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讲座

「一时」,没有说某年某月,只是一些「经」谈个「一时」,这个就妙极了,跟现在科学的观点就十分的相合。有些解释是古代的解释,因为古代科学没有这么发展,但是原则就比现在的科学还透,就是这个「时」不是个「实法」。所以爱因斯坦他现在才得出相对论,咱们法里早就有,时间没有一个「实法」,这个长短是随你的心的。牛顿就不懂这个理,爱因斯坦他懂,懂得一些,初步的懂得一点点。科学界慢慢慢慢的会多懂一点。所以我说将来欧美的人学佛法他要靠科学。咱们中国人学佛法接受得最好,因为咱们中国有孔老,有孔子的学说、老子的学说,都很高深。孔子偏于世间,老子偏于出世,将来欧美他们来接受,靠科学。
随你的心,「延促同时」,长,一万年是「延」;「促」,一秒钟是「促」,是同样的时间,三大阿僧祇劫那就无数的劫了,跟这一念没有两样。《疏钞》说得很好,为什么经里头只说一时呢?「或说者得陀罗尼」,陀罗尼比三昧还高。三昧,你必须入这个三昧,你才能显现出三昧境界中你的智慧光明、你的功德威力,你不入三昧就不行。这陀罗尼,无所谓。得了陀罗尼之后,你不管干什么,你陀罗尼不失。说者得了陀罗尼,他能一刹那之间,说一个字之中,说一切法门

这个时间他一刹那,他就可以起一万年、一万万年的用处,你一万万年要做的事情,他在这一下子就完成了。我记得第一班的同学,因为看见释迦牟尼出家的年岁有的说法不一,他问我,他说能不能找到一本最可靠的佛的传记?我说各人所见不一样,你可能一定把这个年头,像咱们世间考证科学似的,把这个年序现在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根据这个再来判断是真是假,这是荒谬绝伦,哪能跟你这个粗浅的见解去判断,见长见短都不一样。
智者大师不是说释迦牟尼佛还在说法呢,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你要考证什么去,是不是?所以只能说那个涅槃、那个时候分舍利,那是显现而已,那是一种幻相;真实的佛还在说法没散,灵山那个说法会还在,还在那儿正说呢
「或听者得净耳根」,所以五根,这得耳根净,他在一刹那听到一个字的时候,他能了解一切法。或者说者用很少的时间,而听者的时候用得很多;或者说者时间很多,而听者一刹那他就领受了,这一会之中也不一样啊。而见佛身也不一样,见的都不一样,各人所见各个不同,有的看见佛无量相好庄严,有的看见佛就是一个黄面比丘,就是黄脸的这么一个比丘,还有一个人看见佛是块黑炭,业力很重。你也可以考证,佛到底是黑炭,还是黄面比丘,谁说得对?现在很多聪明人,尽做傻事。

所以或者说者有力,能够延促随宜,听的人根器也利钝不一。三乘凡圣所见的佛身、报身化身,佛的年岁长短,成佛的久和近,「各各不同」。所以现在还用这种很粗糙的一种科学方法去考证,这根本是缺乏信心。所以我们怎么办呢?只能够说是佛跟弟子师资机感相遇、相会、相投,这个「说听」都圆满了,这个叫做「一时」。所以说只能叫「一时」。这是莲池大师的说法,在《疏钞》里面。
《佛地论》讲,「说听究竟,总言一时。」说和听都究竟了,总之就叫做「一时」。所以经中不言某年某月,就是师和弟子机应和合,这感应相和合,说和听的事情圆满了,叫做「一时」。
那我们再说一点,经中它不举年月日,各地的历法也不一样,而且我们中国的历法也不一样。所以《》说的六月实际是八月,有的建「子」,有的建「寅」,现在咱们这建「寅」,以寅月为正月;有的是以子月为正月,那就不一样了,以子月为正月就是十一月当正月。所以《易经》上说的那个跟现在差两个月,历法不一样。
而且这个世界时间也不一样。经上说四天王天一天是人间五十年。四天王天是最低的天、最矮的天、最近的天,最接近于人类的天。这样,这个意思我们说他低,因为他最接近于人类,比人高不了多少。他的一天就是人间五十年。我们现在科学,太阳也围绕着中心,银河有个中心,它也是在公转。它围着它的中心转一圈,就是太阳上的一年。太阳上一年相当于咱们地球上多少年?相当于地球的二万万年。所以太阳上的一年就等于地球上的二万万年。那这天体还有超过太阳还不知有多多少了。

再说一步,就是这个「时间」并不是常数。这个「相对论」,当这个速度很高,接近于光速的时候,时间是变的,就是科学上说也是时间是变的,随着速度而变化,不是个常数。我们学物理,速度等于什么?距离被时间除。所以你跑百米,你跑了十秒,那你的速度是什么?你每秒跑十米,平均速度。当然这个有快、有慢,但是平均速度每秒跑十米,这是你的速度。但是每秒跑十米它必须有一个含义,这个秒是固定的,不然这个秒是个可长可短,这个毫无意义了,所以这些科学就把时间做为一个定数。这个只有在速度很低的时候是可以成立,但接近光速的时候时间是变的(速度接近光速),那极乐世界到我们这,天人往返那早超过光速了。
所以时间,爱因斯坦有一句话很好,时间、空间、物质这些东西都是属于人类的错觉。所以我们要破这些概念,所以称为「一时」。
如是我闻」,底下就是「佛」,佛是「主成就」。这是「六成就」中最主要的。不是佛说,别的说我们就不去研究了,耶稣说、穆罕默德说我们不研究了。受了三皈依的人,你专门去学习穆罕默德说,这你就连佛教徒都不是了,你不符合三皈依了。

