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分段贯释






圣凡不二,但有迷觉,觉于因地者为圣,觉于果地者为凡,更有果地受苦,累世不觉者矣。此无他,不明自家金刚宝藏,所谓终日圆觉而不明圆觉者是也。不出世,我其永远沉沦焉矣,可惧哉!今者尘世滔滔,人心幻变,心逐外境,自居于奴,遂迷声色,迷货利,迷武力,迷邪说,一切皆迷信,而以我是为众迷之根,佛欲人类自觉,要人根本打破自己之迷信,人乃反以迷信目之,宁非怪事。


经者,佛与诸大弟子众生迷悟之根源,阿难等结为典籍者也。后人依据以考证自己之心地,如何而出凡入圣,如何而超登觉岸,其理至显,其义至密,其用至妙。故依据文字语言以形示者曰显,般若印证心地而悟者曰密金刚经为一切凡圣悟心之门,了悟无明妄心,即是妙慧真心,二心同体,故曰悟心。三界以心为主,心名为地,能印心者,究竟解脱,故又名一切凡夫如来地顿悟法门


惟经义深邃,倘不解如来所说义,则心地莫由证入,此读诵讲解之不可忽也。震旦人具有大乘根性,于此经最有缘,独苦不解其义,讲者每多依文解字,此是释字,非属解义,闻者复杂参我见,附会邪说,于心地法门,远之又远。至内地修持之女众,或比丘尼,则并此文字解亦不获闻焉,慧命所关,实为至重。夫甚深难信之法,惟信心不逆者,方能不惊不怖,所谓是经义不可思议,否则滞著名相,辗转生疑,甚深义趣,反为所掩,是由未证入真智故。


金刚经以无住为宗,专言破相,相破则无分别,是谓降伏其心。至无分别智之解释,多至二十余种,甚深甚深,不能尽说,要以离我相为第一,以我相为分别之根,即今日人心骚乱之根也。智者了解心性真相,认识本来,言本来是觉,种种分别,尽属妄想缘影,不为所迷,真理既明,一切无所疑惑,业苦自断,而金刚般若之妙用出也。


如来于第四时,说般若经,计十六会,六百卷,金刚经乃其一也。以金刚喻般若者,又百喻之一也;或以大火聚喻般若,言无物不遭其焚烧;或以大日轮喻般若,言无幽不照等等,计有百喻。如来说法,不外八识,二无我,五法,三自性。所言五法者,乃名,相,妄想,正智,如如是也。大般若经具八十一科,色为八十一科之首。金刚经说一句不住色布施,言以一赅八十一科,自五蕴六根十八界,十二缘,四谛六度,三十七助品,以至菩提涅槃等,尽不可住是也。经只一卷,文约义深,难于解释,此经先破四相,后破法见,以众生迷妄之习,在根为见,起见为相,而自心幻相乃一切见之根本也,终不离我人憎爱四种情妄,最后言三际心之不可得,云何于不可得之心中,执缚诸见而滞四相耶。行者欲明心不可得,自非修证不可,尤非发明心地认识透彻者,不能信心不逆也。今释此经,略参无著菩萨十八住说,则如是住,方不生法相,然不内究于心,外求文字,终无益耳。


金刚经者,如来为大乘者说,为最上乘者说,凡未证三昧实相者,无从测知其微妙,今不得已而依文释义,说者当提空说,听者亦当提空观,经云不可取不可说,从知此经以无住为宗而精义显焉。


人何故欲修行?曰欲出三界;但三界内外,究在何处分界?曰界在以众生知见转佛知见而已;但如何转?曰入不二;云何入不二?曰无着,无着即无住。若明本来无住,当下即波罗蜜,夫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乃波罗蜜多之果地也,必亲证者,方达体起用耳。


此经以无住为宗,无住者,非无所住也,乃不着于住也先不住于相,言外不住于境也;次不住于见,言心不可得,内不住于心也;次不住于法,言不住亦法,并不住亦不住也,然后归到无住总相。所言住相住心住法者,皆属于我,粗者我相,细者我见,故先空我,但空亦属法我,再进而空空,但空又未曾离法,仍属于我。惟有不着一切,取舍自在,方名无住,即此无住之住,乃名正住,又名金刚道。


无我相人相等无字,乃不着之谓也,非有无之谓也,如经中“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等句,从知我见等,有亦无碍,只是住不得,不着者即有而不有,是名无着,又菩萨有我相等句,此有字,亦非有无之有也。

