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唯识学一贯被误认为与中观学系、如来藏系构成三系格局;实质上,这种三系分立至多只是认识上的权宜,根本而言,唯识学能够涵括中观和如来藏系思想并与之交融而一体化唯识学具有对一切法的包容性佛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中便指出:“大慧!是名五法、三种自性八识、二种无我,一切佛法悉入其中。”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便是唯识学的主要结构和内容。

 

八识是指:(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7)末那识(8)阿赖耶识。八识的每一识均具见分(认识主体、认识心理)和相分(认识客体、认识对象)两部分。八识是每一众生具有,并使缘起五蕴得以存续并实现将世界幻变出来而再予认识的根本因。

八识被分为以下三类:

其一,前六识,即眼、耳、鼻、舌、身和意识,这与现代心理学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意识相对应;在唯识中,这六识被统称为第三能变识。

其二,第七识,即末那识,被称为第二能变识,末那是梵文Manas的音译,含义为“意”或“思量”。末那识在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诸种哲学思想中是陌生和疏离的。心理学中的潜意识虽可归为末那识,但潜意识并不能就此反映末那识,因为末那识还有此外诸多内容。

其三,第八识,即阿赖耶识,被称为第一能变识,阿赖耶是梵文Alaya的音译,含义为“藏”,阿赖耶识即是藏识义。凡是哲学中不断在提点着却又在规避其来源或无法自圆其说其来源的先验性或原初给予性等等,与唯识学认为的对个人现行有影响作用的、谓之为个人历史和往世积淀的潜在势能,二者之间具有近同性;唯识中的这些潜在势能或信息便被认为是依存储藏于阿赖耶识。

八识被界定为三类“能变识”,透显出唯识学将万事万物等现实境尘通约为由八识变现而幻有的“境不离识”、“境随识转”和“万法唯识”的唯识思想


准提准提准提法门大准提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唯识大意|八识简义发布于2023-03-15 14:15: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