那么是佛说。「佛」这个意思就是「佛陀」,译成华文就是「觉者」,自觉、觉他、觉行都圆满。因为「自觉」就不同于凡夫,凡夫是「不觉」,所以「自觉」就异于凡夫。「觉他」异于二乘,阿罗汉他们自了,「独觉」就是自己觉悟,没有「觉他」。所以「自觉」就超越凡夫,「觉他」就超越了二乘,「觉满」就超过了菩萨。菩萨是自觉、觉他了,但是他没有圆满。所以就超过这一切,超过一切凡夫、超过二乘、超过菩萨。「俱圆」,众圣之中最尊,所以称为佛,又称为智者,「智」就是觉悟的意思。智就无不知,所以说得一切种智。后头说有广大种种智,有五种殊胜的智慧,都是觉满之义。在本经中,这个「佛」字,就是指的释迦牟尼佛。「佛」本来是通号,但是这里头我们不言而喻,「一时佛在」,这个「佛」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
「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这是「处成就」,地方,在这个地方。这个「王舍城」有两说,一个是旧城,一个是新城。古人就有不同的说法,现在我们看是旧城,因为《智度论》里说,佛涅槃以后,阿闍世王因为国里的人少了,所以另外筑了一个新城,舍了这个大城,在旁边做了个小城。所以筑了一个新城是佛涅槃以后的事情,因此佛就不可能在佛在世的时候在这个新城说法。这个证据很够了,是不是?所以底下我们这个经中还引了其他的证据,我们现在的时间宝贵就不说了,这一句话就够了,那个新城是佛涅槃之后才出现的,只有在旧城说法。所以这一段就是在王舍城。

底下《法华论》说,「如王舍城胜余一切城舍故。」在印度的时候,当时王舍城超过其他任何的城市,所以在这一城说法,也表示这个法门是最胜,这是《法华论》的观点。说《法华》是在王舍城,所以就表示这个法门最胜,我们这个经跟《法华》是一致的。所以《法华》的秘奥、《华严》的秘髓都在这个经中。
在当初印度分为五天竺,五天竺有十六个大城,王舍城是最大。后来,你看佛死了之后,他那个国王嫌城太大,另外做个小城。所以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城里头说《无量寿经》,也就表示这个法门最殊胜。底下《大宝积经》的论我们就不引了,这个意思已经够了,将来有愿意详细的可以看书。
「耆闍崛山」,是王舍城外的五个山的一个。据《净影疏》说,这个山可以翻为「灵鹫山」,因为这个山有灵仙所住,所以称为灵;也有很多鹫鸟在这,所以称为鹫。又这个山顶长得像一个鹫的头的样子,所以称为鹫头山。

《智度论》又说,它说这个山在五山之中,城外有五个山,这个山最好、最胜,因为这个山上的精舍它离开城很近,它又很难上。近城,所以他就到城里去乞食,乞食于其城中。所以我们常说释迦牟尼佛不要你一文钱,他并不求要资财,他也不想要拉你一张选票,他教化我们都是为了度脱我们,他自己是不积储资财的。所以天天到了吃饭就日中一食,到城里去乞食,给大家种福。近城,他就是乞食容易,很近;难上,俗人就不大好来了,他都是专诚的人、精诚的人才来,很难上,杂人就不多了。所以在这个地方。
第二,这个山是一个有福德祥之处。这个地方有时也很重要,一个吉处。所以我们有时候也会感觉到个地方就觉得很愉快;到了一个地方,一到那个地方就觉得很不舒服,所以环境有时影响人。人杰地灵,地灵人杰,地灵也可以使人杰,所以地方也很要紧。很多圣人都喜欢在这儿待着,这是第二个理由。
第三个理由,是「三世诸佛的住处」。三世诸佛都在这个地方,过去的佛也喜欢在这儿待着,现在的佛也是如此。
第四点,这个地方很清净,又有福德、又闲静,是一切诸佛所行之处,十方诸佛都赞叹恭敬。刚才不是说「三世诸佛的住处」吗,所以十方的菩萨都赞叹恭敬,一切护法大力众神都护持、保护这个地方,恭敬供养,所以很多大乘经都在这个山上说。
第五,这其中有无量的智慧、福德、力大的菩萨,到这来见释迦牟尼佛,礼拜、恭敬、听法。所以这是《大智度论》引出五个原因。
《法华论》就说,「耆闍崛山胜余诸山」,胜过其余的山。佛在这说《法华》表示这个法最胜,佛也在这说《无量寿经》。这就是「处成就」,处很好,最为殊胜,在印度当时最为殊胜了。

底下是「众成就」。「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只是说了一个比丘,在底下补充了比丘尼,还有优婆塞、优婆夷,在第二品的后头补了,还有「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所以加在一块是两万人。所以说两万人的大会,超过余经。还有「欲界天.色界天.诸天梵众」,天人来了。在经的末了,还有「诸菩萨声闻八部.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那就说这一切也是都在会里头了,都是「众」。
所以「众成就」就包括不但这一品的「万二千人」,还有第二品末的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天人,还有经末的一切菩萨、声闻、天龙八部,这都是「众」,这是「众成就」。所以说这部经的时候大家同见极乐世界,在这个经后头,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说:「你看见了吗?」 当时二万人,这是说咱们地球上的人,那些天人、天龙八部,那些诸大菩萨是他方世界来的,没有说在内,就说咱们地球上的人就是两万,都亲见。所以这可以证信。这是总的,这个「众」,「众」包含什么。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黄念祖|真实的佛还在说法没散,灵山那个说法会还在,还在那儿正说呢发布于2023-03-15 14:48:41

相关推荐