金刚经意义深邃,非可于文字内寻得。如世尊知听众起疑,不待须菩提启请,先已开释,故其疑之起因,必于开释之果中反求之,方明其因,若依文字而释,一若有尾无首,有果无因,甚难明矣。


注金刚经者多矣!一为外道注述,误以般若无相之体,附会于精气神之守一,更假托燃灯佛祖所注,用意非不慈悲,误人实不能免。一为文人注述,即依文直解,前所谓有尾无首者是也,俱不足论。其真能开释金刚经义者,近之如明憨山老人注,明曾凤仪之宗通,及石注等数种可读,远之如圭峰大师疏论纂要,宋长水子刊定记,西国如无著天亲二大士之金刚经论,又兜率天弥勒尊者授无著之八十章偈,皆所以释金刚经者。虽然,此经不关文字,不关注述,纵使世尊再来,一一开示,转不如行者自心内证之较为亲切耳。


众生终日取相,不能见性,二乘偏执于空,见而不见,以此偏执之见,亦我相也。不知性相不二,非性无以立相,非相无以显性。今说破相者正以显性,所言降伏其心者,破一切幻境幻心幻法幻觉者也。破者离也,以妙慧力,离一切诸相,乃能证于如来无上菩提,即名诸佛金刚经分资粮位,以发大心度众为成佛正因,又分九种办法,以证得法身:得无生忍为根本,然后证至初地,破俱生我执;至八地以上,破俱生法执;至等觉位,破极微细所知愚,层层证入果地,总不外甚深金刚如幻三昧;至得无所得时,斯名金刚道后异熟空,方名般若波罗蜜多。


佛说般若经,前后共二十九年,凡四处十六会:一王舍城鹫峰山七会,二给孤独园七会,三他化天宫摩尼宝藏殿一会,四王舍城竹林园白鹭池侧一会,全部六百卷。

天亲之造《金刚经论》,由破疑以明旨,分金刚经为二十七疑;无著再造论,以究竟住为宗,分十八住,盖本于所教住而发挥者也。天亲为初机初信者说,必不惊不怖不畏者,方可与此经相契;无著为已修证者说,明知无住,却使有住,非深明若心有住即为非住之旨者,不足与语十八住也。惟此经不同方等,当就究竟了义说,应参无著说为是。


以金刚经分三十二分者,梁昭明太子之功德也,惜其义未明,兹改判为二十分,因前后经句,文同而义异,学者每苦于不明经义之所在,故每分加以说明,以清眼目。又金刚经论,流传中国,在梁后数百年,古人有未及见者,注述是以不同,又讲经与随说及开示法不同:对人开示,应以人为主,相机而酬,可就听者之程度而深浅之;若讲经则普对大众,应以经为主,极难普及于听众。如说大乘了义经,只可就决定了义说,视座下听者,一切皆大阿罗汉,住于八地者然,不当稍事迁就,以为不可教授而改其经义也。故讲经只可为已修证者说,在近世毕竟当机者少,若并经文亦未研究,骤聆法要,则领会更不矣。


金刚经乃入大学之教科书,但无论初修久学,内道外道,男女老幼,识字或不识字,无不喜读此经。则知因缘之不可思议矣,其夙世必曾读诵此经,然则学佛又岂可以今世论,视为初学而轻视之哉!彼死执三大阿僧祇劫者,可以悟矣。兹为释题:


金刚者赞美比喻之辞,言般若之贵,无可比喻,惟帝释有宝杵,曰金刚,具有三德:其坚则无物可破,是其体也;其利则能破一切,是其用也;其明则光明无量,是其相也,即言圣凡同具之体相用三德也。


般若,华文难尽其义,无可翻译,仍用旧名,其义则谓“通达世出世法圆融无碍恰到好处之大智慧”,方可比拟之。

波罗,言彼岸,由此达彼也,实则假定之辞。蜜者到也,言到彼岸也。蜜多义同,言到彼岸之上也。而由此到达彼岸,即是心之变易,心者,幻心也,由性体中起出妙用曰心,如镜中之影,影实不有,但亦非无,只有而不可得,性则永远恒常不变也。


经者,道也,法也,常道也,契也。契于机而一贯之,故又曰贯,贯其义也。总言此金刚般若永无坏灭,人人本有,徒因迷而在此岸,当内证诸心,超登光明之彼岸,此即一大事因缘也。佛何故出世,众生何故学佛,亦只为此事。





准提江湖
弘扬大德正见
净化世风人心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王骧陆|此金刚般若永无坏灭,人人本有,当内证诸心,超登光明之彼岸发布于2023-03-15 14:36: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