,奉的是王文卿真人为祖师,其次是林灵素祖师,再往后传其他人。一般认为,北宋雷法的兴起,跟神霄派有很大的关系,甚至于有人认为雷法就是从神霄派开始的。不管怎么说,神霄派的雷法,确实是当时一绝,后来的各派祖师学雷法,基本都是神霄这一系的。

 

元明之后,神霄雷法渐渐的并入各门各派之中,纯的神霄派反而就消失不见了,即便有,都是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整个法脉是渐渐没落的。

 

但是,神霄本派的没落,反而给了骗子机会。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其他门派,道友众多,而且各立山头也都有相对应的权威人士,你去冒充就容易被揭露。你说你是天师一脉的,你师父是谁字辈是啥,你说你是清微的,师父是谁字辈是啥,很容易就碰到本门中人,一盘问就露馅了。但是你说你是神霄的,诶,少了,周围没有神霄派的,问不到你。即便遇到了神霄派的,大概率两个都是骗子,互相忽悠到最后就是心照不宣的互相呵呵两句,安全呀。

 

另外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神霄雷法确实天下闻名,选择神霄派符合骗子的中二气息(大部分冒充神霄的,年纪一般都不大,因为年纪大的骗子,只需要花钱就能搞一张正一的传度,实在没有必要去冒充)。你说你是正一、全真龙门、清微、上清、净明等等,都不如神霄听着霸气,“神霄五雷”四个字,中二气息自带拉满,感觉用法的时候,不大声吼出来这四个字,都对不起自己的逼格。

 

?

神霄的东西还在,散落在各门各派之中,但是神霄派本身可能已经没了,或者叫找不到了。如今雷法集大成的,是清微一脉,内部都知道清微雷法已经是如今道门雷法的领军者了,只不过对于外人而言,看了几本小说,就知道个神霄派,就知道个神霄雷法,你讲其他的,不知道。

 

并不是说反对神霄派的崛起,相反的,右此还很希望重现先秦时诸子百家争呜,但是要接受事实,不能虚造一个已经没有了的东西,那倒还不如直接没有。放任不管无所谓,不撕下他们的面具,倒称赞那些骗子的话,反而助长了那些欺世盗名之辈。

神霄派,雷法,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王文卿,祖师,林灵素,道法会元,金火天丁大法神霄派,雷法,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王文卿,祖师,林灵素,道法会元,金火天丁大法神霄派,雷法,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王文卿,祖师,林灵素,道法会元,金火天丁大法神霄派,雷法,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王文卿,祖师,林灵素,道法会元,金火天丁大法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断了传承的道派——神霄派发布于2023-07-01 17: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